英文媒體The Edge報道,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8月3日參加一場活動時說,佩洛西訪台是挑釁,但美國計算並處理得很謹慎,不讓人留下口實。
佩洛西在開展亞洲訪問之時,沒有公開把台北列入訪問名單,而是有意到了最後關頭才確認訪問台北。
楊榮文認爲,佩洛西訪台之後,等于給各方“開啓了新方向以及新篇章”。
他說,拜登說訪台不是個好主意,美國國防部說是馊主意,但佩洛西是國會衆議院議長,有獨立的權力,她要外訪,美國必須給予支援。
楊榮文說,美國、中國現在開展了漫長的競賽,如果目前競賽升級,對中國不是好事。
他說,對美國來說,當晚開戰比較好;如果一年後開戰,中國會更強大;如果十年後開戰,中國會更更強大。
中國並未尋求取代美國全球地位
楊榮文說,從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2020年發生全球冠病疫情之前,中國經濟實際增長了七倍,但是,在國際上,中國並未尋求取代美國的地位,盡管美國已開始感覺失去安全感。
他說,有些人主張中國延續鄧小平的“韬光養晦”策略,不過他認爲,“中國體量實在太大了”,無法做到韬光養晦,反而,中國應該接受有些人會對此(中國的體量)感到不自在不舒服,雖然其他人可能早已習慣並接受。
他說,東南亞許多國家和城市都指望著中國大陸帶動自己的國內發展;在曆史上,中國的每一次大一統,都會形成大市場,對東南亞有利;同樣的,中國目前的發展也會給東南亞帶來繁榮昌盛。
楊榮文說,自2009年以來,中國大陸已取代美國和歐盟,成爲東南亞的最大貿易夥伴;他說:“雖然我們希望維持中立和多元,中國始終是東南亞必須考慮的一個重大因素。”
他說,中國會成爲全球最大經濟體、全球最大市場、全球最大進口國,對許多跨國公司來說,中國市場比他們本國市場更爲重要。
當晚雙方已做好交戰准備
楊榮文說:“我毫無疑問,當晚佩洛西飛入台灣地區的時候,美國印度太平洋指揮部已做好戰鬥准備,中國也是。但是,任何一方都不願真的開打,于是各自控制了下來。”
楊榮文認爲,在每一場博弈當中,各方主角都會抓准機會收集對方的情報,“毫無疑問,中國肯定在研究美國和盟友在烏克蘭的舉動。”
他說,中國在觀察俄羅斯資産如何被扣押,以及對俄羅斯的制裁如何展開,“中國知道,如果發生戰爭,它必須面對同樣甚至烈度更高的對抗和制裁。”
在佩洛西事件中,楊榮文認爲,中美雙方不斷在收集對方的情報,並思考各自的下一步棋。
在“冷戰”和“冷和平”之間搖擺
楊榮文說,中美關系將來會在“冷戰”和“冷和平”之間搖擺,“希望不出現熱戰,但一定會時常出現令人焦慮的時刻”。
他說,中美在經濟領域的競爭升溫,在科技上脫鈎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出現當年美國和蘇聯那種全面的脫鈎,不太可能。
他對與會者笑道:“天還沒塌下來。在現階段,你們的投資是安全的。”
學界反應:毫無必要
不是議長應有的負責任的行爲
《海峽時報》報道,著名曆史學家王赓武說,佩洛西訪台“毫無必要”。
他說:“時機選擇很糟糕。維持本區域和平不是這樣的。”
新加坡外交部前常任秘書比拉哈裏認爲,佩洛西訪台“毫無重要的戰略或外交意義。”
他說,佩洛西或許享受了幾天頭版頭條待遇,但實際上,此舉唯一後果就是緊張加劇,相互不信任加深,至少在未來幾個月內,中美關系的穩定面對更大的困難。
比拉哈裏說:“這不是國會衆議院議長所應有的負責任的行爲。”
同時,他也認爲,另一方則反應過激,啓動規模大于尋常的軍事訓演,只是提高了風險,並未能實質推動本身的利益。
比拉哈裏認爲,一些人之前的猛烈言辭,使得佩洛西在政治上無法取消訪台。
他認爲,在本次事件當中,中美雙方都沒有贏家。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系莊嘉穎副教授認爲,中美之間求同存異,或者在互相競爭的同時不損害到第三國利益,在短期內很難恢複到這種情況。
他認爲,台灣目前面對經濟制裁,新加坡有必要重新考慮如何分散投資和貿易風險,而日韓已經這麽做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