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衆議院議長佩洛西專機離開台灣後,國際各界對美國高官此行的意義展開了深入的分析討論。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近日在一個投資論壇上發表公開評論,他認爲美國默許佩洛西訪問的真實目的是急于謀求戰爭,希望台灣海峽更早的發生大規模軍事沖突。如果繼續拖延下去,每多拖一年,中國的軍事實力會更強大一分,屆時中國勝算更大,美國更沒有能力阻止。
這位新加坡前外長表示,在美國看來,如果台海的問題要拖延到10年後解決,那時候的中國會十分強大,海上力量可能超過美國,令美國不敢出兵幹預。爲此,他提出了自己的懷疑,認爲佩洛西專機在飛往台灣的時候,美國印太司令部已經做完所有的應急准備,並拿出了具體的作戰方案。如果發生軍事沖突,看似零散分布的美軍是可以快速集結趕赴事發區域,並做好戰鬥准備的。對此,他相信中國方面也一樣,做好了所有的准備,但沒有任何一方真的希望開戰,因此兩國及時控制住了局勢。
對于佩洛西爲什麽要進行此次竄訪,楊榮文談了他的看法,除了試圖挑起紛爭,還有地緣政治層面的考慮。他認爲美國在佩洛西訪台的全程中都表現得十分謹慎,甚至讓外界難以找到美國試圖挑起戰爭的任何軍事表現,這意味著世界上其他國家沒辦法指責美國“越位”。他的這一說法是有道理的,因爲在佩洛西開啓亞洲之行時,在南部海域活動數日的裏根號核動力航母主動離開了,到達了菲律賓海,然後又回到了日本周邊,這一連串後退的動作,一方面是爲了降低風險,另一方面也是爲了給外界展示“美國不想打仗”的樣子,如果真的打起來了,責任全在中方。
而且楊榮文還提到,在佩洛西竄訪的過程中,美國白宮有些被動。在她乘專機離開美國後,拜登政府只能選擇支持她。他指出,雖然兩國沒有在相關地區擦槍走火,但雙方都在動用各種力量收集對方在危機中處置事態的相關信息,然後靈活調整應對辦法。此次中方在台海的一系列軍事部署,在真的發生沖突時,全都會成爲標准操作流程,因爲雙方時刻都在思考著下一次該如何反擊。如果按照之前美國媒體公布的消息,佩洛西及其團隊有意隱瞞了訪問行程,直到飛機起飛後,才把真實的訪問計劃發送給了白宮,那麽美國方面臨時和中方展開溝通的決定就顯得很容易理解了,這是一種被動的補救措施,避免中方誤以爲佩洛西的態度完全能代表白宮的態度。
對于未來的台海形勢,楊榮文認爲兩國可能會在“冷戰”與“冷和平”之間來回徘徊,因爲兩個大國都不希望戰爭,但是兩國在競爭中總是面對很多“焦慮的時刻”。因爲中國正在崛起,一個快速發展的國家必然要承受自身抱負所帶來的重量,會影響到全球的格局,想發揮更大的領導作用,這些都會讓美國感到不安。因此他斷定兩國已經開始了一場漫長的競賽,佩洛西訪台一事不能給美國帶來實實在在的政治利益,但它對中國無疑會産生很大的影響。從這個角度來看,似乎美國是占便宜的。
楊榮文雖然已經不再擔任外交部長,但他的發言總體上還是代表了新加坡政府的一貫理念,即尋求在大國之間尋找戰略平衡。這不只是新加坡的策略,也是世界上所有小國的普遍選擇。如果依附于某個大國,必然會得罪其他大國,如果和所有大國關系緊張,該小國可能無法獲得大國投資,無法融入國際市場,也就沒辦法發展經濟。但在大國之間找平衡是很難的,東南亞的彈丸小國尤其如此,包括菲律賓和新加坡在內的國家難以在中美之間尋求“平衡外交”,這種策略如同“走鋼絲”。
在此次佩洛西的亞洲訪問行程中,新加坡是重要一站,爲了避免地區局勢升級,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會見佩洛西時,敦促美方謹慎行事,維護中美關系大局穩定。李顯龍的態度充分體現了東南亞國家的心態,即不希望中美任何一方有冒險舉措。隨著佩洛西專機離開台灣,世界總算松了一口氣。但佩洛西的訪問顯然不能就這麽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如果中國不明確表達出強硬的立場,那麽未來會有更多的歐美高官竄訪台灣,這不利于地區穩定,也不利于大國關系。
爲此中國海軍和空軍在台灣周邊劃設了6個演習區域,並安排055型萬噸級驅逐艦爲首的多型號戰艦開展實彈射擊訓練。海上炮聲隆隆,空中也開展了大規模戰鬥機巡航。8月5日當天,據公開消息,中國空軍的蘇-30MKK戰機抵近台灣飛行,飛行員已經可以目視台灣島上的中央山脈,並且看到了海岸線,飽覽了之前沒見過的祖國大好河山。除了戰艦和飛機,東部戰區還發射了11枚導彈,最遠的打了700公裏,部分導彈直接飛越了台灣上空,引起了台軍的高度緊張。
就在這個全球矚目的焦點時刻,有消息稱美國核動力航母裏根號又開始活動了,朝西南方向推進了200公裏,縮短了台灣之間的距離。美國此舉有何用意,外界暫時難有定論。有觀點認爲中國海軍和空軍在台灣周邊開展的高強度讓美國海軍“失去了存在感”,爲此美國方面有意讓航母動彈一下,顯示美國海軍“依然是西太平洋地區的老大”。正如新加坡外長所說的那樣,現在或許美國還有底氣,但到了多年後,隨著中國實力的快速增長,到時候美國怕是沒多少底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