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之後,出海逐漸成爲國內互聯網公司共同選擇的靈丹妙藥。
國內增長空間見頂,巨頭們呐喊著:出海!出海!或親自操刀,或投資下注,將增長的期待寄托于廣闊的海外市場。僅電商一個領域,就有阿裏旗下的速賣通、 Lazada、Trendyol;騰訊投資的 Shopee;字節跳動旗下依托于 TikTok 生態的 TikTok Shop 等多家競爭者。
作爲電商行業的核心基建,物流則成爲另一塊被暗中爭奪的蛋糕。作爲全球跨境貿易的重要出口國,每年有價值超過萬億的商品從中國運輸到世界各地,但在全球物流市場,來自中國的快遞企業尚未動搖物流老大哥們的地位。
把蛋糕拱手讓人自然是不甘心的。當電商時代的大風終于刮到海外,曾經在國內激戰過的快遞巨頭們,也在加速沖擊國際市場。圍觀新一場纏鬥前,我們先嘗試著厘清以下三個問題:
1、電商時代,跨境物流如何運轉?
2、快遞出海是否等到了合適的契機?
3、中國快遞企業在海外市場有哪些動作?
中國商品的環球旅行
如果一位家住美國洛杉矶的買家,在電商網站買下一根産自浙江義烏的音樂蠟燭,這根蠟燭將從哪裏出發,以怎樣的方式抵達他家門口?
答案不是唯一的,取決于商家采用何種售賣模式。
那根被選中的蠟燭,此刻可能正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某個亞馬遜倉庫裏整裝待發,也可能仍在義烏的某個角落,等待一位中國快遞員的攬收,和一趟漂洋過海的旅程。
跨境電商的物流模式中,核心差異在于海外用戶下單時,商品身處何方,即商品的存儲地。對于買家,這種差異將決定商品從何處發貨,進而影響配送的時效性和收貨的確定性;對于賣家,這種差異則決定庫存成本、運輸成本、售後服務方式,甚至包括SKU的選擇。
回到那根被選中的音樂蠟燭。
如果它此刻仍在義烏,用戶下單後,它將從義烏被攬收,通過海運或空運完成跨境運輸,抵達美國後再完成本土運輸和尾程配送。用戶下單在前,跨境運輸在後,意味著買家需要耐心等待漫長的配送過程,可能會因爲錯過朋友生日憤而退貨,但也意味著賣家不必承擔高昂的海外存儲成本和庫存積壓風險。這種模式被稱作直發模式,即賣家從海外跨境發貨。
如果它此刻已經躺在加利福尼亞州的亞馬遜倉庫,用戶下單後,只需等待一兩天,音樂蠟燭就將完成出庫、分揀、攬收、運輸,被亞馬遜快遞員放到家門口(的地毯下面)。
跨境運輸在前,用戶下單在後,意味著配送時效大大提升,買家收獲更好的網購體驗,但也意味著賣家需要支付海外存儲成本,並將大量資金投入到海外庫存中。這種模式被稱作海外倉模式。
海外倉是電商跨境物流的重要基建,也是商品跨境流轉中的核心節點。
當前主要的海外倉有三類,分別是電商平台自營的海外倉、快遞公司提供的海外倉和第三方海外倉。
其中,電商平台自營的海外倉多數會一並承接商品後續的包裝、庫存管理、配送,乃至退換貨和用戶咨詢服務,類似國內用戶熟悉的京東自營模式。以亞馬遜爲例,亞馬遜在各站點國擁有倉庫,作爲存儲和運輸自營商品的中轉站,將其開放給海外商家作爲海外倉,本身就是空間和能力的複用。
一方面,商家付費使用海外倉及亞馬遜配送服務,對平台而言是一筆不小的商業收入;另一方面,跨境商品更多能從本地發貨,可以大幅縮短配送周期,優化平台用戶的消費體驗。
介于直發模式和海外倉模式中間,部分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出一種名爲“虛擬海外倉”的模式,本質是對消費者使用障眼法,讓消費者誤以爲商品會從本地倉庫發貨,但實際上在下單時,商品還遠在大洋對岸。
用戶下單後,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一個本國的快遞單號,讓用戶誤以爲包裹已從本地倉庫發出;等商品經過跨境運輸抵達海外中轉地後,再由物流公司拆出包裹,丟掉貼有跨境物流面單的外層包裝,將只貼有尾程配送面單的包裹發出。
一套操作過後,用戶只會發現明明早已發貨的包裹紋絲不動,直到很多天後才有新的轉運信息。這種方式雖然可以節約海外倉儲成本,擴大商家售賣的SKU,但實際上犧牲了買家的體驗,降低了消費者對電商購物的信任度。
爲提升履約率和配送效率,不少電商平台都擁有自營的物流服務。因爲跨境商品較多,這些電商平台自營的物流服務,多數會涵蓋跨境物流的多個不同環節。
從上圖中的跨境商品流轉路徑來看,對中國商家而言,電商物流可被分割成多段,主要包括中國國內運輸、跨境運輸、其他國家及地區的本地運輸(International Domestic)。這三段路程,養活了衆多物流企業。有的囊括運輸全程,提供“門對門”物流服務,也有的只做某一環節,甚至只提供存儲倉庫。
隨著海外電商市場規模的持續增長,物流行業似乎即將迎來新的增長周期。——這一集中國觀衆都看過,就像淘寶與三通一達、京東與京東物流、拼多多與極兔速遞,每一個電商平台的爆炸式增長,都會給物流行業留出幾個快速占據市場的席位。
對于那些已經在國內嘗過甜頭的企業而言,從電商物流切入,參與到跨境物流,乃至海外的本地物流市場爭奪,是一個順理成章的選擇。另一方面,當中國國內的快遞市場趨于飽和,把目光投向尚未塵埃落定的海外市場,也是相關企業擺脫內耗尋求增長的必經之路。
快遞企業出海迎來窗口期
對企業而言,和産品同樣寶貴的,是時機。從外部環境和各家快遞公司的動作來看,快遞企業出海已經迎來重要窗口期,信號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海外用戶消費習慣改變
新冠疫情暴發後,由于各國均經曆不同長度的管控期,線下零售交易受到一定程度限制,未被滿足的消費需求轉移到線上。2020年起,海外線上消費占比逐年提升。
根據統計機構Statista的數據,2020 年全球電商銷售額高達4.3 萬億美元,比前一年同比增長27.6%,增速遠高于疫情前。即便是在疫情前電商市場已經相當成熟的美國,線上消費的占比也在最近幾年經曆了一次加速攀升期。根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美國2021年電子商務的銷售額爲9750億美元,電商市場在三年間以近乎翻倍的速度增長。
同樣的趨勢也發生在歐洲各國。疫情暴發前的2019年,歐洲電商總收入爲3541億美元,到2021年底,這個數字漲到4659億美元,兩年間漲幅超過30%。
除開疫情對消費習慣的改變,東南亞、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區的智能手機普及同樣加速了電商的本土滲透。根據信息咨詢公司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提供的數據,2019年,東南亞電商銷售額達690億美元,比三年前增長200%。
全球消費者越來越接受線上消費的形態,意味著包裹量也將大幅提升。原本的運力無法支撐迅速增長的包裹數量,對物流企業而言是爭奪溢出需求的契機。
2)跨境電商規模擴張
海外線上消費滲透率的提升,也和中國商家密切相關,以跨境電商爲主要模式的商品出口,將制造更多B to C和C to C形態的物流需求。
根據招商證券相關報告,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在外貿中的滲透率已高達39%,且在海外線上消費高速發展的驅動下,跨境電商對出口業務的貢獻度逐年攀升。根據觀研報告網相關數據,從2017年到2021年,我國出口跨境電商市場規模實現翻倍,其中疫情初期的2020年,增速高達20.79%。
來自電商平台的數據也在驗證中國商家對全球線上消費發展的作用。2017年,亞馬遜的頭部賣家中,中國賣家僅占16%,到2020年,這個數字增長爲42%。
成爲全球電商交易的重要發貨地,意味著在持續增長的線上消費中,越來越多包裹將從中國發出。這是中國快遞企業參與全球物流市場,和曆史悠久的快遞巨頭們爭奪份額的有效切口。
如前一部分所述,各大電商平台都在嘗試建立自己的全球物流體系,亞馬遜甚至在2022年4月宣布將自營的Prime物流開放給非亞馬遜訂單,以配送時效性著稱的亞馬遜Prime物流可能會從一個平台內部工具變身爲全平台物流服務。但對商家而言,平台的自營物流價格較高且有門檻,第三方物流公司仍然存在擴張空間。
3)運輸配送能力成爲短板
和海外市場增長迅速的電商規模相比,商品的運輸和配送成爲了木桶裏較短的木板。
對于跨境運輸環節,海運、鐵運、空運的承載量受輪船、飛機等運輸工具的限制,達到運載量上限後,會出現運力短缺,導致運費大幅上漲,運輸周期延後等問題。
2021年,全球海運價格持續暴漲,一個標准集裝箱從上海港口到洛杉矶港口的海運運費報價比前一年暴漲12倍。商家即使願意掏錢,預訂到海運艙位也成爲難題,貨物抵達歐洲或北美的港口後,又因爲港口擁堵而遲遲無法進港卸貨。
以美國爲例,擁堵一路從進口貨物的港口蔓延至內陸交通網絡。今年5月,洛杉矶港口集裝箱鐵路運輸的平均等待時長高達11.3天,是年初的3倍;芝加哥等內陸物流中心同樣出現擁堵,已經運輸到中轉站的集裝箱堆在堆場內,遲遲無法進入下一階段的轉運。運力短缺最終將傳導到消費者和線上線下的零售商,倒逼本地零售商提前預訂貨物,並爲此承擔更高的庫存壓力。
伴隨著線上消費的升溫,包裹數量仍會持續上漲,如果海外市場的運輸配送能力遲遲不能補齊,對于當地消費者而言,就出現了需求和體驗未被滿足的空缺地帶。
等待機會,挑戰巨頭
國內頭部快遞公司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已經建立起高效的配送體系,體系內既包括遍布全國每一個角落的網格站點,也包括每一個環節裏辛勤勞作的快遞從業者。這套體系經曆過雙十一、618等大促活動的“毒打”,從屢次爆倉崩潰中重建,已經基本可以滿足全國用戶的不同需求。
但在國外,故事的劇情並不完全一樣。
在快遞行業同樣發達的美國,派件時不通知收件人是常態。如果商品恰好有簽收服務,快遞員會嘗試敲門,但不會給收件人打電話。
留學生孫淩松說,他在美國收快遞時,最討厭看到家門口貼著“派送無人接收,明天將繼續派送”的字條,那意味著第二天白天,快遞員會再來敲一次門,並且再貼一張字條,直到包裹被原路退回。“快遞員都在白天送包裹,但我白天要去實驗室,所以碰到這種情況,我都會選擇自己跑去郵局取回來。”
不管是快遞已經放在家門口,還是快遞被退回,快遞公司或快遞員都不會給收件人打電話。“有一次我聽見敲門聲,趕緊爬起來,穿著睡衣就沖去開門,一開門發現快遞員已經往回走了,趕緊叫住他。就這還是我在家的時候。”衆多快遞服務中,最讓孫淩松滿意的是亞馬遜,“prime 的商品差不多兩天就能到,而且送達以後還會給你發個郵件告訴你商品的狀態變成了delivered。”
海外快遞服務存在效率和體驗的提升空間,對中國快遞公司而言,只是重新做一遍已經在國內被驗證過的事情。
首先被中國快遞企業爭奪的是東南亞市場,這裏與中國在地理位置和文化環境上更接近,電子商務處于高速發展期,且不像歐美市場那樣有根基牢固的物流巨頭。另一方面,中老鐵路已于去年底通車,中緬國際鐵路班列于今年5月正式通車,中泰鐵路正在建設中,未來,中國和東南亞地區的貨運往來將更爲頻繁。
2021年,順豐在東南亞的大動作是收購嘉裏物流,用175.55億港幣換來嘉裏物流過半股權。作爲東南亞最大第三方物流公司之一,嘉裏物流業務範圍覆蓋全球59個國家和地區,是亞洲和歐美之間商品貿易的主要運輸者。
收購嘉裏物流對順豐國際化業務影響巨大。根據順豐發布的財報,2022年第一季度,順豐供應鏈及國際業務營收高達202.05億,同比增長451%,已占到一季度總營收的32.6%。
2021年,順豐憑借307億美元的總營收跻身全球物流公司營收前列。在它身前,UPS、DHL、聯邦快遞都是老牌快遞巨頭,在北美和歐洲市場有較強的統治力,馬士基是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航運公司,德迅則是全球最大的海運代理公司。——在被疫情加速的線上消費浪潮下,這些物流公司各自取得高速業績增長。而今年,順豐有望憑借增速強勁的國際化業務沖擊更靠前的位次。
對順豐而言,國際業務是第二增長曲線,但對曾經在國內快遞市場占據一席之地的百世快遞而言,國際化業務幾乎是一種“All in”的選擇。2021年,百世快遞把國內業務以68億人民幣的價格出售給極兔速遞,相繼撤去國內的快遞點,將全部精力投入快運業務(大型貨物運輸)、跨境物流、海外倉儲及東南亞本土快遞業務。
根據百世集團財報,一季度,百世國際在東南亞地區的包裹量達3839萬件,同比增長25%,增速最快的國家是越南、馬來西亞和新加坡。2022年7月,百世泰國與泰國郵政配送有限公司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共享泰國境內的倉配網絡、車輛、快遞員,這意味著在當前泰國境內1100多個快遞站點的基礎上,百世國際將進一步參與到泰國本土的快遞服務中。
收購百世國內快遞業務的極兔速遞,卻是一家創始于印尼的快遞公司,創始人李傑來自中國,算是中國互聯網人的一次出海創業。因大量承接拼多多包裹配送而在國內快遞業務中後來居上的極兔速遞,在東南亞有著穩固的業務地盤,並且進一步地將業務快速複制到了中東、南美與北非。
機遇的出現總是無比突然又暗藏伏筆。
2019年底,極兔速遞CEO Robin Lo來北京參加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班,接受36氪訪談時,他爲這趟學習之旅做出解釋。“在中國,我們可以看看是如何每天處理1.8億電商訂單的。”
那時候,印尼全國每天産生的電商包裹大約是400萬單,極兔能拿到四分之一,也就是100萬單左右;等到2022年6月,極兔速遞在武漢召開首次客戶見面會,參會人稱極兔在見面會上公布,當前極兔日單量已突破4000萬單。——3年前要花一天時間攢夠的單量,現在只需要36分鍾。
中國快遞企業在東南亞,未來在拉美和北非,乃至在歐洲和北美,都有搶奪市場的空間。擊敗曆史悠久的巨頭並非癡人說夢,過去,面對海外市場時,我們總會畏懼水土不服,擔心橘生淮北則爲枳的老故事在商業世界裏重新上演。TikTok 在全球市場取得的巨大成功,對中國互聯網人而言,是一次重要的觀念革新。
擁有一個成功案例,是打破擔憂的最好武器。不同地區的人們沉迷在同樣的喜悅裏,被手指上下滑動後的動感音樂吸引,無論國籍、膚色、種族、年齡。不同地區的人們也會愛上同樣方便的網購和外賣,前提是選項夠多,配送夠快。
大家都想當下一個TikTok。全球主要商品出口國,需要擁有一個全球物流配送巨頭。
(本文中,孫淩松爲化名)
本文源自刺猬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