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生水推出20年以來,倪緒發和白智興一直在本地第一座新生水廠任職。對他們而言,參與對國家極其重要的新生水項目就像履行“第二次國民服役”。
有了自動化監察系統,工作人員可在不看到水的情況下監控水質和生産程序。他們只要在電腦系統上點擊按鈕,水箱的閥門就會打開,不必親自到現場轉動閥門。不過,每日三次的抽樣和檢驗仍是必要程序,淨化新生水使用的薄膜也必須每兩三個月清洗一次。
白智興憶述,當時僅五人的“先鋒團隊”全靠人工操作,每天三班輪流采集新生水樣本,送到化驗室進行檢驗和記錄。來自美國和澳大利亞的顧問和承包商也不吝共享知識。大家緊密合作,培養出“革命情感”。
倪緒發強調,所有設備都須定期維修保養,才能夠應付工商業用戶對新生水的每日需求。
回想起2003年建廠初期面對的挑戰,倪緒發說,當時勿洛新生水廠每日最多可處理700萬加侖的水,但隨著新生水的需求與日俱增,每日接到的訂量都非常接近700萬加侖的頂限。
“我們向世界證明了,新加坡雖是小國,卻能夠通過先進科技建立起水供韌性。”
延伸閱讀回收率從75%提高至90% 反向滲透回流技術加大新生水産量爲水務事業傾注半生心力 佘海利難忘20年前6萬人“舉瓶同慶”
他笑說:“起初看到一堆水箱和水管,大家都懷疑渾濁的用後水要如何變成清澈的新生水。但看到新生水流出來的那一刻,我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興奮地拿起新生水互潑。”
白智興說,能夠參與譜寫新加坡的水源故事,令他深感榮幸和自豪,也是這20年來最大的收獲。
倪緒發說,團隊認准新生水“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因此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並不斷自我挑戰,踏出舒適圈。
如今,勿洛新生水廠的産量已增至每日1800萬加侖,足以裝滿約32個奧林匹克標准型泳池。
勿洛新生水廠副總經理倪緒發(61歲)和高級工程師白智興(52歲)分別在1981年和1991年加入當時的環境部(現稱永續發展與環境部),擔任機械人員和電機技師。20年前,他們接到參與研發新生水的任務,毫無頭緒,要從零開始學習全新的技術。
由于當時只有勿洛和克蘭芝兩座新生水廠,團隊不得不設法提高産量,甚至必須動用新生水試驗廠來補充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