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446
昨天看了漁村thomas的視頻,談到了新加坡的組屋。看過之後,我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很多網友都提到過這樣的問題:
我們國家的房地産爲什麽不能學習新加坡模式。
我們國家的房地産爲什麽不能學習XX國家模式。
吃漢我早年在大學裏,也是寫過學位論文的。後來從事技術研發工作多年,寫過很多技術材料。
爲了搞清楚新加坡的住房情況,我查閱了一堆文獻。到知網上下載了很多付費paper。
信息,是很貴的。
不看不知道。某些碩士論文水平實在太低了。簡直是漏洞百出。比自媒體的水平也高不了多少。
不如去看丁祖昱任澤平。
在網上搜索一下“新加坡如何解決住房問題”,很多自媒體寫的文章,不堪入目。
比如這篇自媒體文章,有這樣一段話:
當地居民人人都有房子住。
這簡直是驚天地,泣鬼神。我一口血噴在電腦上。
“人人都有房子住”,這也算是世界領先的成就嗎?
除了戰亂,哪個國家的居民,露宿街頭了?
還有一篇,房産大V寫的文章:
上來就說,新加坡取得了世界公認的成功。
但是他文章裏沒寫,新加坡到底在哪些數據上,世界領先。
根據彭博有限合夥企業(Bloomberg L.P.)發布的視頻,新加坡住房自有率是92%,“是世界上少數幾乎全民擁有住房的國家之一。”
北京大學教授林雙林寫文章說,新加坡實現了“居者有其屋”。
我猜這就是新加坡的成就?
這個成就,在中國,能不能實現?
任澤平說過,房地産市場,“長期看人口”。
討論房産,不提人口,全都是耍流氓。
這是新加坡統計局官方網站上的數據。
新加坡的官網,是很牛的。有很多免費的報告可以下載。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看一看。
看不懂沒有關系。我告訴你,第一行的數字,就是人口,單位是千人。
中國是多少人口呢?七普數據,是14億。
新加坡,500萬人。中國,140000萬人。
新加坡,720平方公裏。中國,9600000平方公裏。
我們的媒體,就這樣把兩個差了好幾個數量級的國家,放在一起對比。
中國要實現“居者有其屋”,其實很簡單。
還有多少人沒有自己産權的房子?
假設是1億人,3000萬個家庭沒有自己的住房,那就國家給你蓋。
全部都蓋在黑龍江省。一平米2000元的建築成本,蓋3000萬套50平米的房子,投資大概需要3萬億。
深圳一個城市一年的GDP就夠了。
畢竟黑龍江,他也是中國領土。
如果我們不拿整個國家做對比,那我們就把上海跟新加坡做一下對比。
2020年,新加坡人口568萬。上海人口2428萬。
上海商品房總量大概是800萬套。每個房子平均住3個人,這不是正好嘛。
就算只有商品房,上海的房子都是夠用的。
只不過是沒有實現平均化。不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房子。
上海跟新加坡的差異在哪裏呢?
差異就是,上海只是一個城市。全中國的人,買一張火車票,就可以去上海。只要找到一個工作,就可以成爲上海的常住人口。在上海限購之前,外地人去上海買房,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就算限購了,外地人也是有辦法去上海買房的。
全中國的有錢人,都會到上海去買房。上海雖然有2400萬常住人口,但全中國14億人,都是潛在的購房者。
而新加坡是一個國家。外國人到新加坡去買房,難度太高了。
在上海,還有一個“中央和地方”的協調問題。
你聽說過“轉移支付”嗎?
上海的經濟雖然發達,但是稅收大部分都上交,拿去給東北人發養老金了。
新加坡就沒有這個問題。錢都是自己的,賺多少就能花多少。
如果把上海封閉起來,不准人口流動,沒有轉移支付,給上海20年的時間,上海也可以達到新加坡的水平。
所以,網友們提出來的,要向新加坡學習。
學習是不可能學習的。
大象跟螞蟻學習,怎麽可能呢。
房圈的O神寫過文章,把一個成功的小項目規模做大,需要全方位的資源支持。有些小項目,壓根就不適合做大。把螞蟻放大一萬倍,它馬上就會死。它只有變成大象的身體,才會活下來。
差異如此巨大的國家,不可能做到一樣的結果。
更何況,網友們的要求,根本就不是“居者有其屋”。至少有1億人的想法是“給我在上海發一套房子”。
牛頭不對馬嘴。
邏輯一片混亂。
把新加坡的面積放大100倍,人口放大100倍,它的組屋項目,根本就玩不下去。
郭德納說過一個段子。
“像你這個容貌想要整容,2塊錢就夠了。花1塊錢坐公交車去醫院,大夫跟你說:做不了。再花1塊錢坐公交車回來。”
【參考文獻】
新加坡解決住房問題的啓示,林雙林,中國青年報,2017年
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及其對我國的啓示研究,鍾玲玲,華東政法大學碩士論文2015年
關于解決好住房問題的兩條建議——從借鑒新加坡的住房經驗談起,包宗華,中國建設信息2010年
新加坡是如何解決住房問題的,馬志剛,劉健生,1993年
bloomberg視頻,柚子木字幕組微博
(因爲平台不讓發鏈接,只能請大家自行搜索了)
全文完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本文章由頭等房癡漢原創首發,未經作者同意,不得用于商業用途。轉載轉發,須注明來源出處。否則屬于侵權行爲,將承擔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