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通說
中國到底要向新加坡學什麽?
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曾經提出:向新加坡學習。那究竟要學校新加坡哪些獨到之處呢?筆者接著和你唠~
1945年二戰勝利後,世界進入“冷戰”階段,形成東西方兩個陣營,一邊是社會主義陣營;一邊是資本主義陣營。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東風吹戰鼓擂 ,現在世界上究竟誰怕誰?
筆者不解的是:四海之內皆兄弟,爲什麽要問誰怕誰?爲什麽誰要壓倒誰?當然現在誰也不怕誰。
當時的新加坡處于西方的陣營,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國報紙上,經常有打到美英帝國主義的走狗–李光耀;新加坡是美帝國主義的幫凶等等文章。那時,新加坡與中國大陸是敵對的,沒有外交關系。
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所謂“改革”,就是“糾錯”,沒有錯也就不存在“改”。“錯”就是“錯”批了傳統文化;所謂“開放”,朋友之間是不存在開放的,其實就是對“西方”的開放,也就是對“敵人”的開放,開放的目的就是“化敵爲友” 。
如果說改革40多年了,那次錯誤還否定不了;開放40多年了,“敵人”還是“敵人”,那就要考慮考慮改革開放的“成效”了。
化敵爲友
在“化敵爲友”方面,新加坡做的很成功,是全世界極少的沒有一個“敵人”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免簽證最多的國家之一。新加坡是中美的好朋友;也是海峽兩邊的好朋友;同時也是穆斯林阿拉伯伊斯蘭和以色列等等方面的好朋友。
在新加坡,有英國殖民者萊佛士塑像,同時也有新中國領導人之一的鄧小平塑像;有中華民國的國父孫中山故居;這些看起來“不共戴天”的人,都在新加坡河邊上沐浴同一個太陽、觀賞同一個月亮。
根本不存在外國的月亮比新加坡“圓”的現象。
在新加坡,不但有孔子學院,還有以蔣介石名字命名的中正中學 ,以英國殖民者萊佛士命名的萊佛士學院、以英國女皇命名的伊麗莎白學校,還有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在新加坡開辦的學校等等,不同國籍的老師和學生,都在認真地上課。
在新加坡,中國城(牛車水)和“小印度”(印度人居住的地方)親如一家 ;中國人命名的道路,李白道和杜甫路與洋人命名的道路互相交錯;日本文化的“星辰園”和中國文化的“裕華園”睦鄰友好。
在新加坡隨處可見以西方和東方人物,以及中國傳統的名人命名的單位。東風西風在新加坡都化爲“和風”,不需要誰壓倒誰。
原來不共戴天的“封資修社”的各個“主義”,在這裏也可以“和平共處”實現“共贏,都爲了一個目標—追求人民的幸福生活。
和平過度
新加坡對殖民地和侵略者的看法與大陸是截然不同的,新加坡曾經是一個“雙料”的殖民地,二戰前100多年裏一直是英國的殖民地,二戰中一度是日本的殖民地,
按照中國人的理解,新加坡應該對英國和日本恨之入骨,恰恰相反,李光耀多次說過:感謝英國、原諒日本。
長期以來,我們有幾個“片面”的觀點,一是槍杆子裏面出政權。一些小國家都是爲了爭取民族獨立解放,都必須要經過流血戰爭,打敗侵略者推翻殖民統治等等。而新加坡的政權是“和平過度”的,
沒有流一滴血,不死一個人。1959年,英國殖民者把政權和平移交給新加坡人。新加坡獨立後,英國人想撤軍,新加坡多次挽留英國軍隊,結果英國不得已推遲了幾年以後才撤軍。
二是殖民者殘酷剝削壓迫人民,人民反抗不斷。但是在新加坡殖民者與人民非常和諧,人民也非常富裕。
在新加坡的公共場所,你找不到一個李光耀的塑像,在市中心的新加坡河邊上,卻樹立有英國殖民者萊佛士的塑像;很多人都知道,新加坡的國父是李光耀;很少人知道新加坡還有一個國父–萊佛士。
把侵略者、殖民者當作國父,豈不是認賊作父了,而新加坡許多人認爲這很正常。
在國際上,許多原來的殖民地,現在富裕程度遠遠超過了宗主國,新加坡的富裕程度和公共設施都遠遠超過了英國。
人民普遍也比宗主國富裕了,如香港的李嘉誠富可敵國,在新加坡也造了很多房子,在英國購買了許多資産,最近還准備在英國再造一個“香港城”。國際上甚至出現個別國家,宗主國給他獨立就是不獨立,情願當殖民地的現象。
記恩不記仇
李光耀說過的“感謝英國;原諒日本。”說到底,還是源于中國的傳統文化,“記恩不記仇”。
化敵爲友得到好處不但是對方,最大的好處就是自己,新加坡的高速發展就是最好的例證。
大家都認爲,新加坡的成功主要經驗就是 “英國的制度、中國的文化”,其實這只是一部分。新加坡還有一個主要的經驗就是“日本的管理”,這是“三位一體、缺一不可”的。但是長期以來,對新加坡學習“日本的管理”這一點,宣傳的很少,所以知道的人也很少。
英國人自1819年統治新加坡,到1959年新加坡獨立,時間長達140年(其中三年爲日本人統治時期);日本人自1942-1945年統治新加坡三年時間。
一個統治了130多年時間。一個統治了3年多時間,說沒有矛盾,那是不可能的,如果“記仇”的話,新加坡有一萬個理由與英國和日本搞不好關系;但是如果“記恩”的話,同樣,新加坡也有一千個理由與英國和日本搞好關系。新加坡小國“大肚量”,一切向前看。
難道新加坡在英國和日本殖民期間沒有“仇恨”嗎?非也,關鍵還是新加坡對日本“ 記恩不記仇”。
在亞洲甚至全世界來看,日本在亞洲“惡貫滿盈”,是挑起“二次世界大戰”罪魁禍首之一,是“人民公敵”,許多國家與它有著“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當時亞洲許多國家都成爲了日本的殖民地, 新加坡也不例外成爲了日本的殖民地。
日本人占領新加坡後,居然把新加坡的名稱都改了,改爲昭南市,時區改爲東京時區“東九區”,教育也全部采用日語教學。新加坡成爲了日本的一個市了。
在日本人統治時期,李光耀也差一點丟掉性命, 李光耀也曾經因爲檢查證件時,差一點被逮捕,僥幸脫離。
在日占1942-1945年三年時期,據日本公布的資料,新加坡非正常死亡5000人;華社公布的資料約爲10萬人;新加坡可能平均兩者的數字,取了一個中間數字,官方公布的資料爲5萬人。
新加坡的“日占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上公布的人數就是5萬人,這包括華人及馬來西亞和印度等所有民族。其中中國的著名作家郁達夫,當時也在新加坡,因爲在媒體工作反對日本,就是“失蹤”在這個時期,估計被日本人暗殺。
新加坡樹立“日占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其目的並非是號召人們反對日本,而是告誡大家,不要忘記這一段曆史教訓,防止今後再次發生戰爭。
所以新加坡在二戰獨立後,並沒有多麽人“恨”日本,反過來還向日本“侵略者”學習管理經驗,在中國人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李光耀不但說過原諒日本,還對日本的嚴格管理還贊賞有加,在他的回憶錄中還明確寫道,
在日本人占領新加坡期間,由于日本人的管理嚴厲,新加坡的小偷很少,社會治安也很安全,管理的也很好,也是新加坡社會治安最好的時期之一。學習日本的嚴格管理,後來成爲新加坡的治國方略之一。
新加坡至今還保留“二戰時期”在新加坡的死亡的日本人墓地,在新加坡西部地區還有專門爲日本文化修建的公園–星辰園。在1965年獨立後,新加坡還大量引進日本的投資,日本許多大公司都在新加坡有分公司,
日本的投資,這也是新加坡經濟騰飛的一個主要因素,加快了新加坡的發展,使新加坡成爲了亞洲的四小龍之一。
“ 記恩不記仇”的結果必然是:記恩者得恩,記仇者得仇!
作者:田柏強,原中國安徽工人日報高級記者,現旅居新加坡。
新加坡萬事通推薦搜索房産教育留學吃喝玩樂
1 新元 =4.8744人民幣1 人民幣 =0.2052 新元(*截稿前更新)
加個“星標”,不錯過新加坡萬事通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