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圳傳出要學習新加坡住房模式的消息,再一次成爲熱點話題。以致8月底關于粵新合作的三個新聞事件所釋放出來的利好,似乎沒引發過多重視。
這三則新聞分別是:8月28日,“廣東—淡馬錫聯席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以視頻會議形式在廣州、北京和新加坡三地舉行;8月31日,“廣東—新加坡合作理事會第十一次會議”在廣州和新加坡兩地以視頻形式舉行。會議期間,國務院批複同意《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的消息公布。
十年磨一劍!今年是中新廣州知識城建設10周年,更是中新建交30周年!在粵新合作進入一個新高度後,以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中新廣州知識城爲馬首,帶動廣州東部産城融合發展所引發的連鎖效應,勢必值得引起關注。
後金融危機時代
粵新合作新成果
廣東經濟面對全球形勢的大變化,最近一次的未雨綢缪,或許可追溯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之後。
其時,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思潮已露苗頭,中央已注意到傳統高投入、低附加值的經濟生産模式已面臨轉型挑戰,新技術、新材料、知識密集型的高新知識産業成爲全球化經濟發展轉型的需求。處于産業轉型升級關鍵時期的廣東,同樣急需啓動新的發展戰略。
上世紀90年代初,鄧小平就對廣東提出希望,要求廣東趕超新加坡。
新加坡面積只有724.4平方公裏,不及廣州的1/10。據新加坡《2019年人口簡報》,截至2019年6月,新加坡人口達570萬人,約爲廣州常住人口的37.2%。
2007年這年,廣東經濟總量超過4000億美元,雖然成爲中國第一經濟大省,但人均GDP僅爲新加坡的1/9。改革開放以來,新加坡就是廣東第五大外資來源地。截至2007年底,其在廣東的實際投資總額累計49億美元,而廣東也是新加坡企業對華投資三大主要目的地之一。新加坡跟廣州的關系更是緊密,它是除香港之外,廣州的第二大投資主體。
急需尋求提升競爭力途徑的廣東,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再度把學習的榜樣鎖定在新加坡上,並把它定義爲深度合作的夥伴。
僅2009年1-9月,廣東就先後派出3000多名官員到新加坡考察學習。2009年7月,粵新雙方在廣東共同舉辦“新加坡-廣東合作理事會第一次會議”,粵新雙方合作協調機構就此成立。至今年8月底,粵新合作理事會已舉辦了11次會議。
11年來,在理事會的推動下,粵新雙方合作取得不少豐碩成果。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最具深遠意義的,無疑是2010年6月30日奠基的中新廣州知識城(下簡稱“知識城”)。
七年之癢
上升爲國家戰略
作爲廣州探索産業轉型升級新模式的知識城,規劃和起點不可謂不高,但和新加坡在中國進行的其他三個合作項目比較,廣州知識城卻有著“先天不足”。無論是最早期誕生的中新蘇州工業園,還是早一年亮相的天津中新生態城,抑或是後起之秀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它們均爲國家雙邊合作項目,是國與國之間在推動。這三個項目,都被納入到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這個平台,由中新兩國副總理與兩國國家部委專場研究解決重大問題。
而廣州知識城是由廣東省主動發起和推動,粵新合作理事會僅是省級協調平台,而知識城項目也只是其中一個協調項目。在與新加坡吉寶企業集團簽署《關于合作建設“知識城”項目的備忘錄》、與新加坡淡馬錫旗下的星橋國際曆經19輪談判後,知識城項目才子落棋盤。此後,中新雙方各出資20萬億元人民幣,注冊成立了中新廣州知識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采取“企業先行、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開發運作模式。
從這個合作模式來看,盡管和其他三個中新合作項目有著差異化的存在,但這裏邊能協調和分權的資源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知識城項目的建設,還因受國際因素的影響,經曆了初期快速發展,隨後減緩的過程。所幸七年之癢過後,2018年11月,知識城迎來高光時刻。隨著中新兩國總理在新加坡簽署知識城上升爲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的協議,廣州知識城地位得到極大的提高,並成立了專門的省級協調機構——中新廣州“知識城”聯合實施委員會。
十年搭台
好戲或在下一個十年
坐落于廣州科學城北區的知識城項目,最早是請有“新加坡規劃之父”美稱的劉太格設計的。直至現在,包括城市形態和産業布局,知識城大的框架並沒有發生變化。但在建設過程中,還是隨著形勢的變化,進行了一些調整。
比如,爲避免知識城成爲依靠房地産發展的新城區,原先計劃居住用地、産業用地、其他配套用地各占1/3,後來把居住用地調低到1/6左右,真正做到“産城融合”。
作爲“大山中崛起的一座新城”,知識城被納入廣深科創走廊的十大核心創新平台後,其在交通互聯互通方面,也得到了大力支持。據去年黃埔區官員透露的信息:中新知識城將構建大交通路網格局,推進“857”交通骨架建設(8條軌道交通、5條高速公路、7條城市快速路),爭取高鐵在知識城設立站點。這意味著,未來知識城半小時可到機場、火車站和南沙。連接大灣區主要城市的話,也只需要一小時。
隨著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升級、中新二期合作的開啓,當下的知識城,正在進入開發建設2.0階段。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變化就是,其規劃版圖也跟著擴大,由原來123平方公裏的總規劃面積,擴容至178平方公裏,相當于28個珠江新城的體量。
據了解,知識城已在新規劃上,高起點規劃建設“一核兩心三區多園”,重點打造以GE-龍沙、百濟神州爲核心的世界級生物醫藥園,以寶能智能網聯汽車爲核心的智能制造園,加快推進科教創新區、中試驗證和應用推廣示範區、大科學裝置區建設,引進航空動力學大科學裝置及黃埔區先進材料研究院,並啓動33畝大科學裝置配套服務區建設。
經過十年的發展,截至2019年底,知識城固定資産投資已超過1304億元。2020年起,知識城還將繼續加碼,計劃連續3年,每年固定資産投資投入500億元。未來三年固定資産投資總額,就超過往昔十年。這意味著,知識城的發展將是加速度進行!
如此下血本在山地中造一座新城,並且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知識經濟高地”,知識城決非照抄新加坡“作業”這麽簡單。從過往十年和下一個十年的發展來看,中新廣州知識城稱得上是超大經濟功能區在中國的第一次嘗試。至于未來它能否成爲中國體量最大的知識經濟區,與中關村遙相呼應,形成“北有中關村,南有知識城”的局面,目前還是個未知數,但不妨可以想像一把。
此前,廣州已成功打造出珠江新城、金融城、科學城和大學城這些重點區域。在科技興邦的背景下,作爲探索廣州、廣東甚至中國産業轉型升級,致力發展創新經濟的中新廣州知識城,可以預見的是,它將是下一個十年國家和廣州重點發展的區域。
出品:南都大灣區工作室
采寫:南都記者 黃海珊
實習生 王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