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用的罐裝煤氣,絕大多數都是這個牌子的↓全島各個食閣、咖啡店用的一人多高煤氣罐,基本也都他家的↓
▲優聯能源
出門乘坐德士,也經常搭到這樣的,本地規模第二大德運↓
▲得運德士
你能想到嗎?它們都是同一個老板,由潮商張建安、張學彬父子創辦的。
▲優聯能源集團主席兼得運德士公司主席張建安
在“高大上”的能源行業,張建安、張學彬父子和優聯能源集團(Union Energy)是不折不扣的“草根”。十幾年的時間裏,他們從一瓶瓶煤氣罐出發,一路逆襲,在埃克森美孚、殼牌、加德士等一衆跨國巨頭的包夾中穩中求進,後來居上,如今,優聯能源已成爲新加坡最大的罐裝煤氣供應商,也是新加坡唯一的本土煤氣供應商。而他們的運德士公司(Trans-Cab)則是僅次于擁有1萬6000輛德士的康福德高的新加坡本地第二大徳士運營公司。
上陣父子兵
張建安、張學彬父子是新加坡能源行業著名的“父子兵”,他們共同引領了優聯能源(Union Energy)從一家小小的代理商,發展成爲業內舉足輕重的寡頭。父子兩人攜手創業的經曆,是本地一個非常突出的範例。
張建安是潮安縣東鳳鎮人,10歲那年,他和母親陳麗娟擠在狹小的船艙內、從汕頭乘貨船漂泊了七天七夜來到新加坡跟父親團聚。但那時父親患肺病,長期在密駝頓醫院留醫,母親只得靠做洗衣工與女傭來扛起全家生計。
因爲家境貧寒,張建安中學便不得不辍學打工,離開學校打的第一份工,他在梧槽路一家批發瓷碗盤和茶壺的商店當雜工,從早到晚,搬貨、端茶、掃地,送貨,一個星期工作七天,每個月工資30塊錢,第一個月剛做滿,父親便病逝。後來,他又先後轉行從事送貨員與銷售……
上世紀七十年代,政府廣建組屋,張建安看准時機,決定經營桶裝液化石油氣。他說:“1975年,我發現很多住家喜歡用桶裝石油氣煮食,就跟朋友借了2000元,開設了一家賣桶裝液化石油氣的店。”那時馬林台(Marine Terrace)第56座組屋地面層剛好有一家洋貨店要搬,張建安以2000多元的租金把店面租了下來,正式入罐裝煤氣行業,成爲一名小小的代理商。每天一大早,他便扛著重達100公斤的煤氣罐,穿梭于新加坡的大街小巷。
也正是那個時期,張建安組建了家庭,也迎來了家庭新成員——長子張學彬。
▲優聯能源執行董事張學彬
因爲過了多年苦日子,張建安竭盡全力讓後輩擺脫貧窮的束縛。他起早貪黑,發展代理生意,妻子則經營著一家小雜貨鋪,夫妻二人共同努力經營,家庭生活水平日益提升。
父母忙碌于生計,張學彬從小由奶奶帶大。其成長期恰好與父親創業期重疊,因此學業的同時,張學彬也耳濡目染于父親的罐裝煤氣生意。彼時,張建安的生意規模依舊很小,公司只有兩部送貨車,員工寥寥。苦于人力不足,他什麽事情都親自上陣,扛煤氣罐、修車、做焊工……甚至,張建安還發展張學彬成爲自己的“小幫手”。
小學時期,張學彬便利用課外時間給父親“打工”,從端茶倒水、清潔衛生,一直到學電焊、修管道、修貨車,乃至自己開車送貨,幾乎什麽活都幹過。
逆向收購打破行業格局
中學畢業後,張學彬依據新加坡相關制度入伍服兵役。1996年,張學彬服完兵役、步入社會,因爲對罐裝煤氣的工作了若指掌,張學彬順理成章地加入父親的公司。彼時,張建安的生意規模已經有所擴大,公司儲備了十幾輛送貨車,從規模上看,脫離了煤氣罐代理商的“最底層”,公司也正式更名爲優聯能源(Union Energy)。
數年的時間裏,勤勞肯幹的張學彬一路躍進,從基層工作到學習財務與管理,他逐漸成爲公司的頂梁柱。因爲表現出衆,張學彬深受父親器重,不久後便正式接過權柄,共同管理生意。
當時的優聯共有20部送貨車,依舊經營著傳統代理商生意,彼時的父子倆並未料到,一場機遇即將到來。
和其他國家類似,新加坡的煤氣經銷也分爲幾個層級。煉油廠是行業最上遊,他們將煉制出的煤氣、天然氣供貨給充氣公司。充氣公司將之作爲罐裝成品,分銷給批發商,而代理商只負責銷售。
作爲産業鏈的最下遊,代理商只鏈接批發商和商戶,連煤氣罐都不是自己的。其入行門檻很低,一部貨車就能起手,競爭也格外激烈。
新加坡有數百家相關代理商,充氣公司層級的企業卻只有四家,均由大型跨國公司包辦,埃克森美孚、殼牌、加德士等均在其列。
因爲産品來源相仿,代理商缺乏核心競爭力,生意優劣完全取決于用戶關系。在這一點上,張建安父子頗有心得。
早年間,優聯便建立檔案,將顧客們的生日記錄在冊,每年生日便會爲其送上蛋糕。而這,只是優聯客戶維護的基本方法之一。
良好的客戶關系幫助優聯持續擴大生意規模,父子倆也在穩中有升的現金流中不斷積蓄資本,等待“跳脫”出産業鏈最下遊的機會。
2000年初,四家充氣公司中的一員、一家美國跨國企業,因爲沒有二代接手經營,決定放棄東南亞生意,相繼出售新加坡、泰國等地的業務。得知這一消息,張建安父子在第一時間便決定出手。
這家美國公司旗下包含數家工廠和將近20萬個煤氣鋼瓶,“打包”價格僅100萬美元。相較資産而言,其價格可謂“白菜價”。
如今看來,100萬美元只能算是“小錢”,但對當時的優聯而言,這是一筆不折不扣的大數字。爲了湊齊交易款,一家人東借西湊,還將房産進行抵押。
“(收購)風險也存在,但如果不買,你永遠只是一個代理,逃脫不了別人的掌控,對于當時的我們而言,這是唯一的機會。”張學彬說。
孤注一擲的父子倆迅速實現了一次成功且幸運的收購。收購後,優聯一舉打破了持續數十年、由外資企業把控的行業格局,成爲新加坡第一家本土煤氣供應商,與埃克森美孚、殼牌、加德士同台競技。
幸運與機遇總是留給有准備的人,對于張建安父子而言,當時的“准備”就是資本儲備。父子倆都一心投入事業,業余時間不多,更遑論不良嗜好。煤氣代理商是一個現金流充裕的行業,所謂“手頭有錢,便難逃花花腸子”,行情好的時候,積攢不菲身家的代理商不在少數,但業內不良風頗多,賭博之風尤甚,不少同行並未攢下資本,張氏父子因此成爲當時有意反向收購的代理商中,爲數不多真正有競爭力的人之一。
“如今看來,完成收購的關鍵點唯二:一是平時嚴格的自我把控,二是關鍵時刻敢于出手。父親常說:成功只有一條路,就是努力。所謂的貴人、行情,都建立于努力的基礎上,你不努力,行情好也沒有你的份。”張學彬說。
太歲頭上動土和國企搶生意
2006年,從跨國公司處虎口奪食、穩坐傳統交易渠道頭名之際,張建安父子又將目光投向了新加坡國企壟斷的渠道。
新加坡“氣類”能源主要分爲兩條戰線,分別是煤氣和天然氣。其中的天然氣市場一直由國企新加坡城市煤氣公司(CityGas)所壟斷。
新加坡遍布大型的熟食中心、購物中心與批發中心,這類市場長期由政府供應管道天然氣,個體經營者從未涉足其中。但“胃口”越來越大的張建安父子,卻“鬥膽”要越雷池。
張氏父子的擴張邏輯很簡單:罐裝煤氣相較管道天然氣,價格上便宜很多,對于商戶而言是一筆顯而易見的買賣。
但看似簡單,實施起來卻殊爲不易,其中最關鍵點在于懸于頭頂數十年的政策紅線。
爲了打破壟斷、涉足禁區,張學彬開始了持續兩年的遊說。期間,他一有時間就奔波于各大熟食中心,與商戶們交朋友,討論相關事宜。
過程中,張學彬愈發覺得此事可行,但周圍人卻覺得他是“神經病”。“理論再好不能實施也是空談,朋友們都覺得這是政策性問題,要是能做別人早就做了,哪裏輪得到你?”
張學彬不以爲意,依舊一路“摸黑”前行。他先後與數家熟食中心的負責人達成一致意見,並且拿出了詳細的改革和競標方案,又孜孜不倦地拜訪相關議員,希望做出改革。
在持續不懈的努力下,他的“癡心妄想”終于變成現實。議員稱要改革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一定要公平招標,由商戶們投票,如果票數輸給CityGas,那這件事以後別再提起。
結果可想而知,優聯以壓倒性的票數勝出,順利入駐了第一家熟食中心。
這件事在業內引發轟動,CityGas的相關負責人卻不以爲意:一家而已,給他們無妨。
但事實發展遠超乎其預料。和之前類似,優聯一旦開始顛覆之旅,便停不下來。此後的數年時間裏,他們不斷攻城略地,很快拿下了其中近一半的市場。
如今,新加坡市場“二分天下”,天然氣和煤氣業務各占一半,而優聯則占據了煤氣行業一半的市場份額。
伴隨著業務擴張,優聯的規模與日俱增,2016年底,優聯能源儲備擁有超過300輛貨車,煤氣部分營收超過1億美元。
看准商機 進軍德士出租行業
得運德士公司(Trans-Cab)是張建安父子于2003年政府開放德士市場時成立,而他們也成爲行業改制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當時新加坡的出租車行業同樣由政府把控數十年,直到2003年才對民間資本開放,但開放之初,參與競標者卻只有一家——張氏父子創立的得運徳士。張建安說:“當時我們也給德士公司提供柴油,政府歡迎更多公司加入德士出租行業,我覺得這是一個擴展能源生意的好機會,于是就投資300萬元成立德士公司。”
民營資本對由政府主導壟斷、半壟斷行業的情緒往往頗爲複雜,大多數人抱怨政府不給機會,但當市場開放時,他們又習慣于畏手畏腳。敢于“太歲頭上動土”的終究是少數派,新加坡企業界同樣如此。政府開放出租車牌照之初,業內普遍認爲這是一門難做的生意,原因很簡單:如果能賺錢,政府憑什麽開放?
但張建安父子卻持有不同的觀念。在他們看來,只要是政府壟斷的行業,一定大有可爲。“曾經的壟斷行業,開放初期往往競爭較少,政府放出來,我們能沾一點就夠了。”張學彬說。
說是“沾一點就夠”,但行動上卻依舊獅子大張口。自成立以來,得運德士經曆了高速發展,從創立時的50輛德士一度攀升至5500輛,一年的營收額約2億元,淨盈利是1000多萬元。目前,紅色車身的得運德士車隊,僅次于擁有1萬6000輛德士的康福德高,爲第二大德士公司。
因爲窮過,知道討生活的不容易。所以張建安父子在經營得運德士公司時,很注重德士司機的福利,爲他們提供許多優惠的獎勵制度,比如無交通意外和無拖欠車租獎勵、忠誠度獎勵金等。此外,德士司機到公司添購柴油也可獲得30%優惠。而當一些德士司機遇到一些經濟問題時,張建安父子也會設法幫忙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
張建安表示,德士司機是一個以人爲本的服務行業,給乘客留下好印象非常重要。所以德士出租公司要經營出好成績,也必須多方面的整合,通過一套以人爲中心的策略,爲德士司機提供更好福利。
創立出租車公司雖是跨界,但在張氏父子看來,本質上卻與優聯的業務息息相關。首先,優聯有自有加油站,能爲車隊提供便利;其次,優聯長年管理數百輛貨車,在管理車隊方面可謂經驗豐厚,而出租車事業的核心同樣在于車隊管理。
2016年,張建安父子成立優聯燃氣控股(Union Gas Holdings),屬下兩家子公司——優聯能源(Union Energy)和優聯燃氣(Union Gas),前者的主要業務是零售液化石油氣,後者則是壓縮天然氣和柴油。優聯燃氣控股于2017年在凱利版上市。
2017年集團慶祝成立40周年之際,張建安父子又設立一家子公司“優聯電力”(Union Power),爲家庭、工業和商業用戶提供電力零售服務。張建安說:“電力服務公司的成立,圓了我一直想擁有全方位能源公司的夢想。”
長遠投資 “業余”喜歡投資房地産
張建安爲人低調,不是很多人知道他個人“業余”喜歡投資房地産。
他受訪時曾指出,在新加坡投資房地産,有利因素包括國土面積有限、地理位置優越、政府能幹和人口增加等。
早在1982年,他就開始尋找適合投資的房地産,但苦于資金不足,不敢貿然下手,直到1985年才在直落古樓買了一棟獨立式舊洋房。
他說:“業主要價80萬元,對我來說有點貴,不過我還是‘忍痛’買下。10年後,這個占地1萬平方英尺的洋房,賣了400多萬元。”
張建安沒有透露手頭擁有的房地産數目,據知共約40棟,商業大廈、工廠和舊店屋各占三分一,大多分布在麥波申、太戈爾巷、大成和芽籠一帶的工業區,屬于永久地契産權。
談起舊店屋大都改成咖啡店的原因,他笑說:“我以前做過飲食的生意,知道哪裏人潮多,適合經營咖啡店。再說店內設攤,租金不錯,攤主也會用我們的桶裝石油氣,一舉兩得。”
張建安于2007年購買加冷海京樓准備改建爲水邊酒店,無疑是他的房地産投資項目中,最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
當年2月,他以2500萬元買下海京樓不久,政府宣布有關地段被征用供發展體育城,給予3900萬元賠償。短短10個月內,讓他賺了1400萬元。這是他獲利最豐厚的房地産投資。不過,張建安強調,買房地産其實是爲了長遠投資,這些年房地産取得的租金收入,多少資助了集團的業務發展。
對于自己成功的秘訣,爲人謙和總是謙遜地說是時勢造就了他,“我不過堅守公平經營原則,加上母親教導待人處世之道,我的公司才有機會順應社會潮流發展趨勢,慢慢將生意做大。”
來源:華商韬略、聯合早報、新加坡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