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施詩 上海報道
速覽全球市場,聚焦財經熱點。
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全球財經連線。
美股市場再度遭遇抛售
當地時間6月28日,美國三大股指全線收跌,未能保持其從熊市低點反彈的勢頭。截至收盤,道指跌1.56%,報30946.99點;標普500指數跌2.01%,報3821.55點;納指跌2.98%,報11181.54點。進一步的分析,讓我們來連線渣打中國財富管理部首席投資策略師王昕傑。
市場交易主軸從通脹轉向衰退
《全球財經連線》:隔夜美股下跌受哪些因素影響?
王昕傑:昨天晚上的美股出現了明顯的回調。主要原因在于公布的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落到16個月的低位。數據表明,目前的消費者受到了宏觀經濟以及通脹的壓制,擔心下半年的經濟有可能大幅放緩,甚至落入衰退。在整個消費力停滯不前的情況下,我們看到數據下滑。
從數據來看,目前消費者對于勞動力市場、商業、公司的前景,特別是短期前景,是比較悲觀的。
同時,這也體現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今年上半年大多數的時間裏,其實資本市場在交易通脹。跟通脹相關的投資標的事實上都有較好的表現。但進入6月,美聯儲爲了控制通脹,采取了激進的加息步伐,一次加息75個基點。在這樣的背景下,市場現在交易的主軸從通脹轉向了衰退。目前的數據其實反映出未來12個月,美國衰退的風險其實在持續加大。
短期內美股波動仍會持續
《全球財經連線》:美聯儲能否穩妥“刹車”以冷卻經濟?美股熊市是否仍將持續更長的時間?
王昕傑:如果加息步伐不斷前進,而宏觀經濟確實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工資增長停滯,就業崗位開始減少,失業率回升到4%以上,我們認爲相關的數據一旦出現惡化,可能會令美聯儲開始扭頭轉向,把偏鷹派的貨幣政策轉向較爲和緩的步伐。屆時,整個資本市場對于通脹的風險,可能就會有比較完整的反應。
否則在此之前,美國沒有正式落入到衰退情況,貨幣政策也不斷呈現緊縮步伐,對于資本市場來說,仍然會有衰退的擔憂。我們認爲,在這樣的背景下,其實整體的股票市場仍處于風險較大、波動幅度較大的情況。
在未來一段時間,隨著利率的上行,可能成長股受到的抑制會比較大。但在經過比較大幅的下跌之後,我們仍然認爲投資的估值,其實是出現了比較低的機會點。一旦風險經過比較大幅的釋放,而資産價格也反映出衰退的預期,事實上是有機會從長期投資的角度去做一個低位的買入,從一些防禦型的股票,從一些長期投資分批買入的角度,仍然可以去做介入。
但這個部分仍然要觀察宏觀數據的表現,以及在未來一段時間,美聯儲的政策動向。所以短時間之內,美股波動仍然會持續,提醒投資人還是要留意未來可能存在的波動風險。
香港內地ETF互聯互通7月4日啓動
28日,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發布聯合公告,決定批准兩地交易所正式將符合條件的ETF納入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互聯互通下的ETF交易將于2022年7月4日開始。ETF納入互聯互通影響幾何?我們來連線銀科控股首席經濟學家夏春。
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投資中國標的
《全球財經連線》:香港內地ETF互聯互通7月4日啓動,對A股和港股市場將有怎樣的影響?
夏春:中港兩地的ETF通會在7月4號正式開始交易。ETF通上一共有87只ETF會納入到這個交易範圍,其中83只是A股的ETF,有4支是在香港,這些年ETF無論是在中國內地,還是在中國香港,都有長足的發展。
中國現在有超過600只權益類的ETF,其中包括一些非常有特色的ETF,比如光伏的ETF,稀土的ETF,非常吸引海外投資者的關注和投資。我們也都知道,中國國內的資本市場現在在海外的一些指數裏面占的比重還相對較低,通過ETF這樣一種交易形式,可以吸引更多的國際投資者去投資中國的標的。
同時我也想告訴大家,在香港其實也有超過140只ETF,覆蓋的種類非常多,除了權益類以外,還有債券、商品、貨幣,甚至包括一些特殊策略的ETF,比如反向的ETF,杠杆的ETF。
從投資的角度來講,ETF交易費用非常低,同時範圍非常廣,從風險管理方面來講是非常好的標的。
這些年深港通、滬港通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過去7年,截至今年5月底,據統計顯示北上資金大概是1.6萬億元人民幣,而南下資金超過了2萬億人民幣,換句話說,就是國內的投資者對海外的産品,在香港交易的股票債券,其實有非常強烈的需求。因此我也期待將來能夠將更多的香港ETF納入到ETF通,這有助于中國投資者、中國家庭多元化他們的資産配置,可以通過一些新的ETF來豐富自己的策略,做好風險管理。
最近港交所批准了新加坡交易所的A50在內的一些期貨的ETF,還有一些碳排放的ETF,在香港也可以買到。除了ETF之外,現在的市場還有擴大互聯互通的一些想法,比如可能會把更多的風險管理的産品納入進來。還有跨境理財通,過去僅限于銀行參與,未來一些符合條件的券商也可以參與跨境理財通,爲中國家庭,爲海外的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工具,豐富市場,(讓市場)更加具有流動性,然後使大家從中受惠。
上交所:拓寬境外資金參與交易所債券市場渠道
28日,上交所聯合中國結算發布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上交所債券市場的托管、開戶、交易、登記、結算等事項。此舉對中國債市的影響,我們來聽取上海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鄭嘉偉的解讀。
債市成爲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環節
《全球財經連線》:上交所拓寬境外資金參與債券市場渠道,此舉對中國債券市場有何影響?
鄭嘉偉:早在2018年博鳌亞洲論壇上,國家領導人就指出,我國對外開放重大舉措第一點就是大幅放寬市場准入,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範圍,隨即央行宣布了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12項具體措施,並制定了金融對外開放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按照對外開放“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債券市場成爲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環節。
其實我國債券市場的發展要早于股票市場,1981年我國就發行了國庫券;1984年我國就開始發行企業債,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我國債券市場呈現以下幾方面特征:一是市場格局發生變化,目前我國債券市場規模僅次于美國和日本;二是債券結構發生變化,國債占比下降,地方政府債務占比上升,企業債占比出現倒U型走勢;三是債券市場品種不斷豐富。之前我國債券市場主要品種爲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央票、企業債四大類。目前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品種不斷創新,推出了商業銀行次級債券、一般性金融債券以及中票、短融、資産支持證券、可轉債和可交換債等。目前,我國債券市場交易工具包括現券交易、質押式回購、買斷式回購、債券借貸、債券遠期等。
隨著曆史發展,目前我國債市市場也存在一些問題:目前我國債券市場存在著投資者結構以商業銀行爲主,占比達到60.48%,遠遠高于發達經濟體占比;同時我國國債持有人較爲單一、以商業爲主的投資者結構導致國債換手率偏低,流動性不足、市場化程度低的特點。更多機構持有債券是爲了滿足監管要求和匹配風險,持有者往往持有到期,導致換手率偏低,一定程度制約了貨幣政策在金融市場的傳導效率。隨著債券通開通,我國債市整體境外投資者參與度從2014年6月的1.6%逐步攀升,到目前,境外機構持有中國國債數量占比相對較高接近10%。
我國債市境外投資者參與度逐步攀升
《全球財經連線》: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境外機構持有中國債券的規模以年均約40%的速度增長。這種趨勢會持續下去嗎?
鄭嘉偉:2016年以來,境外機構持有中國債券的規模以年均約40%的速度增長,這一趨勢仍將延續,雖然近期有美聯儲加息和彙率的擾動,盡管如此,但相較于美國(38.3%)等發達經濟體的債市外資占比而言,我國債券市場外資參與度仍然偏低,境外機構持有中國債券的規模將會進一步增加。因此,交易所拓寬境外資金參與債券市場渠道,有助于提升我國債券市場國際化水平,優化市場結構,通過多元化資金供給,提高債券市場的流動性。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節目嘉賓意見僅代表本人觀點。)
策劃:于曉娜
監制:施詩
責任編輯:和佳 杜弘禹 趙越 李依農
制作:袁思傑
見習記者:郝佳琪
拍攝:陳蓁
新媒體統籌:丁青雲 曾婷芳 賴禧 黃達迅
出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