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鄉總會會長蔡其生受訪時說,宗鄉總會歡迎政府在聽取民意後,迅速調整政策。以新加坡福建會館來說,准會員須出示報生紙等複本文件,證明父親是福建人。這一調整讓福建會館可以繼續采用以出生證爲證明的方式招收會員。
黎姓家庭主婦(38歲)今年7月7日誕下老二,在得知籍貫可以重新出現在出生證後也感到高興。“至少以後知道要去哪裏找自己是什麽籍貫的。”
他說,政府願意聆聽人民的聲音,保留父母的籍貫一欄是件好事。如果籍貫的記錄能夠保留下來,後代想要查詢或證明籍貫也比較容易。
延伸閱讀電子出生證9月起重新顯示父母籍貫 之前資料不全可免費再下載
也是環球印族人士組織(GOPIO)主席的淡米爾語言與文化協會主席哈裏(Harikrishnan)受訪時說,印度人也有自己的方言,但未必須在出生證上顯示,分類得那麽詳細。他說,傳承族群文化重要的不是紙上的證明,而是族人平時應該付諸行動,認識和了解自己的文化和曆史。
“我們之前看到新聞說出生證上沒有顯示籍貫,覺得有點遺憾,畢竟這是我們的根。”
他認爲,籍貫不僅具曆史和文化意義,民衆身在異鄉,也能夠以宗鄉情誼作爲橋梁融入當地。
吳文昌認爲:“年輕人對籍貫的認同逐漸淡化,維系籍貫和文化認同與傳承最重要的還是我們言傳身教,向後輩灌輸文化知識。”
會館可繼續憑出生證 證明籍貫招收會員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李志賢受訪時,也對政府能夠聽取民意、從善如流,表示歡迎。他認爲,地緣組織應該加強建設,吸引更多年輕一代了解自己的根,家庭和國家也有同樣重要的角色。
政府宣布電子出生證在9月1日之後將顯示孩子父母的籍貫,受訪會館領導人和學者對政府的這項決定表示欣喜,他們早前都擔心出生證少了籍貫一欄,後代新加坡華人會因此逐漸淡忘自己的根。
黎姓經理(35歲)的大女兒已六歲,即將臨盆的她說,二女兒的出生證上將能反映父母的籍貫,讓她很欣慰。
潮州八邑會館會長曾建權受訪時說,籍貫的觀念對華人來說很重要,出生證上能夠保留父母的籍貫,讓不清楚自己籍貫的年輕人仍可在出生證上查到所屬籍貫,在會員加入會館時也可作爲證明。
他說:“我們很欣慰在這期間能夠看見華社對藉貫的關心,但傳承籍貫的文化不應該只是停留在一紙證書上。”
南洋客屬總會總務吳文昌受訪時說,電子出生證是否顯示父母籍貫,對以會員推薦方式召收會員的會館影響不大,但這對重視華族傳統文化的人來說極具象征意義。
蔡其生希望年輕一代能夠加入宗鄉組織,積極參與會館活動。同時,會館也會繼續努力傳承族群文化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