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中信證券)
預計整改接近尾聲,監管壓力邊際緩和
監管風險是最重要的風險,政策變化驅動行業供給側改革。完善的監管體系是金融科 技行業行穩致遠的基礎。這一輪監管政策變化,使金融科技公司回歸金融屬性的同時,加 速了産業出清。對監管政策的理解和前瞻性判斷正在成爲核心競爭力。隨著監管框架日漸 明晰,頭部公司的整改具有樣板效應,有望更早實現合規經營,且更有余力尋求差異化競 爭道路,行業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
金融科技領域的整改自 2020 年 11 月螞蟻集團暫緩上市開始,2021 年 4 月 29 日 13 家重點平台被約談後全面展開: 1. 2020 年 11 月 2 日,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國家外彙管理局第一次對螞蟻集 團進行了約談。 2. 2020 年 12 月 26 日,監管部門對螞蟻集團提出 5 條重點業務領域整改要求。 3. 2021 年 4 月 12 日,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彙局等金融管理部門再次聯合 約談螞蟻集團,進一步細化了監管要求,明確了螞蟻集團的具體整改方向和內容。 螞蟻集團亦回應將全面對標監管要求,已完成整改方案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4. 2021 年 4 月 29 日,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彙局等金融管理部門聯合對 13 家從事金融業務的網絡平台企業進行監管約談,包括騰訊、度小滿金融、京東 金融、字節跳動、美團金融、滴滴金融、陸金所、天星數科、360 數科、新浪金 融、蘇甯金融、國美金融、攜程金融。
在監管指引下,頭部平台整改工作有序落實。2021 年 9 月 7 日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 在答記者問時針對 13 家平台約談情況表示“目前,網絡平台企業正積極對照法律法規和 監管要求,深入自查並制定整改方案,有序落實整改。在完善公司治理、防範資本無序擴 張、合規審慎開展互聯網存貸款業務、推動小貸和消費金融公司合規展業、規範發展互聯 網保險業務、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已取得一定進展和成效。”
對照看:
2021 年 12 月 31 日,《金融産品網絡營銷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發布,明確 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爲貸款、資産管理産品等金融産品提供營銷服務,不得在支 付頁面中將貸款、資産管理産品等金融産品作爲支付選項,以默認開通、一鍵開 通等方式銷售貸款、資産管理等金融産品,是對“斷開支付工具和其他金融産品 的不當連接”的明確要求。
2021 年 9 月 30 日,央行正式發布了《征信業務管理辦法》,宣告中國金融數據 治理領域的核心監管規則正式落地,給出了“斷直連”的最後時間表。
2021 年 6 月以來,多地監管部門向轄內消費金融公司進行窗口指導,要求將個 人貸款産品年利率降至 24%以內,並給了 1 年用于清理超標的存量貸款,頭部助 貸平台均在切實壓降産品利率。
2021 年下半年以來,互聯網保險出台一系列新規,螞蟻集團相互寶已于 2021 年 12 月 28 日宣布關停,互聯網保險行業合規性進一步提升。
滴滴赴美上市後,2021 年 10 月 29 日網信辦發布《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辦法(征 求意見稿)》;2021 年 12 月 24 日,中國證監會公布《國務院關于境內企業境外 發行證券和上市的管理規定(草案征求意見稿)》和《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 市備案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2022 年 4 月 2 日,證監會公布《關于加強境內 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相關保密和檔案管理工作的規定(征求意見稿)》,進一步 完善境內企業赴境外上市監管框架。
隨著《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發布,互聯網 平台在保障用戶個人隱私和消費者權益等方面受到更多約束,包括螞蟻集團等頭 部平台均出台了自律公約。2021 年螞蟻集團升級了《惡意營銷處罰細則》,引導 平台商家規範經營;螞蟻集團建立了《消費者權益保護評審工作管理辦法》等制 度,持續完善“事前審查”機制;螞蟻集團還發布了《數字金融平台自律准則》, 對財富、保險消費者建立適當性管理制度,推出理性消費工具,完善産品體驗, 加大金融投教等。
中央文件定調,預計整改接近尾聲,監管壓力邊際緩和。
2022 年 3 月 16 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強調要“穩妥推 進並盡快完成大型平台整改工作”。
2022 年 5 月 12 日,央行副行長陳雨露在“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表 示,“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專項整治工作順利完成”,“將互聯網平台企業金融業務 全部納入了監管”。
對行業的監管態度正在從“規範”爲重,轉向“規範”與“鼓勵”並重,行業所面臨 的監管壓力大幅減輕。在疫情沖擊之下,平台經濟作爲支持經濟增長和解決社會就業的重 要的市場力量,其受重視程度正在提升。加速整改措施落地,符合經濟發展大局。
部分整改措施尚待監管審批。以螞蟻集團爲例,還有三件決定公司商業模型的監管事 項需要落地:一是,消金注資。螞蟻消金增資處于暫緩狀態。二是,征信牌照。錢塘征信 目前處于批籌狀態,“斷直連”和助貸模式重塑有待明確,由于過渡期還有一年左右,各 平台均處于落實准備階段。三是,金控牌照。兩大頭部平台作爲金控的最大增量,其牌照 申請尚未獲得監管受理。目前三家申請設立金控集團中的兩家已經獲批,分別是中信金控 和北京金控。
以螞蟻集團爲例,金控牌照將對資本金構成約束:
螞蟻集團未來業務規模和發展速度將根據最新監管規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資本 金的約束。根據監管 2021 年 4 月 12 日約談時提出的整改要求,螞蟻集團須整 體申設爲金融控股公司,所有從事金融活動的機構全部納入金融控股公司接受監 管,健全風險隔離措施,規範關聯交易。
螞蟻集團並表、注資尚待 4 號令的三個配套制度落地。根據 2020 年 11 月 1 日 實施的《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4 號令”),申請設立金融控股公司 的企業,實繳注冊資本額不低于 50 億元人民幣,且不低于直接所控股金融機構 注冊資本總和的 50%。根據最嚴口徑,螞蟻集團旗下控股或實際控制金融機構注 冊資本約 399 億元,則螞蟻集團當前最低資本不得低于 200 億元(預計螞蟻消金 增資成功後爲 619 億元,則螞蟻集團最低資本不得低于 310 億元)。2021 年 9 月 30 日,螞蟻集團通過資本公積轉增股本已增至 350 億元。另外需要考慮,螞 蟻消金承接小貸業務後,二者杠杆率差異帶來的注冊資本變動的可能影響。更重 要的是,螞蟻集團具體如何並表、所需注冊資本規模到底如何,尚待 4 號令的三 個配套制度——並表管理、資本管理、關聯交易管理——落地後進一步明確。
數字支付:場景分流值得重視,國際業務是重要增量
國內行業增速放緩,進入存量用戶爭奪階段
網絡支付用戶基數突破 9 億,進入存量用戶爭奪階段。根據 CNNIC《第 49 次中國互 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21年末,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到9.04億,同比僅增長5.8%, 滲透率 87.6%。根據 Questmobile 數據,2022 年 3 月末,移動互聯網細分行業中支付結 算滲透率達到 75.5%,同比增長 5.5%,相較于其所依托的電商、即時通訊、短視頻等場 景可提升空間進一步被壓縮。國內支付行業用戶已到天花板,進入存量爭奪階段。
國內第三方支付行業增速放緩,仍主要由移動支付驅動。根據易觀分析,2021Q4 第 三方綜合支付交易規模達到 97.19 萬億元,環比增長 7.6%,同比增長 14.9%;2021 年全 年第三方綜合支付交易規模達到 362 萬億元,同比增長 21.5%。增量仍然主要由第三方移 動支付驅動。2021Q4 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 83.42 萬億元,同比增長 15.3%,單季增 量占第三方綜合支付的 87%;2021 年全年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 310.3 萬億元,同比 增長 22.5%,年增量占第三方綜合支付的 89%。移動支付內,線下掃碼支付增速也在放緩,2021Q4 線下掃碼支付交易規模 14.2 萬億,同比增長 26%;2021 年線下掃碼支付交易規 模 54.0 萬億元,同比增長 44%。
新玩家加速布局場景分流,但兩巨頭仍具明顯優勢
流量分配格局松動,有場景的新玩家加速布局。在監管著力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下,流量分配出現了松動。部分生態同盟加緊搭建自身支付場景,以期在用戶粘性和數據 沉澱上獲取更大優勢。目前,除快手的老鐵支付和哔哩哔哩的 Bilibilipay 尚未正式上線外, 絕大多數主流平台均已上線自有支付渠道,在自有場景中培育用戶心智,爲後續業務發展 做准備。(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加速擴容,互聯網平台積極參與推廣運營。
2021 年末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超過 808.51 萬個,累計開立個人錢包 2.61 億個, 交易金額 875.65 億元。2017 年央行正式開始數字人民幣研發,2019 年啓動大 規模試點。2022 年 3 月末,央行宣布在現有試點基礎上增加天津、重慶、廣州、 福州、廈門和浙江作爲試點地區,北京和張家口在冬奧會場景試點結束後轉爲試 點地區。
銀行掌握數字人民幣錢包的流量入口,微信、支付寶、美團等代表性互聯網平台 作爲服務機構,積極參與到場景推廣建設中。從運營體系看,數字人民幣中心化 管理和雙層運營體系已較爲完善,9 家銀行作爲直接運營層均已積極開展業務, 而微信、支付寶、美團等代表性互聯網平台作爲服務機構,積極參與到場景推廣 建設中,豐富平台用戶和商戶體驗的同時,強化自身支付生態建設。數字人民幣 錢包能否通過數字人民幣帶動 C 端用戶重回銀行體系,還有待場景豐富的提高和 運營能力的提升,我們將持續跟蹤觀察。
螞蟻集團:2017 年以來,螞蟻集團主要在數字人民幣錢包運營、技術交流 合作和消費場景開放三個方面參與數字人民幣試點推廣。目前網商銀行是數 字人民幣 9 家指定直接運營銀行之一,也是首家獲准的民營銀行。截至 2022 年 5 月,支付寶上線數字人民幣搜索功能,並支持一站式使用數字人民幣首 付款、轉賬和銀行卡管理功能。截至 2022 年 5 月,在消費場景上,已有近 600 萬個數字人民幣子錢包被推送至支付寶服務的商戶。
美團:2021 年 9 月在北京等 9 個數字人民幣試點地區啓動碳中和公益主題 數字人民幣試點活動,2021 年底實現對全國“10+1”試點地區的全覆蓋。 2022 年 1 月實現數字人民幣對外賣訂單可支付,後宣布爲平台全部消費場 景開通數字人民幣支付通道,並上線消費補貼。2022 年 4 月,廣州、天津、 重慶等新試點城市均可在美團 APP 領取數字人民幣消費禮包。截至 2022 年 6 月初,約 700 萬個數字人民幣子錢包被推送至美團 APP,超過 510 萬 用戶在美團用數字人民幣消費。
以合衆支付爲代表的部分場景出現明顯分流,但兩巨頭競爭優勢依然明顯。由于易觀 和艾瑞均不再公布第三方支付市場份額,我們通過各支付機構披露的客戶投訴相關數據來 衡量市場集中度。按 2021 年數據,財付通交易類客戶投訴事件 6.11 萬件,涉及交易筆數 占比小于千萬分之一,推測 2021 年微信支付日均交易筆數 16.7 億筆;支付寶交易類客戶 投訴事件 3.06 萬件,涉及交易筆數占比小于千萬分之 1.1,推測 2021 年支付寶日均交易 筆數 7.6 億筆。合衆支付是除財付通、支付寶外,交易類客戶投訴和服務類客戶投訴均過 萬的支付機構,合計總數僅次于兩大巨頭。2020 年 9 月,合衆支付實際控制人變更爲字 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2021 年交易類客戶投訴事件爲 2.5 萬件,而 2018-2020 年分別爲 59/31/56 件。
跨境支付政策利好,頭部公司加速布局
跨境支付受多項利好政策支持,第三方支付迎來新的增量市場。2020 年 4 月,國家 外彙管理局發布《國家外彙管理局關于優化外彙管理 支持涉外業務發展的通知》,簡化外 彙業務辦理流程,提升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2020 年 5 月國家外彙管理局發布《國 家外彙管理局關于支持貿易新業態發展的通知》,便利外彙業務辦理,強化跨境貿易競爭 優勢。根據易觀分析數據,2021 年第三方跨境支付規模 1.12 萬億元,同比增長 23%,增 速高于行業整體。2022 年 6 月,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支持外貿新業態跨境人民 幣結算的通知》,其中支付機構展業範圍擴展至經常項下,此外多處放寬監管細則要求, 第三方支付迎來跨境支付增量市場。
螞蟻集團戰略投資步入收獲期,繼續加速海外布局。
戰略投資步入收獲期:2013 年至今,國際化在螞蟻集團的戰略重要性逐步提升。 2015 年以來,螞蟻集團通過合資設立和戰略投資等方式,在日韓、東南亞等地 區投資多個本地電子錢包以及核心支付場景(外賣、電商等)。2021 年末,螞蟻 集團投資的海外本土電子錢包覆蓋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泰國、菲律賓、 印尼、馬來西亞和韓國等地。2021 年內,印度外賣平台 Zomato、印尼電商 Bukalapak、韓國支付平台 Kakao Pay 及印度支付平台 Paytm 先後成功上市,螞 蟻集團錄得大幅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此外,螞蟻集團出售了 Paytm 約 5%股份, 獲得一次性收益約 60 億元。未來,隨著上述平台逐步壯大,其持股價值也將體 現在螞蟻集團估值上。
海外布局步入“解決方案時代”:一方面,Alipay+ 主要提供創新的全球跨境移動 支付技術解決方案,通過接入多種數字支付,連接全球商家和亞洲消費者。截至 目前,Alipay+服務已覆蓋日韓、東南亞、歐洲等多地線下商戶。2021 年 11 月, 新加坡數字支付 NETS 宣布在其平台上部署 Alipay+解決方案。另一方面,以 WorldFirst(萬裏彙)爲核心,爲中國跨境電商平台提供收、付、管、兌、貸服 務。2022 年 2 月,螞蟻集團和全球第四大支付和貿易服務商 Worldline 合作再升 級;2022 年 4 月,以戰略投資方式和東南亞支付平台 2C2P 達成深度合作;2022 年 6 月,螞蟻集團旗下星熠銀行在新加坡開業,海外布局在不斷加速。
微貸科技:疫情和監管之下,市場加速出清
居民杠杆率提升,行業增速趨近 M2
互聯網信貸規模~6 萬億元,競爭格局已高度集中。我們所指的中國的零售信貸市場 主要包括:一是,個人經營貸,是指企業主借入的貸款;二是,狹義個人消費貸款,是指 除住房抵押貸款外,個人爲一般消費目的借入的貸款。根據央行數據,2021 年個人經營 貸規模達到 13.6 萬億元;狹義個人消費貸規模 16.6 萬億元;若剔除信用卡後規模 8.0 萬 億元。若根據艾瑞數據,2021 年互聯網消費金融余額達到 5.8 萬億元。而可比口徑下的狹 義個人消費貸的實際滲透率已經接近美國現有水平,未來幾年在經濟增速承壓及行業供給 側改革的大背景下,無論消費信貸滲透率還是線上化率提升空間均有限。隨著市場規模步 入穩定增長階段,互聯網平台在線上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的市場份額~55%。而在互聯網 渠道內 Top 5 市場份額已超過 80%,進一步提升空間有限。互聯網平台的規模增速預計將 逐步趨近于 M2 增速。
嚴監管疊加疫情因素,供給側加速出清
利率上限下調,第二梯隊平台競爭壓力上升。2021 年 6 月以來,多地監管部門向轄 內消費金融公司進行窗口指導,要求將個人貸款産品年利率降至 24%以內,並給了 1 年期 限,用于清理超標的存量貸款,即 2022 年 6 月爲窗口調整期限,重點平台及其合作機構 均已對增量部分做出了整改,24%以上存量業務需要等待到期後退出。而隨著高風險産品 受限,互聯網平台的用戶定位進一步趨同,特別是此前行業第二梯隊及以下平台被迫舍棄 部分高風險用戶以實現風險收益匹配。而在低利率産品區內,銀行和頭部互聯網平台具有 明顯競爭優勢,第二梯隊平台的業務空間明顯承壓,因而加速市場出清。
疫情之下,由于重點平台韌性優于同業,疊加監管收緊,加速市場出清。由于 1Q22 上海等地區遭遇新一輪疫情沖擊,疊加自去年開始的壓降費率等措施,互聯網信貸行業無 論從業務增速還是資産質量上都遭遇較大挑戰。頭部平台,特別是監管劃定的 14 家重點 平台,無論從合規性角度還是業務韌性角度均明顯勝出,在未來競爭中具有明顯優勢。 由于螞蟻和微衆沒有公開數據,我們以美股上市的數家互聯網信貸平台業務數據爲樣 本,可以看出頭部重點平台業務韌性好于同業。14 家重點平台內的陸金所和 360 數科信 貸余額均錄得相對健康增長,第二梯隊的信也科技也自 P2P 整頓後業務逐步恢複;資産質 量上看,陸金所和 360 數科相對穩定。
陸金所:差異化收緊信貸政策,應對疫情帶來的運營挑戰。基于對當前城市封控 政策帶來不確定性的謹慎判斷,以及經濟增速下行周期多領域中小企業高度承壓 的現狀,公司瞄准更高質量客戶,差異化收緊信貸政策,提供更多定制産品,以減輕采用更高標准可能帶來的潛在損失;提高風險管理效率實現風險緩釋。1Q22 公司貸款 C-M3 遷徙率爲 0.6%(vs 4Q21 0.5%);截至 2021 年 3 月末,DPD 30+ 爲 2.6%(vs 2021 年末 2.2%),DPD 90+爲 1.4%(vs 2021 年末 1.2%),資産 質量雖略有下滑但業務仍顯示出較強的韌性。
360 數科:提升用戶質量,資産質量整體有所提升。1Q22 360 數科進一步降低 産品定價,優化風控模型並獲取更多優質新增用戶,借款人整體風險狀況顯著改 善。D-1 拖欠率下降至 5.2%,M1 回收率小幅下降至 86%,DPD 90+爲 2.4%。
但另一方面,中腰部平台在內外因沖擊下業務明顯承壓。
趣店:1Q22 借款人 260 萬,新增放款額 21 億,環比下降 30%,同比下降 52%; 信貸余額僅 15 億元,環比下降 41%,同比下滑 63%。相應,趣店 1Q22 收入僅 2.02 億元,歸母淨虧損 1.43 億元。
整改措施仍待落地,下半年有望提速
目前尚處于推進狀態的事項包括:
“斷直連”與征信整改:根據《征信業務管理辦法》,結合“斷直連”要求,平 台機構在與金融機構開展引流、助貸、聯合貸等業務合作中,不得將個人主動提 交的信息、平台內産生的信息或從外部獲取的信息以申請信息、身份信息、基礎 信息、個人畫像評分信息等名義直接向金融機構提供,整改期限至 2023 年 6 月。 目前重點平台均已開展前期工作,但尚未有一家平台整改方案實質性落地,助貸 平台所積累替代性數據及風控能力的采集和所有權歸屬也尚待厘清。
助貸模式重塑:與“斷直連”相關聯的即爲當前多數互聯網平台采用的助貸模式 重塑問題。由于上述問題無法落定,導致互聯網平台是否持有征信牌、非持牌機 構與征信機構間如何合作、若直接與金融機構合作可交互信息和方式如何確定等 問題都存在變數,符合監管要求的助貸模式尚待進一步確定。
持牌機構增資:目前僅少數平台持有消金牌照,多數持牌均爲網絡小貸牌照。一 方面,持有消金牌照的重點平台,如螞蟻集團,存量業務過大,需要增資以支持 業務發展。另一方面,《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發後, 明確要求跨省級行政區域經營的小貸公司的注冊資本要求不低于 50 億元,但目 前正式稿尚未出台,監管也未簽發任何全國性網絡小貸牌照。但包括字節跳動/ 騰訊/美團/京東/360 數科/度小滿/蘇甯等互聯網平台均對旗下小貸公司進行了增 資,爲牌照申請做准備。
預期下半年斷直連有望出現實質性推進,新助貸模式將更加明晰。我們預期,在高層 定調後,金融科技領域的整改有望取得實質性推進,而作爲整改核心領域的消費金融的整 改措施落地有望提速。綜合考慮重點平台整改已超一年,預期整改方案已趨于成熟,在窗 口期前尚需根據落地實際情況進行反饋調整,我們認爲 2022 年下半年包括征信整改、“斷 直連”以及新助貸模式的落定都有望取得實質性進展,行業在模式調整後,有望重回穩健 發展的主基調。
財富管理:當前最佳賽道,頭部極化效應明顯
財富管理是金融科技當前最佳賽道
財富管理是金融科技當前最佳賽道。在支付行業增速放緩,國內業務轉向存量博弈; 信貸行業處于整改階段,商業模式有待重塑,受疫情沖擊業務轉向謹慎;保險科技天然低 頻,自去年下半年嚴監管以來保持穩健發展的當下,互聯網財富管理板塊成爲金融科技最 佳賽道。
淨值化標准品轉型方向明確,公募基金銷售是最佳賽道。當前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財 富市場,“存款搬家”疊加非標轉標,行業淨值化轉型方向明確。根據麥肯錫預測,2025 年中國個人金融資産可達 332 萬億元,其中基金和股票規模達到 70 萬億元。根據我們在 《非銀行金融行業財富管理系列報告—選擇兼具效率和品質、治理結構完善的平台型公司》 (2021-08-23)中構建的三個場景假設(保守情景資産配置結構不發生變化,中性情景存 款搬家金融資産結構改變,樂觀情景減配房地産全資産配置結構改變)下的分析框架,結 合 2021 年末公募基金行業數據,測算居民持有的權益類二級市場基金規模至 2025 年增量 在 4-15 萬億元。在財富管理用戶年輕化,産品標准化背景下,擁有流量的互聯網平台在 用戶觸達上具有天然優勢。得益于過去 3 年頭部平台在營銷+內容+服務+運營等方面的大 量創新和投入,“渠道爲王”在互聯網理財領域更加凸顯。(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短期波動不改長期邏輯,競爭格局極化效應明顯
短期受市場行情影響增速出現波動,但長期邏輯清晰。受二級市場波動影響,1Q22 以來新發基金持續低迷,公募基金規模出現環比下滑。2022 年 3 月末公募基金規模 25.08 萬億元,環比下滑 2%;其中股票+混合型基金規模 7.52 萬億元,環比下滑 13%,主要原 因是市場下跌帶來的淨值縮水。1Q22 新發基金 386 只,發行份額 2738 億份,分別環比 下滑 25%和 57%。隨著市場轉暖,2022 年 6 月開始新發情況基金數開始出現回升,2022 年 5 月末公募基金規模也已回升,並超過 2021 年末的水平,但由于股市反彈力度有限, 股票+混合型基金規模較 2021 年末仍下滑 16%。
第三方渠道占比快速提升,渠道內極化效應明顯。
第三方頭部互聯網平台天然具備用戶流量優勢,同時在服務體系和中台能力方面 投入更多,具備先天基因優勢。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了 1Q22 銷售 機構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 Top100,第三方渠道增速明顯高于銀行和券商渠道。 2021 年權益型基金增量 48%由第三方渠道貢獻。根據《公募權益類基金投資者 盈利洞察報告》(景順長城基金、富國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截至 2021 年 3月末,景順長城、富國、交銀施羅德三家基金公司的所有客戶中,62.93%來自 第三方渠道,說明線上化空間仍然廣闊。
第三方渠道內極化效應愈加明顯。渠道內的螞蟻集團、天天基金和騰安基金,依 托于生態、品牌和平台背書,已經贏得用戶心智。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 公布了 1Q22 銷售機構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 Top100,渠道內集中度,第三方 顯著高于銀行和券商。1Q22 權益型基金第三方及其他渠道 CR1/CR3/CR5/CR10 分別爲 40.3%/76.0%/82.9%/93.5%,非貨基第三方及其他渠道 CR1/CR3/ CR5/CR10 分別爲 42.9%/72.9%/85.2%/94.6%。
營銷合規性受到重視,投顧能力仍待提升
營銷創新步伐趨緩,合規性逐步提升。經過 10 年發展,從互聯網理財營銷角度看, 主要平台在産品梯隊建設、費率價格比拼、投教內容服務以及渠道觸達等方面,均已達步 入成熟階段:
産品梯隊:由于銀行存款、銀行理財、年金保險受限,私募産品門檻較高,信托 産品信用風險頻發,互聯網理財平台所提供的産品越來越趨同,在産品端難以拉 開差距。
費率價格:基金銷售費用基本降至 1 折,銀行和券商也被迫降低申贖費率,目前 各渠道費率已基本拉齊。渠道端費率差異化難度加大。
投教內容服務:隨著投教內容、財富號、AI 客服、理財直播、基金投顧等逐步健 全,互聯網平台在內容陪伴和營銷形式上已趨于成熟。
渠道觸達:頭部平台先發優勢明顯,已在一定程度上占領用戶心智,其他機構彎 道超車的可能性在下降。
2021 年 12 月 31 日,《金融産品網絡營銷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發布,從營銷宣 傳內容、宣傳行爲、合作行爲等方面強化網絡營銷規範。2022 年 2 月,支付寶基金銷售 榜單排名中中歐基金葛蘭的産品的進出引起市場廣泛關注後,螞蟻財富回應稱將予以優化, 強化工作的細致嚴謹性,改進投資者服務和權益保護工作。2022 年 4 月《關于加快推進 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發布,要求強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積極拓展持續營銷, 創新投資者陪伴方式,加大投資者保護力度。2022 年 5 月,螞蟻發布基金金選 2.0 版本, 與天相投顧合作,在細化基金分類的基礎上,用量化指標將金選標准透明化、公開化,通 過改版切實回應輿論質疑,提升營銷合規性,強化以客戶爲中心的定位。
頭部平台深耕用戶持營,但投顧能力仍有待提升。
螞蟻基金:1Q22 末權益型基金保有規模 6142 億元,較年初減少 1136 億元,環 比-16%,同比+7%,TOP100 樣本占比 10.4%,市占率 8.3%;非貨基保有規模 11971 億元,較年初減少 1014 億元,環比-8%,同比+35%,TOP100 樣本占比 15.2%,市占率 8.0%。固收類基金保有規模 5829 億元,較年初增長 122 億元, 環比+2%,同比+83%,TOP100 樣本占比 29.5%,市占率 7.7%。渠道擁有風險 偏好較低的龐大的類固收客戶群體,但權益型産品的提升尚待投顧服務能力的逐 步提高。
天天基金:1Q22 末權益型基金保有規模 4639 億元,較年初減少 732 億元,環 比-14%,同比+24%,TOP100 樣本占比 7.9%,市占率 6.3%;非貨基保有規模 6175 億元,較年初減少 564 億元,環比-8%,同比+43%,TOP100 樣本占比 7.8%,市占率 4.1%。固收類基金保有規模 1536 億元,較年初增長 168 億元, 環比+12%,同比+168%,TOP100 樣本占比 7.8%,市占率 2.0%。得益于公司 2B 和 2C 業務並舉,2B 帶來的固收類基金增量抵消了權益型基金下跌對非貨基 保有量的部分負面影響。
保險科技:多因素下行業增速放緩
嚴監管下,行業合規性已大幅提升。2021 年下半年以來監管陸續發布了一系列配套 及補充文件,出台相關細則,對監管政策執行情況進行檢查。2021 年 8 月,銀保監會在 行業內下發《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開展互聯網保險亂象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2021 年 8 月,北京銀保監局發布《關于專項整治北京地區互聯網保險營銷宣傳有關問題的通知》; 2021 年 9 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加強和改進互聯網財産保險業務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 (征求意見稿)》;2021 年 10 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規範保險機構互聯網人身保 險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經過近一年的嚴監管,行業合規性已大幅提升。
居民消費意願受到抑制疊加疫情因素,保費增速放緩。進入 2022 年互聯網保險 APP 活躍度顯著下行。據易觀數據,2022 年一季度末保險行業 APP 活躍用戶 8869 萬人,環 比出現負增長。互聯網保險的主要險種健康險、信用保證保險、退運險受疫情管控和消費 意願下滑等因素影響,增速普遍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典型互聯網險企衆安保險 2022 年 前 5 個月保費 83.81 億元,同比增長 8.5%。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