澀谷高弘:在全球新冠疫情持續蔓延的情況下,仿冒品的規模不斷膨脹。近年來尤爲突出的銷售手段是通過社交網站(SNS)把消費者引導至電商網站購買假貨。宅家消費使得電商交易增加,仿冒品銷售商也出現轉型。日本的服裝及家電等消費品企業已經聯合起來,准備從2022年開始采取全面對策,包括提醒日本國內的消費者防範假貨等。
全球到底有多少仿冒品呢?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假冒和盜版貨物貿易趨勢報告中推算,2019年仿冒品貿易額達到4640億美元,占全球貿易的2.5%。換算成日元的話,規模超過50萬億日元。
94%的仿冒品經由網絡銷售
在龐大的規模當中,網絡交易占比多少呢?雖沒有准確的統計數字,但商標領域信息網站英國“世界商標評論”(World Trademark Review)2020年9月在120個國家實施的消費者調查顯示,在消費者購買的仿冒品中,94%來自網購。疫情之下,似乎全球的大多數仿冒品都是通過網絡購買的。
其中,目前迅速增加的是通過社交網站銷售的仿冒品。日本的仿冒品打假公司OpSec Online的統計顯示,“宅家消費”普及開來的2021年,全球通過社交網站銷售的仿冒品達到疫情前的2019年的4倍,在電商總體銷售中占比達到1成。同一時期,在整個電商領域流通的仿冒品僅增加14%,在美國亞馬遜等大型電商網站上流通的仿冒品僅增加7%。
關于在社交網站上流通的仿冒品迅速增加的原因,OpSec Online負責人鈴木壯認爲,“近年來,全球主要電商網站封鎖仿冒品的措施越來越嚴格,相對寬松的社交網站成了其藏身之地”。同時表示,“還有一個影響因素是,經常使用社交網站的35歲以下群體擁有較強的購買力並積極在網上購物”。
華歌爾的損失擴大
“我們公司産品的不正當廣告頻繁出現在社交網站上。2020年之前主要是在亞洲其他國家,2021年秋季以後,日本也出現爆發式增長”,在華歌爾從事打擊仿冒品的知識産權部部長岡田雅枝抱有強烈的危機感。同時稱,“消費者購買商品之後,收到的是和我們公司的産品完全不同的劣等貨。希望社交網站用戶注意防範”。
假冒華歌爾産品的不正當廣告之一
據悉,出現不正當廣告最多的是社交網站“Instagram”和“Facebook”。華歌爾從2021年10月開始接到消費者的相關咨詢,截止到2022年1月上旬,共出現了約24000條不正當廣告。接到咨詢後,該公司員工每天都會對社交網站上的不正當廣告進行刪除,但很快又有多條廣告重新發布出來,循環往複。
從亞洲其他地區擴大到日本
從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情況來看,2018年前後韓國、香港、台灣、泰國、馬來西亞等地的社交網站上出現了不正當廣告。刪除之後曾一度偃旗息鼓。但2020年底再次增加,先是新加坡、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最後日本也開始多了起來。
據華歌爾稱,在社交網站上發布的不正當廣告擅自登載了與該公司的女性內衣無關的圖片和該公司的商標。消費者點擊廣告之後,就會被引導到仿冒品企業的電商網站,誤導其購買假貨。
以女性內衣爲例,仿冒品的價格爲“4件1600日元”(約合人民幣90元),僅爲正品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左右,十分吸引人,但消費者收到的是品質和功能很差的劣等貨。由于沒有華歌爾的LOGO等,很難認爲商品本身侵犯了知識産權。據悉,仿冒品網站還有一個特點是不能使用信用卡,要求消費者以貨到付款的方式來支付。
假冒華歌爾的仿冒品電商網站的智能手機頁面
生産銷售“Porter”品牌包的日本吉田公司大約1年之前每月會接到100件左右的消費者咨詢,稱在日本的Instagram、Facebook上發現了不正當廣告。雖然該公司委托社交網站運營商刪除廣告後暫時平息了一段時間,但自2021年11月起,不正當廣告又重新開始增加。
正品“Porter”吉田包的LOGO(左)和仿冒品,設計和字體相似
雖然廣告引導的仿冒品電商網站上顯示的是正品“Porter”的圖片,但消費者收到的卻是外觀與“Porter”相似、LOGO不倫不類的假貨。消費者向吉田公司提出“材質很單薄,有股怪味”、“向客服窗口發送了要退貨的郵件,卻石沉大海”。
假賬號也有關注者
在以印度尼西亞爲中心的亞洲各地,亞瑟士正在辛苦應對擅自使用該公司品牌“鬼冢虎”銷售假鞋的社交網站賬號。據悉從2018年前後開始,Facebook和Instagram上出現了多個自稱鬼冢虎的虛假賬號,每個賬號都有1萬~2萬關注者。
在仿冒品銷售商當中也有的是在社交網站上發布介紹商品的視頻,通過社交網站介紹假鞋的購買方法和電商網站的鏈接,用這種方法誘導消費者購買假貨。社交網站運營商往往會比較痛快地同意刪除不正當廣告,但很多時候即使銷售仿冒品的嫌疑很大,也不同意刪除賬號,因此亞瑟士正在苦思相關對策。
松下也一樣,2018年以後,在電商網站上假冒該公司品牌的電池、烹饪家電、電動理發器等仿冒品在世界各地越來越多地出現。據悉,2020年之前以亞洲其他地區爲主,但自2021年起,日本也開始明顯增加。松下子公司Panasonic IP Management 表示,“雖然制造商自身在努力刪除電商網站上的仿冒品,但效果有限”。
口岸對策對社交網站仿冒品的遏制效果有限
日本有2002年成立、由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擔任秘書處的跨行業打假組織“國際知識産權保護論壇”(IIPPF,約280家企業和團體加盟)。針對使用社交網站銷售仿冒品的行爲,該組織于2021年4月成立了消費者啓蒙工作組,才剛剛開始展開信息交換。正式措施將于2022年啓動。
實際上,過去日本制造商的打假對策以“海外”和“海關口岸對策”爲主,“日本國內”並不是主戰場。其原因是,只要能查獲假貨較多的中國大陸和亞洲其他地區的制造和銷售據點,或者由日本海關禁止從海外發往實體店的侵害品牌商標權的商品通關,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仿冒品流入日本國內。
但使用社交網站銷售仿冒品時,是在網上完成下單,到貨的商品往往是小額交易,不能判定是侵犯知識産權的商品,因此很難在海關阻擋其流入。就像無法在口岸阻止新冠病毒一樣,在跨境電商成爲普遍現象的今天,無論制造商如何努力,仿冒品仍會進入日本國內。
因此,要減少經由社交網站銷售的仿冒品造成的損失,“最重要的是提醒消費者注意防範。希望大家通過正規渠道或直營網站購買”(華歌爾)。雖然前提是各家制造商要大力宣傳這樣的信息,但消費者個人也要提高防範意識並注意保護自己,這一點或許和新冠防疫對策如出一轍。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澀谷高弘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制,違者必究。
日經中文網 https://cn.nikk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