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閉上眼睛,也不需要靜靜打坐,只要坦然面對物品,也就是坦然面對自己。整理房間也就是整理自己。並不是心靈改變了行動,而是行動帶來了心靈的變化。只要有所行動,心靈就會跟上腳步。可以說,斷舍離就是一種動禅。
——節選 山下英子《斷舍離》
我們經常把斷舍離挂在嘴邊,但是經常會發現其實最應該斷舍離的是我們的恐懼,我們內心的缺失!我們經常用物品去增強自己的安全感,從物品的角度出發,對物品處處留戀,以至于家裏堆積了很多沒有用到的物品。
今天我用幾個例子來說明我們爲什麽會扔不掉東西。
那天我把斷舍離的理念灌輸給閨蜜,又送了她一本《斷舍離》的書。于是,她也開始了在家裏整理物品。她說從儲藏室裏找出一捆放置了10年的電線,然後跟她先生商量,要把它處理掉。她先生說:“那萬一以後用到呢?” 她斬釘截鐵地說:“我們放了十年了都沒用到,以後真有用到我再給你買!”他先生就同意了。
我對說閨蜜說:你真是孺子可教啊! 哈哈哈! 大家發現沒有,我們有時候扔不掉東西的背後都有一個信念系統:它以後可能用到。 以後是什麽時候呢,如果能大概知道會用到的時間,那我們可以留著。但是再在以後前面加一個萬一呢?就是說本人也不確定什麽時候可以用到,或者說留著它其實是爲了一個安全感的需要。
講到這裏,我們就可以從物品身上看到自己安全感的強弱程度了,比如說囤貨這樣的行爲,有些人家裏的紙巾毛巾這類的日用品都堆得很高,就是怕萬一用完了沒有這樣的心理在推動著這樣的行爲。
但是朋友們,要知道我們現在的生活不再是七八十年代那個物質拮據的時代,樓下的生活小店應有盡有,天貓超市下單第二天都能到貨,爲什麽要害怕東西會沒有呢?爲什麽要囤那麽多物品讓自己的整理工作增加難度呢?
所以,從整理開始,我們把力量從外在拉回到內心,內心安定才會有十足的安全感,不去擔憂未來會發生什麽。而且,擔憂是一種負面的能量,你越恐懼什麽,什麽就越容易發生,因爲你的頭腦裏一直在想著它,根據吸引力法制,這些恐懼的東西就被你吸引過來了。
我們從整理開始,我們要有意識地去把對未來的恐懼給斷舍離掉。
我們爲什麽會扔不掉東西,一個是我上面舉的例子:因爲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需要通過堆積物品來增強自己的安全感。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曾經經曆過的匮乏,讓我們對物品有著特殊的珍惜和留戀以及抓取的感情。
首先說說我們對物品的珍惜和留戀吧。
最近接觸幾個個案,這裏分享一個比較典型的案列。我發現我家鄰居家裏的儲藏室堆滿了東西,人進不去,根本沒辦法拿東西出來,需要用到的東西只好又去買。于是東西就越來越多,他們夫妻來我家參觀之後說:爲什麽我們兩家的套型是一模一樣的,感覺你家比我家大很多!我讓他們扔掉一些沒有用到的東西,他們說:東西都還好好的,也沒有合適的人可以送,扔垃圾桶也不舍得。
這個可能就是從物品出發了,而不是從自己是否需要的角度來看待物品了。其實我自己也有這樣的心路曆程,對物品的留戀主要表現在:
一,剛買的時候很實用的
二,價格很貴。
三,當時想了很久才買的。
但是我說:當物品來到你的生活中,你已經享受過它了,它的價值就已經實現了。如果你當下已經用不到這個物品的,那麽就把它送出去,讓有需要的人能用上它,繼續實現它的使用價值。我能送人的物品都盡量送人,實在沒人送的,我就把它們用幹淨的袋子包裝好,放在垃圾箱旁邊,它自然會流向需要它的人身邊。真的是這樣的!
還有一個對物品過多的占有欲,也是我們要直面的一個課題。
我認識一位事業比較成功的60後的女士,她在家中排行老三,前面有兩個姐姐。她說她小時候從來沒穿過新衣服,父母買了新衣服也是給兩個姐姐穿,穿小了才輪到她。其實這樣的情況,在那個物質匮乏的年代是很正常的。但是她長大以後,就對衣服有一種特別的執著,很愛買衣服。只要是現在流行的新款,她都會買過來給自己穿。
但是,你們知道嗎?表面上的她是在爲現在的自己買最新款最時尚的衣服,其實她的行爲背後是在買給內心那個從未穿過新衣服的小女孩,而且感覺怎麽都不夠。因爲她不去直視自己內心的這個缺失,她可能一輩子都在補償自己。這種情況我們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會有的,很正常,但是如果我們可以察覺到,就可以慢慢改變。
所以,透過物品,我們真的可以發現自己內在潛意識裏面的一些想法,正是這些想法在推動著我們的行爲。所以,大家開始有覺察地整理吧!希望每個人都能整理出自己內心不適合不需要的信念系統,及時地斷舍離掉,過上更加輕松自在,內心富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