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wtime | 慢時光
文/時光君-雙木
慢時光原創,轉載請聯系授權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一次春節,過得前所未有的簡單。
不能出門,不能聚會,不能逛街吃大餐,不能旅行,甚至都不能上班……
有的人無聊的只能天天躺在床上,有的人卻從隔離生活中找尋到了“斷舍離”的真谛。
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曾提到,我們每個人都應該:
- 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 舍棄多余的廢物
- 脫離執著和迷戀
在這次疫情中,我深刻的感受到:
斷舍離的主角,其實就是我們自己;斷舍離的本質,其實就是做減法。
學會放下,學會舍去,才能擁抱新的生活。
物質斷舍離:
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
隔離在家這段時間,我下定決心要把家裏好好整理一番。
沒想到開始清理之後才發現,竟像搬家一樣“隆重”,要丟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高中時期的存錢罐,閑置了近十年。
商場打折時買的杯子,10元3件的小擺件。
舊數據線,舊手機殼,舊充電寶,舊手機支架,舊MP3,甚至還有舊複讀機。
一大堆漂亮的袋子,總以爲放著會用上,卻從沒拿出來過。
堆在角落吃灰的舊碗筷,壞了的小家電,發黴的雜糧,未使用的調料。
各種票據,以前想留著紀念,可要不是這次大掃除我都忘了它放在哪。
足足兩大箱不要的衣服,款式過時的外套,小了穿不了的褲子,一大堆沒怎麽穿過的T恤,附贈的沒拆開的襪子,大學時期的單肩包,爛拖鞋……
當我全部清理完時,不要的雜物竟然足足占據小半個客廳,簡直超乎想象。
之前,我總是以爲東西不夠用,所以每周都喜歡去逛超市,看到好看的東西,碰到打折促銷,總是想買買買。
現在才意識到,之前買了多少不必要的物品。
尤其是在這居家隔離半個月中,每天都生活在這方寸之間,我不僅沒有任何不方便,反倒因爲家裏空間一下大了許多,心裏特別輕松,像是卸下了一種負擔。
其實大多數時候,我們瘋狂的購物,並不是需求物質本身,而只是爲了填滿欲望和滿足感。
但或許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能夠靜下心來斷舍離的自制力。
爲什麽要斷舍離?
因爲我們的生活裏,堆積了太多並不那麽需要的東西,既占據外在空間,也消耗內在能量。
斷舍離的初衷,就在于重塑與物質世界的關系,爲自己創造更加舒適的生活狀態。
就像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一書中所說:
“斷舍離是通過整理東西來了解自己,整理內心的混沌,把不要的廢物清出去。利用收拾家裏的廢物,來清理心理的雜物,讓人生變得更開心。”
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
信息斷舍離:
掰正專注的方向,只注入最有價值的養料
我有個發小,春節隔離在家,每天焦慮的不行。
他每天就是不停地關注疫情信息,看新聞、看微博、看朋友圈、看微信群,只要是任何關于疫情的信息,他都要反複推敲。
每天和他見面,他對我說的也是各處打聽來的消息。
“你聽說了嗎,雙黃連能預防新冠病毒,我搶了一上午,一盒都沒搶到,唉。”
“馬上就要封路了,以後都不能出去買菜了,這可怎麽辦啊。”
“昨天確診的那個,離我們這才幾公裏,還有好多人拉去隔離了,說不定我們這馬上也會有了。”
……
可這樣焦慮又用嗎?于事無補。
我們現在身處的,正是信息極爲豐富甚至過剩的社會。
信息狂潮來得太猛太急,我們的大腦一路走high,不僅什麽都想要知道,而且是什麽都想立刻、馬上、現在就要直到。
但遺憾的是,很多人都缺乏對信息斷舍離的能力,任何信息,不管真假,都照單全收。
久而久之,便會被物質和信息的洪流吞噬。失去了耐心,失去了篩選、辨別能力。
就像在這次疫情中,拼命囤菜的人,搶雙黃連的人,轉發各種謠言的人。
因爲缺乏主動屏蔽、辨識不必要甚至虛假信息的能力,最後要麽坐立不安惶惶恐恐,要麽被造謠者牽著走。
這個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對信息斷舍離。
物品太多只是占據了我們的金錢與空間;但是處理的信息太多,占據的才是我們最寶貴的資源:注意力。
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在海量的信息之中,我們需要去審視、分析,發現那些對我們有幫助的信息。
《道德經》說:少則得,多則惑。
太多的選擇放在我們面前,反而什麽都看不到。
不如進行斷舍離,停止焦慮,靜下心來,好好利用這段寶貴的時間,或是多讀幾本書,或是多做幾件自己熱愛之事,才不負這大好時光。
社交斷舍離:
時間和精力,
應花在更有價值的感情和關系上
曾看過漫畫家喃東尼的一組漫畫,印象非常深刻。
有兩個蛋相遇了。
它們無話不談,時常一起沐浴陽光,一起躲避風雨,一起憧憬未來,它們覺得能夠一直這樣相處下去……
直到有一天,它們破殼而出了。
一個是小鳥,一個是鳄魚。
盡管它們認爲,這影響不了它們的感情,但漸漸地,它們卻發現越來越沒辦法和對方在一起玩耍了。
鳄魚問小鳥:“晚上吃什麽?”
小烏叼來的那只又大又肥的蟲子讓鳄魚很失望。鳄魚說,“算了,你自己吃吧!”
鳄魚說:“一起來遊泳啊!”
小鳥看了看水池,說:“我不會啊!”
它們之間越來越玩不到一起,越來越沒有共同的語言。
人不也是一樣嗎。
隨著歲月的變迀,彼此都在往不同的方向成長。當彼此的三觀不同時,強融在一起只會互相都不自在。
每個人的人生階段不一樣,當大家選擇的路不同時,不必相互抱怨,也不必強求從一而終,有幸可以一起走過一段路,已然是一種恩賜。
就像小鳥和鳄魚一樣,互道一句珍重,就是最好的告別。
之前的春節,大多數人在忙于交際、疲于應付。
爲了別人的歡笑而奔波,爲了所謂的“感情”笑臉相迎,大型尬聊現場無處不在。
然而,這樣的社交根本毫無意義,只是無謂地蹉跎光陰。
當多次經曆無意義的社交後,你會恍然大悟:
必須開始要放棄一些無意義的社交,把向外拓展變成向內延伸,把時間交給自己。
今年春節,雖然不能出門,有些人反而覺得格外舒心。
因爲,不熟親戚的“親切”問候沒有了,幾百年不聯系的朋友婚禮邀請取消了,只有尬聊的同學聚會也不用變著法子找各種不去的理由了。
那些曾經以爲很必要的社交,真的沒做了才發現,其實它並沒有想象中的重要。
而省出來的時間,卻可以用在自己喜歡的事情和關系上。
這正是社交斷舍離的精髓,它並不意味著你要放棄朋友,而是你得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更有價值的感情和關系上。
正如,有句話說的:
“每個人都走在人群裏,你走得離我遠了,就會離另外一些人更近了,未必不是好事情。”
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
加缪在《鼠疫》中說:
“對未來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獻給現在。”
居家自我隔離,有的人無事可做只能睡一整天,有的人。
而有的人,卻把握到了與自己相處的好時機,找到了生活真正的樂趣。
最好的養心是養胃,喜歡美食的人有了充足的時間研究美食。
每天一個新菜譜,不僅治愈了自己,也治愈了家人。
會吃會做還不夠,愛攝影的人還會鼓搗怎麽把食物拍好看。
就算一顆橘子,在生活家眼裏也可以很高級。
渾身長滿藝術細胞的人,雖然不能出去采風,那就把家裏所有能畫的全都畫一遍吧。
或許很多年後翻看,會想到2020年這個不平凡的開局。
“終于能再讀一遍《紅樓夢》了。”
突然多出的大把時間,終于能再讀一遍喜歡的書了。
“靜下心來讀書摘抄練字”,寫字是對抗焦慮非常好的一種方法。
越是焦慮,越是要找到心靈的出口。
疫情來勢洶洶,我們不得不隔離在家,不得不面對可能的生命威脅。
但這或許也給了我們一個反思的機會,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視角看待自己。
比如有人會意識到“自己活了三十多年忙得像個陀螺實在,實在不值得。”
一束新的意識之光透過來,照亮了本來習以爲常的自我,也許,我們還可以再問問自己:
“什麽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等疫情過去,過怎樣的人生你會對自己更滿意?”
生活畢竟還是要繼續向前走的。
而找到一種最滿意的生活方式,是身處迷途中的解藥,也是對自己生而爲人最好的犒勞。
我很喜歡蔣勳說過的一句話:過最簡單的生活,就是富足。
人生精彩與否,不在于“擁有多少物品”,而在于“擁有多少讓自己愉悅的時間”。
現代社會,人往往被各種各樣的欲望填滿,幸福卻被忽略了,取代的是永遠填不滿的空虛。
追求一種素簡的生活,其實就是不斷認識自己,創造自己的過程。
表面上看,斷舍離是一種家居整理的收納術,從深層次來看,這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人生整理觀。
每一次斷舍離,就是對心靈的一次打掃。
在持續的斷舍離中,我們會漸漸接近我們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
心若幹淨,任屋外狂風大作,我自怡然自得。
心若幹淨,又何懼疫情?
*作者:時光君–雙木,90後,慢時光專欄作者,喜歡烹饪,熱愛旅行。用理性認真思考,用態度安靜生活。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個人微信號:shiguangjun33。本文授權自公衆號:慢時光(id:manshiguang3),轉載請聯系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