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看完這部影片,耳畔萦繞的是《詩經·蒹葭》中美好的詩句:“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河邊蘆葦青青,露水結霜。 我的意中之人,就在河水的那一方。我想要逆著流水去找她,哪怕道路險阻。而這句詩最好地诠釋了這部影片的愛情內涵。
出身貧寒但是癡情的侯賽因,不斷追逐自己心愛的姑娘塔赫莉,他知道有階層、貧富差距的阻擋,但還是願意爲她憂,爲她喜,他動情地說:“我愛你就是想讓你幸福”,並爲之奮鬥追求。
導演采用戲中戲的敘事方法,用這段純真的感情爲我們诠釋了伊朗這片詩意土地上的愛情真谛。
《橄榄下的情人》上映于1994年,獲得豆瓣8.4的高分,同時榮獲1994年芝加哥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1994年聖保羅國際電影節影評人獎、1995年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也是阿巴斯鄉村三部曲之一,與《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長流》情節相互勾連,形成了相互包含的巧妙結構。
今天,我主要從愛情主題出發解讀這部影片表達的內涵,從簡單而平緩的情節去探討愛情真谛;最後一部分,結合影片與現實生活,談談遇到現實沖撞的愛情帶給我們的啓示和思考。
如果人生是一場旅行,那愛情就是旅途中的修行
弘一法師曾說:
愛,就是慈悲。
愛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在愛之下,會變得慈悲,並以慈悲的方式在人生旅途中前進修行;而修行就是走一條路,這條路通往我們內心的最深處。
影片首先采用了戲中戲的套層結構,讓男女主人公相遇。
攝制組來到一個山村准備拍攝影片,導演決定在村裏選非職業演員參演男女主角。很巧的是,導演偶然間選的男主角侯賽因在現實生活中正好暗戀女主角塔赫莉。
但是侯賽因生活貧寒,一窮二白;塔赫莉家境優越,家庭教養也高。因爲二者出身相差大,侯賽因一直被她的家人拒絕。一場地震摧毀了塔赫莉的一切,她失去了父母,家途中落,侯賽因借著拍戲的機會,便向塔赫莉展開大膽的追求。
侯賽因是一個石匠工人,第一眼看見塔赫莉就愛上了她,喜歡她的優雅,她的一切。剛開始求愛遭到了對方家人的阻攔,沒有成功。
但是一場地震,讓塔赫莉失去自己的至親。侯賽因想用自己的努力讓塔赫莉繼續上學,照顧她,他深知自己家庭出身不好,因此想努力工作,然後攢錢買大房子,讓塔赫莉過上幸福的日子。
他也從沒有想過要放棄,而是借拍攝的過程,向塔赫莉表明心意,希望能夠一輩子照顧她。因爲在人生前進道路上遇到了塔赫莉,因爲在這場旅行中遇到了愛,因此想要讓自己迎接更好的自己。
導演在真實與虛構這場戲中戲裏,卻流露了一段愛與真誠。愛情成就了侯賽因,也堅定了他向上追求的修行之路。
愛上一個人,有時不需要任何理由,沒有前因,無關風月,只是愛了。——林徽因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因爲遇到愛情,足以讓我們付之滿懷激情,努力向上,沖破現實的一切阻礙,沒有任何理由,只爲成爲更好的自己,用一生付出陪伴最愛的人。這場相遇與最美的愛情也讓我們人生的旅途成爲一條爲愛修行的道路,這條路也足以到達我們內心最深處。
從兩種堅守感受愛情的真谛與美好
三毛曾說:“如果你給我的,和你給別人的是一樣的,那我就不要了。”而這背後闡述的就是對待愛情獨一無二的堅守態度。
影片采用緩緩敘述的方式呈現情節,講述了橄榄樹下浪漫而純情的愛,但卻是通過一對情侶和一對老伴兩種堅守去表現這份美好。
這種愛與美好背後體現的就是對愛的執著專一,也正是這樣的真誠堅守的態度讓我們感受到了愛情的真谛所在。
影片著重講述了侯賽因追求塔赫莉的愛情故事,同時在這個過程中穿插了炊事老人與導演的一段對話,將炊事老人和妻子的愛情作爲一段縮影在影片中表現出來,也讓觀衆感動不已。
因此,我將以這兩段愛情各自的堅守進行闡述。
- 侯賽因對塔赫莉——愛是我對你的執著追求,愛是我要你幸福
伊朗這個國家,貧富懸殊,侯賽因和塔赫莉因爲出身不同而分屬不同的階層。侯賽因窮孑一身,只是一個磚匠,除了能言善辯,沒有其他擅長之處。
塔赫莉確是他心中魂萦夢牽的伴侶,侯賽因一直夢想著和她步入婚姻的殿堂,相知相守。可是兩人因爲現實的階層差異,女孩家人一直拒絕兩個人的婚姻,拒絕侯賽因的深情表示。
侯賽因並未想過放棄,在他心裏認爲:“富人跟窮人結婚是件好事,這樣大家就都有房子住了。富人與富人結婚就沒有什麽好處,因爲擁有兩套住房沒有什麽用處。”
他堅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也一定能帶給女孩帶來幸福。
電影中還有一幕,就是在拍片現場,侯賽因和別人對話,“我失去了親人,一共65人。”這場戲裏,侯賽因一直念錯台詞,把65說成25,他故意念錯,借機一遍遍的和女主對話,祈求和她多呆一會兒,讓人們從細節處感受到侯賽因對塔赫莉執著的愛。
在戲中,侯賽因和塔赫莉象拍了一遍又一遍,侯賽因在戲中又在戲外和女主對話,他深情的望著塔赫莉,向她吐露心聲。
他說:“我有足夠的機智安放好我的襪子,我的衣服我的所有。我想和你生活,上帝是我的見證人。我想要你幸福。”他希望打破一切約束和阻礙,努力追求自己所愛。
他喋喋不休的表示著自己的情愫,塔赫莉離他很近,似乎又離他很遠,她始終無觸碰一般,但是他小心翼翼的堅守這份初心,真誠熾熱的內心散發著美好與希望。一遍遍地未得到她的回應,但是他覺得我愛你,就足矣。
他最後卑微地說道:“我們能在一起生活,人們會羨慕我們。如果你不同意,給點反應,我不會再打擾你。”
在他內心,遇見你就足矣,我的愛就是我大膽而熱忱的追求,一句“我想讓你幸福,我只想讓你幸福”就能夠讓他穿越黑夜,哪怕無法抵達對方的靈魂,那也此生無憾。
- 炊事老人對逝去的妻子——愛是我對你的堅守,愛是我對你不變的懷念
我們總說:真正的愛情是和相同的人做不同的事,而不是和不同的人做相同的事。發生在導演和劇組炊事老人的對話就真正诠釋了另一種對愛情的堅守。
炊事老人在地震中失去了心愛的妻子,導演和他聊天中勸他再找個伴,繼續生活下去。老人卻說:“跟一個人生活了50年,再婚不合適。”
導演又勸他:“你的孩子都不在跟前,你找個夥伴會很好的。”他堅持道:“這裏有很多失去丈夫的妻子,有很多失去妻子的丈夫,可能他們會,但我不想再結婚。”
同樣是關于愛人,老人永遠堅持這一份初心,對妻子的忠誠和深愛,能從他堅定地語氣中流露出來。
他並不是活在對過去的懷念中,而是相信我對你的愛就是不變的堅守和懷念,值得我一生去守護。
這份初衷和堅守,不曾因突發的變故而猶豫不決,就像影片中盛放的鮮花,也像這片代表希望的綠色橄榄樹,更像和煦的春風吹又生,延綿不絕,生生不息。
同樣是面對愛情,一份是對曾經擁有過的美好繼續堅持,一份是對期待擁有美好的日益堅守,兩份堅守都深深地打動著觀衆的內心,也向世人诠釋並傳達愛情的真谛。
愛情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泰戈爾
他們倆人因爲堅守的愛情而充實著自己的人生,哪怕未來自己孤單面對,但是會像愈品愈醇厚的烈酒一般擁有時間沉澱的力量和魅力。
結合影片開放式的結局,談談遇到現實沖撞的愛情對我們的啓示
影片最後運用3分45秒的遠景長鏡頭描述倆人的結局。侯賽因仍然在喋喋不休的訴說自己的心意,一路陪塔赫莉回家。塔赫莉始終一言不發,低頭遠去;侯賽因不甘心,一路追去。
在綠色的橄榄林中,兩個小白點一前一後,他們不斷向遠方移動,就像是大荷葉上兩顆滾動的露珠。
他們一步步靠近,在最遠處彙成一個大白點,爾後,又慢慢分開,一個小白點朝近景跑了回來,跑進樹叢中。影片就這樣結束,沒有大團圓也沒有以悲劇收尾,而是像留白一般,給觀衆思考和遐想的空間。
最後侯賽因和塔赫莉的結局是悲劇或是喜劇,由觀衆來決定,這也是導演留給我們的思考和啓示。那麽,結合影片的愛情故事,當愛情遇到現實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①最好的愛情不是物質利益的交換,而是遇到理解與陪伴
電影中的侯賽因出身貧寒,雖然沒有豐厚的物質基礎,但是他卻能夠理解塔赫莉,真正知道她需要什麽,並願意爲之而努力。
他願意自己奮鬥終身,不用塔赫莉操心旁事,一心讀書;也想要悉心照顧她,給她住大房子,像曾經富裕的家庭那樣衣食無憂。
可是,生活中我們總會因爲現實的利益而放棄一段真心實意的感情,或許能夠坐享其成豐厚的物質,但是理解與陪伴是物質換不來的。而當我們用利益去交換真情,最後一定會遺憾和後悔。所以,要珍惜每段來之不易的理解和陪伴。
廖一梅曾在《溫柔》中說:“我們每個人都很孤獨。在我們的一生,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理解。”這句耳熟能詳的話,卻闡釋了愛情的哲理。
愛情並不是我們擁有多少財富,而是我們能夠互相感知並認同生活的智慧和生命本質的意義所在。
最好的愛情,可能就是平平淡淡的生活,你斟茶,我倒水;你陪我鬧,我陪你笑,這樣一輩子足矣。
②愛情中學會保持”戀愛力”
戀愛力就是要讓異性永遠對你抱有幻想,而這種魅力來自于你自身的不斷豐富和充盈。
影片中的侯賽因和塔赫莉兩個人,最後能夠在一起是最好的團圓結局,但是如若暫時沒能在一起,也無大礙。侯賽因不需要一味地付出,而是應該學著充實自己,讓自己變更好,塔赫莉看著他越來越好,一定會感動,這就是“戀愛力”的力量所在。
在愛情中,當我們全情投入的時候,很可能全盤付出,這就是戀愛力下降的表現。當我們失去戀愛力,自身的魅力就會逐漸下降,最後不僅完全失去自我,還會失去和對方一起繼續感情的機會。
就像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的:“婚姻關系裏,單純的付出者其實並不偉大,他們不計得失的付出,從根本上是自戀。更多時候,一段關系的瓦解,付出者往往是始作俑者。”
因此,在愛情中,時刻學會保持“戀愛力”,不要單純付出。愛情永遠是雙向的流動付出,當條件時機不成熟,那就不斷提高“戀愛力”,提升自己,這樣才能收獲自己夢寐以求的愛情。
③真誠是贏得感情的不二法門
一兩重的真誠,等于一噸重的聰明。——法·大仲馬
影片最後,侯賽因追上了塔赫莉,兩個“白點”忽左忽右地移動;後來幾秒停頓後,塔赫莉向前走,消失在畫面中,而另一個白點則轉身折回,似乎跑得還很歡快。
這可能就是導演設置的希望看到的結局,侯賽因和塔赫莉能夠幸福地在一起。
導演阿巴斯談到影片結尾時說:“大自然好像提醒我,某些時候是可以忘記社會問題的,現在或許就是時候了,我尋思自己可以忘記某些傳統觀念,在這個場面中加入一些夢想的成分,暗示女孩最終能給男孩一個肯定的答複。”
他也希望觀衆能夠看到侯賽因最終因爲真誠地愛,沖破一些門第觀念和世俗規則,最後贏得尊重的愛情。
莎士比亞曾說:“老老實實最能打動人心。”看似質樸的一句話,卻道出了真理。真誠地情感比聰明的手段更有價值和成效。
“快點,我們手拉手生活吧。”這是侯賽因對塔赫莉說的話,也是最真誠而浪漫的求婚,這種力量無法阻止希望的出現,就像影片的片名中的橄榄樹,那是真誠與堅守下的綠色和希望,可以沖破一切阻礙,重獲新生。
結語
《橄榄樹下的情人》這部電影可以說以戲中戲的套層結構講述了一個虛構卻又十分真實的愛情,在緩慢的長鏡頭中表現著浪漫而純情的美好,能讓我們通過一種愛情,兩份堅守,看到愛情的真谛;也能在重新審視影片愛情故事時,重新思考現實生活中我們對待愛情的態度。
阿巴斯導演總能將普通人那份真摯的情感在貼近生活的鏡頭語言中呈現出來,將隱藏在生活中的真實裸露再現,並能夠以小見大,洞察人性。
因此,很推薦大家去看他的影片,我們一定能夠從中得到關于感情、世界或是人性最真的啓悟和思考。
我是@和風姑娘,希望我的文字像和煦的春風拂過你的心房,帶給你溫暖與啓迪。
原創文字,歡迎轉評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