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全市海洋生産總值占GDP比重達30%以上;到2035年,海洋生産總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達到35%以上。廈門市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廈門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錨定廈門未來15年海洋經濟的發展方向,爲“十四五”時期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規劃引領。
《規劃》是深入貫徹黨中央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洋工作的一系列指示、全面落實福建省委、省政府關于“海洋強省”“海上福建”和廈門市委、市政府關于“海洋強市”工作部署的客觀需要,是貫徹實施福建省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會議的實際行動,是明確“十四五”期間廈門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布局、主要任務、重點項目和支撐政策,促進“十四五”時期廈門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引。
該《規劃》編制起始于2019年7月,由市海洋發展局會同市發改委開展編制,曆經近兩年時間,經過前期研究、實地調研、集中編制、征求意見等主要階段,最終完成編制。
《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廈門海洋經濟和産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定位、發展目標、主要任務等,明確海洋經濟空間布局的優化方向,細化新技術與海洋産業進一步融合發展的重點領域,爲促進“十四五”時期廈門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指引。
據悉,“十三五”以來,廈門市海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海洋經濟規模持續壯大,2020年海洋生産總值1405.29億元,占地區生産總值22%。廈門海洋新興産業發展態勢良好,海洋産業空間布局不斷優化,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推進,並獲批爲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市、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藍色海灣綜合整治試點城市。
【點擊】
大力建設國際特色
這次《規劃》的特色在于,突出了“大海洋”的概念。《規劃》對標新加坡等國際先進海洋城市,堅持立足本市和區域、國際視野相統籌,充分利用國內、國際海洋資源,實施以廈門爲核心的現代化灣區戰略、閩西南區域發展戰略,深化對台合作、海絲沿線國家及地區海洋經濟交流合作,形成跨區域海洋合作新格局。
《規劃》中處處體現高素質高顔值的理念。“高素質”就是對標深圳、青島等沿海城市,大力推進科技創新驅動,培育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培育一所海洋職業大學,成立海洋創新實驗室,建設國際海洋科考保障基地,建設一批企業新型高效創新載體和海洋科普基地,形成國內外有影響力的海洋科技創新示範基地,建設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之城。“高顔值”就是推動海洋綠色生態示範基地建設,打造國際海洋體育賽事中心,創建海洋文化交流品牌,推進廈門海洋治理現代化和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建設高顔值的國際海洋生態之城。
高質量發展的理念更是貫穿《規劃》全文,明確構建“雙循環”海洋經濟發展新格局,推進海洋産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高質量發展品質建設和龍頭企業培育,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現代化海洋産業體系,形成海洋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邁向全國、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
此外,廈門市將構建激勵有效、覆蓋廣泛的政策體系和保障措施,優化頂層設計。具體包括,切實加強組織協調與監督考核機制,創新財政支持與涉海金融支撐機制,完善海洋政策與法律保障體系,強化海洋綜合管理與公益服務體系,加強海洋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形成彙集助推海洋經濟發展的合力,確保規劃任務目標順利實現。
明確空間布局優化方向 細化重點領域
2025年
全市海洋生産總值
此次規劃期限從2021年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到2025年,全市海洋生産總值占GDP比重達30%以上,海洋經濟發展布局進一步優化,海洋經濟輻射帶動和區域協同發展能力顯著提升,海洋環境和生態名片更加靓麗,全面建成現代海洋城市和海洋強市。
展望2035年,全市海洋生産總值占GDP比重達35%以上,建成國際特色海洋中心城市,成爲世界一流港口、國際濱海旅遊名城、“一帶一路”海洋文化交流中心、區域性海洋科技創新高地、全球海洋生態治理典範。
2035年實現
●打造成爲國際海洋科技創新示範基地
●培育一所海洋職業大學
●成立一個綜合性海洋創新實驗室
●建成國際性海洋科普教育基地
●建設國際海洋科考保障基地
●打造跨區域海洋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
●建設國際航運中心
●建成國際性高端水産品交易中心
●形成國際性海洋産業金融服務體系
●建成國際化海洋綠色生態示範基地
●培育一批國際海洋休閑體育品牌
●打造成爲國際化海洋文旅交流中心
三園、兩帶、兩港、一區
三園:海滄涉海園區、同集涉海園區、翔安涉海園區
兩帶:環灣海洋經濟發展帶、環島海洋經濟發展帶
兩港:高崎漁港、歐厝漁港
一區:廈門海洋高新産業園區
《規劃》共八章二十八節,主要圍繞構建現代海洋産業體系、打造國家海洋科技創新高地、推動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形成跨區域海洋合作新格局這四個方面,詳細闡述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領域。
廈門市將壯大海洋新興産業,重點發展海洋生物醫藥與制品業、做強海洋新材料、培育發展海洋信息産業與智慧海洋新經濟、壯大海洋文化創意産業,加快推動海洋高新産業園區建設,做強總部經濟。
加快建設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完善廈門海洋貨物交通運輸體系,打造西部海滄、中部東渡、東部劉五店三港協同發展局面。
做大高端濱海旅遊,做強帆船遊艇旅遊、郵輪旅遊,開發串島遊、濕地遊、岸線遊等,打造豐富多元的濱海旅遊産品體系,推動全域旅遊縱深發展和廈門國際濱海旅遊名城建設。
做強現代漁業,做精現代海洋種業,做大觀賞水族産業,做強水産品深加工産業,穩妥發展遠洋漁業,打造海峽西岸高端水産物流區域集散中心。推動以高崎中心漁港、歐厝綜合漁港、海洋高新産業園區爲核心的“兩港一區”建設,發展現代漁港經濟。
《規劃》明確,廈門市將深化海洋基礎研究,加強海洋優勢學科建設,進一步提升涉海高校、科研院所、涉海園區、企業研發中心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引領作用,打造國際海洋科技之城。
支持廈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建設,推動海洋職業大學、海洋科學與技術福建省創新實驗室等建設。培育企業創新主體,建設一批國家、省級、市級企業技術中心、企業技術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等,支持海洋新興産業創新聯盟建設,提升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研發能力。
順應海洋、保護海洋。廈門市將突出海洋綠色發展理念,加強陸海汙染防治,推進美麗岸線、生態港灣、灘塗濕地修複和流域生態保護。加大海洋執法力度,加強海洋綜合管理,實現海洋治理現代化。我市將探索推動在廈門率先成立福建藍碳交易市場,加快建立藍碳交易管理體系,推動開展海水養殖增彙、濱海濕地和紅樹林增彙、海洋微生物增彙等試點工程,提高海洋固碳增彙能力。
廈門市將加快實施海洋開放互聯戰略,推動區域海洋産業融合發展,加強閩西南協同發展和廈漳泉金海洋合作,建設海洋産業合作示範園區;深化對台海洋合作,率先探索形成兩岸海洋融合發展新路;持續深耕藍色合作,進一步打造“廈門國際海洋周”“金磚+”平台,積極推進海洋産業國際交流合作,參與國際海洋治理,拓展藍色經濟圈,加速走國際化海洋強市之路。(文/記者 吳曉菁 通訊員 黃河 制圖/張平原)
【責任編輯:鍾培培】
來源: 廈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