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印太經濟框架”爲何物?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醞釀推出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受到各方關注。究其出處,這一概念系由美國總統拜登在2021年10月視頻出席東亞峰會期間提出,宣稱將圍繞貿易便利化、數字經濟和技術標准、供應鏈韌性、碳排放、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勞工標准等確定共同目標。美國主管經濟事務的副國務卿費爾南德斯隨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美國將借助亞太經合組織、東盟、“四邊機制”、“印太商業論壇”等多邊平台加以推進。
IPEF概念甫一推出,美國即在G20羅馬峰會期間召集包括日本、印度在內的“供應鏈韌性峰會”,多位高官密集訪問亞太地區國家,利用各種場合爲IPEF示形造勢。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在彭博創新經濟論壇上表示,美國將尋求與地區盟友建立超越《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CPTPP)的經濟合作框架,並會同新加坡、澳大利亞、新西蘭經貿部長就IPEF發表聯合聲明。美國貿易代表戴琪稱IPEF是獨立于中國的安排,希望地區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體加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印度尼西亞大學發表演講大力推銷IPEF,並與東南亞國家就此“進行了討論”。
過去一年裏,人們不斷聽到美國重複宣揚其在數字標准、供應鏈韌性等方面的“雄心”。初步看,IPEF新瓶裝舊酒,內容無甚新意。比如,強化半導體供應鏈等,美日印澳“四邊機制”早已在做;數字領域共同規則在區域內也有多個先例。
“印太經濟框架”爲何而生?
IPEF可以說是美國爲推進“印太戰略”打造的又一個抓手,補齊經濟短板的抓手。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同亞洲經濟聯系的日益緊密,著實讓美國寢食難安。美國企業研究所直言,區域貿易議程缺失是美亞洲戰略短板。查塔姆研究所則稱,中國申請加入CPTPP更加凸顯美國的“缺位”。
IPEF雖然沒有明確提及中國,但處處都沒有“離開”中國,包括降低供應鏈對華依賴,防止中國獲取重要技術等,其政策導向是封閉而非開放,是割裂而非融合,是對抗而非合作。一些國際問題專家認爲IPEF服務美政治安全的色彩仍然濃厚,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配合,實質還是奉行“美國優先”。與其說IPEF是服務亞太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平台,倒不如說它是服務美國地緣政治經濟目標的新武器。
美國積極拉攏地區盟友夥伴,組建起美英澳三邊夥伴關系、美日印澳“四邊機制”、五眼聯盟、七國集團等,打造其“印太戰略”的軍事安全支撐,花了不少力氣。然而,這與地區國家求真務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穩定社會的願望相去甚遠,並沒有收獲到地區國家張開雙臂對“美國回來了”的熱情歡迎,反而引起對美國破壞地區穩定、觸發軍備競賽和核擴散風險的擔憂。美國自己應意識到了這一點吧,于是又給“印太戰略”美容換裝,推出IPEF來迎合、利誘地區國家。但是美國接連抛出的各色倡議已經讓人審美疲勞,口惠而實不至的作派更是讓地區國家提不起興趣。當前美國受疫情嚴重沖擊,國內問題一大堆,經濟複蘇疲軟,通脹居高不下,財政赤字創紀錄,又能拿出多少真金白銀投入IPEF呢?這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印太經濟框架”前景如何?
美國國內政治現狀始終是其推進IPEF繞不過的坎,在美國政治極化、兩黨鬥爭尖銳、拜登政府中期選舉壓力加大的情況下,IPEF在國會獲得通過及後續推進過程中恐難一帆風順。美國亞洲協會副主席卡特勒指出,美需要指定具體倡議,並確保其執行時不必修改美國法律。
如何讓IPEF取信于地區國家,也是美國面臨的難題。美國“印太”夥伴國家表示,如果美國無法提供與政治和安全同樣強度的經濟合作,那麽合作局面就是不完整的。彭博社指出,亞洲國家擔心拜登政不願或無法向其提供更多進入美國市場的機會,提出所謂IPEF只是爲了轉移注意力。日本政府相關人士則懷疑IPEF“根本不成熟”。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2021年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咨詢委員會會議上指出,各種倡議好不好,關鍵要看是否堅持發展優先、是否堅持開放包容、是否堅持互利共贏、是否堅持行動導向。
當前,經濟全球化仍是曆史潮流,各國分工合作、互利共贏是長期趨勢,以政治前提裹挾經濟合作,注定會被曆史淘汰。美國如果真的想服務地區經濟、取信地區國家,那麽要做的也很簡單,那就是順應時代潮流和地發展大勢,真心實意地搞合作、促發展,而不是存私心、謀霸權。(作者:國際問題學者 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