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關于介紹”AlphaGo(阿爾法狗)之父”戴密斯·哈薩比斯的文章。
忽然發現,這個集國際象棋大師、遊戲開發者、神經學家和人工智能企業家于一身的”天才”,竟然小時候看起來像個沉迷遊戲的”敗家子”。
哈薩比斯一直以來都想創造一個能夠像人類一樣學習如何玩遊戲,並達到高水平的AI。因此,才有了三年前AlphaGo打敗了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兩年前AlphaGo升級版又打敗了排名世界第一的圍棋冠軍柯潔。
戴密斯·哈薩比斯
柯潔對戰AlphaGo
從資深遊戲迷,到成爲專家級玩家,再到遠離遊戲,在哈薩比斯早年的成長過程中,他的家庭教育給了我們哪些啓示呢?
如果你的家裏也有一個喜歡玩遊戲的孩子,那更要一起來看看。
01玩遊戲就要不循規蹈矩
1976年7月,哈薩比斯出生于一個多血統家庭,父親是希臘裔塞浦路斯人,母親是華裔新加坡人。他是家中長子,下面還有一弟一妹。
哈薩比斯的父親做過各種各樣的工作,年輕時當過創作歌手,後來開過玩具店,再後來做了教師。哈薩比斯說,”我的父母有點像是那種不受規矩束縛的人。”
正是父母這種不循規蹈矩的生活方式,才讓並非科學世家出身的哈薩比斯走上了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家裏開玩具店的時候,父母就讓小小年紀的哈薩比斯在玩具店裏瘋玩。哈薩比斯從那些五花八門的玩具和遊戲中汲取營養,甚至自己創造一些玩具和遊戲規則,帶領弟弟妹妹一起玩。後來哈薩比斯說,”我就是這麽學會遊戲設計的!”
他不僅善于創造,還敢于質疑。大學期間,在一次課堂上,因爲對”狹義AI”的教學課程有所質疑,哈薩比斯對身邊的同學說,老師是在”給我們洗腦”。結果,他被逐出教室。而這個事情卻讓他更加堅定了以後要自己創辦AI公司的決心。
在哈薩比斯身上,我明白了個道理:一個天才誕生的必要條件之一,是給他創造一個自由的土壤和空間,讓他不受束縛地生長。
循規蹈矩的孩子不好嗎?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賽德爾茲認爲:循規蹈矩的兒童,長大成人必然爲俗物。因爲他們非常聽話,總是唯命是從,害怕批評,竭力使自己的舉動不違禮俗、不犯過錯;他們接受別人教給的東西,而且對這樣的東西從不表示懷疑,而後又把嫉妒、恐懼和挫折全都傳給了自己的孩子。
教育孩子不循規蹈矩,其實是給孩子”松綁”,讓他自由地探索、成長和發展。
規矩與自由,不是單選題,兩者之間,一定有一個平衡點。身爲父母,我們的責任就是要給孩子找到這個平衡點,既不過分放縱,又不能扼殺天賦。
02讓遊戲拉近親子關系
哈薩比斯從小就好奇心強、喜歡新鮮事物、興趣廣泛。像許多孩子一樣,他也非常喜歡玩電子遊戲。8歲時,他用參加象棋比賽贏得的200英鎊,給自己買了人生中第一台計算機。可是沒過多久,他竟然又買了一台新電腦,將它拆開來仔細研究。
如果換了別的父母,看到孩子如此沉迷遊戲,可能會大發雷霆。但哈薩比斯的父母不但沒有反對,還會興致勃勃地聽兒子分享遊戲心得。
“我的父母屬于恐懼科技派,都不太喜歡電腦,在家裏,我看起來像個異類、敗家子。”哈薩比斯說,”當我的父母看到我對某些領域感興趣時,他們都只是鼓勵我,即使他們對那些領域一無所知。”
試問,哪個孩子不喜歡這樣的父母呢?
早就有研究者指出遊戲的社交功能,無論是插電還是不插電,遊戲都可以很快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瞬間提升家長、教師的教育吸引力。
爲什麽中小學生喜歡玩遊戲?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結論是:”超過8成中小學生通過同學或朋友了解到網絡遊戲信息,因爲網絡遊戲是中小學生交往中很受歡迎的話題,他們非常樂于通過遊戲用語來表現自己的玩家身份和對網絡遊戲文化的了解,並由此體驗到群體歸屬感。”
對于青少年來說,網絡遊戲並不是簡單的娛樂,而是他們尋求歸屬感和友誼的重要渠道之一。孩子們總是一邊交流遊戲,一邊傾訴自己的心聲。
當今科技時代,孩子玩遊戲早就成了普遍現象。父母即便不喜歡,也不要輕易說反對。因爲你很可能因此錯過一個與孩子建立良好親子關系的絕佳機會。
在遊戲的溝通交流中,父母可以更好的引導孩子,比如探討遊戲的意義、遊戲的夥伴、玩遊戲的時間和充錢等問題,就會變得水到渠成,孩子也更容易接受,從而避免了直接對話時的尴尬、對立和抵觸情緒。
03讓遊戲成爲通向新世界的窗口
哈薩比斯愛上計算機編程的理由十分簡單,他想在遊戲比賽中無限地玩下去,遊戲術語叫“無限續命”。于是,他開啓了一個全新的學習領域。
“我爸會帶我去Foyles(倫敦最大的書店),坐在計算機編程類書籍的區域,學習如何在遊戲中無限續命。”哈薩比斯說。
11歲在”征服”編程之後,他又接觸了AI,運用AI編寫了一個黑白棋遊戲程序,並戰勝了他弟弟。
16歲他進入劍橋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22歲時成立電腦遊戲公司”仙丹工作室”。
29歲時,他遊戲公司生意做了一半,由于覺得知識不夠用,又重返校園,到倫敦大學攻讀認知神經科學博士學位。他要爲成立DeepMind收集必要的信息,從大腦解決問題的方式中獲得靈感。
對大多數孩子來說,電腦只是個特別一點的大玩具。但對哈薩比斯來說,這卻是通向一個又一個嶄新知識領域的窗口。
在打開這個窗口前,我想有兩件事情是父母們要知道的。
- 其一是讓孩子學會思考,問題就是思考的開始。
哈薩比斯8歲時就在思考兩個高難度問題:一是大腦是如何學習和完成複雜任務的;二是電腦是否也能做同樣的事。
愛因斯坦說: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比獲得知識更重要。也有人說,天才和普通人最大的區別是,天才懂得如何思考,而不只是思考什麽。
因此,父母面對孩子提出的問題,不要直接給出答案,多鼓勵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判斷,也可以引導孩子換個角度看問題。激發並時刻保持求知欲,才能讓孩子不斷開拓新領域。
- 其二是讓孩子用行動來說話,尋找方法是王道。
思考必須落地才有意義,問題必須讓孩子自己解決才會進步。但很多心理學家都認爲,人是天生不善于自控和堅持的,更何況是孩子。孩子很容易喜歡上一件事情,同樣,也很容易放棄一件事情。
從遊戲純玩領域進入其他領域學習,光有熱情和興趣是不夠的,遇到困難和阻礙是正常的,所以,當孩子想要放棄和妥協時,家長要做的不是插手幫助孩子,而是鼓勵孩子重新燃起鬥志,堅持初心,直到找到解決辦法。
當孩子可以獨立解決問題時,自信心也就隨之建立起來了,更增加了孩子探索和進步的動力,形成良性循環。
04從虛擬世界走向現實世界
17歲時,哈薩比斯領銜開發了一款經典模擬遊戲《主題公園》,一發布就銷售了數百萬份。但是後來,他開發的遊戲《共和:革命》《邪惡天才》市場表現卻很一般。
主題公園遊戲
這讓哈薩比斯開始反思。他甚至對大型多人遊戲感覺失望,”我從來都無法真正融入遊戲,因爲虛擬人物看起來傻傻的。他們沒有記憶,不會改變,也與環境無關。如果有學習型人工智能,遊戲質量就能提升到新水平。”
于是,2011年,他創立了以”解決智能”爲理念的DeepMind公司,開發一種叫作”深度學習”的新興機器學習技術。AlphaGo就是DeepMind的明星産品。
他說,自己的最終目標是:理解時間、黑洞、我們在整個宇宙中的真正地位,把征途放眼星辰大海。
哈薩比斯之所以能跨越遊戲的虛擬世界,走向科研的現實世界,我認爲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虛擬世界無法滿足或實現他的需求,還有夢想。
孩子的心智發育很多都是在遊戲中完成的,比如成就感、滿足感;成人則需要在現實中自我實現。因此,如果兒時可以盡情地體驗遊戲,那麽長大之後就會對遊戲失去興趣,會覺得虛擬的成功是浪費時間。
針對解決孩子”網瘾”問題,深圳某所學校分享過一個經驗:邀請孩子們的”偶像”——知名戰隊的職業選手、知名遊戲公司的遊戲設計師和遊戲策劃,來學校進行交流。
一方面,孩子的視野打開了,他們看到了與遊戲相關的更大的世界。另一方面,榜樣的力量很有效,這些學曆、能力和遊戲力兼備的”偶像”向孩子們傳達了一個重要信息:你夢寐以求的生活方式,只玩遊戲是實現不了的。
孩子只有在生活中找到足夠有吸引力的事情,有想要達成某個目標的強烈願望,才能真正遠離虛擬,投身現實。
有”互聯網之父”稱號的英國計算機科學家蒂姆·伯納斯·李,評價哈薩比斯是“這個星球上最聰明的人之一”。而這個聰明人同時也是一個父親,有兩個兒子。
對于孩子的教育,哈薩比斯說:”我認爲,應該鼓勵孩子追隨內心的渴望,如果他們還沒找到,就盡可能多地去探索,直到發現真正熱愛的事情,然後盡力做到最好。這樣的生活才會幸福、充實。”
所以,遊戲不是洪水猛獸。如果孩子真正熱愛遊戲,那就讓他往遊戲領域的更高端、更深層去探索和發展;如果孩子不是真正熱愛遊戲,只是把它當做娛樂消遣或逃避現實的過渡空間,那就幫助孩子找到他內心真正的渴望和熱情,並努力做到最好吧。
作者:魚不見,80後寶媽。歲月不易,世事艱辛,願用溫暖的文字化解心頭的冰霜。歲月匆匆,世事變遷,滿載閃光的思想踏上人生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