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緬甸羅興亞危機的爆發將滿一年,但對于不少羅興亞人而言,逃離仍然是他們的選擇。
“在緬甸,即使我的孩子們啼哭不止,我也不敢冒著違背燈火管制的危險點燃蠟燭。一旦被發現,我們就會遭到逮捕。”18歲的羅興亞難民哈密達·貝格姆(Hamida Begum)告訴路透社。
緬甸西部的若開邦主要居住著信奉佛教的若開族人,同時還有大量信奉伊斯蘭教的羅興亞人,兩個群體間關系長期不和。
據新華社此前報道,去年8月25日,“若開羅興亞救世軍”襲擊了若開邦北部30處警察哨所,政府軍展開大規模反擊。之後約70萬羅興亞人逃離家園,湧入鄰國孟加拉國。
如今,一年過去了,在緬甸政府宣布准備迎接羅興亞難民回歸,並與孟加拉國探討合作後,由于行動進程緩慢,依然有大批羅興亞人生存艱難。
五千人的村子只剩下100人
據路透社23日報道,兩個月前,貝格姆和丈夫一起帶著兩個孩子舉家逃離緬甸,來到位于孟加拉的一處難民營——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難民營。去年以來,已有大約70萬羅興亞穆斯林來到這裏生活。
難民營位于孟加拉國東南部的山區裏,布滿了搭建而起的各色帳篷,羅興亞難民計劃在此長期居住。
貝格姆坐在由竹木小屋構成的“新家”的台階上,她告訴路透社:“還在緬甸的時候,因爲擔心被逮捕,我丈夫只敢睡在門口的樹上,哪怕有時大雨磅礴。”
貝格姆的家鄉位于緬甸若開邦北部,村裏曾經有大約5000名羅興亞居民。去年的羅興亞危機爆發後,不斷有人離開村子。在她決定舉家離開時,就只剩大約100人還留守在這個滿目瘡痍的村子。
類似貝格姆一家的新難民源源不斷地湧入孟加拉國,很多人告訴路透社,在面臨房屋被燒和被軍方騷擾的情況下,他們不得不被迫離開家鄉。
據聯合國難民署上周發布的一份報告,接近一半的新難民都聲稱,他們目前仍留在緬甸的親戚也都有計劃准備逃離。
來到孟加拉國後,他們開始嘗試新的生活。據聯合早報網報道,22日是伊斯蘭最盛大的節日之一哈芝節。在庫圖帕朗難民營(Kutupalong),人人穿上了他們最好的衣服,孩子們開心地玩樂,大人們則帶著滿腹的愁苦作著禱告。
在一些臨時的清真寺裏,人們在草地上宰牛,並把牛肉分給貧窮家庭。19歲的侯賽因說,去年的哈芝節,他是在緬甸若開邦的山中逃難躲藏中度過的,“我們在那裏不可以宰牛,我們沒有食物吃。在孟加拉我們可以宰牛。”
不過,庫圖帕朗口多食寡,宰牲對很多難民來說仍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因爲他們不能合法工作,只能靠慈善救濟過活。
此外,還有孩子的教育問題。據英國《衛報》23日報道,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EF)當天發布的報告顯示,身處孟加拉國難民營的羅興亞難民兒童因爲無法接受正常教育,可能會成爲“失落的一代”。
報告稱,在難民營生活的38萬兒童的生命和前途面臨險境。
不過,路透社稱,難民營目前已有人開始計劃修建學校,而可容納後續難民的避難所也已新建動工。
安置難民,多方的拉鋸戰
2017年8月25日,因緬甸安全部隊遭到“恐怖襲擊”而引發的交火事件造成數十人死亡。發動襲擊的“若開羅興亞救世軍”,被緬甸政府認定爲恐怖組織,緬甸軍方隨後展開清剿行動。
交火持續數日,至少130名羅興亞人在沖突中死亡。居住于若開邦的羅興亞人被曝受到驅趕、縱火、轟炸,萬千羅興亞人開始舉家徒步穿越邊境抵達孟加拉國避難,其中以婦女和兒童居多。
不過,根據緬甸軍方後來發布的內部調查結果顯示,他們否認有殺害任何羅興亞人、焚毀羅興亞村莊、強暴婦女或盜取財物的行爲。報告還稱,緬甸安全部隊“從未向無辜的孟加拉人開槍”或造成“無辜人員死亡”。
在沖突發生後的9月與10月,分別有數十萬人穿越邊境赴孟加拉國尋求難民庇護。
緬甸政府此前宣布,9月5日後,清剿行動已停止,逃離家園的居民可以返回。但迎接難民返回的進展緩慢。
去年10月12日,昂山素季發表全國電視演講時,宣布緬甸將爲若開邦發展建立新機制,推動若開邦居民回歸、重新安置問題的解決以及地區發展與和平。大約兩周後,孟加拉國與緬甸于10月24日商定同意合作遣返羅興亞難民。
去年11月,美國時任國務卿蒂勒森訪問緬甸,先後與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和緬甸國務資政、執政黨民盟領導人昂山素季會面,就如何解決羅興亞人危機展開討論。
敏昂萊表態稱,在“真正的緬甸公民”准備好接納他們以前,羅興亞難民將不能夠回到若開邦。
今年1月16日,孟加拉國外交部發布聲明說,孟加拉國與緬甸計劃在遣返開始後2年內完成羅興亞難民遣返工作。根據安置方案,孟加拉國將建立5個過渡營地,被遣返人員將從過渡營地回到緬甸的2個接收營地。緬方將提供臨時住所並盡快修建房屋來安置被遣返人員。
昂山素季形象受損
羅興亞危機發生之後,昂山素季于9月6日首次就此發表評論,稱大量有關若開邦局勢的“虛假消息”正在流傳,目的是制造矛盾、助長恐怖勢力。9月19日,昂山素季首次就這一問題發表電視講話,並譴責一切侵犯人權的行爲。
昂山素季當日表示,對逃到孟加拉國的羅興亞穆斯林感到“擔憂”,但緬甸不懼國際調查,會努力調解羅興亞危機。
11月2日,昂山素季還首次訪問若開邦地區,並與當地民衆交流。這被認爲是此次羅興亞危機緩和的標志。
不過,昂山素季在若開邦問題上沒有如西方所想那樣嚴厲批評軍方、爲羅興亞人發聲,導致曾作爲西方理念標杆人物的她遭受西方輿論批評。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昂山素季在今年8月21日對新加坡的訪問期間曾罕見地爲緬甸政府處理這場危機的做法進行辯護,她認爲政府和軍方的關系並不是很“糟糕”。同時,她一再重複,若開邦事件的首要元凶是“恐怖主義行爲”。
據《衛報》統計,由于拒絕譴責軍方對羅興亞人所施的暴力行爲,昂山素季將被剝奪“愛丁堡榮譽市民獎(Freedom of Edinburgh award)”。這也是她在過去一年中被剝奪的第七個獎項。
目前,緬甸政府還在努力幫助羅興亞人的回歸。6月6日,緬甸政府與聯合國難民署、開發署簽署諒解備忘錄,三方建立合作框架,爲羅興亞避亂民衆自願、安全、有尊嚴、可持續地重返家園創造條件。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隨後歡迎緬甸政府向朝著解決問題的方向邁出第一步,以幫助解決若開邦沖突的根源性問題。
眼下,一些羅興亞人的回歸願望也十分迫切。據美國廣播公司(ABC)23日報道,難民努爾·阿拉姆(Nurul Alam)就表示,“我還是想回去(緬甸),因爲那裏還埋葬著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