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和意大利五個海軍強國簽訂了《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即華盛頓條約,規定了巡洋艦的標准排水量上限爲10000噸,火炮口徑不超過203 毫米
高雄級重巡洋艦,是日海軍在妙高級的基礎上改進設計,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巡洋艦,同時期的德海軍希佩爾重巡洋艦盡管滿載排水量爲14000噸,超過了高雄級重巡的12700噸。
但由于德國不是華盛頓海軍條約簽署國,所以日海軍的高雄級就被視作當時最強條約重巡洋艦。
當然,二戰時期,改進後的高雄級重巡滿載排水量超過了15000噸,比德海軍希佩爾重巡排水量還要大,所以依然是最強條約重巡洋艦。
1927年4月28日在高雄號橫須賀海軍工廠動工,1930年5月12日下水。“進水式”(下水典禮)在香淳皇後親臨下舉行,另有12位皇族、5000位獲邀者出席,以及超過8萬名一般民衆前往參觀。
艦艇裝備方面,主武器爲十門203mm火炮,裝甲側舷102~127mm、甲板34~76mm,水下防雷裝甲25~58mm,在130000馬力的發動機推動下,航速可達35.5節。
高雄級堪稱最強條約型重巡洋艦。1932年5月31日竣工就役後,被編入橫須賀鎮守府藉並隸屬第2艦隊第4戰隊。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對上海登陸作戰進行支援,及後從旅順到華北方面活動。1938年進行近代化改裝,並于翌年1939年完成。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高雄號對菲律賓呂宋島林加延灣的登陸作戰進行支援。1942年初,爪哇海作戰行動中,初高雄號在愛宕的協助下擊沉了美國驅逐艦皮斯伯裏號。
1942年8月,美軍在所羅門群島開始反擊。11月14日,“高雄”和“愛宕”被編入近藤信竹海軍中將率領的夜間炮擊編隊,和前兩天剛從海戰中逃脫“霧島”號戰列艦一起作爲炮擊主力,此外還有2艘輕巡洋艦和9艘驅逐艦。他們的對手是兩艘裝備406mm主炮的美國戰列艦和4艘驅逐艦。兵力和戰術素養上,日軍均占優勢,三條大艦集中火力擊傷了“南達科它”號。
1943年2月,高雄號進行瓜達爾卡納爾島撤退支援。11月5日,在進入拉包爾後被美軍航空母艦的艦載機攻擊。“高雄”在進行重油補給期間被2枚炸彈擊中,其中一枚擊中了1號炮塔與2號炮塔之間的位置。不幸的是1號炮塔的倉門正好打開著,而爆炸波及到炮塔內的炸藥,導致23人喪生。
返回橫須賀修理之後1944年1月再次開拔,本次任務爲護送斷艏的雲鷹號航空母艦返回修理,期間在驅逐艦初霜、白雲、沖波和岸波的協助下,阻止了美國潛艇的襲擊,成功將雲鷹號帶回了橫須賀,並擊沉了一艘美國潛艇。
1944年6月參加馬裏亞納海戰,有幸與大和號戰列艦並肩作戰。不知道是否過于興奮,將日本軍攻擊部隊當作敵軍編隊,高射炮一通突突,擊落數架戰機,隨後被要求返回日本。
1945年7月31日,英國伊恩• 愛德華•弗雷澤上尉率領小型潛艇“XE3”,與同行的潛水隊員占士•約瑟夫•瑪嘉烈潛入新加坡的實裏達港,將磁性水雷(吸著式計時水雷)安裝在“高雄”第三炮塔右舷下的艦底。在引爆後令艦體出現闊3米、長8米的裂縫,導致下部電信室及主炮發令所入水,不過損害輕微。
到日本投降時仍未修複,“高雄”在戰後引渡至英國。不過與引渡至中華民國的“雪風”與引渡至蘇聯的“響”不同,由于在規格上與英國的艦船有很大分別,而不幸到被英國海軍判斷爲“沒有必要”,隨即便決定執行讓“高雄”自沉的處分。
1946年10月27日,由英國海軍牽引到馬六甲海峽,並于10月29日在艦底裝上炸藥引爆,並由巡洋艦紐芬蘭號補刀完成自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