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爲一個以華人爲主體民族的國家,卻將英語列爲官方語言,而華語只是作爲一個華人群體的母語而存在著,和馬來語、泰米爾語以及其他少數民族的母語處于同一地位。這種顯現,讓人很是不解。
新加坡有344萬公民,53萬個永久居民,外加一些長期在新加坡打工的外來人員,如今長居新加坡的總人數大約爲547萬。
在這些組成新加坡公民與居民的群體中,華人占比超過74%,緊隨其後的馬來族占比13%,印度裔占據9%,剩下的就是混血種族。
對于新加坡數量衆多的華人群體而言,他們的祖先大都是來自中國南方地區,上個世紀,他們漂洋過海來到新加坡,從此在新加坡紮下根來。這些人中,絕大部分來自廣東、福建和海南,尤其是福建移民,占了近一半。這也是早期的新加坡華人群體中閩南話非常流行的原因。
按道理來說,新加坡是一個華人爲主體的國家,華人數量占據絕大部分,而並沒有其他種族的人才能夠對其形成競爭關系,那麽,新加坡在國語選擇上應該選擇華語才對,但新加坡卻偏偏選擇了英語作爲國語,這又是什麽原因呢?
在被馬來西亞趕出來以後,新加坡只能自己獨立建國。當時很多人建議,要求將華語定爲官方語言,該建議被李光耀斷然拒絕。李光耀說:
假如新加坡全部都是華人,沒有馬來人和印度人,把華語當成國語、行政語言,我們能夠生存下去嗎?誰願意來和我們做生意,我們該怎麽繼續下去?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把英語作爲官方語言,把華語作爲官方語言,新加坡必定會分裂。
李光耀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新加坡內部的民族團結,無論人數多少,也不管分布如何,他始終秉承著一個原則,那就是民族平等,這一點和當時的馬來西亞搞“馬來人的馬來西亞”以及緬甸的“大緬族主義”等有著根本的區別。
李光耀對他的這種堅持可謂是捍衛到底,想法從未動搖。在晚年的時候,李光耀在回憶中再次表示:“如果時光倒流回1965年,我還會選擇同樣的政策。”初心不改,堅持本心,這就是李光耀解決這一問題的動力和堅守。
那麽,李光耀新加坡如果將華語定爲官方語言,新加坡將面臨分裂的危險,新加坡的未來將會遭遇更大的挫折,這背後又隱藏著什麽意思呢?
面對現實,認清現實,做出正確選擇,才能走得更遠,這是新加坡的道路也是新加坡的無奈。
作爲英國的殖民地,英語在殖民時期一直都是殖民政府的官方語言,這一語言的範圍很廣,波及新加坡周邊的馬來西亞、菲律賓、文萊等地區。在殖民統治結束後,英語在這一地區仍舊曆久不衰,加上英美的影響力,英語更是和經濟挂鈎。
新加坡國小民疲,自身潛力有限,如果將華語作爲國語,無疑會遭到周邊國家的敵視,而新加坡借助英美發展國家的策略也將無從談起。這一步,就徹底卡死了新加坡的未來。
再者,新加坡國內還有其他少數民族群體,尤其是馬來族人,當年新加坡被趕出馬來西亞,就是因爲懼怕華人勢力的增強,擔心失去馬來人的主導地位,如果將華語定爲國語,那麽,馬來人這個問題不好處理,進而更可能會牽涉到馬來西亞。新加坡的生存,在當時,很大程度上依賴馬來西亞,所以,這個險不能冒,任何一個小的風險,對新加坡來說都可能是國破家亡的巨大危險。
李光耀不將華語定爲國語,的確是對現實的妥協,也是新加坡這個小國家的無奈。即使後來李光耀大力推廣普通話,也沒有改變當年的決定。
聲明:本媒體部分圖片、文章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人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