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小羽
編者的話:
在過去的2018年,反做空研究中心對一些資本派系進行了分析,從恒大(名稱皆插入相應文章鏈接)到萬向,從中植到複星,從天星到九鼎,資本派系之間自有聯系,而反做空研究中心要做的,不僅僅是將各個派系單獨的呈現在讀者面前,更是在尋求一種方式,能將這種大時代背景下的資本聯系,更直觀的呈獻給大家。
鼎晖資本是人們提起中國資本世界時,一個無法回避的資本派系。鼎晖資本過去在中國 PE 市場擁有很高的聲望,可是最近幾年尤其是股災以來,幾乎是銷聲匿迹。如果不是 2017 年的一次年會被媒體報道,鼎晖說不定還只是藏在某個秘密角落。
資本是一個老東西,在很多時候都注重經驗和資曆,看中人脈和資源,這些無一不是依靠時間積累而來的。但與此同時,資本也是一個新東西,與時俱進,銳意進取一直是它能不斷綻放生機的關鍵要素。但對于一些老牌資本來說,“新”恰恰是最難的東西。
鼎晖就是這樣一個被“過去的榮光”緊緊纏繞的資本力量。在投資了蒙牛、南孚等一系列傳統企業之後,不得不說,在市場看來,鼎晖已經是傳統投資産業裏的標杆了。但也正是如此,在中國市場的投資經理被80、90後集中覆蓋之時,鼎晖以60、70後爲主的投資骨幹隊伍,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反做空研究中心即將爲大家揭示的是:鼎晖曾經輝煌崛起的過往,以及“新不起來”的現狀。
從工程師到華爾街之狼
42歲是一個什麽樣的年紀?
家庭完整、生活穩定、兒女繞膝,錢多不多不能肯定,但一定是一個不太會有太大職業生涯轉折、人生基本固定的年紀了。當然,這描述的一定不是1950年的吳尚志。
據北京晚報報道,吳父吳英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以及著名的胸部與心血管外科權威。這樣的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孩子本應是浪漫主義的,但吳尚志一家卻生在了文革時期。
1970年,吳英凱去了江西五七幹校,吳尚志去吉林插隊,連妹妹吳尚群也到了內蒙古建設兵團,只剩吳母和幼弟吳尚友留在北京。一家人各居一地,難得相見。
當時插隊的吳尚志還只有初中學曆,經過刻苦學習,不僅成爲工農兵大學生,還在1978年考取了第一期的研究生。這在當時算得上是真正的喜事了。
由于成績優異,吳尚志在北京鋼鐵學院(今北京科技大學)獲得了公派留學的機會,去到了馬薩諸塞州波士頓查爾斯河畔的麻省理工學院。六年後,他擁有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技管理碩士學位和機械工程博士學位。
不知吳尚志是看到了金融與工程兩者之間某些契合點,還是想著年輕時要多賺些錢,反正在畢業之後,吳尚志選擇進入美國華爾街。
今天的許多中國金融人士當時都在世界銀行工作,吳尚志也選擇成爲其中的一員,進入了世界銀行。他先後在其中擔任了運營官和高級運營官職位,在銀行的地位不可謂不重要,但是這並不能讓吳尚志完全滿足。
據《財經》報道,20世紀80年代正是私募股權(PrivateEquity)投資(簡稱”PE”)蓬勃發展的時期。1985年,彼得-彼得森和斯蒂芬-施瓦茨曼共同創建了黑石(blackstone),這件事觸動了吳尚志,他說:“當年黑石起步也是很難的,跑了二十幾家投資人,就一家出資;但是這些年爲什麽發展這麽快,是由于創造了有可預測的回報。”
爲了那所謂的“可預測的回報”,1992年,這位世界銀行直接投資部高級投資官員決定自己融資,成立一個基金品牌。可是怎麽做呢?
據福布斯中文網報道,當時的吳尚志首先找到了GIC(新加坡國家投資公司),想要加入。但是在那些華爾街的“狼人”們看來,吳尚志當時僅是“一介國際官僚”,並不懂投資。雖然GIC沒有接納吳尚志,卻將他引向了另一家新成立的公司,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的投資銀行:“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金公司)”。
“令我大爲驚訝地辭去了世界銀行的高薪工作,賣了大房子,帶著老婆,以高尚的志向,回國投身建設小康。”吳尚志的滑冰友在博客中談到了當時他的作爲,言辭之間盡是驚訝。足以見當時他的態度和雷霆的執行力。
1993年夏天,吳尚志和同好們回到北京,雖然進入了中金,但是他並沒有選擇中金主營的投行業務,而是選擇了處于籌備階段的、相對低調的中金直接投資部,出任董事總經理、兼任中金五常委之一。
雖說投行業務才是中金的焦點,但吳尚志也將直接投資部經營的有聲有色。
自1996年以來,中金在中國最早開展了直接投資業務,主導投資總額達12億美元。在中國移動、鷹牌陶瓷、新浪網等項目中皆取得了豐厚回報,年均收益率超過30%,最重要的是培養了一支優秀的投資管理團隊。在投資者方面,人才永遠是最重要的,只要有了人才,就有了不怕風浪的底氣。
風浪很快就來了:
“2001年4月,證監會下達通知:證券公司不得直接或通過參股風險投資公司間接進行風險投資……已參與風險投資的證券公司進行清理和整改,並于六個月內完成清理整改工作”
于是,中金分拆直投部。那怎麽個分拆法呢?
首先直投部的資産氛圍內資和外資,而且中金分拆直投部並不意味著中金願意放棄直投部這塊肥肉,只是說不方便再直接吃而已。
于是,蘇黎士投資集團(CapitalZ Investment II,L.P.)、國際金融公司、EastLight(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的子公司)、荷蘭DNIB投資基金(爲醫護人員設立的退休基金)等7家機構在開曼群島,注冊成立有限責任的合夥公司CDHChina Fund L.P(鼎晖資本),接手已投資的內資部分,而另外三家外商投資機構成立一家機構,接手了已投資的外資部分。
至此,鼎晖成立。
鼎晖發家的秘密
很少有基金第一期募集金額就是以億爲單位的,鼎晖就是一個例外,鼎晖成立後不久就開始鼎晖一期基金的募集,募集資金達1.02億美元。
2002年4月15日,吳尚志、中金直接投資部副總經理焦樹閣等五人,與中國經濟技術投資擔保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了深圳市鼎晖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鼎晖創投),負責CDH的管理運作,四個月後,國內第一家以有限合夥制運營的私募股權基金,鼎晖創投正式成立,吳尚志、焦震、王霖、胡曉玲、王振宇、司徒山客等6位前中金骨幹扛起了大旗。
據福布斯中文網2017年報道,成立于2002年的鼎晖投資當時管理的資金規模超過了1200億,涉足私募股權投資、地産投資、夾層投資、證券投資、財富管理等多個業務板塊。其中PE占據鼎晖70%以上的業務數量。
在過去的16年間,鼎晖投資了150家企業,覆蓋農業、制造業、消費零售、醫療、胡亮網等諸多行業,其中近40家已經在國內外上市。蒙牛、百麗、雙彙、鏈家地産、現代牧業、奇虎360、晨光文具、謝瑞麟、美的等皆是鼎晖投資履曆中的閃耀明星。
僅以其第一期規模達一億美元、目前已經全部推出的基金爲例,鼎晖爲投資人創造的投資回報率高達300%,僅蒙牛一家就獲得了高達五倍的投資回報。自《福布斯》中文版2012年推出中國最佳PE投資機構以來,鼎晖數次蟬聯最佳PE投資機構榜首。
鼎晖之所以能有如此成績,有三個關鍵詞:
1.起點高
“ 國際大牌 PE 首選的合作夥伴肯定是鼎晖,他們在中國的運作、關系、人員、判斷很強。”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這樣評價鼎晖。言辭之間,盡顯鼎晖優勢。
鼎晖出身于中金公司直投部,根基深厚。投資團隊現成從直投部裏移出,配合默契、信任無間,這大大提高了鼎晖的工作效率。
人才即分量,既然這群人,在中金拆分直投部之前就能投出過中國移動、鷹牌陶瓷、新浪網等一類的重頭項目,成功案例在前,那換一個地方工作、換一個名頭稱呼,又有什麽關系呢?
要知道這群人,哪怕是面對拆分這麽重要的事,其專業水准依舊在線,蒙牛的投資跨越了那次拆分,分毫未損。
到2005年年末,鼎晖涉及的項目中,蒙牛乳業、李甯體育、速達軟件、分衆傳媒、雨潤食品、永樂家電六家實現了上市。而依靠著良好的業績,鼎晖中國成長基金二期已經完成了募集,募集資金達到3.1億美元。
高額的資金中,我們不難看出,高起點對于鼎晖的巨大推動力,這也就形成了鼎晖的第二大優勢。
2.背景硬
鼎晖的這六個人,幾乎伴隨著中國私募股權市場的啓動同步出擊,鼎晖的成長中既積累了對中國企業以及市場的認識,又因爲熟知海外紅籌打法而有著其他資本所不具有的優勢,其中更是有對跨境操作的細節強控。總之,能力,是鼎晖最強的背景。
緊接著就是中金、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讓對方熟知自己團隊能力的基礎上,鼎晖建立起了與摩根士丹利、高盛、中金等的良好互動,使之成爲了自己背景的一部分——這確保了鼎晖可以順利切入到Pre-IPO項目中。
當然,與各大巨頭合作是鼎晖投資保持優勢的的又一秘訣。比如,背靠阿裏的口碑、禧雲國際,背靠騰訊的微信發票,背靠順豐的豐巢,背靠京東的京東物流……鼎晖的身影藏匿其中。
“與巨頭聯合投資的好處是,巨頭從他們所在的行業制高點上能看得更加清楚,對于未來把握得更准。”王霖說。當然,這在某種意義上,也將自己與巨頭們綁定在一根繩子上,這也就是讓巨頭成爲自己背景的一種鋪墊了。
3.格局大
在中國企業和當其他機構還在尋找跨境並購的門路時,鼎晖投資的先發優勢得到了充分體現,鼎輝已然形成系統性的經驗。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稱,吳尚志深信跨境並購的機遇已經勢不可擋。一方面,中國企業已經強大到世界的量級,有動力和實力通過並購快速進入國際舞台站住腳跟;另外一方面,中國企業又可以通過跨境並購,將國內急需的産品和服務快速導入中國,與被並購企業形成雙贏。在這一過程中,PE基金可以扮演著重要角色。
“鼎晖的定位是成爲發掘中國機遇的最佳合夥人,而中國機遇既包括走出去,也包括引進來,既包括中國企業,也包括想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企業。”吳尚志說。
不管是與雙彙收購史密斯菲爾德,還是百麗收購Baroque(巴羅克),還是與九陽收購Sharkninja,甚至美的收購庫卡,都是經典的跨境並購合作案例。
産業企業由于內部戰略定位、團隊激勵、生態系統要求等原因,也會分拆部分原有業務、組建新業務,同樣也會邀請財務投資者參與。跨境並購、産業新業務拓展這兩類情況會催生出財務投資人和産業資本相互合作的更多機會。
而鼎晖在這樣的大格局的戰略指引式的業務上,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
輸給了整個時代
“我無法確認,也不能多說,我們交流你會覺得我缺少誠意。其實我不是這樣的人。鼎晖今天在媒體上說話不大合適,因爲這樣無法避免地涉及我們的商業運作,我們投資的企業,這樣會違反我們和許多合作企業的初始約定。”
——吳尚志曾經這樣解釋自己及鼎晖衆人鮮少出現在媒體鏡頭前的原因。
不得不說,這樣的原因並不能說服人們。難道說活躍在媒體眼中的資本大佬算少嗎?當然,這並不是說吳尚志在說謊,大家更傾向于認爲,這是吳尚志的真實想法,只是這樣的想法恐怕早已經過時了。
據融資中國報道,在鼎晖最早的6位創始人(吳尚志、焦震、司徒山客、王霖、胡曉玲、王振宇)中,每人都至少有3-5個比較完整的成功案例。從主導了百麗、美的、融創等項目的胡曉玲,到親自操刀陽光保險、華地百貨、慈銘體檢等項目的王霖,更別說一手帶起分衆、航美傳媒的王振宇了。焦震曾充滿自豪地說:“鼎晖的特點是能夠獨立做項目的人很多。”
“我是60後,而數字60倒過來之後就成了90。這也提醒我們要不斷去顛覆自己,保持90後的心態,善于去發現新的東西,去學習,去探索,保持新的欲望。”王霖這樣說是看見了鼎晖的眼前的毛病。
2017年底,在鼎晖投資的CEO論壇上,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徐冰:“像我們這樣一家高科技公司,居然在臨近爆發的時間點,被鼎晖投資這樣一家投資‘豬牛羊’的機構給抓住了。”這顯然是一句玩笑話,但焦震卻聽近心裏了,畢竟無風不起浪。
自2002年從中金分拆出來,鼎晖見證了中國私募股權投資的數次發展曆程:紅籌上市、國企改制、創業板推出以及“互聯網+”的浪潮,鼎晖投資成功抓住了前兩撥浪潮,並奠定在PE大佬的地位,當然,也目睹了深創投、達晨創投,以及紅杉資本、IDG資本等創投宰割後兩輪浪潮的紅利。
是不是因爲功勞簿太厚,足以讓人們記住,新人得不到發現的機會,老人又不懂新興産業的發展,所以才會錯失後兩輪浪潮?
“過往的成功,都可能成爲你未來發展的障礙。”鼎晖投資創始合夥人、鼎晖創新與成長基金管理合夥人王霖說:“因爲我們對傳統企業的投資影響力太大,導致我們投資其他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和光環都被掩蓋了。”
據21世紀財經報道稱,鼎晖創始團隊成員基本是60後居多,而各業務線骨幹則主要是70後甚至80後。“贏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整個時代”,這是否是本世紀對鼎晖最後的判詞?
反做空研究中心與諸位一同拭目以待。
作者|白小羽
(溫馨提示: 本文引用數據,均爲官方數據,或爲公開報道,未使用任何內幕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