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沙特石油帝國
NO.1175-沙特石油帝國
作者:正靈則均
制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上周六,國際油市飛出了一只超級“黑天鵝”。
當地時間9月14日,沙特阿拉伯內政部發表聲明:當日淩晨,沙特國家石油公司(阿美石油公司)兩處重要石油設施遇襲。沙特在南邊的老對頭也門胡塞武裝宣稱對襲擊負責,並表示將擴大對沙特的襲擊範圍。
受上述事件影響,16日布倫特原油開盤暴漲12%。
(圖片來自https://markets.businessinsider.com/▼
一次轟炸讓全球油價産生驚人的波動,這威力著實不小。但國際市場的反應卻並不能算過度。
本次遭受襲擊是位于沙特東部的布蓋格(Abqaiq)石油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加工廠,每天可加工多達700萬桶原油。同時受襲擊的還包括胡萊斯(Khurais)油田,爲沙特第二大油田,日産量逾100萬桶。兩處襲擊導致沙特原油供應每日減少570萬桶,這意味著全球原油日産量降低5%左右。
布蓋格石油加工廠與胡萊斯油田
(圖片來自google map)▼
沙特,果然是一個建在油田上的王國,它打一個噴嚏就能讓全世界跟著肝顫。
名副其實的“石油帝國”
沙特阿拉伯構成了現代阿拉伯半島上政治版圖的主體,整個半島中部都是這個國家的領土。其全國地勢西高東低,除紅海沿岸是狹長平原外,大部分地區都是高原,土地能提供的農耕潛力本來就比較小。
從麥加看向沙特西海岸群山
麥加本身就是沙特西部一座群山包圍的城市
(圖片來自wikipedia@MEOGLOBAL Muhammed Enes Okullu)▼
在氣候方面,除西南高原和北方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外,其全國其他地區基本都屬熱帶沙漠氣候,年平均降雨不超過200毫米(大概和我國烏魯木齊一個水平)。
其實這個半島上也不管是不是高原了,基本沙漠覆蓋
不過西部和西南部的山地還是能帶來一些降水的▼
這樣的氣候條件,基本只能滋養半幹旱荒地或低級草場,全國可耕地面積只占土地面積的1.6%。
其實這種極端狀況下也不是不能搞農業
一種是在有降水有河流的地區大壩蓄水
一種就是純沙漠農業,要靠地下水了
(圖片來自google map)▼
但就這麽一個土地貧瘠的沙漠之國,卻因爲波斯灣附近在地質年代的變化成了名副其實的“石油帝國”。沙特的石油資源極其豐富,探明儲量2977億桶,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總量17.2%;産量1229萬桶/日左右,占到全球日産量的13%左右,位居全球第二。
就探明儲量而言,沙特和委內瑞拉可以說是兩枝獨秀
(2018年數據)(圖片@正靈則均)▼
就産量而言,美帝、沙特和毛子可謂“三花聚頂”
(2018年數據)(圖片@正靈則均)▼
沙特石油資源主要集中在波斯灣附近的幾個超大陸地油田和淺水油田。
其中,加瓦爾(Ghawar)油田是目前全球探明儲量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最大的陸上油田,總儲量爲580億桶石油,日均石油産量達380萬桶,可占到整個波斯灣地區的30%。薩法尼亞(Safaniya)油田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油田,儲量超過500億桶,日生産原油120萬桶。
這次遇襲的胡萊斯油田則是沙特第二大陸上油田,總石油存儲量超過200億桶。
上述大油田在衛星圖上的大致位置
加瓦爾油田(世界陸上最大)
胡萊斯油田(沙特陸上第二大)(本次遇襲)
薩法尼亞油田(世界海上最大)▼
運氣更佳的是,沙特境內油田的産出相當多元化,從重油到輕油品種齊全,可滿足世界各地煉油廠的需要。其中70%以上偏輕質,主要來自陸上油田;其余中重質主要來自海上油田。反觀儲量同樣可觀的委內瑞拉,就是以重油爲主,産品出口多少會遇到一些限制。
沙特是怎麽靠一家國企發家的
坐在油田上的沙特,坐擁了令全世界羨慕的自然資源。但石油資源的開采和煉化仍然是需要攻克的難關,畢竟埋在地下的原油一分不值,只有進入市場的石油才能換取外彙。
世界幾個著名的煉油中心:鹿特丹、新加坡、休斯頓、近幾年厲害起來的山東
可見産油不一定能煉油,石油國家雖富,其實還能更富
▼
這時候沙特國內最重要的一家石油公司就要出場了。這是一家國有企業,在沙特的整個經濟體系中舉足輕重。
沒錯,就是這一家:鼎鼎大名的沙特阿美公司
(圖片來自wikipedia@Eagleamn)▼
故事起源于1933年,沙特政府與加州標准石油公司(雪佛龍公司前身)簽訂了一項特許協議,開始在沙特本土進行石油勘探。同年,加州阿拉伯標准石油公司成立。1938年,該公司發現了第一個商業性油田——達曼油田。
達曼7號油井 1938
(圖片來自wikipedia)▼
1944年,加州阿拉伯標准石油公司更名爲阿拉伯美國石油公司,簡稱阿美石油公司,總部設在舊金山。1948年,阿美公司變爲四家公司合資的公司,雪佛龍、德士古、埃克森、美孚分別持股30%、30%、30%和10%。很顯然,此時,阿美公司被牢牢控制在這4家石油公司手中。
1954年在沙特阿拉伯的阿美石化公司
(圖片來自wikipedia)▼
盡管通過特許協議,沙特也可以有很可觀的收入,然而,這麽大一塊肥肉,竟然掌握在外國手裏,自己只是跟著分一杯羹,時間長了沙特總覺得自己在吃虧。于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沙特開始與美國公司展開了漫長的控制權鬥爭:
走在油輪前面的,其實是軍艦
所以弱國要從列強手裏爭權益,方法很重要
(圖片來自wikipedia@US Navy)▼
20世紀60年代,石油輸出國組織(簡稱OPEC)在伊拉克巴格達成立。最初的成員國有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內瑞拉,成員國開始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努力提高在自身石油領域的話語權。在此階段,阿美公司原油産量大幅提升,公司總部遷至沙特,沙特政府也派了兩名代表進入該公司董事會,邁出了控制公司的第一步。
OPEC的初始成員就是世界石油儲量的主要巨頭
之後其他中東國家和世界石油大國紛紛加入
壟斷地位還是先剛強的
(2018年數據)(圖片@正靈則均)▼
1973年埃及、敘利亞等12個國家向以色列發動“齋月戰爭”,史稱第四次中東戰爭。由于美國國會通過了對以色列22億美元的巨額軍援,中東對美國實行石油禁運,國際油價大幅上漲,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
供不應求的美國加油站于1973年石油禁運期間關閉
(圖片:Wiki@David Falconer)▼
在此期間,阿美公司石油産量逆勢上升,提升至3億噸/年,並借國際局面成功地提高了油價,賺得盆滿缽滿,也讓沙特政府分到了一杯羹。1973年,沙特政府參股阿美公司25%,1974年上升至60%,話語權進一步提高。
OPEC出現了,油價上漲了
不過美國還是需要進口更多更多的石油
(圖片來自wikipedia@David Moe RockyMtnGuy)▼
1978年伊朗革命爆發,伊朗停止輸出石油60天。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兩國石油生産完全停止,世界油價大幅上漲。沙特再次悶聲大發財,並于同年獲得阿美公司全部股份。
沙特也算趕上了幾次危機的順風車
(圖片@正靈則均)▼
1988年,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簡稱沙特阿美公司)正式成立,成爲了沙特境內唯一一家從事石油勘探開發業務的公司。通過國內縱向整合和國外橫向參股,沙特阿美也成爲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石油開發公司之一,生産效率和出品質量都在世界範圍內保持前列,這一點比起委內瑞拉和伊朗是要好多了。
相比委內瑞拉作爲石油大國還能汽油短缺的狀況
和沙特真是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的區別
(圖片來自wikipedia@Voice of America)▼
簡單來說,阿美石油的成長和沙特對這家公司的國有化改革,都是借著世界石油危機的機會。全球石油危機的時候,就是沙特賺錢的時候。盈利可以進一步用于石油勘探和擴産,並反哺社會經濟,使得人民福利水平也大幅提高。
石油財富那可是實打實的
沙漠裏都可以平地起一座魔都▼
石油帝國該何去何從
然而,14日這一炸,這個“石油帝國”的許多不確定性也顯現了出來。其中最讓沙特王室頭疼的問題,可能就是公司的上市計劃不得不推遲。
沙特王室一直在主持阿美集團部分股份IPO,並預計于2020年完成上市。本來一切進展順利,這樣的優質能源資産進入資本市場也受到了國際資本的歡迎。但此次襲擊事件暴露了阿美集團的安全隱患,將嚴重影響阿美集團估值。
世界油氣大公司的前15名,基本三類國家
一類是歐美能源巨頭
一類是中俄這樣的非歐美大國
一類是沙特、委內瑞拉的主權國家加持的石油大國
(沙特阿美在其中排第三)
(圖片來自wikipedia)▼
對于王室來說,阿美石油的改革同時也是國家經濟改革的一部分,以改良沙特的産業結構,爲後化石能源時代做些准備。如今阿美上市推遲,也就間接影響了沙特整個國家改革的進程。
比如著名的沙特願景2030
但是一個石油國家要産業多元化何其困難
(圖片來自wikipedia@Saudi Vision 2030)▼
王室急于改造産業結構,實在是因爲沙特的産業太過畸形。
沙特石油石化工業收入占國家財政收入的87%,占GDP的42%,整個國家都高度依賴于石油石化。盡管近年來,沙特政府充分利用本國豐富的油氣資源,大力發展鋼鐵、海水淡化、電力工業、水泥、農業和服務業等非石油産業,但成效始終不顯著。
2017年沙特出口結構,多元化太難了
(圖片來自wikipedia@Economic Complexity Observatory)▼
所以長期以來,沙特的經濟是否景氣,很大程度上都依賴的是石油價格。正如過去他們在石油危機中所作的一樣,沙特如今還經常聯合一些OPEC國家操縱石油價格,利用國際市場的需求爲本國經濟作緩沖。
這巨大的財富之下
既是滾滾的石油,也是貧瘠的沙漠
(圖片來自wikipedia@Planet Labs, Inc)▼
但這樣的好日子以後可能要越來越少見了。
其一是因爲頁岩油氣變革的出現挑戰了傳統石油大國的地位。2007年以來美國頁岩油氣革命推動頁岩油産量快速增長,對OPEC市占率造成不小的壓力。爲提升市場份額,2014年OPEC大幅增産,結果油價暴跌,得不償失。沙特等國想單方面控制全世界的能源價格將會越來越困難。
美國懷俄明州溫德河山脈氣井
(圖片來自wikipedia)▼
其二是綠色能源革命的出現,讓可再生能源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增長很強勢。雖然可再生能源仍然面臨著轉換率低、使用場景受限制、壽命短等難題,但全世界各發達經濟體都在大力補貼、指導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這也是這些經濟體擺脫OPEC國家控制的一種嘗試。
費城的能源抗議
(圖片來自wikipedia@Mark Dixon)▼
其三是地緣政治方面的變數。過去被認爲是“拖鞋軍”的也門胡塞武裝現在已經證明了自己有挑戰沙特老大哥腹地産業核心的能力,將會讓全世界投資者下調對沙特能源領域的價值評估,甚至轉而尋找新的供應商作爲後路。這將讓沙特操縱油價面臨更多競爭對手,難度也大大提高。
更何況,誰也不知道胡塞武裝會不會哪天再給沙特送一個“大禮”。
有聯盟和大統領在,心裏不慌
(圖片來自wikipedia@The White House from Washington, DC)▼
當前市場上原油仍有較強的地緣政治溢價支撐。然而一旦一個石油出口國成爲地緣政治沖突的主體,依靠短期的油價上漲帶來的利得,也許尚不足以彌補沖突所帶來的深遠的損失。以前站在岸上笑看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委內瑞拉等石油大國因地緣危機的沙特,這次自己成了漩渦的核心。
對于大陸彼端的我們來說,倒是有一個結果可以預見到的:物價又要漲了。
*本文內容爲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email protected]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