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衆號:地球知識局
NO.2250-非洲版新加坡
作者:豹妹
校稿:朝乾 / 編輯:海南雞飯
提起盧旺達,相信不少人腦海中都會第一時間聯想到那部著名的電影——《盧旺達飯店》,這部拍攝于2004年的電影以一位盧旺達胡圖族飯店經理的視角,真實地再現了那場發生于10年前的血腥屠殺,相信每一位曾經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會對其中所描繪的地獄景象記憶猶新。
現實遠比電影表現的要殘酷百倍
(遇害者骸骨,圖:Flickr)▼
在1994年4月到7月中旬這不到一百天的時間裏,有80-100萬圖西族和溫和胡圖族族人慘遭屠殺,25-50萬盧旺達婦女和兒童遭到性侵,直到當時掌權的政府被來自鄰國的軍隊推翻爲止,近七分之一的盧旺達國民就這樣永遠地消失在了那個令人絕望的春夏之際……
這些孩子永遠不會長大了(圖:Flickr)▼
盡管曾經淪落于這樣的曆史低谷,但盧旺達在一位強人領袖保羅·卡加梅的帶領下走出了傷痛,並正在以令人矚目的速度于非洲中部崛起。自1995年以來,盧旺達GDP保持了年均7%的驚人增速,從1995年的7.54億美元到2019年的103.56億美元,在25年間其GDP翻了13.7倍。
這是一個精力旺盛,且非常拼命的人
據說他每天只睡4小時,其余時間工作學習
(圖:Flickr)▼
近年來,由于盧旺達的國土面積、發展模式和經濟增長速度都與李光耀領導下的新加坡相似,甚至被不少人冠上了“非洲新加坡”之名。
盧旺達也很小很小(圖中黃字)
借鑒小國樣本新加坡的路線毫不意外▼
那麽,盧旺達這個名不見經傳的非洲小國,爲何會發生一場震撼世界的盧旺達大屠殺?又是如何快速走出屠殺陰霾,駛上經濟發展快車道的呢?
這個國家,真的會成爲“新加坡非洲分坡”嗎?
(圖:shutterstock)▼
強分種族,釀成惡果
盧旺達,是一個位于非洲中部、面積僅2.63萬平方公裏的小國,人口1260萬,西面是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邊是坦桑尼亞、北面緊靠烏幹達、南方則是另一個小國布隆迪。由于其國土面積狹小且主要以丘陵和山地地貌爲主,又被稱爲“千丘之國”。
和布隆迪一起在“大國”夾縫中生存盧旺達
整個國家都在高海拔地區,且水資源在非洲算是豐富▼
在曆史上,生活在盧旺達的主要是遷徙而來的班圖人,也有少量俾格米人土著。15世紀起,這一地區的氏族逐漸合並爲八個王國,其中盧旺達王國是最強盛的一個,並通過一系列的征服拓展了領土,從而確立了自己在這一地區的統治。
從曆史淵源上來說,盧旺達人算是同文同種,並沒有語言或文化上的隔閡,因此可歸類爲同一民族。
但在1884年的柏林會議後,盧旺達被德國殖民者統治,後者以當時非常流行的人種學和優生學爲標准,強行將盧旺達人劃分成較爲富有、膚色較淺、身材更高的圖西族和較爲貧窮、膚色較深、身材較矮的胡圖族。這就給盧旺達後來的大屠殺埋下了禍根。
兩族人種差別不大,但階層差距懸殊
圖西族長期掌握著生産資料和畜群
(圖:shutterstock)▼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作爲戰敗國吐出了全部的殖民地,其中盧旺達和布隆迪地區由比利時殖民者接手。比利時人不僅全盤接受了德國的民族劃分,在1935年推出的身份證上標注每個人的民族,還刻意扶植人數較少的圖西族來統治胡圖族,人爲激化兩族之間的矛盾。
比利時殖民者在非洲的惡行令人發指
包括但不限于:奴役、折磨、虐殺黑人▼
結果到了盧旺達即將獨立前的1959年,不堪圖西族和殖民者雙重剝削的胡圖族人發動起義,推翻了當時掌權的圖西族政府,史稱“胡圖革命”。而身爲盧旺達現任總統的卡加梅當時才2歲,這個圖西族家庭也不得不背井離鄉,來到鄰國烏幹達討生活。
卡加梅是幸運的,他活了下來,長大成人
要知道,在逃難中很多孩子沒能跨過這道坎
(圖西族難民,圖:unhcr.org)▼
在烏幹達生活期間,卡加梅接受了教育,並認識了不少其他以難民身份生活在烏幹達的圖西族人,這就極大地擴充了他的眼界和人脈。在成年後,卡加梅加入了後來烏幹達總統約韋裏·穆塞韋尼的隊伍。
這支由大量盧旺達圖西族難民構成的軍隊不僅順利推翻了當時統治烏幹達的暴君伊迪·阿明,還成爲了後來卡加梅的軍事依仗——其中不少人都在後來加入了卡加梅所組織的“盧旺達愛國陣線”(以下簡稱盧愛陣),一直爲反攻盧旺達做准備。
後來,盧旺達愛國陣線成了執政黨
這個組織的標志挺有意思的(圖:Flickr)▼
時間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盧旺達國內胡圖與圖西兩族的對立情緒越發嚴重。1994年4月6日,載著主張兩族和解的時任盧旺達總統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的飛機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附近被擊落,凶手是誰至今不明確,但胡圖和圖西兩族均立刻指責對方才是謀害總統的真凶。
在這種劍拔弩張的氣氛下,雙方之間的爭吵立刻升級爲武裝沖突,一小撮別有用心的人在掌握了國家電台後全力煽動種族仇恨情緒,積蓄已久的兩族矛盾徹底爆發了出來,一場遍及盧旺達全國的種族仇殺就這麽開始了……
這絕對是盧旺達曆史上的一場大浩劫
(圖:壹圖網)▼
彌合矛盾,消解血仇
而當盧旺達國內陷入全面混亂,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波及到全國各地後,卡加梅敏銳地抓住了機會,在率領部隊對盧旺達發動反攻進攻的同時,也不斷地吸收大屠殺中的圖西族幸存者,壯大了自己的隊伍。
最終,盧愛陣于7月4日占領首都基加利,並于當月晚些時候成功地控制了盧旺達全境,結束了這場人間悲劇。盡管掌握了政權,但擺在卡加梅面前的無疑是一個爛攤子。
1994年,一名面孔稚嫩的盧旺達愛國陣線士兵
(圖:nsarchive2.gwu.edu)▼
在持續三個月的大屠殺中,超過40%的盧旺達人被殺或者逃離該國,前政權在逃離盧旺達時帶走了幾乎所有值錢的東西。那些拿不走的不動産則大多遭到了破壞。
不僅如此,大量擔心遭到戰後清算的胡圖族人逃到了鄰國紮伊爾(即現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並在前政權領導人的指揮下不時在兩國邊境地區挑起沖突。可以說,此時的盧旺達除去一個主權國家的名頭外,也實在剩不下多少東西了。
在所有生産要素中,人是最可寶貴的
戰亂屠殺造成的人口損失,極其恐怖▼
在這種情況下,當務之急就是盡可能地彌合胡圖圖西兩族之間的裂痕,盡可能地保證國家穩定,而卡加梅在這方面做得相當不錯。
一方面,卡加梅沒有急于獲得最高權力,而是從前政權中任命了一位溫和的胡圖族公務員巴斯德·比齊蒙古擔任總統,負責內務、外交等領域的工作。
而卡加梅則擔任副總統並兼任國防部長,將軍權牢牢抓在了手裏。盡管外界普遍認爲比齊蒙古手中的權力遠比不上卡加梅,但這一舉措無疑彰顯了他希望促進兩族和平的決心。
不交槍,才有主動權,才有話事權
(就任國防部長,圖:popote.rw)▼
另一方面,卡加梅在清算大屠殺罪行的時候采取了非常謹慎的態度。
在大屠殺結束後,盧旺達的法律系統遭到了毀滅性打擊,七百多名法官中只有兩百多人活了下來。在律師方面則更慘——在新政權建立之初,只有五十幾名律師能夠參與到辦案流程中,相對于大屠殺中所涉及到的累累罪行無疑是杯水車薪。
這也造成了90年代的最後幾年裏,盧旺達常年有超過10萬名嫌疑人在監獄中被羁押,不僅無益于解決問題,還造成了勞動力的大量浪費。面對這種局面,卡加梅先是推動聯合國成立了盧旺達問題國際刑事法庭以“懲治首惡”。
聯合國國際刑事法庭發布的懸賞令
這些人對盧旺達大屠殺負有直接責任
(圖:irmct.org)▼
而對那些雖然參與到大屠殺中,但並非出于本願、只是被煽動或逼迫的人,則采取了一種非常具有“盧旺達特色”的審判方式,即“加查查法庭”(盧旺達語意爲“草地上的法庭”)。
顧名思義,就是將審判權下放到村,嫌疑人、受害人家屬和法官一起在露天草坪上審案,街坊四鄰就站在一旁旁聽,任何人都可以公開發表看法。
戰後百廢待興,司法人員數量不夠
只能用這種土辦法來解決審理需求
(圖:Flickr)▼
事實上,嫌疑人中的絕大多數人也同樣不是什麽窮凶極惡之人,只是在那種非理性的環境中,人也很容易從衆而幹出一些滅絕人性的事情。在鄰居面前,他們既沒辦法掩飾自己的罪行,也很容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而“加查查法庭”通常傾向于輕判。再加上盧旺達在2007年廢除了死刑,社會整體並沒有因爲大屠殺審判而受到太大的沖擊。
這種審理形式比較簡單,不拘地點
可以在林間地頭升堂斷案(圖:Flickr)▼
據統計,自2002年盧旺達政府開始在大範圍推廣“加查查模式”後,在10年的時間裏全國共開設了1.2萬余個草地法庭,審理了120萬起案件,涉及人數超過100萬。
盡管這其中必然存在由于法律知識或個人情緒問題所導致的錯判、誤判,但如果根據正常流程,這些案件不僅將審理超過100年,而且造成的社會混亂也將遠超過現在,不利于盧旺達的經濟恢複。可以說,這就是當時最適合盧旺達的司法模式了。
從快從速審理的思路是可行的
因爲首要任務是盡快重建,謀求發展
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社會再次陷入動亂
(圖:shutterstock)▼
最後,卡加梅還重塑了國民認同,在換發新身份證時候拒絕在證件上標明人們的民族,而是統一以“盧旺達人”進行稱呼。目前,盧旺達國內雖然還有民族概念,但雙方之間的恨意已經相當淡漠了。
就這樣,在卡加梅多管齊下的操作之下,曾經不共戴天的胡圖族和圖西族終于又坐在了一起,共同爲盧旺達的和平發展而努力。
對于一個多災多難的非洲小國來說
能有這種相對穩定的局面,實屬不易
(圖:shutterstock)▼
找准機遇,經濟騰飛
要成爲“非洲新加坡”,僅僅平息了國內的民族矛盾顯然是不夠的。此前之所以胡圖、圖西兩族之間會爆發沖突,“窮”是一個很重要的誘因。因此卡加梅在2000年正式當選總統後,便開始根據盧旺達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經濟發展路線。
作爲一個小國,盧旺達的出口主要以原材料爲主,諸如黃金、鎢、錫、钽這類的金屬,以及茶葉、咖啡豆這樣的第一産業資源,構成了該國出口賺彙的主力。
盧旺達黃金絕大多數出口給阿拉伯土豪了▼
有趣的是,卡加梅非常善于包裝本國的拳頭産品,盧旺達出品的咖啡豆不僅在國際上享有盛名,還成爲了知名跨國餐飲企業星巴克的原料供給商,這自然給它帶來了大量財富。
咖啡是該國最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
(圖:shutterstock)▼
由于受資源禀賦、沒有出海口以及國土面積所限,盧旺達很難發展起規模龐大的工業,第二産業在該國的經濟占比長期只有15%左右。因此,卡加梅將目光瞄准到了新加坡賴以發展的重要領域——第三産業上。
作爲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能夠在近距離安全觀察山地大猩猩的國家之一(另一個是烏幹達),該國的三大國家公園,即維龍加火山公園、紐恩威森林公園、阿卡蓋拉國家公園每年都能吸引數以百萬計的遊客入境參觀。
爲了經濟發展,人和動物都要營業,爲國創收
(圖:壹圖網 & Flickr)▼
此外,首都基加利市、基伍湖湖畔的吉塞尼市和充滿著文化氣息的胡耶市,同樣是不少人心心念念的旅遊勝地。
從數據上看,近些年來盧旺達的旅遊業發展異常迅猛,不僅入境旅遊人數已經從2016年的93.2萬人次猛增至2019年的163萬人次,而且每年所創造的營收也高達5億美元。2019年,第三産業占盧旺達全國GDP的比重已經達到了49.12%,堪稱當之無愧的支柱産業。
到2021年,第三産業占比略有下降
但貢獻仍居首位▼
此外,盧旺達近些年來憑借自己位于“非洲之中”的地理位置,大力發展物流業和航空業,也同樣是承襲了類似新加坡“物流中轉樞紐”的思路。
而與李光耀發展思維更相似的是,卡加梅同樣是一個少數能夠在西方國家和中國之間同時維持友好關系的領導人。這就讓盧旺達在避免了騎牆尴尬的同時,還能享受到雙方帶來的好處。
上個月,李顯龍訪問了盧旺達(圖:Flickr)▼
在盧旺達大屠殺期間,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幾乎沒有介入(美國此前在索馬裏遭遇了“黑鷹墜落”事件,當時不願意再攙和非洲事務,而法國則站在前政權立場上),放任了大屠殺的發生,因此受到不少指責。而卡加梅則利用了這點,從美國、德國等國拉來了大量經濟援助。
外交政治,向來就是一門技術活
玩好了是藝術,玩砸了是鬧劇(圖:Flickr)▼
2003年,卡加梅出台了一部要求政府內至少有30%職位要由女性擔任的法律,這就讓他成爲了西方輿論眼中的“進步非洲領導人”。在積累不少聲望的同時還極大地提升了盧旺達在西方的地位,盡可能地消除了當年大屠殺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雖然受西方熱捧,卡加梅同樣不排斥中國的幫助。目前,中國不僅是盧旺達最大的出口合作夥伴,還承接了首都基加利市的公路網翻新、基加利城市大廈和盧旺達國內的付費電視業務等工程,卡加梅本人也曾多次高度評價中國不附帶任何政治經濟條件的合作方式。
非洲人民是踏實肯幹的,他們缺的是機遇
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創造發展機遇
(圖:壹圖網)▼
在卡加梅的操刀下,在25年間,盧旺達的人口翻了一倍,但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卻由1995年的614美元大幅度增長到了2019年的2321美元,人均壽命由1995年的34歲增長到如今的接近70歲,盧旺達人的生活水平改善之快可以說肉眼可見。
盡管目前盧旺達的經濟水平在世界範圍內仍然稱不上強,但其取得的巨大進步世人有目共睹。
參考資料: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ul_Kagame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wandan_Civil_War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conomy_of_Rwanda
4.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acaca_court
5. latestTrendsFlowSelectorNonSubnatLatestTrends=flow1&yearlyTradeFlowSelector=flow0
6. http://rw.china-embassy.gov.cn/zjlwd/202011/t20201125_6149924.htm#
7. https://www.kylc.com/stats/global/yearly_per_country/g_service_value_added_in_gdp/rwa.html
*本文內容爲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shutterstock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