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了一個月的俄烏沖突已經給全球經濟帶來強烈沖擊,東盟地區也未能幸免。據報道,菲律賓首都大馬尼拉地區的燃油價格已經上漲了30%到40%,而在新加坡,漲幅也達到了20%到30%。
俄烏沖突會放緩美國“重返亞太”的腳步嗎?這個問題也在戰略界被廣泛討論。美軍將領近日在南海上空的“巡遊”應該給出了答案:美國顯然不會收回那只橫跨太平洋的腳。
3月20日,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約翰·阿奎利諾乘坐美國海軍偵察機飛越南海,並高調指責中國將“南海島礁軍事化”。這樣的指責除了暴露美國刻意挑事的禍心,實在毫無新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對此的回應擲地有聲:“中方在本國領土上部署必要的國土防禦設施,這是主權國家的當然權利,符合國際法,無可非議。”
在這位阿奎利諾上將“巡視”南海時,他“振振有詞”地對隨行的美聯社記者表示,美國將在所謂“南海爭議地區”繼續進行軍事威懾,以此來“防止戰爭”,促進和平與穩定,並且讓美國的盟友和夥伴參與到以此爲目標的項目。
具體是哪些項目呢?是他在結束“巡視”後到訪印尼,大談南海面臨的問題和挑戰,表示雙方將強化軍事合作並展開聯合軍演?還是美國國務院近期批准向菲律賓出售價值近29億美元的武器裝備,以及下周即將舉行近年來最大規模的美菲“肩並肩”聯合軍演?又或者是美國海軍九萬噸級遠征基地艦“米格爾•基思”號21日首次現身南海海域,欲圖打造“第一島鏈”的前沿保障基地?
大國競爭依然是美國的主要戰略,而以南海議題來“裹挾”區域內的國家共同對抗中國,顯然穩穩占據美國印太議程前列。而所有這些打著“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旗號的軍事活動,讓人不得不想起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日前發出的警告:這樣的“印太戰略”同北約東擴一樣危險,如任其推行,最終會把亞太推進火坑。
樂玉成的警告准確反映了南海地區的現實。美國近年來一面派遣艦機到南海滋事挑釁,一面挑撥離間,渲染所謂“中國南海軍事化”。美國正拼命拉幫結派,試圖打造“亞洲小北約”集團化圍堵中國。
正因看到了這些,對于美國各種“誇大其詞”的威懾和承諾,域內國家早有警覺。
3月7日,馬來西亞副外長賈法爾在國會質詢會議上表示,目前東盟國家與中國正在商談“南海行爲准則”,馬來西亞致力于以建設性的方式解決南海相關問題。他同時強調,“我們的立場是,在解決東盟地區內的問題時,不應受到任何外部影響。”新加坡外長維文也在3月中旬出席東盟商業峰會時表示,東盟重視經濟融合,對軍事聯盟不感興趣。
當無數平民因俄烏沖突而流離失所承受苦難之時,美國的沖突始作俑者的面目被人們看得越來越清楚,這也是美國鼓動對俄制裁卻始終難出自己小圈子的原因,“避免被美國綁上戰車”已成爲各國,尤其是東盟國家有識之士的共同認知。(作者:南喬)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華語環球節目中心新媒體
監 制/洪 琳
制作人/李天勝
主 編/魯 光
編 輯/吳盈玲
石香雲
END
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