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30日,英國國家檔案館解密了一批從1957年到1961年間的絕密檔案,這份檔案中揭開了一個驚天秘密。
1961年,當時我國同西方國家的關系還十分緊張,英國爲避免我國通過武力奪取香港,曾幾次三番的討論了對我國實施核打擊的可能性。
爲了貫徹這一個計劃,英國軍方開始爲對中國進行核訛詐展開部署。
由于英國本土與我國距離過遠,他們在東南亞的設施也不足以支撐對中國進行核打擊,因此,從1957年開始,英國就在新加坡的馬爾代夫的港島修建了重型轟炸機場,新建了一座永久性的核武器儲存基地,計劃將48枚核彈頭儲存在該基地,方便隨時對我國進行核打擊。
但是,英國的這一計劃最終還是胎死腹中,他們不僅沒有如願,對我國進行核打擊,還在鄧小平的據理力爭下,歸還了原本屬于我國的香港。
那麽究竟發生了什麽,讓英國放棄了這個計劃呢?
香港回歸盛況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在西方國家的武力脅迫下被迫與英國簽訂了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租借給英國。
1898年6月9日,清政府又在英國的強迫下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也就是俗稱的新界租約,強行將九龍半島界限以北地區的200多個大小島嶼據爲己有。
通過《南京條約》、《北京條約》、《新界租約》這三個不平等的條約,英國將整個香港地區收入囊中變成自己的殖民地。
從這之後,英國就開始了在香港地區長達將近一個世紀的統治。
盡管在這之後的北洋政府,民國政府以及新中國從來都沒有承認過這幾項不平等條約,但彼時中國正陷于一片混亂,自身尚未恢複安穩,便也無力對抗這些強取豪奪的西方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格局重新分布,香港的經濟和社會開始迅速發展,成爲繼紐約、倫敦之後,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而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世界格局恢複穩定後,香港經濟更是以以飛快的速度增長,成爲了亞洲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
不可否認的是,香港經濟的迅速增長,爲英國帶來了巨大的收益,這塊小島成了他們進入亞洲的門戶,也成爲他們連接世界的橋梁。
英國每年都要從香港收取巨額的稅款,同時,又能在這裏輕易地實現物資的出入口,因此,他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放棄這塊香饽饽的。
但是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讓英國政府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共産黨成立于國家危難之際,先後經曆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在曆史的關鍵時刻,他們頑強不屈的精神,一洗百年前清政府所承受的屈辱
試問這樣一個新政府,他們怎麽能不感到害怕呢?
尤其是1950年爆發的抗美援朝戰爭,更是讓英國徹底認識到了中國的真正實力。
彼時,英國在二戰結束後,日不落帝國便已經成爲了過去式,而美國縱身一躍成爲了世界一流的大國。
但即便是這樣,這樣一個先進的大國,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依舊輸給了剛剛成立的新中國,志願軍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讓英國意識到這條東方巨龍開始覺醒了。
而此時的蘇聯和美國依舊處于對立的狀態,這讓英國覺得如坐針氈,他們擔心中國隨時都有可能向南推進,以武力收複香港島。
畢竟這幾十年來,我國從未承認過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同時,隨著英國對香港的租期將盡,英國政府更是爲此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因爲租期一旦結束,他們將沒有任何理由再停留在這片土地上。
因此,英國認定,如果常規戰爭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他們將會采取核打擊的方式,脅迫我國打消對香港動手的念頭。
1952年,英國成功研制出來原子彈之後,英國的參謀長委員會就制定了一份“全球戰略文件”,這份文件中就明確指出了他們將會不惜一切代價,維護自己的權益。
那麽,什麽叫自己的權益呢?按照英國的理解就是核訛詐。
1956年,英國第一次在一份絕密的作戰計劃中提出,如果中國和東盟發生大規模的戰爭,中國威脅到他們在緬甸的殖民地的話,他們將會毫不猶豫的對中國進行核打擊。
盡管這個計劃並沒有挑明是因爲香港問題,英國才將核子彈對准中國,但從這份計劃中依舊能夠看出來英國的狼子野心。
雖然我國從未有過以武力奪取香港的計劃,但是英國卻不這麽認爲。
1961年2月22日,英國的外交大臣道格拉斯赫姆致信首相麥克米倫,他說:“如果中國政府有一天要動用武力收複香港,英國可以采用常規武器或實施核打擊來解決,但顯然,動用核武器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而麥克米倫顯然對這位外交大臣的意見也是十分贊同。
很快,英國政府開始爲貫徹這一計劃付諸了實際行動。
由于英國本土與我國距離太過遙遠,英國的“勝利者”、“勇士”和“火神”這三種類型的轟炸機無法從英國本土起飛,執行對中國投擲核武器的任務,同時,他們在東南亞的軍用機場設施也十分有限,根本無法支撐他們儲存核武器。
因此,從1957年的時候,英國就決定在馬爾代夫的岡島修建重型的轟炸機場,同時,將新加坡的丁加機場進行擴建。
麥克米倫
他們將這兩個機場視爲英國空軍襲擊中國的落腳點,而這兩個地方也能成爲承載原子彈轟炸機的臨時基地。
當然,除了這兩個地方之外,最重要、最關鍵的就是核武器儲存基地。
1958年,英國的國防部還在丁加機場秘密修建了一座永久性的核武器儲存基地,他們計劃要在該基地儲存48枚核彈頭。
從這項初步的計劃來看,英國的目的不像是爲了守住香港,更像是想要將中國夷爲平地,重複百年前對中國的所作所爲。
1962年,英國甚至將“紅胡子”戰術原子彈運往丁加機場,同時原子彈轟炸機也及時就位,隨時准備進行轟炸任務。
由于當時我國並沒有對香港出手,因此,英國雖然有心用核武器威脅中國,但是因爲沒有正當的由頭,爲了避免落人口舌,他們一直不敢輕舉妄動。
英國空軍只能不停地在丁加基地進行頻繁的模擬原子彈投擲訓練,這一練就是幾年時間,與此同時,英國的核武器轟炸機,也不停的在模擬著對這一地區的演習。
在野心的驅使下,英國一步步地擴大了他們的核打擊計劃。
除了新加坡的這兩個機場,英國還在馬來西亞的巴特沃思機場和肯尼亞的軍事基地修建了另外儲存核武器的基地,英國攜帶有核彈的航母不停地在東南亞的海域進行巡邏,引起了周圍一衆國家的恐慌。
但想要動用核武器並非是如此簡單的事情,爲此,英國首相麥克米倫決定,極力拉攏美國參與對中國的核打擊計劃。
因此,早在1961年3月,英軍參謀總長蒙巴頓就和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費爾特在夏威夷舉行了秘密會談。
會談中,費爾特信誓旦旦地向蒙巴頓表示,如果我中國強行收複香港,美國將會毫不猶豫的對中國進行核打擊。
蒙巴頓
後來他們又多次對這件事進行了秘密協商,敲定了一些細節問題。
眼看在美英兩國的秘密籌劃下,這項計劃進行的可謂是超乎想象的順利,但一直到1997年我國收回香港,英國的核打擊計劃卻像是銷聲匿迹了一般,再也沒有有過實際的動作。
實際上,在美國點頭之初,英國確實是信心滿滿,認爲有了美國的支持,他們一定能夠將香港永遠握在自己的手中。
但計劃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沒過幾年,英國的這個計劃就胎死腹中,而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第一點就是英國在東南亞籌建核武器儲備基地,是瞞著東南亞諸國秘密進行的,因此毫無疑問,這個計劃遭到了當地民衆以及東南亞國家領導人的一致反對。
勝利者轟炸機
早在1957年,英國宣布將會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儲存核武器的時候,全世界的輿論就一邊倒的偏向了東南亞國家,就連英國駐新加坡的總督也對此表示了強烈的反對。
畢竟,在另外一個主權國家部署高傷害性的武器,原本就是一件敏感的事情,更何況,英國作爲一個掠奪性的殖民主義國家,誰也不能保證他們會在東南亞做出什麽樣的事情,因此誰也不願意當這個“冤大頭”被其他的鄰國譴責。
所以英國只好暗中秘密籌備了核武器儲存基地。
英國雖然在新加坡的丁加機場部署了大量的核武器,但是新加坡政府卻一直都毫不知情,對于英國即將對中國進行核打擊這件事也是一頭霧水。
馬來西亞的首相拉赫曼一向親英,對這件事也是毫不知情。
但是後來當他們知道了這件事之後,爲了國家的利益以及東南亞的和平,也對此提出了堅決的抗議。
而英國由于擔心東南亞國家發現這件事,所以一直沒有大張旗鼓的部署核武器丁加基地,最多的時候也只有六架原子彈轟炸機。
這個數量的轟炸機連我國嚴密的防空網都無法突破,更遑論完成核武器的打擊任務了。
但真正迫使英國放棄和打擊想法的並不單單是因爲這個原因,畢竟如果英國使用強硬手段,這些小國爲了自保,也難保會做出違背意願的事情。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爲我國軍事能力的提升。
毛主席曾說:“原子彈就是個紙老虎,我們不怕它,但是我們必須要擁有它。”
因此,在和美國以及蘇聯的關系都急轉直下的情況下,我國一直加緊了原子彈的研制任務,終于在1964年成功的研究出了自己的原子彈。
1964年10月16日,中國新疆羅布泊試驗基地的一聲巨響,不僅響徹了全中國,更讓全世界爲之震驚
從這之後,我國就成爲世界第五個有核大國。
我國成功研制出核武器這件事對英國也造成了嚴重的打擊,畢竟雙方雖然沒有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卻達到了同樣的結果,誰又能對誰産生足夠的威脅呢?
但是帶給英國的震撼遠不止于此,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在羅布泊也爆炸成功,預示著我國在核武器的研究方面更上一層樓。
另一方面,“盟友”的倒戈。
隨著我國國防實力、軍事實力的不斷增強,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逐漸對我國轉變了看法。
美國開始明裏暗裏地對我國示好,尤其是尼克松成爲美國總統之後,中美兩國的高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親密。
乒乓球外交更像是一條線,推動了中美兩國關系的發展,1971年基辛格秘密訪華,爲中美兩國搭起了溝通的橋梁,1972年,尼克松訪華更是將兩國的關系推向了高潮。
尼克松訪華
盡管此時中美兩國,還沒有建立起外交關系,但是此時英國想要借助美國的力量 ,聯手對中國進行核打擊,顯然已經成爲了泡影。
當然,最後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英國進行核打擊的條件沒有實現。
因爲他們原本是計劃中國向南出兵,武力收複香港才會進行核戰爭,但我國從始至終都采用和平的手段,並沒有損害英國的利益。
如果英國貿然對我國進行核打擊,將會在國際上造成惡劣的影響,英國的誠信也將蕩然無存。
因此,綜合上述原因,英國不得不取消了對我國的核打擊計劃。
如今,隨著我國軍事實力的不斷增強,在軍事力量上以及國際輿論上受制于西方國家的情況,也已經成爲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