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中國(廣東)知識産權保護中心正式投入運行。南方日報記者 郭蘇瑩 攝 |
2016年7月,國務院正式批複同意在廣州開發區中新廣州知識城(下稱“知識城”)開展知識産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下稱“綜改”),知識城成爲全國唯一經國務院批准的知識産權改革試驗田。
23日,在走進“國家知識産權改革試驗田”活動中,時隔三年,開發區推進國家知識産權綜合改革亮出“成績單”。在商務部2018年全國219個國家級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評價中,廣州開發區綜合排名第二,科技創新排名第一,其中支撐科技創新排名的兩項重要指標——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均排名第一。
這些數據從不同維度展現了廣州開發區發展的加速度,在這裏,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海內外人才、資本、新興産業不斷湧入,廣州開發區成爲了備受追捧的投資興業熱土。知識産權綜合改革的輻射帶動效應初步顯現,未來,將成爲全面帶動區域科技創新和高價值專利創造的驅動力,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高起點謀劃▶▶布局知識産權制度創新試驗田
夏日的午後剛剛下過雨,陽光燦爛。從科豐路出發,經過開泰大道,沿途高新技術企業星羅棋布,金發科技、海格通信、京信通信……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000家,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占到全市的70%以上,這裏是名副其實的科技創新高地,也是知識經濟帶動産業升級和自主創新的試驗田。
時間倒回2016年,位于雲埔四路的廣州視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爲全市首家年度專利申請量超過千件的企業。同年,知識城獲批獲批全國首個知識産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區。
知識城的發展從飲改革“頭啖湯”開始。在此後的3年內,覆蓋知識産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的“全鏈式”綜改新路徑蔓延全區,使這裏成爲創新沃土,將知識産權運用和保護向縱深探索。
2018年,知識城上升爲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知識城管委會與新加坡知識産權局、中新廣州知識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提出共同打造國際知識産權創新服務中心,成爲知識城深化粵新知識産權合作的又一裏程碑。2019年,知識城成爲大灣區高水平科技創新載體之一,也是粵港澳共建的合作發展平台之一。
借鑒新加坡的先進知識産權管理理念,一系列改革專項政策也順勢鋪開。“2017年,知識産權‘美玉10條’推出;2018年,知識産權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推出。兩個政策互爲補充,資助範圍覆蓋知識産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的全部環節,形成全鏈條知識産權扶持政策體系。”開發區知識産權局相關負責人曆數政策制度創新曆程。開發區也成爲國內知識産權政策鏈條最全、支持力度最大的區域。
數據顯示,2018年,通過政策兌現爲全區3229家企業和個人發放1.6萬余項知識産權資助,資助金額總計1.43億元。知識城在體制機制的創新上一直走在前列。當下,知識城正在建設知識城粵港澳大灣區知識創造示範區,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
知識産權、科技創新、政策制度創新……一系列的改革産生了明顯的“化學反應”。近年來,廣州開發區先後成爲國家知識産權示範園區、國家知識産權投融資試點、國家知識産權強縣工程示範區、國家專利導航産業發展實驗區、國家知識産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全面跻身知識産權的“國家隊”行列,在更高的平台上繼續提升知識産權管理效能和服務水平。
高價值創造▶▶打造知識産權金融支持供應鏈
成果的背後,是系列激勵措施組成的資金籃子發揮著重要推動作用。廣州開發區大力培育和引導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産權金融服務市場,尤其是引進規模6億元的廣州市重點産業知識産權運營基金,設立規模6500萬元廣州開發區知識産權運營基金,設立2000萬元廣州開發區知識産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池,有效加速了知識産權市場流轉和價值實現。
對于科技企業而言,在初創階段研發投入較大,特別是在專利技術尚未轉化成商品進入市場時,常常因缺少資金周轉和支持,造成優質項目夭折。
今年1月,國家級創新企業金發科技作爲首批試點單位,試水知識産權證券化業務。作爲全球最大的改性塑料生産企業之一,金發科技累計申請國內發明專利2356件,PCT國際專利176件,獲得中國專利獎16項,走上了以自主創新形成專有技術、以專有技術推動標准化、以標准化促進國際化的可持續發展路子。
“知識産權證券化,企業最直接的感受是融資渠道多了、成本低了、融資快了,這對于研發和擴大規模都有好處。”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博士黃險波透露,在拓展海外市場中,作爲行業龍頭企業,對于資金的需求更爲迫切。推行知識産權證券化也是對企業創新能力的肯定。
專利是企業發展的無形資産,而如何激活這種無形資産,使其成爲企業發展、行業創新的驅動力?爲了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開發區大力發展知識産權質押融資,對接科技企業、金融及知識産權服務機構,鼓勵設立從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專營機構或專業支行。
這不僅解決了公司開發融資新渠道、低成本引入現金流的需求,更以知識産權爲資本要素,激活知識産權運營環境,創新知識産權金融服務模式。3年來,全區專利權質押融資額近20億元,居全市首位,其中2018年專利權質押融資金額首次突破10億元,通過知識産權質押獲得融資的企業超過了90家。
事實上,在過去3年的時間裏,廣州開發區已經探索出一條“質押融資—投資基金—融資租賃—證券化”知識産權金融支持供應鏈。通過完善知識産權運用服務體系,不僅幫助創新主體降低生産經營成本,還全面帶動區域科技創新和高價值專利創造,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據開發區知識産權局相關負責人透露,區內全國首個純專利證券化産品近期有望向社會發行。該産品的發行主體全部爲區內民營中小企業,基礎資産基于企業優質的專利許可費所産生的穩定現金流,發行後能有效幫助民營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題。
高標准支持▶▶建成知識産權保護樣區
在位于開發區永和經濟區內的廣州市昊志機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昊志機電”)工廠內,28台機床和機器人有條不紊地運作中。從去年6月份起,昊志機電利用5G技術、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搭建的智慧工廠投入試運營,提升了效率,節省了人力成本。
起步于開發區,在國內主軸行業處于領先地位的高新技術企業昊志機電有多個産品榮獲國家重點新産品、廣東省名牌産品、廣東省高新技術産品稱號。公司董事長湯麗君認爲,知識産權司法保護是爲知識産權戰略和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提供有力保障的重要措施,但目前知識産權維權案件也面臨周期長、維權費用高、賠償低等問題。
在京信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學鋒看來,公司發展到行業龍頭地位,專利技術是立足的根本。早在2006年時,公司就在國外市場打起了專業維權遭遇戰,遇到國外壟斷企業的打壓,讓公司走上了專利自主産權發展和維權之路。
爲鼓勵企業開展知識産權保護工作,開發區設立了保護資助,補貼企業知識産權訴訟保護費用支出。有效鼓勵了企業積極開展合法權益維護工作,同時也促進了企業的健康發展。
作爲全省首個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廣州開發區正著力構建嚴格的知識産權保護體系,該區擁有廣州知識産權法院、全中國(廣東)知識産權保護中心、廣州知識産權仲裁院等重點機構,基本形成了司法保護、行政保護、快速維權、仲裁調解等多元化知識産權糾紛解決機制,知識産權保護樣區初步形成。
今年4月,中國(廣東)知識産權保護中心正式投入運行,爲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産業快速審查、快速維權等方面提供強有力的服務支撐。全區專利、商標、版權、公安、海關等執法力量相互協作,常態化開展“清風”“淨網”等專項打擊侵權假冒行動。
在司法保護方面,廣州知識産權法院推進“簡案快審、繁案精審”,在惠州等地設置巡回法庭,2018年辦理知識産權案件9775件,辦結7815件;在仲裁調解方面,廣州知識産權仲裁院2018年處理知識産權糾紛2533宗,標的額達9.51億元。廣東知識産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與國家知識産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廣東中心、廣州知識産權法院等共同簽署《知識産權糾紛調解對接合作協議》,首創司法案件訴前、訴中全過程調解合作機制,已調解成功知識産權案件168宗。
高質量集聚▶▶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産權服務中心
廣州市開發區知識産權局公布的一組數據可說明知識城在知識産權、科技創新和全面開放方面勇當探索“尖兵”的成效:2016至2018年,全區累計專利申請量超過6萬件,專利授權量超過3萬件;企業發明專利申請量、發明專利授權量、發明專利有效量均超過全市總量的30%,排名全市第一;2018年,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00.5件,是全市平均水平的4倍。
隨著知識産權保護力度的不斷增強和保護體系的不斷完善,知識産權與行政審批、政策兌現共同成爲支撐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營商環境的金字招牌,各類知識産權要素正在加速集聚。
目前,全區知識産權服務機構數量已超過180家,其中包括19家全國知識産權服務品牌或品牌培育機構,服務內容涵蓋了知識産權代理、法律、信息、商用化、咨詢、培訓六大領域,形成了較爲完善的服務體系。
廣州開發區知識産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該區已率先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産權聯盟,舉辦了兩屆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産權合作推進會,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專利趨勢觀察報告(2016—2018)》和《灣區九市地理標志報告(2019)》,向各界發出了知識産權的“黃埔聲音”。
未來,廣州開發區將以創新、試點爲“綱”,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爲“基”,利用廣州開發區的地理優勢、産業特點爲廣東的知識産權強省建設開展更多的探索,打造産權保護和運用的新高地。
據悉,下一步,廣州開發區將建設中國(廣州)國際知識産權運營中心,圍繞廣州重點發展産業知識産權交易運營、以知識産權證券化爲特色的知識産權金融創新、以知識産權爲核心的項目孵化轉化三大方面進行重點建設;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産權聯盟的作用,不斷加強與新加坡、香港、澳門知識産權管理部門、高校、機構的聯系與合作,以知識産權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資源彙集。
同時,將加快建設廣州知識城420畝知識産權服務園區,引進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國內外知識産權服務機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産權服務中心。
南方日報記者 郭蘇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