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調研出真知”,通過調研獲取上市公司“一手資料”越發成爲衆多機構尋找投資機會、緊密跟蹤公司基本面動向的重要途徑。自3月下旬市場止跌企穩以來,機構調研活躍度進一步增加。觀察來看,機構調研重心呈現爲兩種比較明顯的風格,首先表現在機構紮堆關注“大而強”等較爲穩健的行業龍頭。其次,一些更高業績彈性的“小而優”公司,也普遍得到機構關注。
“百家調研股”浮出水面
聚焦醫藥、電子等行業“大而強”公司
據Wind數據顯示,近一月(3月23日~4月23日),包括券商、基金、保險、私募以及外資機構等在內的共計1239家機構對兩市214家公司進行了調研,相較于此前一個月,機構參與活躍度明顯提升。從機構調研參與家數來看,其中,受到20家以上機構調研的公司有91家,受到50家以上調研的公司有45家,受到超百家機構調研的公司有20家,這20家公司一定程度更代表了機構在近一個月中最關注的方向、行業領域。進一步來看,“百家調研股”主要分布在醫藥生物、電子、計算機、食品飲料、化工與商業貿易六個大類行業。
首先以醫藥爲例來看,邁瑞醫療、貝達藥業、雲南白藥、我武生物、普洛藥業、一心堂6家醫藥股受到超百家機構調研,進一步細分來看,它們主要代表了醫療器械、中藥、生物制品、化學制藥與醫藥商業5個細分子行業。如醫療器械的邁瑞醫療分別在4月3日與4月9日迎來兩批次最多551家機構調研,作爲醫療器械行業龍頭,公司主營涵蓋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類、醫學影像等多類醫療器械産品。調研參與機構,除了國內衆多基金、券商,還包括如阿布紮比投資局、摩根大通銀行、新加坡政府投資等外資機構,以及淡水泉、星石、高毅資産等重量級私募。調研中,機構就公司呼吸機出口、是否在疫情過後將過剩,以及該次疫情對醫療器械行業産生哪些影響等問題比較關注。邁瑞醫療去年實現淨利潤46.8億元,同比增幅25.84%。二級市場上,公司當前市值超過3200億,並創曆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當前估值也到達了70倍新高位。
此外,貝達藥業在4月21日迎來167家機構調研;雲南白藥分別在3月27日與4月8日迎來兩批次合計156家機構調研;我武生物緊隨其後,于3月30日迎來134家機構調研等。
再以電子行業爲例,其中有包括兆易創新、聖邦股份、大華股份、TCL科技、工業富聯、維信諾6家公司,受到超百家機構調研。其中,存儲芯片行業龍頭兆易創新在3月26日迎來包括天弘基金、招商證券、貝萊德資産、新加坡政府投資、尚雅投資等電子股中最多288家機構調研,機構關注的焦點主要在公司2019年報,公司當年實現淨利潤6.069億,同比增幅49.85%。就機構關注的公司去年四季度營收和三季度相差無幾的情況下,四季度的毛利率呈現顯著上升的現象,兆易創新指出,這主要歸因于公司向高毛利的産品結構調整與報告期完成對思立微的並表。二級市場上,自2月中旬高點以來,兆易創新股價已經跌幅超過40%,與關注邁瑞醫療的“高位股”邏輯有別,機構也一定程度上將目光轉移到了具有較高“性價比”優勢的公司上。緊隨其後的是聖邦股份、大華股份,兩者分別在3月31日、4月3日迎來282家與187家機構調研等。
除醫藥生物、電子均有6家公司獲得百家以上機構調研外,計算機有3家,分別爲廣聯達、衛甯健康、創業慧康;食品飲料與化工均有2家,分別爲珠江啤酒、洽洽食品、珀萊雅、光威複材;商業貿易有1家,爲南極電商。(見表1)
整體上,“百家調研股”主要聚焦在一些相對大市值、成長性較爲穩健的行業龍頭,用一組數據來看,以上20家公司平均市值646.7億元,高于全部調研股286.11億元的市值均值,如邁瑞醫療、工業富聯、雲南白藥3家均在千億以上。另外,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以上20家公司近一月整體平均漲幅爲12.85%,跑贏同期大盤(3.38%)近10個百分點。在市場相對弱市、且呈現一定結構性行情下,機構紮堆關注“大而強”的思路,投資者不妨可給予借鑒。
表1:近一個月獲超百家機構調研股
數據來源:Wind,紅周刊
八成調研股業績增長
高業績彈性“小而優”獲追捧
緊追公司業績變化、關注高成長股是機構調研的“永恒主題”。由于當前是2019年報與2020年一季報集中披露期,機構在此時間窗口對業績的敏感度更高,對于業績高增長、超預期公司,機構更願意給予重視。除了聚焦于“大而強”,一些年報或一季報業績表現彈性更大的“小而優”(市值小、業績增速高)公司也被一些機構密集關注,成爲其近來調研的另一重要方向。
據Wind統計顯示,近一個月,在受到機構調研的214家公司中,有210股已經發布2019年業績。其中,160股實現業績同比增長,占比近8成(高于全A的略超6成水平)。此外,一部分公司在年報業績增長的基礎上,一季報業績同樣出現快速增長。另一組數據顯示,已經披露一季度業績的48只調研股中,有30只實現增長,占比超過6成,同樣高于全A股均值(約爲5成)。
結合個股來看,如去年業績增幅度較大或今年一季度業績改善明顯的宇信科技、仙鶴股份、理邦儀器、三鑫醫療以及克明面業等,均受到機構密集關注。以主營銀行軟件開發業務的宇信科技爲例,公司在3月31日迎來包括中信證券、安信證券、嘉實基金等多家券商、基金在內的達66家機構調研,2019年與今年一度,公司分別實現淨利增速爲40.16%與433.29%。對于機構關注的一季度業績增長原因,公司表示,這主要得益于較高利潤率的創新運營業務,以及疫情期間公司大部分活動由線下轉到線上,致使銷售、管理費用下降。
另以主營爲智慧能源朗新科技爲例,2019實現淨利10.20億元,同比增長444.40%,2020年一季度預計實現淨利2600萬元~3100萬元,最高增幅308.79%,同比扭虧。公司在4月3日迎來59家機構調研,調研中,就機構關注的公司運營服務、軟件服務、智能終端研發及銷售三種業務模式毛利率等情況,公司表示,上述三項業務在2019年度毛利率整體實現了增長,毛利潤貢獻度均出現顯著提升。(見表2)
表2:近一月受到機構調研的一季度業績增長、預增股(部分)
數據來源:Wind,紅周刊
綜上來看,機構一手抓“大而強”,一手抓“小而優”,對于“兩者”的關注度均進一步提升,這也表現了其對于市場進一步樂觀。但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公司在被機構調研之前就有了很大漲幅,股價、估值進一步高企,是否與公司業績、成長性及基本面相互匹配還需要投資者重點甄別。
本文源自證券市場紅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