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12,孫中山先生逝世的紀念日。
猶可以自史書的字裏行間,得見先生風姿偉岸。
終其一生,鞠躬盡瘁。
領導著中國革命,讓我們擺脫落後與愚昧,走向富強。
治天下猶植樹焉,所患根本未固;根本固則枝幹不足憂。——《宋紀·宋紀十五》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治理天下就像種樹一樣,怕的是根本不夠牢固。根本足夠牢固的話,枝幹就不用特別擔心。
在偉人心裏,治大國如烹小鮮,也像植樹栽培一樣。
所以,在1928年,我國便將植樹節改爲孫中山逝世的3月12日。
通過這樣的方式,用以紀念革命先驅的植樹造林願望。
這一設定被中國大陸和中國台灣沿用至今。
事實上,曾經的植樹節並不是3.12。
最初由林學家淩道揚等創議設立植樹節時,是在1915年 。
先是定在了清明節,後來才是3.12.
在這一天,宣傳植樹造林的思想,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
通過立法確定的節日,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
但是大家知道,植樹是一種義務嗎?
四十年前,全國人大五屆四次會議一致通過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
其中規定了:凡是條件具備的地方,年滿11歲的公民,除老弱病殘者外。
因地制宜,每人每年義務植樹三至五棵,或者完成相應勞動量的育苗、管護和其他綠化任務。
看到這,我想大家就明白了種樹是一種義務了吧。
時光悠悠,歲月如白駒過隙,一晃眼便到了互聯網時代。
有人說,我們已經沒有方法去種樹了。
身邊全都是高聳的水泥牆,鋼鐵取代了樹木變成了森林。
其實想種的話,我們依舊有著方法。
雖然很多人對阿裏巴巴可能褒貶不一。
但是它推出的螞蟻森林項目,的確是給我們普通人植樹,帶來了一個新的思路。
據小嘉了解,目前螞蟻森林項目已經在沙漠裏面種下了2億棵樹。
它實現碳減排1200多萬噸。種植的面積超過了274萬畝,相于2.5個新加坡。
不得不說,這個項目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說到植樹這個話題,其實在2020年6月30日,植樹節正式寫入法律。
它明確了每年3月12日爲植樹節,旨在提高人們對環境的保護。
作爲個人,小嘉也願盡自己的綿薄之力:保護環境、垃圾分類、公益捐贈、植樹造林。
畢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而中國的強盛,和環境保護也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