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一本有意思的遊記隨筆——黑塞的《通往印度次大陸》,一氣呵成,遊記就是輕松愉快的!
去過幾次東南亞國家,印象深刻的是馬來西亞的沙巴州旅行。在接近黃昏的時分,坐著小船去長鼻猴棲息的紅樹林,很多很多的長鼻猴在樹上瞭望遠方。河水渾濁不堪,據說有鳄魚,但我們一條鳄魚的影子也沒有見到。岸邊零星可見一些懸空的木頭搭建的水屋,很多文萊人生活在這裏,孩子們熱情地向我們揮手。
熱帶雨林的搖曳多姿,濕潤的空氣,讓人不由得懶散起來。再一對比這一百年前的遊記,並沒有覺得當地居民的生活狀態有太大的變化,也許是在炎熱的熱帶地區,連現代化進程都會放緩吧!
黑塞一直給我的感覺是標准的德國人,嚴謹無趣,文風都接近玄學了。沒想到他的遊記挺有意思,除了對熱帶原始風光的大力描寫以外,還遍布各種吐槽,大多是當地的生活和不同民族的性格,有代表原住民的馬來人,印度人,僧伽羅人(斯裏蘭卡人);代表打工者和生意人的外族人,比如中國人,日本人,阿拉伯人;還有歐洲殖民者英國人,荷蘭人等等。
黑塞到達蘇門答臘的巨港以後,被這裏的衛生情況嚇到了,這座城市遍布河道,由于地勢低窪,退潮的時候就深陷泥沼之中。沒有幹淨的水,垃圾、糞便和爛泥混成泥粥,人們還在這樣的環境裏每天堅持洗澡,讓他歎爲觀止。
但是他也承認,其實東亞人要比歐洲人更愛幹淨,現代歐洲的幹淨都是從印度人和馬來人那裏學到的,歐洲人跟這些原住民學會了洗澡,漱口和剔牙,而生活在德國鄉下的人,一年也不會洗幾次澡。這段讓我想起小時候,奶奶經常說的”以水爲淨“,在一條小河溝裏可以洗澡洗衣服喝水涮馬桶,只要水沖沖,我們就是幹淨的。
黑塞吃不消印度人,他這樣形容印度人:
“……他們用深情、探求的虔誠目光凝視著你,但那目光根本不是在呼喚神祗和救贖,而只是爲了索要錢財。”
他特別詳細地描寫了,他在去抓蝴蝶的途中,被一位賣蝴蝶標本的印度人纏住的故事。這位印度哥們兒彬彬有禮而又如影隨形,在未來的很多天裏,默默出現在他經過的每一個地方,呈上各種標本,讓人心生歉疚之感,但即便是花錢也解決不掉。黑塞不停地夢到他,他無奈地說:”這人有朝一日從我床底下出來,我也不覺得奇怪。”
僧伽羅人具有原始的天真,也不怕陌生人,小孩子還不大會說本地話,就能用英語單詞“money”來討錢了。但他們又沉迷于玩樂,一頓飯的功夫就能忘記重要的事情。
馬來人給他的印象則是卑躬屈膝,脾氣溫順,我個人覺得也是一種職業化性格,特別適合做服務行業,他們的服務是最好的。
在做生意方面,大家普遍不喜歡日本人,認爲他們和阿拉伯人、亞美尼亞人一樣,是很狡詐的。
他覺得英國殖民者比荷蘭強很多,荷蘭人設置很高的關稅,目光短淺地剝削當地人。但英屬港口,比如新加坡和科倫坡都是免稅的,而且重視對于城市的規劃建設,英國人的殖民策略是對當地進行“無聲的、溫和的腐化和道德上的摧毀。”
通過和中國人接觸和觀察,他認爲中華民族是一個令人欽佩的、有文化的民族。勤勞幹練,毫不起眼(比起穿得像鹦鹉一樣光彩奪目的印度人),在東南亞地區,不管地方多小,一旦繁榮起來,中國人就會很快到來,開拓事業,開商鋪,跑船,買賣橡膠和大米。在新加坡的華人區,夜生活如火如荼,商鋪燈火通明。當然了,中國人也熱衷于賭博、放高利貸。
斯裏蘭卡獨特的捕魚方式
“總的來說,印度人給我的印象不是很深刻,他們同馬來人一樣懦弱,沒什麽未來。只有中國人和英國人給我的感覺是絕對強大並且前途無限,而不是荷蘭人之流。”
黑塞的眼光和語言一樣很中肯,沒有惡意,他不是去諷刺哪個民族,只是寫得很逗趣。而且他對于中國人的看法,是很有遠見的。中華民族從來也不是狂妄的民族,像螞蟻一樣默默耕耘,能吃苦是我們的本性。一百年前了,希望這些骨子裏的性格和文化傳統,依然保持在我們心中,傳遞給我們的後代,不要迷失!
赫爾曼·黑塞《通往印度次大陸》
推薦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