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如果人民行動黨當時沒有贏得民心、如果新加坡人沒有支持人民所信任和委托,並且實踐改善下一代人生活的領導人、如果大多數新加坡華人並不同意李光耀所強調的,新加坡不會是個華人國家,新加坡的命運將會截然不同。
他在總結時說:“對新加坡人來說,團結一致至關重要,在慶祝我們獨特的多元文化時也要團結起來。全球多地動蕩、緊張局勢加劇,團結一致有助于我們在日益困難的國際舞台上規劃前進的道路……作爲小國,這是我們在國際舞台上贏得尊重、占有一席之地的途徑。我們必須堅守原則。如果我們選邊站,我們將變得無關緊要,並且面臨被唾棄的風險。”
我國各族群已經建立了更強、更明確的國家身份認同。無論是新加坡華人、馬來人或印度人,大家彼此之間的共同點,也遠比他鄉的同族人多。在當今的動蕩世界,這份認同與團結更是關鍵。
全球多地局勢動蕩緊張 團結有助規劃前進道路
他也引述建國總理李光耀在1965年8月9日的一段話:“這不是馬來人的國家,不是華人的國家,也不是印度人的國家,而是屬于(我們)每個人的家園,不論語言、文化、宗教,一個人人平等的地方。”
唐振輝說,怡和軒俱樂部1895年成立至今已有127年,怡和軒的發展與新加坡的曆史緊緊相連。
唐振輝說:“新加坡華人繼續重視華族文化。政府鼓勵人們這樣做。我們重視華文,希望華族傳統價值觀繼續是新加坡的華人身份認同的基礎。但我們同樣自豪的是,經過了63年的自治,我們現在有了屬于新加坡人的華族文化和身份認同。”
“從新加坡早期作爲繁榮和主要的港口,再到二戰時期、爭取成立自治邦、新馬分家並成爲獨立共和國,以及獨立後的動蕩不安,包括親共産主義和非共産主義團體之間的沖突,怡和軒俱樂部與新加坡一同經曆了這些關鍵時刻。”
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兼律政部第二部長唐振輝星期六(10月22日)在怡和軒俱樂部聯歡晚宴上致辭,談及新加坡從早年移民社會、殖民地時代到獨立後至今,各移民族群在這裏落地生根、並形塑了更強的國家認同的演變。
在反殖民統治的獨立鬥爭中,新加坡選擇了非共産主義道路,唐振輝說,這決定了現代新加坡的命運。在建國一代的帶領下,我國從第三世界國家晉升爲第一世界國家,且無論種族、語言或宗教、政治或意識形態,每個人都受益。
而今的新加坡與怡和軒成立初期已大不相同,唐振輝說,新加坡當時還是英國殖民地,先輩來到新加坡謀生,向祖籍國認同也與祖籍國保持親密關系。如今,新加坡華人的身份是新加坡人,也以新加坡爲效忠對象。“我們都是新加坡人,是華人,而不是華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