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70年代末,黃百鳴寫了個叫《小生怕鬼》的劇本,送去嘉禾。嘉禾沒收。數年後,劉家良的弟弟劉家榮,想拍一部喜劇鬼片,黃百鳴忙把劇本翻出來,改名《小生怕怕》,拉上從台灣發展回來的譚詠麟,出演此片。
《小生怕怕》上映時,正好與嘉禾的《八彩林亞珍》對打。這片子給嘉禾摁在地上摩擦,贏了900萬票房。黃百鳴總算出了一口惡氣。
而《八彩》的導演是誰呢?吳宇森。
輸完後,他拍《英雄無淚》,采用實彈拍攝打中演員,嘉禾一氣之下,將他和影片都雪藏了。吳宇森沒辦法,只好去投靠好朋友。他的好朋友徐克,和黃百鳴在同一家公司。《小生怕怕》就是這家公司出的。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新藝城”。
80年代的香港影壇,新藝城屬實是個牛逼的存在。短短三年時間,它就成了香港票房增長最猛的公司,嚇得江湖兩大巨頭“邵氏”與“嘉禾”聯手阻擊。結果還沒擊落。但同時,它又是一家短命公司,活了十年,其實巅峰不到五年。
成立五年後,公司裏那七個人,彼此就心生嫌隙,最終分崩離析。
這一段風流往事裏,有奇迹,有諧趣,有背叛,但更多的,是令人唏噓。
「故事從他們開始」
時間拉回到1975年。在美國讀工科的麥嘉,經常去唐人街看香港功夫片,有了做導演的沖動。不但沖動,還有行動。他覺得香港這些電影拍得太爛,回港後,拉上好友在尖沙咀租了間辦公室,創立“先鋒”。
麥嘉顯然低估了拍電影。他把“意大利西部片”,也就是伊斯特伍德演的那一套東西移植過來,拍了個《一支光棍走天涯》,投資百萬,票房74萬。公司最好的《面懵心精》,才269萬港幣。三部電影下來,“先鋒”賠得底褲都沒了。
麥嘉不想幹了。一位前輩勸他說:
“再堅持堅持,堅持就是勝利啊。”
《光棍》的男一號,是劉家榮。一年後,他把麥嘉介紹給洪金寶認識。洪金寶愛才心切,跟他合夥成立“嘉寶”。公司創業作,叫做《老虎田雞》。
本來傍上洪金寶,麥嘉覺得出頭指日可待。可是,洪金寶跟嘉禾有約,他還有個“寶禾”要照應。嘉禾家大業大,洪金寶哪有心思跟麥嘉創業?
謀求獨立的麥嘉,只好重新拉人,另組了一套班子。
兩個合夥人,一個叫石天,一個,叫黃百鳴。
02.
石天出生在天津,三歲跟爸媽搬到香港。他的青春時代,邵氏正一家獨大。他去考邵氏培訓班。學了三年,出道跑龍套,做配角。拍了8部電影,寫出第一個劇本,拿導演獎。編劇、導演、表演,都能幹。
那時,香港流行民初功夫喜劇。他最有名的出場,是跟成龍合作《蛇形刁手》。去《老虎田雞》做配角時,跟麥嘉很聊得來。麥嘉覺得組公司,得有一個門面演員,石天非常合適。此外,還得有一個好編劇。
熱愛戲劇的黃百鳴,就是不二人選。
黃百鳴並非幹電影出身,人家是幹金融的。高中畢業不久,他被親戚引薦到一家英國銀行上班,做個小職員,吃不飽也餓不死。閑暇時分,就看劇。不久,加入香港青藝話劇社,每天下班,去社裏排話劇。
那個話劇社裏,有TVB的藝人。跟著他們混,黃百鳴學到不少東西。他還順利進入“無線電視”,用藝名黃柏鳴,參演了一部《民間傳奇》。
十年間,導演、編劇、演員,他全幹過。
幹的最好的,還是寫劇本。
1978年,他湊錢自導自演了人生中第一部電影《漩渦》。很不幸,失敗了。爲了電影,他直接把工作辭了,破釜沉舟。他在嘉寶,場記、編劇、策劃、道具,幹什麽都很勤快。寫了個《拼命單刀奪命槍》,也不錯。
麥嘉覺得這個人有前途,就說:
“不如咱們一起打拼?”
隨後,三人脫離嘉寶,創立了一家名爲“奮鬥”的小公司。
「“奮鬥”三人組」
吃了那麽多敗仗,找到了戰友的麥嘉,跟上次不一樣了。“奮鬥”創立後,制作了《鹹魚翻身》、《瘋狂大老千》兩部作品,都是幾十萬低成本,幾百萬的票房,非常有賺頭。三人的日子,過得越發滋潤。突然有一天,麥嘉接到了一個人的電話,說我們想投資你們公司,有沒有興趣?
這個人,就是九龍巴士的董事,雷覺坤。
雷覺坤代表的,是一家叫“金公主”的院線。還有兩個股東,馮秉仲和伍兆璨。70年代的香港,影院格局震蕩。一通厮殺後,只剩下三強鼎力。一條金公主,還有“邵氏”跟“嘉禾”。但另外兩個,不但有院線,還有投資、制作。金公主呢,只能自己找點獨立影片上映,被譏諷爲“玻璃線”。
起初,金公主並不打算參與制作。不料一次,蕭芳芳拿許鞍華的《撞到正》給伍老板看,伍老板很喜歡,當即要發。蕭說發可以,你們得再多加兩間影院。伍老板還沒跟另外兩個股東談完,蕭芳芳打電話說:
“騷瑞啊,片子被我老板給嘉禾了。”
伍老板趕忙打電話問嘉禾,片子我們很喜歡,一起合作好不好?
嘉禾反問他,老子憑什麽?
伍老板氣個半死,回去跟雷老板、馮老板說:
“好電影都被搶走了,我們爲什麽自己不拍片?”
于是,他們觀察了一下市面上的公司,看中了麥嘉三人的“奮鬥”。
聽到這個消息後,石天問那兩位,我們現在就很賺,爲什麽還要融資?給人家分錢?黃百鳴和麥嘉說,我們賺是賺,但是我們拍不了大成本的制作,沒有人給我們兜底啊,如果能夠賺更多,分了我們也更賺。
就這樣,1980年9月23日,香港始創大廈606室,新藝城成立。
港片史上最風騷的一段傳奇,由此開始。
「一個熟悉的圖標」
03.
新藝城成立的第一件事,不是拍片,而是算卦。
當年在香港,有個權威邝,看相極准,說你窮就窮,說你富就富。麥嘉、石天、黃百鳴就跑去看相。邝看罷說,你們組公司,我保你們五年之內賺一千萬,還是美金。三人聽了很開心,但沒想到它會變成現實。
拿了金公主的錢,公司才五個人。除了三個老板,還有兩個跑街。現在手上錢多了,他們就想請個厲害的外援,來拍創業作。
思來想去,想到一個朋友,吳宇森。
別看吳宇森日後把暴力美學發揚光大,在邵氏和嘉禾兩家爭霸的年代,他拍過不少流俗喜劇。新藝城請他幫忙時,他還在“嘉禾”吃香喝辣,很受追捧。朋友請幫忙,不能不去。于是化名“吳尚飛”,拍了喜劇《滑稽時代》。拍片前,卓別林去世。片子便是向一代喜劇大師致敬。
電影上映,一百萬投資,五百萬票房。開門紅。
隨後,新藝城找午馬導演《歡樂神仙窩》。又收了五百萬。
「《滑稽時代》裏的石天」
兩部電影,讓三個創始人和三個金主,吃了顆定心丸。
但一直這麽請外援導演,也不是個事兒。最好能自己有一張王牌。
彼時,民初功夫喜劇大行其道。新藝城不想走老路,聽說香港來了個新浪潮,于是買了本《電影雙周刊》,想在這個創辦金像獎的雜志上撈人。一眼看去,譚家明在嘉禾,章國明在邵氏,還有個叫徐克的。
一打聽,巧了,吳宇森認識。
而他與徐克相識,也正應了那五個字:
英雄惜英雄。
好了,下面先插入一段港片曆史背景講解。
早在邵氏和嘉禾兩大巨頭對立前,真正對邵氏形成威脅的,是一家叫“國泰”的電影公司。老板是新加坡的陸運濤。當年邵氏拍黃梅戲電影,國泰拍時尚片,兩家爭鋒相對。西化的“國泰”,大有壓倒邵氏之勢。雙方搶演員、搶劇本、搶題材,鬧了很多恩怨。不幸的是,國泰飛機失事,上面50名骨幹連帶陸運濤都被燒成灰。邵逸夫大氣沒喘一下,邵氏電影,就一統港片江湖。
而後,他的得力助手鄒文懷,因覺邵氏過于一言堂,出走成立“嘉禾”,挖掘了李小龍、許冠文,並願意跟這些導演一起賺錢,開設子公司,用分紅的進步形式對邵氏家族經營造成沖擊。這才有了兩大巨頭的江湖。李小龍和許冠文的橫空出世,也直接終結了邵氏李翰祥、張徹兩位大師的霸主地位。
60年代末,酷愛西片的吳宇森,就在國泰做場記。國泰垮掉後,他經日後《投奔怒海》的編劇邱剛健介紹,去邵氏做場記,師從張徹。
像午馬、李修賢,這都是他師兄弟。
張徹很愛護這個徒弟。70年代,吳宇森出師,拍《鐵漢柔情》,因過于暴力被禁映。張徹給嘉禾的何冠昌寫推薦書,讓他去嘉禾當了導演。
《鐵漢柔情》的武術指導,叫成龍。吳宇森還向嘉禾推薦過他。嘉禾沒鳥吳導。等到成龍拍《醉拳》爆紅,嘉禾趕緊送上合同。
「年輕時狂放不羁的吳導」
在嘉禾,吳宇森過了幾年好日子。就在這期間,他偶然看佳視的《金刀情俠》,被一個漂亮鏡頭驚豔到。一打聽,是個叫徐克的導演拍的。從此,吳宇森逢人就說這個徐克多麽厲害,到處跟人推薦。
那時,徐克正在低谷。
徐克在美國學電影,但沒辦法在美國生存。畢業後,在報社做編輯、畫插圖,難以謀生,只好回港。在TVB幹了一年,又去佳視。佳視倒閉後,經人推薦認識吳思遠,拍了《蝶變》《地獄無門》,全都票房撲街。拍《第一類型危險》,還因爲“年輕人投彈”情節被禁映。投資人都躲著他。
新藝城聽說吳宇森認識他,就去找吳。
吳說,這個人,你們一定要重用。
就這樣,徐克加入新藝城,拍了一部《鬼馬智多星》。不但票房大爆,還拿了台灣金馬獎。記得拍片時,沒拍完,就超預算了。麥嘉拿不准,找來吳宇森看樣片問怎麽樣,力挺徐克的吳宇森,當時就說了一句:
“你們等著賺大錢吧。”
何止呢,徐克不但爲新藝城拍出了這部打響名號的電影,還贈送了一位管家。
那就是他老婆施南生。
04.
施南生學統計學專業,留學歸來,在公關公司上班。當時TVB有個《環球小姐日記》,需要懂外語的,她被介紹進去。後又去佳視宣傳部,做了日後《跛豪》導演麥當雄的下屬,一路幹到了節目副總監。
她有個閨蜜,叫張培薇,跟徐克熟,老吹徐多有才。某日兩人在尖沙咀吃日料,張說,徐克在就好了,我可以介紹你們認識。說完,徐克居然出現了。兩人一見鍾情。不久,許鞍華拍《撞到正》找施南生幫忙,她沒去。
她跟徐克跑去美國結婚了。
新藝城找到徐克時,施南生本來說再考察一下。因爲一開始對麥嘉、石天的印象並不好。當時在半島酒店喝茶,這倆人穿得跟黑社會一樣找來。施南生問了三個問題,你們公司一年營業額多少,一年幾部電影,每部多少預算?
直接給麥嘉、石天問懵逼了。
沒等考察完,徐克先去拍《鬼馬智多星》,拿了金馬獎。不久,施南生賬戶上多了一個月的工資。是新藝城提前打的。請她做管理。
施大姐不去上班都不好意思了。
「降服徐克的女人」
與此同時,新藝城又加入兩個主力:
泰迪·羅賓和曾志偉。
泰迪·羅賓是個童星。60年代就火了。後來玩樂隊,擔任“花花公子”的主唱,比許冠傑還早走紅。那時,香港還流行英文歌。他那個樂隊的吉他手,名叫鄭東漢。鄭東漢的兒子,想必大家都熟悉,他叫鄭中基。
靠做音樂,羅賓進了邵氏拍戲。70年代,他出國玩了一圈。回港後,英文歌大勢已去。鄭東漢成了寶麗金的老大,問他要不要簽約。他沒去。
新藝城成立後,找了他許多次。最後他答應加入,出演《鬼馬智多星》。
曾志偉加入,更是錦上添花。
當年港片,有“度橋”之說。就是把橋段、點子策劃到情節裏,串出一個個精彩場面。曾志偉一度有“橋王”美譽。不過,在成爲“橋王”編劇前,他先做的是武行。在成爲武行前,他還做過職業球員。
曾志偉踢球,是受老爸曾啓榮的影響。曾啓榮是華人四大探長呂樂的手下,跟著呂樂一起吃香喝辣。曾志偉這個官二代,自然很幸福。十幾歲時,他在球場上認識另一個愛踢球的小子,名叫譚詠麟。
此後,曾志偉加入星島足球隊,爲港爭光,譚詠麟組樂隊,成了歌王。
「主唱泰迪·羅賓(中)」
在球場上,曾志偉還認識了一個導演,劉家良。他問劉導,自己想看大明星淩波可不可以?劉導說,這有何難。把他送去《十四女英豪》跑龍套。這片子是程小東他爸程剛拍的,裏面十四個女星,個個美豔,看得曾兩眼放光。
從足球隊退役後,他幹脆跟著劉家良混電影圈。
就這樣,曾志偉輾轉到了大導演張徹的“張家班”。
沒想到,張徹跑去台灣,組“長弓影業”,曾志偉跟去台灣,條件非常差,後悔死了。等他准備回香港繼續做富二代時,香港廉政公署成立,呂樂完蛋,他爹曾啓榮也被通緝了。回到香港,曾只能去洪家班打工。
成龍、洪金寶,都是從武行幹起,成爲武指,再做了大明星。曾志偉看自己的身材容貌,估計夠嗆。他沒有武術底子,當個武指都難。
他想,老子不如當編劇。
「武行曾志偉」
1978年,他寫出人生第一個完整的劇本,便是嘉寶的創業作《老虎田雞》。
不久,曾就被羅維請去給成龍當副導演,拍《笑拳怪招》。在羅維公司,他拍《踢館》《髒賊》,非常會想點子。麥嘉見狀,就找他加入“新藝城”。
條件,也很簡單。那一年,《鬼馬》拿獎,新藝城又拍了部《追女仔》,開創香港“泡妞片”風潮,麥嘉對曾說,你加入,我讓你做主角。
至此,“新藝城七怪”,集合完畢。
05.
1981年,是新藝城的奠基之年。徐克的《鬼馬智多星》拿了700多萬票房,《追女仔》又拿了近1000萬。《追》片敗給了同檔期的《007》,刺激到了七怪。大家就說,不如我們也來搞一部動作片?
爲了這部《最佳拍檔》,新藝城可謂下足了血本。
拍《鬼馬》時,片子預算才一百多萬,而《最佳拍檔》,直接提升到六百萬。
主要原因,是他們請了許冠傑。
策劃好劇本後,新藝城第一時間找的是周潤發,發哥覺得新藝城太小,沒去。徐克說,要不我們找許冠傑吧,他一直跟著他哥混,活在許冠文的“陰影”裏,我們單獨找他演,他肯定來。于是黃百鳴約許到喜來登喝咖啡,把劇本吹得天花亂墜。許冠傑聽得津津有味,然後報價,兩百萬。
黃百鳴和麥嘉聽了,下巴差點掉地上。
這筆錢,最後還是給了。他們又去台灣請張艾嘉。此前,張艾嘉在李翰祥的《紅樓》裏演林黛玉。爲跟許冠傑搭檔,張美女剪短了頭發。
《最佳拍檔》的導演,是曾志偉。爲了好看,編了各種精彩場面進去。有個特技飛車,要騎電單車從二樓飛到街上,連好萊塢請來的人都不敢做。其他人准備放棄。曾志偉說,沒關系,我請我朋友小黑來做。小黑到場,衆人勸,你剛結婚,孩子出生不久,不要強求。小黑說,老子從不做沒把握的事。
這個小黑,就是日後飛躍黃河的柯受良。
《最佳拍檔》一上映,賣了2600萬票房。每天夜裏影院門口,都排著長隊看此片。按當時香港人口來算,有一半港人看了它。
「《最佳拍檔》捧紅了麥嘉」
同時,《鬼馬》勇奪金馬獎後,新藝城在台灣設立辦事處,請張艾嘉做總經理。大家開會時,石天說,總拍喜劇沒意思,咱們也可以拍悲劇。香港人不喜歡,拿去台灣放。劇本討論出來,是個很慘的故事,家裏不斷死人,連狗都死了。拿給台灣導演虞戡平,虞看了說,沒意思,太古板了。
又找另一個導演,寫了個旅行團去台南,遇到天災人禍的故事。電影取名《搭錯車》。大家看了,還是不滿意。本來一個父女親情故事,卻寫了一堆政治事件,非常別扭。最後張艾嘉對首席編劇黃百鳴說:
“沒辦法,你還是自己寫吧。”
黃百鳴鑽進酒店,花48個小時把劇本攢了出來。這又變成一個收買佬和棄嬰養女的故事。由于劇中養女要唱歌,張艾嘉就拉上台灣一幫寫歌巨頭,羅大佑、李壽全、梁弘志一起合作,給電影寫了原聲,順帶挖掘出了蘇芮。
一首《酒幹倘賣無》,就此爆紅。
上映後,《搭錯車》哭瞎了一大票電影觀衆,前後複映高達11次之多。
《最佳拍檔》問鼎年度票房冠軍,《搭錯車》成爲現象級文藝片。這一下子就引起了邵氏和嘉禾的警惕。爲此,兩個死對頭,居然聯手阻擊新藝城,不分院線上映《奇門遁甲》和《如來神掌》。但這一年,新藝城的《小生怕怕》和《難兄難弟》勢不可擋,前者收了1400多萬,後者收了2000萬。
《八彩林亞珍》由邵氏嘉禾聯映,卻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創業短短兩年,新藝城便有了王者之勢。
06.
爲什麽新藝城那麽快就能崛起?
秘密當然是那七個人。
新藝城早期所有賣座電影,幾乎都出自麥嘉一間小公寓的書房內,也就是傳說中的“奮鬥房”。奮鬥房工作時間,是深夜十二點開始,早上七點散會。每天夜深人靜,麥嘉、石天、黃百鳴、徐克、施南生、泰迪·羅賓和曾志偉,就拼命挖掘題材,找故事、湊橋段,把一個個創意串起來。
一邊聊創意,一邊錄音。等大家討論差不多了,再把錄音給黃百鳴,讓他單獨租個酒店,去整理錄音,寫成劇本。黃大佬在《新藝城神話》裏吹自己寫了新藝城大部分賣座劇本,確實不假。但他沒告訴大家,劇本草本,是七怪夜夜不睡覺,嗨聊聊出來的。徐克,負責天馬行空,曾志偉,負責度橋,羅賓,負責梳理故事邏輯,誰的構思好、創意強,就用誰。
新藝城的規矩是,劇本一旦定稿,誰都不許改。至于誰當導演,誰當監制,誰當主角,大家商量,輪著來做。彼此之間,互相支持。
如果請別的導演來導,對方一意孤行要改劇本,那對不起,您走人吧。
「新藝城七怪」
1983年,因爲“碟仙”流行,七怪就想拍這類題材,構思了一個女鬼故事,也就是《陰陽錯》。劇本給到導演梁普智,梁導很有想法,天天改劇本,甚至讓演員自由發揮。改了沒幾天,就被麥嘉請走了。之後,梁接手《英倫琵琶》,又要按自己的意思改。監制泰迪·羅賓直接打電話,讓他滾蛋。
梁普智見識了新藝城的厲害,只好回劇組,老老實實照劇本拍。
而他之前拍了幾天的《陰陽錯》,被新藝城交到另一個新人導演手上。這個人,在無線訓練班時,是周潤發的同學。發哥跑龍套時,他就演了電視劇。後來他覺得自己演戲沒前途,轉去做幕後。到TVB,成了徐克的同事。
看完徐克拍的電影,此君十分羞愧,跑去國外進修了幾年。
回到香港,進了新藝城一看,媽的,徐克又成了我同事。
這個照著劇本老老實實拍《陰陽錯》的導演,就是林嶺東。
也正是因爲“新藝城七怪”熬夜搞出來的劇本過于牛逼,除了林嶺東,當時還有許多的導演、演員,因爲他們推出作品,一夜走紅或翻身。
比如林嶺東走紅後,被另一家公司挖走當導演,接手一部電影。對方把原導演于仁泰給撤下來了。黃百鳴就去找于仁泰,說不如你來幫我們拍一部。隨後交出劇本《靈氣逼人》,請來周潤發。片子一上映,拿了1200多萬。這是“票房毒藥”周潤發第一部破千萬的電影。發哥終于揚眉吐氣。
再比如1984年,黃百鳴看完香港中學生話劇比賽,一個叫馬偉豪的學生寫了個《朱秀才》,講一間破廟裏三個女生和一個吊頸鬼的故事,拿來改成劇本。新藝城沒人想拍,也沒人想演,請明星預算又不夠,黃百鳴幹脆自己演,並讓菜鳥編劇高志森來做導演。這部電影,就是《開心鬼》。
《開心鬼》成本兩百萬,暑期檔大爆,收了1700多萬,是新藝城最賺的電影。把同檔期的《省港旗兵》打敗。高志森也因此跻身一線。
1985年,拍完續集《開心鬼放暑假》,高志森就被“德寶”以十倍高價挖走了。
當時,有一個在新藝城打暑假工做接線員的女生,被黃百鳴看中,演完《開心鬼放暑假》,一夜爆紅,去星馬宣傳,被狂熱粉絲開著摩托跟蹤。
這個女生,就是張歌王的老婆,羅美薇。
又過了兩年,黃百鳴要拍《開心鬼撞鬼》,物色新導演。他想到當年參演TVB劇《民間傳奇》時的一個演員,此君也是無線訓練班的,後來跟著王天林拍電視劇去了。其實他很有才華,只是沒有遇到好機會。
這個被埋沒了很久的人,就是杜琪峰。
此前,杜琪峰拍過一部《碧血寒山奪命金》,可謂一敗塗地。大部分時間,他都在TVB拍金庸武俠劇,欲入電影圈不得。黃百鳴找他,他還有點猶豫。聽說會有徐克做特效,林嶺東做飛車,欣然接手《開心鬼撞鬼》。
這成了杜琪峰踏入電影圈的門票。
「《開心鬼》堪稱票房奇迹」
挖掘新人不少,看走眼的有沒有呢?也有。
當年施南生管財務,看到一個編劇叫王家衛。但從沒在公司見到這個人。就去問黃百鳴,說你們這人到底來不來上班?原來王在家寫劇本,寫了足足一個月還沒寫出來。黃百鳴叫他來公司,王家衛說我在憋大的。黃說,我也做編劇啊大哥,《搭錯車》我寫了兩天,《最佳拍檔》寫一個星期,你當我傻?
黃讓王一個星期交劇本。拖了半個月交上來,公司看了,說全是廢紙。
然後王家衛就被開除了。
還有就是張曼玉。她當櫃員時,被人推薦給施南生。施南生讓她找石天。當時,新藝城正在籌拍《追女仔》。結果石天沒看上張曼玉。沒多久,張美人就去參加港姐,拿了亞軍,還得了最佳上鏡獎。
泰迪·羅賓拍《彩雲曲》時,選女主,演員關山夫婦把女兒關之琳帶去,希望能參演。大家看了,驚爲天人,最後卻選了徐楓的妹妹徐傑。試鏡男主的劉德華,運氣比較好,雖然落選,還是撈了個小配角演。
而最倒黴的人,恐怕要屬周星馳了。當年他還在四三零穿梭機做主持,跑去新藝城應聘演員,填了張個人信息表,根本就沒被送上去。
07.
有七怪同心協力的新藝城,可謂打遍天下無敵手。《最佳拍檔》系列一年票房高過一年,拍到第三部,刷新曆史紀錄。《追女仔》《開心鬼》這些喜劇,開創了香港喜劇新玩法。《全家福》、《聖誕快樂》,先後沖破2000萬港幣大關。
1984年,金公主的年度總票房力壓嘉禾,拿到了全港年度票房的冠軍。
于是那時候大家喊出口號:新藝城出品,觀衆有信心。
他們在外宣傳電影時,現場經常被圍得水泄不通。麥嘉、石天、黃百鳴去台灣領獎,甚至收到過威脅信。公司越做越大,從最初五個人,變成了一個月人工開銷五十萬,上下兩層樓。一次電影慶功會,就花了五十萬港幣。
然而誰也沒想到,剛走上巅峰,新藝城就面臨分崩解體。
最早離開的,是曾志偉。
當時他說了一句話:
“這鍋粥七個人分著吃太少了,我出去找點飯,這樣大家輕松點。”
做了一陣子綜藝後,曾志偉去了嘉禾,成了洪金寶的得力助手,幫忙策劃了《僵屍先生》。這更爲日後麥嘉的“投敵”埋下伏筆。
隨後,徐克也動了心思。身爲新浪潮猛將,徐克本來就不想拍什麽喜劇片,在電影美學上有更高的追求。當他提出脫隊時,金公主老板馮秉仲極力挽留,並出資爲他建立了“電影工作室”,挂名新藝城名下運作。
開山作《上海之夜》拿下1100萬票房,徐克宣布獨立。
「徐克自立門戶」
這兩件事,引起新藝城內部震蕩,人心頓時散了。施南生白天在新藝城上班,晚上去做電影工作室。麥嘉、石天也不好說什麽。泰迪·羅賓在尼泊爾拍《衛斯理傳奇》,對此一無所知。等他回公司,才發現新藝城解體。
1985年,新藝城的票房開始走下坡路。
石天拍的《恭喜發財》,被洪金寶的《福星高照》打敗,暑期檔《打工皇帝》又一次輸給洪金寶的《夏日福星》。此時,高志森和于仁泰,都已經被潘迪生、洪金寶合夥成立的“德寶”高價挖走。
這一年,新藝城公映的13部電影,竟沒有一部超過2000萬,只有四部破了千萬,其他少則300萬,多則800萬。金公主見狀,又出個昏招,讓麥嘉、石天、黃百鳴三人分拆成三個小團隊,各自爲陣。
這一策略,直接宣告了“新藝城七怪時代”的結束。
1986年,新藝城只有一個爆款,那就是吳宇森的《英雄本色》。
彼時,台灣辦事處的經理張艾嘉,要去支持楊德昌搞文藝片,辭職。吳宇森在嘉禾失勢,被棄用,轉投新藝城,被派去台灣。拍《笑匠》,不成功。吳宇森氣惱得夜夜喝酒,甚至在片場開喝。徐克見狀,忙召他回港,把自己醞釀多時的《英雄本色》拿給他讓他振作。片子拍到收尾階段,一天,徐克聚餐時抱怨:
“上頭居然讓我把片子燒了。”
其他人驚愕,徐克又說:
“不管那麽多,還剩10天,拍完再說!”
就是這部讓燒掉的片子,挽救了那一年的新藝城。《英雄本色》又一次打破香港票房紀錄,還給周潤發送上了一樽渴望已久的金像獎影帝。無數次被人勸說從此別再當導演的吳宇森,靠它建立了江湖地位。
「《英雄本色》班底」
當初讓燒掉片子的人是誰呢?
那就是創始人麥嘉。
非但如此,那年,麥嘉還做了一件大傷士氣的事。經曾志偉從中搭橋,他居然跑去跟洪金寶合作,用“最佳”和“福星”系列的名號,拍了《最佳福星》。去合作前,大家開會,說你喜歡打戲,大不了我們拍個《水浒傳》。說來說去,麥嘉總在挑毛病,最後結論是一定去。後來黃百鳴說:
“大家覺得做老大的都這麽無所謂,那還有什麽可說的?”
《最佳福星》上映時,新藝城這邊本來想上《英雄本色》,但考慮周潤發票房不行狄龍過氣,沒上,讓黃百鳴拉著杜琪峰的《開心鬼撞鬼》上去跟它打。結果,前者比後者多上映10天,票房也就多了幾百萬。
麥嘉回來後,新藝城不是沒想著一起收心。特意找徐克、施南生開會,說不如你們把電影工作室關了,我們又聚在一起。徐克說,關是不可能的,新藝城一個大家庭,你們喜歡住大房子,我呢,就自己在院裏搭個涼亭。
說來說去,沒談攏。後來連施南生也辭職,全心全意去幹電影工作室。
不久,泰迪·羅賓也出走,跟曾志偉、譚詠麟,成立了“好朋友”。
麥嘉、石天、黃百鳴早已一分爲三。
從此,新藝城失去了靈魂。
08.
“最佳福星”事變後,新藝城末年的曆史,是一段各自爲陣的發展史。
泰迪·羅賓和曾志偉那邊,傍上了畫漫畫的黃玉郎,拍了《應召女郎1988》等片。結果黃玉郎蹲大獄去了,兩人只好投靠嘉禾,制作了《川島芳子》和《潘金蓮之前世今生》。這兩部電影的編劇,叫李碧華。
後來,曾志偉又搭上陳可辛,成立UFO,這都是後話了。
徐克夫婦的電影工作室,則開始突飛猛進。不但簽下了王祖賢、葉倩文、李子雄等新人,還與吳宇森、程小東、杜琪峰、楚原等大導演簽訂合作關系,拍出了《英雄本色2》、《倩女幽魂》、《城市特警》、《喋血雙雄》。
只可惜,産量不小,很多沒賺錢。
1989年,工作室籌拍《笑傲江湖》,請胡金铨出山。結果跟胡導鬧了個不愉快。不料這部電影,卻奠定了徐克的新武俠地位。此後,經吳思遠牽線,電影工作室跟內地潇湘電影廠合作,拍了經典的《新龍門客棧》。
徐克的美學,從此發揚光大。他在電影上的探索,也越走越遠。
這時候的他,已經跟新藝城半毛錢關系都沒有了。
「徐克最終跟嘉禾搭夥」
剩下的麥嘉、石天、黃百鳴,只有黃百鳴一個人笑到了最後。
演員出身的石天,在創意、策劃層面,本就略遜一籌。新藝城一分爲三後,他拍的電影,幾乎都沒什麽聲響。隨著石天本人進軍房地産,天天計算賬面數字,他在電影上的雄心,日漸衰亡,歸于沉寂。
麥嘉呢,癡迷于炒股前,在80年代末期只幹了一件事,那就是支持林嶺東。
因爲林嶺東爲新藝城立下汗馬功勞。他給了他幾百萬,說這次,你不用再受制于劇本、題材,自己想拍啥都行。彼時,香港警匪片正是《英雄本色》的腔調,過于浪漫化。林嶺東跑去很多法庭做實采後,發現那些匪徒根本沒那麽光彩。于是他根據自己對現實的觀察,拍出了《龍虎風雲》。
《龍虎風雲》拿到金像獎最佳導演,林嶺東一躍成名。此後,他又拍攝《監獄風雲》《學校風雲》,組成“風雲三部曲”,爲香港現實犯罪片開山立派。
這時的麥嘉,正在做最後的掙紮。
「徐克、林嶺東、杜琪峰」
而黃百鳴,則順利跨入新世界,成爲了香港一代賀歲喜劇之王。
各自爲陣後,麥嘉抓住林嶺東,黃百鳴則抓住了杜琪峰。當時杜sir還沒摸索出自己套路,幫黃拍《八星報喜》和《阿郎的故事》。前者是黃百鳴開創“明星紮堆賀歲”的風潮,後者是他從一個韓國片《我最心愛的人》抄來的。
《八星》3700萬港元,直到《賭聖》才打破,《阿郎》又送了發哥一樽金像獎。
在此期間,黃百鳴和麥嘉居然還上演了一次“內鬥”。
1989年,黃百鳴找許冠文合作,准備拍《合家歡》。麥嘉聽聞,拉上許冠傑、張國榮、李修賢,想拍一部《新最佳拍檔》,阻擊這部片子。聽說麥嘉心很大,還想找周潤發,黃百鳴就跟杜琪峰說,現在發哥拍《阿郎的故事》,你一天都不能放,他要是再去拍《新》,咱們就沒法玩了。
最終,《合家歡》3200萬,超過了《新》1000萬票房。
這還沒完,黃老板騷操作還有更多。
1992年,內地華東水災,淹了好幾個省。香港明星們聯合義演,爲災區籌款。與此同時,黃百鳴找了幾乎香港所有有頭有臉的明星,拍了部《豪門夜宴》。這部電影的出品方,是他離開新藝城後,與羅傑合組的“永高”。
《豪門夜宴》上映,永高一炮打響。緊接著,黃百鳴繼續“明星刷臉”套路,請張國榮、張曼玉、周星馳拍《家有喜事》,拍了13天,狂收4800多萬。羅老板一看,原來拍電影沒那麽難,扭頭把黃架空了。
黃百鳴當即離開永高,自組“東方”,正好碰到亞視老板的兒子邱達成在新加坡開了個“唐城”,就拉老朋友高志森來幫忙,拍了《花田喜事》。
《花田喜事》25天拍完,8個演員共同演出時長,只有3個小時,卻收下3548萬,力壓同期賀歲片。不得不說黃大佬很厲害。
此外,還有一段插曲。黃百鳴自組香港第五條院線時,《花田喜事》定檔賀歲檔,1月份還差一個片子,他通過關系,上了《霸王別姬》。1993年,《霸王》在港上映19天,票房917萬,刷新內地電影在港上映的紀錄。
這個紀錄,直到《英雄》到來才被打破。
「高志森與黃百鳴」
在黃百鳴風生水起的時間裏,麥嘉只跟周星馳拍了一部電影《情聖》。
此後,他便徹底淡出影壇。
而早在這之前的1990年,新藝城已經幹不下去,把整個片源庫賣給了李澤楷。唱片公司新藝寶也放棄,留給了寶麗金。金公主因此元氣大傷。
三位股東最後一部大賣的電影,是投資徐克的《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
不久,院線業務不及房地産,金公主結束了院線時代。
“新藝城出品”,退出曆史舞台。
到了90年代,提及香港喜劇,沒有人還記得什麽《最佳拍檔》。
他們只記得那個被新藝城完全忽視的名字:周星馳。
一代傳奇,奮鬥七怪,隨風而去。
09.
回頭看新藝城,從創立到巅峰,只用了短短三年。而從巅峰到瓦解,也只有一眨眼的功夫。1984年,徐克的獨立,確實存在“人各有志,類型分流”的原因。但說到底,這並非七怪解體的根本所在。
新藝城分崩之際,港片市場並未遭受沖擊,日後不斷刷新票房紀錄的電影,還有很多。要說七怪創作力日漸枯竭,那更談不上,無論曾志偉還是黃百鳴,兩人日後的成功,都證明了這幫人腦子有多天馬行空。
80年代港片,正是極盡火熱、癫狂的日子,動不動三四千萬的票房捷報,這幫人如果一直保持合作,恐怕沒有人能是他們的對手。
所以說來說去,還是一個字:錢。
就像當初第一個出去找飯吃的曾志偉,日後接受采訪時笑著說的一樣:
“當初爲什麽走?賺錢咯!”
新藝城的前身,是麥嘉、石天、黃百鳴合夥創立的“奮鬥”。當年金公主注資,也是給這家公司。最早的說法是,股權分配上,金公主占51%,麥嘉、石天、黃百鳴分別以個人名義占21%、19%、9%。後經香港資料館查證,其實一開始,金公主占51%,麥嘉獨占49%,到了1981年,股權變更,石天、黃百鳴才分別以個人名義占19%、9%,剩下的72%,由麥嘉和金公主一起成立的公司掌握。
可見自始至終,麥嘉都是最大受益者。當年他之所以找石天、黃百鳴創業,也是因爲這兩人編、導、演樣樣行,尚未出頭,任勞任怨。
更不用說喊曾志偉來演《追女仔》,一個電話叫來,連片酬都沒有。
徐克身爲七怪之一,其實就是個打工的,你說他能不獨立嗎?
「老去的“新藝城七怪”」
曾志偉和泰迪·羅賓手上都沒有股份,對于公司的最終決策,更沒有話語權。所以曾志偉看得最明白,先走一步,然後拉上羅賓合夥。
拍《最佳福星》時,盡管全公司不滿,麥嘉倒覺得,自己那麽火,出去演一部電影,你們卻不支持我,反而他更生氣。這樣的隊伍,不散才怪。
起初新藝城拍片,並沒有明確月薪,都是先給一筆安家費,等影片賣了錢,把安家費扣除,再分多一點給你。這裏面的決策人,大概率是麥嘉。
電影不賺錢或賺得很少時,大家不計較。等到新藝城勢不可擋,曾志偉、徐克們都名聲在外,可以獨當一面時,鐵定會找更好更大的飯碗。
連高志森也知道去德寶,何況七怪。
難怪多年後,石天在接受采訪時說:
“我可以跟有志于電影行業的朋友分享的是,當大家要結成組合前,要考慮得更加全面,將人性最好最壞的都一起去考慮,完美的結構才會運作得很好,才可以建立萬世基業。”
石天所指,不言自明。
一場才華橫溢的聚義,最終還是敗給了金錢計算的現實。
狂飙崛起的新藝城,也就難逃倉促隕落的命運。
好在聚義之初,在那間奮鬥房裏,無論是出于對電影的熱愛也好,是出于改變香港影壇的雄心也罷,抑或更多是爲了實現自我的野心、物欲,這個七個人到底創作出了那麽多精彩橋段,爲港片增光添彩,而從新藝城大樓裏走出來的導演、編劇,又都在香港影壇上開枝散葉,這也是一段佳話。
「重回“奮鬥房”」
2021年9月,石天去世。關于港片的記憶,又缺了一角。
今年,林嶺東遺作《七人樂隊》上映,票房只有可憐的1500萬。
一個大時代的洪流沖過來,往昔的恩怨、分裂,或許早已不重要了。
石天死後,林青霞、施南生約上麥嘉、黃百鳴、張艾嘉、泰迪羅賓、曾志偉一起吃飯,還給石天預留了碗筷,一邊聊一邊哭,一邊哭一邊笑,還不忘了給石天夾菜。衆人在眼淚中嘻嘻哈哈,聊往事,聊到餐館打烊。
離開時,大家回頭對石天座位道:
“拜拜!”
那像極了我們對港片的懷念。
「全文完,下次再會」
本文部分參考資料:
[1]《新藝城神話》,黃百鳴
[2]《去世的石天,和遠去的新藝城》,南周
[3]《香港電影往事》,魏君子
[4]《香港電影史話》,魏君子
[5]《鐵三角30年傳奇》,新浪娛樂
[6]《去掉情懷濾鏡的新藝城恩仇錄》,娛理
[7]《嶺上行,起風雲,林嶺東》,中國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