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王逸】歐盟委員會將于本周發布其首份“印太戰略”文件。一些媒體提前曝光了文件內容。《日經亞洲》14日的報道稱,中國是歐盟關切的中心,該文件呼籲與北京進行“多方面接觸”,克制了直接批評中國。文件同時稱,歐盟將尋求與日本、韓國和新加坡建立新的數字夥伴關系,並與台灣建立更密切的貿易和投資關系。多家德國媒體對該文件發表評論,有的稱其爲“歐盟的反華戰略”,有的稱其“向中國發出了模糊信號”。
據“德國之聲”報道,歐盟預定于14日提出由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撰寫的印太地區新戰略,但具體發表日期也可能改變。文件共19頁,其發表需要得到歐盟所有27國外長的批准。《日經亞洲》14日的報道稱,其看到的文件草案顯示,出于對中國的擔憂,歐盟希望加強與亞洲合作夥伴在新技術和貿易方面的合作。歐盟希望與沒有協議的夥伴建立貿易和投資關系,例如台灣。不過草案並未提出任何雙邊投資協議。關于中國,草案“克制了直接批評”,但稱“民主原則和人權受到該地區獨裁政權的威脅,危及地區穩定”。德國《商報》稱,歐盟該文件稱將保留對“嚴重侵犯人權的個人、組織和機構”的制裁,中歐投資協定的未來取決于“歐盟與中國關系的更廣泛的政治背景”。
《日經亞洲》稱,該文件在軍事層面的涉及要少得多,“這既反映出歐盟有限的聯合軍事能力,也反映出其在大規模行動中將繼續依賴美國的軍力”。值得注意的是,歐盟在該文件中稱將評估是否要劃定印太“海洋利益區”,並與地區夥伴共同巡邏這些區域。
在中美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歐盟多次表達更多參與印太事務的意願。今年4月19日,歐盟外長理事會發布《歐盟印太合作戰略報告》,詳細闡述歐盟參與印太地區事務的背景、考量、路徑及願景,突出強調強化印太地區務實合作和軍力擴張。但對于即將發布的最新文件,歐洲媒體評價不一。
德國《經濟周刊》14日發文稱,歐盟提出“將尋求與日本、韓國和新加坡建立新的數字夥伴關系”,讓這三個國家“措手不及”。這些國家與布魯塞爾有過接觸,但目前尚不清楚歐盟的具體計劃是什麽。歐盟內部人士評價說,“這太業余了”。評論稱,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歐盟文件關于抗擊新冠疫情的內容上。受疫情嚴重影響的亞洲國家對歐盟迄今爲止向他們提供的疫苗劑量如此之少表示失望。文章還稱,歐盟外交官幾個月來一直強調印太戰略“不是反華倡議”,並特別提到與中國的合作,但新文件又明確稱中國構成風險和威脅。
“向中國發出的模糊信號”,德國《法蘭克福彙報》14日說,歐盟說印太戰略文件不是針對中國,但內容又針對的是中國,顯得模棱兩可。一位歐盟高級官員說:“我們不想公開對抗,但同時要明確,我們不是放任中國。”報道還稱,當歐盟外長理事會4月首次提出印太戰略計劃時,北京的反應嚴厲但溫和。當它不再只是計劃,而是真正實施時,中方的反應還有待觀察。
歐盟各國會如何執行這一“印太戰略”文件尚不可知。但在其發布文件前,歐洲知名智庫“歐洲外交關系協會”13日發表了其針對歐盟27個成員國專家、官員對印太戰略的看法的分析報告。報告顯示,盡管印太地區的經濟和政治重要性日益提高,但許多歐盟成員國對該地區“漠不關心”。迄今爲止,歐盟成員國尚未就印太地區的地理定義或印太概念的含義達成一致。
報告稱,問卷調查顯示,10個歐盟成員國視印太戰略爲應對中國的方式,同時也是歐洲利用新經濟等契機的方式。但對13個國家而言,印太戰略的概念只是一個追求經濟利益的機會,中國問題並不突出。“只有拉脫維亞的政界人士似乎將印太政策升級視爲真正的反華工具。”報告作者指出,這種差別反映出歐盟成員國對于應從戰略角度還是經濟角度考慮印太問題的分歧。
報告也指出,12個歐盟成員國將中國列爲在印太地區的三大關鍵夥伴之一;9個國家則認爲,加強與印太地區的經濟往來不僅是多元化戰略的一環,也是對抗中國的工具。
14日,法國《世界報》刊登對博雷利的專訪。在談及“華盛頓想把歐洲人拖入與中國的對抗”時,博雷利回答說:“與中國的關系是而且將不可避免地是複雜的。對于歐盟來說,中國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夥伴,但也是一個制度性的對手,因爲其代表了一個與我們截然不同的制度。而且中國是一個技術競爭者,這在未來將是決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