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金國 張立輝:歐盟加速推動“印太戰略”及其影響
作者:汪金國,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院長、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副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周邊外交研究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特聘研究員;張立輝,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2019 級博士研究生
來源:《國際論壇》2022年第1期;國際論壇
微信平台編輯:周悅
【內容提要】隨著全球地緣重心向印太地區轉移,歐盟對印太地區的關注持續提升。歐盟爲加速推動“印太戰略”,不僅提升了與印太地區國家在政治和經濟領域的合作,強化其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而且積極配合“四國聯盟”在印太地區展開針對中國的行動。歐盟加速推動“印太戰略”的主要目的是在提高自身政治和經濟利益的同時,借助美國勢力進入印太地區,避免在大國博弈中陷入“選邊站”的戰略困境。歐盟加速推動“印太戰略”有利于提升歐盟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也有助于完善歐盟産業鏈的布局和對印太市場的開發。歐盟的舉動無疑將會使印太地區的地緣競爭更加激烈,並且可能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和周邊安全産生負面影響。歐盟加速推進“印太戰略”給地區帶來一系列影響,但也面臨著內部訴求不一,實現“印太戰略”能力有限,對華政策錯誤以及與美國“印太戰略”存在分歧等諸多挑戰。
【關鍵詞】 歐盟;“印太戰略”;中歐關系;“四國聯盟”;周邊安全
美國爲了維護在印太地區的霸權地位和構建牽制中國的同盟網絡,在特朗普政府時期正式提出“印太戰略”。拜登政府上台後,繼承和發展了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戰略”,更加積極地拉攏歐洲盟友在印太地區對抗中國。2021 年 2 月 19 日,拜登在慕尼黑會議的演講中呼籲歐洲盟友做好長期與中國競爭的准備。 隨著全球地緣重心的位移和美國的戰略鼓動,歐盟也開始加強對印太地區的關注。2020 年,在英法德荷相繼推出自己的“印太戰略”之後,歐盟于2021年4月19日發布《歐盟印太合作戰略報告》,這意味著歐盟介入“印太地區”進入了新階段。爲了進一步推進“印太戰略”,歐盟于 2021 年 9 月 6 日發布了《歐盟印太合作戰略》,這標志著歐盟整體性“印太戰略”基本形成。歐盟“印太戰略”的快速發展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有學者對歐盟成員的“印太戰略”進行了相關研究。趙甯甯、胡志勇、李穎、陳翔等學者分析了歐盟成員國(法德荷)“印太戰略”的發展,從這些學者的論述可以看出歐盟國家對印太地區的認知在不斷提高,同時也可以看出歐盟成員國“印太戰略”的新轉向;邢瑞利根據歐盟成員國在印太地區的發展態勢,認爲歐盟可能在印太問題上有所轉變,並且可能加速推動“印太戰略”。本文將在分析歐盟在印太地區采取的具體措施的基礎上,著重探討歐盟加速推動“印太戰略”的驅動力量和制約因素,進而探析其加速推動“印太戰略”可能造成的影響。
一、歐盟“印太戰略”新動向及其特征
近年來,歐盟出于戰略利益的考慮,不斷提升對印太地區的重視程度,采取了一系列新舉措,著重表現在經濟、政治、軍事以及配合“四國聯盟”遏制中國的具體政策上。除此之外,歐盟還積極參與印太地區的治理,以期提高其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一)優化與印太地區的經濟合作關系 歐盟加速推動“印太戰略”的主要經濟措施是優化與印太地區國家的經濟關系。歐盟與印太地區相關國家和組織簽訂了一系列經濟協定先後加入了《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全面和漸進協定》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相繼與日本、韓國、新加坡和越南等國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 歐盟爲了進一步提高與印太地區的經濟合作水平,決心深化與其他印太地區夥伴的經濟聯系。當前,歐盟與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的自貿協定談判正在穩步向前推進,同時准備啓動與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自貿協定談判。2021年 5 月 8 日,歐盟與印度領導人舉行視頻會晤,雙方同意重啓已經擱置八年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此外,雙方還同意就投資協定和地理標志協議舉行會談,並且爲之前一直無法解決的市場准入問題尋求解決方案。2021 年 6 月 4 日,歐盟與東盟完成全球首個區域間全面航空運輸協定談判,這是世界第一個區域間航空協定;該協定規定,東盟與歐盟在航空安全和空中交通等領域進行合作管理。 歐盟的一系列舉措,不僅爲與印太地區國家的經濟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時也爲歐盟開拓印太市場和完善多元化産業供應鏈奠定了基礎,有利于歐洲經濟彈性的增強。歐盟擴大對印太地區相關國家的經濟援助也是其加速“印太戰略”的重要手段之一,目的是提高其在該地區的認同度和開辟地區市場。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巨大沖擊,歐盟爲提高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決定增加對印太地區的人道主義援助。2021 年1月26日,歐盟決定對亞洲和拉美地區提供1.8億歐元援助,重點援助對象包括阿富汗、孟加拉國和委內瑞拉等國。2021 年 4 月 16 日,歐盟宣布向緬甸追加 900 萬歐元緊急人道主義援助,用于應對當時緬甸日益增加的人道主義需求。 歐盟爲了開拓印度市場,對印度應對疫情的支持更是不遺余力。2021 年 4 月 27 日以來,歐盟已有十個成員國向印度提供了疫情所需的相關物資,加上之前提供物資的五個歐盟成員國,截至目前已有十五個歐盟國家向印度提供了抗疫援助。2021 年 5 月 5 日,歐盟宣布緊急援助 220 萬歐元支持印度應對新冠疫情。2021 年 5 月 8 日歐印召開視頻會議,歐洲投資銀行總裁宣布三條針對印度的利好政策,包括緊急捐款 25 萬歐元以支持印度應對疫情,攜手印度國家銀行發起 1 億歐元的可持續私募股權計劃,爲坎普爾和浦那的地鐵項目提供 3 億歐元的支持。 歐盟對印太地區的經濟援助爲歐盟開拓印太市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二)強化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 歐盟通過不斷強化軍事力量來加速推動“印太戰略”。2020 年之前,歐盟成員國中只有法國在印太地區部署了軍事力量,盡管其他歐盟國家表示要加強對印太地區的軍事部署,但是並未頻繁派遣軍事力量進入印太地區。隨著歐盟“印太戰略”的加速推進和美國的戰略鼓動,歐盟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不斷提升,而且明顯具有針對中國的意圖。一是歐盟頻繁派遣軍事力量在印太地區進行巡航,提高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2021 年 2 月 9 日,法國海軍向印太地區派出一艘紅寶石級“翡翠”號攻擊型核潛艇和一艘潛艇支援艦組成的遠洋艦隊,在南海周邊實施所謂的“戰略巡航”。2 月19 日,法國派遣由“雷電”號兩棲攻擊艦和“舒爾庫夫”號護衛艦領頭的艦隊展開巡航,經地中海、紅海和印度洋抵達印太地區。根據法國官方公布的消息,該艦隊沿途訪問吉布提、印度、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等國家,以展現其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實力。2021年 5 月 22 日,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號搭載 8 架英國 F-35B 戰鬥機和 10 架美國 F-35戰鬥機以及 250 名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帶領兩艘驅逐艦、兩艘護衛艦、一艘潛艇和兩艘支援艦一起航行了 26000 海裏。一艘美國驅逐艦和一艘荷蘭海軍護衛艦也加入了該編隊,並且駛過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存在爭議的南海地區,對中國表現出一定的武力威懾。2021 年 8 月 2 日,德國海軍“巴伐利亞”號護衛艦從德國啓程開赴印太地區,並前往中國南海。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曾放言,德國護衛艦不僅要前往南海“自由航行”,而且還要在南海地區維持所謂“常態化”軍事行動。從歐盟成員國的行動來看,其不斷增強在印太地區軍事影響力的意圖非常明顯。二是積極參與西方在印太地區舉行的各種軍事行動,以展現其軍事實力的存在。2021 年 3 月 21 日,美軍第 5 艦隊和法軍主導,日本和比利時的海上力量聯動,在印度洋的阿拉伯海進行了代號爲“阿拉伯海戰小組演習 21”(GASWEX 21)的軍事演習。在此次演習中,法軍出動其唯一一艘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和航母打擊群。2021年5月,日本動員西方國家在印太地區進行軍事演習。英國爲提高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派遣航母前往日本附近海域,參加日美聯合軍演。歐洲另外一個老牌國家——法國也加入了這次演習行列,此次演習是日本給與其存在島嶼爭端的國家發出的一種威懾信號,對中俄有明顯的針對性。法國海軍參謀長更是直言不諱地表示,軍演是“發給某些大國的信息”。 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與歐盟于 6 月 18 日至 19 日在亞丁灣舉行反海盜演習,目的是共同維護印太地區的航運安全。歐盟成員國頻繁通過配合“四國聯盟”參加印太地區軍事演習,一方面是爲了提高其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另一方面也是爲了呼應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三)深化與印太地區相關國家和組織的政治關系 印度是歐盟推進“印太戰略”的關鍵國家。在歐盟看來,提高與印度的政治關系是歐盟解決供應鏈問題、開發新的國際市場和介入印太地區的關鍵。從經濟發展潛力來看,印度是一個人口規模大,經濟增長速度快,具有較大市場潛力的國家;從實現戰略自主的目標看,歐盟想減輕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印度無疑是不二的替代選擇;從提高地區影響力的角度看,歐盟想通過打造與印度的合作成功案例,在地區扮演重要的政治角色。因此,歐盟在“印太戰略”背景下,明顯加快了與印度發展關系的步伐。2020 年 7 月 15 日,歐盟與印度在第 15 屆領導人峰會上通過了《歐盟—印度戰略夥伴關系:2025 年路線圖》。歐盟爲進一步發展歐印戰略夥伴關系,于 2021 年 5 月 8日邀約印度總理莫迪參加葡萄牙波爾圖視頻會議,參加此次會議的有歐洲理事會主席查爾斯·米歇爾、歐委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約瑟夫·波雷爾等重要領導。歐盟 27 個成員國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也通過視頻方式參加了會議,這足以說明歐盟對印度的重視程度。歐印雙方領導在會議結束後的聯合聲明中表示,雙方決定建立全方位、包容、可持續、透明和規則化的夥伴關系。東盟在印太地區重要的地緣位置和發展潛力,成爲歐盟發展和深化與其政治關系的動力。歐盟與東盟至今已建立超過 40 年的貿易關系,東盟已發展成爲歐盟的第三大貿易夥伴。2020 年 12 月 1 日,第 23 屆歐盟—東盟部長級視頻會議(AEMM)召開,會議將歐盟—東盟對話夥伴關系提升爲戰略夥伴關系, 這意味著未來將有 37 個國家和 11 億人建立更緊密的聯系。據統計,歐盟和東盟國內生産總值的總和占全球國內生産總值的 23%。2020 年,中日韓澳和新西蘭以及東盟 10 國等 15 個國家,共同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這成爲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議,簽署國占全球國內生産總值的 30%,人口總和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東盟地區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爲歐盟深化與東盟的關系提供了動力。因此,歐盟加速推動與東盟自貿協定的簽署,是歐盟推動“印太戰略”的重要抓手。隨著歐盟“印太戰略”的加速推進,2021 年 3 月 26 日歐盟—東盟聯合合作委員會第 28 次會議通過視頻舉行,雙邊重申支持歐盟—東盟關系全面、動態和多方位的戰略夥伴關系,強調東盟與歐盟的合作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以及歐盟—東盟經濟夥伴關系的戰略重要性,並表示願爲進一步加強東盟與歐盟之間的政治關系和雙向貿易的投資流動而積極努力。(四)強化與“四國聯盟”在印太地區針對中國的行動 歐盟配合“四國聯盟”公然幹涉中國台灣、香港和新疆事務。隨著中美競爭的不斷加劇,美國開始不斷拉攏盟友以遏制中國。歐盟爲了推進“印太戰略”,積極配合美國遏制中國。在台灣問題上,歐盟爲了提高在該地區的話語權,以及出于經濟、能源和防務等方面的原因,不得不緊跟美國,公開幹涉中國台灣事務。2021 年 1 月 2 日,歐盟通過包含親台條款的決議,內容不僅支持所謂的“台灣民主”,還公開鼓動歐盟成員“重新審視與台灣的接觸政策”。2021 年 9 月 1 日,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通過“歐盟—台灣政治關系與合作”報告修正案 , 嘗試將對台關系升級爲“國家級”水平,這是歐盟對中國主權的又一次挑釁。 在香港問題上,2021 年 7 月 8 日歐盟通過了一項幹涉中國內政的涉港決議,內容包括要求廢除《香港國安法》、敦促制裁相關的中國內地和香港官員,以及“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等,再次顯示出對華強硬政策的決心。在新疆事務上,2021 年 3 月 22 日歐盟以所謂“新疆人權”問題爲借口,向國際社會散布中國在新疆實施“強迫勞動”等虛假謊言,肆意诋毀中國的國際形象。歐盟在國際場合刻意抹黑中國的舉動還有許多,這進一步說明歐盟積極配合“四國聯盟”采取針對中國的行動。歐盟配合“四國聯盟”對中國實施經濟制裁。早在中美高層對話之前,爲增加談判籌碼,美國就對中國采取各種威脅動作,軍事力量多次出現在中國南海,並且拉攏盟友展開各種威脅中國的舉動。歐盟爲了迎合美國的訴求,2021 年 3 月 17 日宣布以涉疆“人權”爲名的莫須有罪名,對中國進行制裁,制裁對象是 4 名人員和 1 個實體。2021 年 4 月 12 日,歐盟決定對原産于中國的平軋鋁材産品征收關稅,稅率暫定在 19.3% 至 46.7% 之間。2021 年 5 月 21 日,歐洲議會高票通過凍結《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決議。 這是歐盟 30 年來首次制裁中國,表現出強硬的對華政策。歐盟調整對華政策的重要目的是借助美國勢力遏制中國,提升其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推進自身“印太戰略”的發展。
二、歐盟加速推動“印太戰略”的動因
歐盟加速推進“印太戰略”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首要原因是其出于自身戰略利益的考量,印太地區巨大的市場潛力也是其推動印太戰略的核心要素。其次,美日印澳的“印太戰略”使得印太地區大國競爭激烈,這無疑加劇了歐盟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的困境,歐盟想通過“印太戰略”避免這一問題,從而實現其在印太地區利益的最大化。再次,隨著印太地區的地緣位置越來越重要,歐盟擬借助美國勢力順利介入印太地區。最後,歐盟的大量進出口貨物需經過印太地區,它想通過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以維護自身的航運安全,進而提高其在印太地區的活動能力。(一)基于戰略利益的考量 印太是目前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是歐盟出口的第二大目的地,也是歐盟十大貿易夥伴中四個的所在地(中、日、韓和印度)。隨著中、印、東盟等印太地區新興經濟體的崛起,歐盟與印太地區國家的經濟往來更加頻繁。2020 年,歐盟與中國的貿易額達到 5860 億歐元(約合人民幣 45880 億元),中國成爲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2021 年前六個月,中歐雙邊貿易總額同比增長 26.7%,達到 2.52 萬億歐元,其中出口增長 25.5%,進口增長 28.5%,表現出迅猛的發展勢頭。2020 年,歐盟與印度的貿易額爲 650 億歐元。2021 年歐印自貿協定談判重啓,歐盟預計可以獲得 102 億美元的收益,發展潛力良好。2021 年 4 月 1 日,根據中國對外貿易促進委員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二十年來東盟的國內生産總值已從 6000 億美元增加到 3 萬億美元,有 6.54 億人口的東盟已成爲誘人的全球性大市場。歐盟與東盟每年的雙邊貿易已超過 2000 億歐元。 如果該趨勢繼續得以保持,那麽東盟的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地位將不斷提高,其對歐洲、中國和美國的重要性也將日益增強。除此之外,歐盟與印太地區的主要經濟體日韓澳等國也都有著良好的貿易往來,這使得歐盟不得不重視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利益。 印太地區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就市場潛力來看,當前印太地區人口占全球總人口的 60% 以上,預計 2030 年全球將新增 24 億中産階級成員,多數將來自印太地區。隨著印太地區國家現代化轉型的完成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印太地區將可能成爲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 據澳大利亞政府發布的《2017 外交政策白皮書》顯示,在未來十五年內,按購買力平均價計算,世界上最大的五個經濟體中有四個可能位于亞洲:中國、印度、日本和印度尼西亞,其中中印合計占亞洲經濟總量的 60% 以上。 就經濟體量看,印太地區目前創造了全球國內生産總值的 60%,這一地區的生産總值和增長量占全球經濟的三分之二,全球 60% 的海上貿易在此過境,全球約三分之一的海運通過中國南海。印太地區強勁的經濟發展潛力和地緣優勢,已經使其成爲全球經濟、戰略和地緣政治的重要地區。2021 年 4 月 19 日,歐盟各國外長在所謂印太合作戰略聯合聲明中表示,決定加強歐盟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存在和行動,以挖掘和利用印太地區的經濟發展潛力。(二)避免大國戰略競爭造成的“選邊站”困境 歐盟加速“印太戰略”的推進,既是出于其自身利益的主動選擇,又是對印太地區地緣政治快速變化的一種被動反應,其根本目的是爲了最大限度擴大歐盟的利益,盡可能避免大國競爭給歐盟帶來的“選邊站”困境。美國爲了維護其在印太地區的霸權地位,不斷在印太地區挑釁中國,導致印太地區的大國競爭更加激烈。歐盟外交事務負責人表示,以美國爲首的全球體系可能已經終結,歐洲需要對中國采取強有力的戰略措施,因爲有迹象顯示中國正在取代美國成爲世界力量的中心。歐盟外交事務專員何塞·博瑞爾(Josep Borrell)和德國大使表示:“長期以來,分析家一直在談論美國主導體系的終結和亞洲世紀的到來,這現在正在我們眼前發生。” 美國爲維護其在印太地區的霸主地位,聯合印日澳組成“四國聯盟”和其他盟友積極推動“印太戰略”,這導致印太地區的地緣競爭更加激烈,地區安全環境惡化。美國爲了遏制中國,積極拉攏歐盟,在經濟和安全等領域向歐盟施壓,但是歐盟又想與中國保持良好的貿易往來,中美在印太地區的激烈競爭勢必加大歐盟“選邊站”的戰略困境。從實際情況看,歐盟對中國推進的“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倡議和美國積極推行的“印太戰略”都表示嚴重懷疑。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目的都是爲了實現各方力量的雙贏或共贏,但是歐盟認爲這些倡議讓歐盟在經濟上獲利的同時,將會助推所謂中國“霸權戰略”的實現。同樣,美國“印太戰略”表示要維護西方的利益,同時也是美國稱霸世界的手段。所以,歐盟認爲應該在印太地區,尤其是在中美之間尋找一種平衡。當前,在美國的戰略壓力下,歐盟對華策略主要可以概括爲以下幾個方面:歐盟配合美國向中國施壓以獲得美國的支持,利用中美緊張關系從中獲利,通過與中國的博弈從中國方面獲得與美國同等的待遇,以期在中美之間實現一種戰略平衡,避免“選邊站”的戰略困境,實現歐盟利益的最大化。 (三)借助美國勢力順利介入印太地區 美國在《印太戰略報告》中毫不隱晦地表示,印太地區是美國未來最重要的戰場。美國的“印太戰略”有實現霸權、籠絡盟友和遏制中國的明確意圖,並提出了構建政治對立、擴充安全工具和離間地區國家的政策手段,反映出美國爲實現霸權不擇手段和遏制中國的焦慮心態。2021 年 3 月 3 日,拜登政府發布的《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南》提出,把歐洲、北約盟國與印太盟國日印澳韓等一起納入應對中國崛起所需構建的“全球聯盟和夥伴關系”之中。美國的要求爲歐盟推進“印太戰略”帶來了一定的外部壓力,但同時也爲歐盟介入印太地區提供了支持和機遇。因此,歐盟繼凍結《中歐投資協定》之後,表示將重新評估“對華戰略”,還叫囂“永遠只會更親近美國”,因爲美國在政治、經濟等方面與歐洲“更加接近”。歐盟對美國戰略的迎合,有利于歐盟乘勢推進自己的“印太戰略”。歐盟以中國的崛起挑戰西方的核心價值觀和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爲借口追隨美國,借勢加速推進“印太戰略”。拜登政府在《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南》中強調:“美國要超越一個更加自信的中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投資于我們的人民、經濟和民主,與盟國和夥伴一道捍衛我們的價值觀,對抗對我們的集體安全、繁榮和民主生活方式的威脅。” 美歐在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上經常標榜一致。歐盟表示,大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激烈的地緣政治競爭,加劇了國際社會政治、安全和意識形態領域的緊張局勢,這些事態發展日益威脅到西方主導的核心價值觀和地區秩序,直接影響到歐盟的利益。歐盟在《印太合作戰略報告》中呼籲建設基于“民主、法治、人權和國際法的印太地區”,強調要促進與其具有相同的“原則、價值觀或共同利益”的“志同道合的夥伴”的合作。 歐盟認爲對西方價值觀和國際秩序造成主要挑戰的就是中國,因此歐盟表示要在北京與布魯塞爾關系日益緊張的國際背景之下,對中國采取更加強硬的立場。歐盟在印太地區積極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對華采取強硬的政治措施,一方面有利于緩解來自美國的戰略壓力,獲得美國的支持,從而提高其介入印太地區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通過其與中國的博弈以獲得相應的利益,同時提高其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 (四)提高在印太地區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話語權作爲一種軟實力,對于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有著重要的影響。就目前情況看,歐盟增強在印太地區的活動,是多方面考慮的結果。歐盟除了追隨美國外,更大程度上是爲了自身的利益考慮,它希望進一步增強自己在印太地區的發言權和幹預能力。面對軟實力不足和硬實力下滑的現狀,話語權構建和幹預能力的提升成爲歐盟參與印太事務的保障,是歐盟能否鞏固和擴大其在印太地區利益的關鍵。德國外交部長馬斯還呼籲德法聯手,形成“以我們的原則和價值觀爲導向的歐洲印太戰略”。③歐盟話語權的提升有利于樹立其“良好”的國際形象並與相關國家建立互利關系,推動與印太地區相關國家的合作,保障歐盟在印太地區的利益。歐盟希望通過提高在印太地區影響力來擴大其在該地區的利益。歐盟在《印太合作戰略》報告中表示,歐盟在印太地區擁有重要的戰略利益,該地區保持經濟開放和基于規則的地區秩序完全符合歐盟的利益。但是該聲明稱,“當前印太地區激烈的地緣政治競爭導致地區不穩定因素增加,威脅歐盟與印太國家的經濟合作和歐盟的供應鏈安全,也加劇了在技術流通、政治互信和安全領域的緊張局勢。”因此,歐盟必須保持印太地區海上通道的自由和開放,認爲需要在促進民主、法治、人權和國際法的基礎上,加強歐盟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戰略存在。印太地區巨大的發展潛力促使歐盟“積極”介入印太地區的發展,提高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確保未來分享印太地區的發展紅利。 (五)維護印太地區的航運安全 歐盟擔心激烈的地緣競爭威脅印太地區的穩定。歐盟經濟對其與印太地區的貿易有所依賴,當下歐盟是印太地區大多數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最大外國投資來源地和官方發展援助提供者。據統計,歐盟每年向印太地區的出口比例占歐盟全部貿易出口額的 35% ,而歐盟約 90% 以上的貿易出口需要途經印度洋和太平洋,超過三分之一的出口産品要運往印太地區。歐盟約 1/3 的能源進口需要經過印度洋,爲了維護能源安全,需要努力維護印度洋地區的航運安全。可以看出,盡管歐盟與印太地區距離遙遠,但是暢通和安全的航線對于歐盟的繁榮和發展至關重要。隨著“印太戰略”的持續推進,美國拉攏盟友和夥伴在該地區針對中國的博弈日益激烈;美國在東海、南海等中國周邊海域頻繁挑起矛盾,目的就是想通過制造各國與中國的對抗,以期削弱中國,同時牽制這些國家並強化其對美國的依賴。歐盟爲了維護其在印太地區的經濟利益,開始采取相應舉措配合美國的行動,維持所謂的地區“和平和穩定”,確保歐盟在印太地區的經濟利益。非傳統安全對歐盟在印太地區的航運安全威脅不斷提升。歐盟與印太地區國家的貿易往來主要依靠海上運輸來完成,其進出口印太地區的商品所經過海域海盜活動頻繁,如馬六甲海峽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航道之一,也是海盜活動最猖獗的區域之一。因此,歐盟希望協助印太地區的合作夥伴保護海上重要航線,加強在反恐、網絡安全、海事安全和危機管理等方面的合作。歐盟在《印太合作戰略》聲明中表示:“歐盟將進一步發展夥伴關系並加強與安全和國防領域志同道合的夥伴和相關組織的協同作用。” 面對非傳統安全對歐盟航運安全的影響,歐盟表示在安全防務領域,將加強與印太地區相關國家和地區組織的合作,應對包括海盜搶劫、信息詐騙、恐怖主義和有組織犯罪等非傳統安全挑戰。
三、歐盟加速推動“印太戰略”潛在的影響和制約因素
歐盟加速推動“印太戰略”對歐盟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就歐盟而言,有助于加深其與印太地區國家的經濟合作,緩解供應鏈危機,同時也可提高其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和地區影響力。就中國而言,歐盟勢力的介入,在有利于中歐貿易開展的同時,更多的是有可能使印太地區地緣競爭更加激烈,可能使中國周邊安全和國家主權受到挑戰,同時有可能阻礙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就印太地區而言,有可能進一步激化大國在印太地區的地緣博弈。但歐盟加速推進“印太戰略”面臨著成員國訴求不同、對華錯誤政策、綜合實力有限和美歐“印太戰略”存在分歧等挑戰。 (一)歐盟加速推動“印太戰略”的潛在影響 第一,有助于提高歐盟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歐盟“印太戰略”的推進主要從歐盟整體層面和主要成員國的行動兩個層面展開。歐盟整體層面主要是通過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和首腦外交等制定一系列方向性政策和執行機制。從當前的實踐來看,歐盟與印太地區的相關合作正在被積極推動,且成績顯著。而主要成員國則通過雙邊的外交對話、軍事演習和貿易往來等手段,將歐盟整體的指導政策和國家利益轉變爲實際執行力。成員國作爲直接執行者和受益者,出于各自的戰略需要,在印太地區的活動會更趨頻繁。歐盟的主要大國英德法等國積極在印太地區開展的各種行動,提高了其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和存在感。 第二,完善歐盟産業鏈布局和開發印太地區市場。歐盟成員國在印太地區的行動減輕了歐盟在全球貿易和供應鏈等領域的壓力。21 世紀以來,全球産業鏈布局發生了重要變化,中國在全球産業鏈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而歐盟對中國經濟有著極高的依賴性。新冠疫情的暴發對全球供應鏈産生了巨大的沖擊,這讓歐盟更加意識到供應鏈和産業鏈對歐盟經濟的重要性。當下,中歐關系受國際環境的影響進入波動期,歐盟等西方國家和組織欲將中國排擠出全球産業鏈和供應鏈的做法愈發明顯。歐盟想通過“印太戰略”的加速推進向印度等國家轉移部分中低端制造業,並提供相應的技術和資金支持,布局多元化産業供應鏈,開拓新的國際市場,以確保歐洲市場供應鏈的安全和穩定,提高歐洲經濟對抗風險的能力。 第三,歐盟的“印太戰略”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有可能産生諸多負面影響。歐盟通過加速推進“印太戰略”來聯合印太地區的夥伴以對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2021 年 4 月 21 日,歐盟與印度爲達成全球基建協議進行談判,雙方計劃在全球範圍內共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該協議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有明顯的針對性。2021 年 5 月 11 日,印度與歐盟聯合宣布“互聯互通夥伴計劃”,歐盟支持在印度及包括非洲、中亞、印太在內的第三國和地區實現有彈性、可持續的互聯互通,該計劃被視爲對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一種替代方案。歐盟強調與印度、日本等區域外“志同道合的國家和地區”建立“互聯互通的合作夥伴關系”,並希望在G7 框架內與美國更緊密地協調彼此的全球基礎設施政策。2021 年 7 月 19 日,歐盟就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提出抗議 , 並啓動“全球聯通”歐洲戰略。 這些都有可能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建設産生諸多負面影響。 第四,中國的周邊安全和國家主權有可能受到挑戰,導致中歐關系緊張。在英國脫歐後,歐盟只剩下一個國家在印太地區擁有軍事存在——那就是法國。但是,隨著歐盟加速推進“印太戰略”,在地區的軍事活動越來越頻繁。2021 年 2 月,先是法國海軍“翡翠號”和潛艇支援艦“塞納號”進入南海地區巡航。7 月,英國海軍“伊麗第二,完善歐盟産業鏈布局和開發印太地區市場。歐盟成員國在印太地區的行動減輕了歐盟在全球貿易和供應鏈等領域的壓力。21 世紀以來,全球産業鏈布局發生了重要變化,中國在全球産業鏈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而歐盟對中國經濟有著極高的依賴性。新冠疫情的暴發對全球供應鏈産生了巨大的沖擊,這讓歐盟更加意識到供應鏈和産業鏈對歐盟經濟的重要性。當下,中歐關系受國際環境的影響進入波動期,歐盟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編隊進入南海進行武力炫耀。8 月,德國“拜恩號”導彈驅逐艦啓程前往印太海域活動,並計劃穿越南海。 歐盟各國紛紛前往印太地區並試圖在南海進行“攪局”,表明美國脅迫其歐洲盟友共同在海上圍堵遏制中國的預謀正在積極推進,同時也表明歐洲自身對印太地區的興趣正在不斷提升,這種將戰略重心轉向印太地區的做法,勢必將對中國周邊安全造成直接威脅。此外,歐盟還提高對印太地區相關國家的軍事出口。2021 年 4 月 26 日,歐盟啓動了一項深化與印太地區防務和安全關系的戰略,強調加強與該地區《武器貿易條約》的實施,包括加強對軍事技術轉讓的控制。歐盟對印度等中國周邊國家武器出口的力度更是創下了曆史的新高,這將導致中國周邊安全不穩定因素的增加。歐盟的一系列舉動,雖然有被美國脅迫和討好美國之嫌,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歐盟對華政策的轉變。歐盟錯誤的行動將可能導致中歐關系更趨緊張。 第五,歐盟加速“印太戰略”有可能使印太地區的地緣競爭更加劇烈。隨著印太地區的重要性日益突顯,美日印澳“四國聯盟”在印太地區的行動更加頻繁,中美之間的地緣競爭不斷升級。伴隨著歐盟成員國德國、法國、荷蘭等國家相繼追隨美國出台各自的“印太戰略”,大國在印太地區的活動力度進一步得到提升。德國外交部長馬斯聲稱,德國希望幫助印太地區建立穩定的秩序,這一秩序必須建立在規則和國際合作基礎之上,而非建立在強者的法律之上,表示出幹預印太的決心。 荷蘭的“印太戰略”則對中國南海地區的動蕩局勢表示嚴重關切,呼籲“歐盟應該與該地區國家加強溝通,從而保證該地區的航運安全”。 法國的“印太戰略”主要集中在安全領域,它將提升在印太地區的軍事活動力度。英國和德國爲了推進“印太戰略”也不斷派遣軍事力量進入印太地區。歐盟“印太戰略”的加速推進將使全球大國在該地區的活動將更加頻繁,印太地區的地緣競爭將更趨激烈。(二)歐盟加速推進“印太戰略”的制約因素 第一,歐盟內部訴求的不同可能削弱歐盟實現“印太戰略”的效果。從歐盟成員國在印太地區的利益訴求來看,每個國家的利益側重點並不相同,這可能導致歐盟內部在“印太戰略”的推進過程中出現議程泛化,從而削弱其實現“印太戰略”的效果。法國在歐盟中積極主張全方位推進“印太戰略”,不斷擴大其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因爲法國在“印太”地區的專屬經濟區面積達 1100 萬平方公裏,約占其專屬經濟區總面積的 62%,有約 150 萬法國公民生活在印度洋—太平洋領地上。 因此,法國在歐盟的“印太戰略”中扮演著急先鋒和召集人的角色,它也是最早推出印太防務戰略的國家,彰顯其在印太地區的存在和搶占話語權先機的意圖。德國的“印太戰略”更加重視與地區的合作,與法國重視安全和防務的“印太戰略”相比,其在印太地區的側重點主要在經濟、氣候、地區治理和安全等全方位領域。英國“印太戰略”的野心則更加宏大,是其全球戰略的一部分,也有明顯針對中國的意圖;正如英國 2021 年 3月發布的《安全、防務、發展和外交政策綜合評估報告》中所指出的那樣,“中國和英國都受益于雙邊貿易和投資,但中國也對英國的經濟安全構成了最大的國家威脅。”英國和歐盟國家內部除了法、德、荷外,目前其他成員國都還沒有發布單獨的”印太戰略”,內部也有堅決支持和依賴中國的國家,因此利益訴求的不同有可能削弱歐盟“印太戰略”的預期效果。 第二,歐盟實力的局限性使其實現“印太戰略”的能力受到限制。從歐盟“印太戰略”的相關報告來看,所涉及的內容極其多元和複雜,其所劃定的戰略關注區從太平洋一直延伸到非洲東岸,廣度上比美國“印太戰略”所關切的區域還要寬泛,充分展現了歐盟的戰略“雄心”。 但是,自希臘債務危機暴發以來,歐盟的總體經濟持續低迷,失業率居高不下,難民危機不斷升級,而且以英國“脫歐”爲標志的分離主義使得歐盟一體化進程嚴重受挫,內部發展面臨著嚴重挑戰。新冠疫情暴發更是對歐盟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等多方面造成巨大沖擊。疫情之下,歐盟不僅面臨著防疫的壓力,還面臨著維護歐盟一體化、解決民粹主義擡頭和拯救經濟、難民危機等問題,這就使得歐盟在發展“印太戰略”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從實際來看,歐盟“印太戰略”的主要推動方向僅限于提升其在印太地區的武力炫耀和經濟聯系,對于報告中所涉及的其他內容落實的力度並不大。 第三,錯誤的對華政策使得歐盟“印太戰略”的前景並不樂觀。中歐建交以來,雙邊在政治和經濟領域的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就。2020年,中國成爲歐盟最大貿易夥伴。截至 2021 年,中歐貿易額占中國外貿總值的 13.9%,歐盟是中國僅次于東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 從中歐經貿數據來看,雙邊經濟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巨大,雙邊經濟形成了“正向依從”的良性互動關系。但是歐盟制定的“印太戰略”願景與中國存在著一定的競爭關系。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歐盟希望建立歐洲與亞洲的互聯互通關系,並且出台了“連接歐洲與亞洲”的戰略計劃,以此作爲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替代方案。經濟上,歐盟以“人權”爲借口對中國經濟實施制裁,強制凍結《中歐自貿協定》的談判。歐盟爲擺脫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建立多元化的産業鏈,不斷加大與印度和東盟的合作,以此來代替中國。軍事上,歐盟不斷增加在印太地區的軍事活動,導致中國周邊地區形勢緊張。爲了牽制中國,歐洲議會于 2021 年 9 月 15 日以壓倒性結果通過一項《新歐中戰略報告》,報告表示中國是“重要合作夥伴”,但是報告以所謂“人權”爲借口,攻擊中國,並宣稱中歐之間是“制度性對手”,這對中歐關系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歐盟的不斷挑釁,將可能受到中國的反擊,比如中國對歐盟針對中國的經濟制裁實施了相應的反制裁措施。歐盟錯誤的對華政策將可能使其在“印太戰略”的推進中喪失各種機遇並遇到系列挑戰,前景並不樂觀。 第四,美歐“印太戰略”的不同將可能使歐盟犧牲一定的經濟利益,削弱歐盟加速推進“印太戰略”的預期目標。歐盟繼美國之後,不斷加速“印太戰略”的推進。美歐“印太戰略”有很多相同之處:一是美歐對印太地區重要性的認識高度一致,這成爲雙方在印太地區采取聯合行動的重要基礎;二是美歐對于印太地區的發展方向有著相同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基礎;三是美歐在針對印太地區的軍事合作上有著共同的利益訴求,雙方作爲外來者,希望相互支持以提高各自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但是,美歐的“印太戰略”也有著顯著的區別:從內容上來看,歐盟加速推動“印太戰略”的根本目的是實現與印太地區的合作 , 而美國“印太戰略”的主要目的是遏制中國,雙邊對華政策的目的有著根本區別。歐盟與中國存在著各種競爭,但是雙邊采取一系列“對沖”戰略的根本目的是實現合作和共贏,而美國則是打擊中國,消除中國對美國的所謂“戰略威脅”。美歐的分歧將可能導致雙方在中國的問題上采取一些不同的措施,但同時歐盟出于利益的考慮又不得不照顧美國的感受並追隨美國,這可能導致歐盟將犧牲一定的經濟利益以爭取美國的支持,從而會影響其“印太戰略”的預期收益。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曆史背景下,國際權力重心正在向太平洋西岸轉移。歐盟加速推動“印太戰略”的根本目的是充分利用印太地區的發展潛力,助推歐盟經濟迅速發展,從而維護歐盟在印太地區的利益。中國對于歐盟“印太戰略”的推進不必太過焦慮,因爲歐盟“宏偉”的“印太戰略”更多的是展現其對印太地區的戰略姿態和對中國的戰略威懾。盡管歐盟在“印太戰略”上采取了相應行動,但其面臨著主要大國在印太地區的想法不一致、對外戰略層面的權力受限、與美國的“印太戰略”存在分歧和自身實力有限等問題,其將“印太戰略”目標轉化爲現實的可能性極低。但是,對于歐盟加速推進“印太戰略”的決心和可能産生的負面影響也不能過于輕視,因爲隨著印太地區的重要性不斷突顯,歐盟很可能通過戰略轉移來轉嫁歐盟自身面臨的發展困境。中國要防止因戰略誤判而可能給國家帶來的不必要的損失。當下,防止和降低歐盟加速推動“印太戰略”給中國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抓住歐盟加速推進“印太戰略”帶來的可能機遇,需要我們時刻關注歐盟在印太地區的政策調整,及時提出有效可行的應對之策。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衆號立場
數字經濟智庫
政治學與國際關系論壇
爲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爲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系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