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晟傑成功研發出世界上第一個熱帶草莓品種。(龍國雄)
政府近年高度重視糧食安全,于2019年推出“30·30願景”目標加強食品保障,爭取在2030年讓本地農産品能滿足國人30%的營養需求。政府同年推出“新加坡食品故事科研計劃”(Singapore Food Story R&D Programme),至今已支持超過40個食品生産和科研項目,投入資金爲1億4400萬元。今年10月,政府宣布將撥款另外1億6500萬元推動第二階段的食品科研計劃,擴大本地農場食品生産種類的能力,讓農場除了目前主要生産葉菜、雞蛋和魚類外,也能生産果實類蔬菜和甲殼類動物。
完整報道:人造氣候 機械操作 城市農夫以科技耕耘
譚德賢在大士開設3萬8000平方英尺大型農場今年6月開始投入生産運作。(邝啓聰攝)
新果首席執行官鮑晟傑受訪時說:“新加坡人常吃的是四季草莓,它的貨架期比較久,有利于長距離運輸,但甜度只有7度左右。日本、韓國種的是季節性草莓,甜度介于12至15度,味道較甜,口感也更好。”
創立于2012年的天鮮(Sky Greens)是本地首家利用垂直技術種植蔬菜的農場,在越南、泰國、中國和加拿大等多個國家設有垂直農場系統項目。總裁黃順和認爲,未來農業應該在城市內,而不是偏遠鄉村:“要在城市社區內做傳統大面積耕種是不可能的。我認爲可采用‘微型農場’概念,只要用一個籃球場面積,建立垂直農場就能滿足社區食物需要,制造就業機會。”
新加坡政府大力支持農業,吸引了不少公司“斜杠”加入農業大隊,I.F.F.I農場是其中一家。成立于2019年的I.F.F.I專門研發種植蔬菜的全自動化高科技系統。有趣的是,其母公司傳霸工程(TranZplus Engineering)不是一家傳統農業企業,而是一家精密工程公司。I.F.F.I在大士開設的3萬8000平方英尺大型農場今年6月開始投入生産運作,主要生産小白菜、菠菜、羽衣甘藍、生菜等蔬菜。農場今年10月也創立“Next Farmers”品牌,在職總平價超市售賣自家生産的蔬菜。
I.F.F.I共同創辦人譚德賢說,新加坡雖然不是傳統農業大國,但品牌響亮,有助于本地農業科技企業的海外發展。“新加坡品牌形象很好,大家認爲我們産品有素質。本地面積小,是一個很好進行農業科技試驗的地方。如果一些科技在本地試驗成功,其他國家也很容易采用。”
陳維甯透露本地目前有110家農業科技初創公司。(受訪者提供) 黃順和認爲未來農業應該在城市內,而不是偏遠鄉村。(龍國雄攝)
南洋理工大學Michael Fam食品科技講座教授陳維甯透露,本地目前有110家類似新果的農業科技初創公司,主要産品是海鮮和蔬菜。他說:“農業科技主要是指農場的生態系統,利用數據科技來抵消農業中的許多不確定性,進而提高城市農業的産量和效率。”
你是否知道新加坡雖然是熱帶國家,卻能種植出草莓?本地新果(Singrow)農場成功研發出世界上第一個熱帶草莓品種,而且甜度接近日本或韓國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