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
WHO預測,從2030年開始,每年將會有100萬人死于肝癌;肝炎是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或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導致的,其中以HBV和HCV感染最爲嚴重,96%的肝炎死亡病例都是HBV和HCV感染導致的肝炎造成的。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全球有近2.4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年約有100萬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所導致的肝纖維化、肝硬化和肝癌。在我國,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約占人口總數的7.18%,慢性乙型肝炎是威脅我國人民身體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雖然在HBV預防性疫苗廣泛使用後,乙肝病毒新發感染率有了顯著下降,但是針對已經建立慢性感染的乙肝患者,目前爲止,仍舊缺乏有效的治療策略。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有1.7億人感染HCV。在我國健康人群抗HCV陽性率爲0.7%~3.1%,約3800萬人。由于病毒生物學特點和宿主免疫功能等多方面因素,機體免疫往往難以有效清除病毒,致使約50%~80%HCV感染者發展爲慢性肝炎,其中20%~30%將發展成肝硬化。肝硬化患者中每年有1%~4%發展成爲肝細胞癌症。
【1】Hepatology:自身免疫性肝炎研究取得進展
2022-03-12報道,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科馬雄教授牽頭,聯合來自全國14家醫院的中國自身免疫性肝炎聯盟(Chinese AIH Consortium)在肝髒病學領域著名學術期刊Hepatology(《肝髒病學》,影響因子17.425分)在線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發現兩個新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易感位點,對揭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發病機制具有重要作用。
該項研究還發現STAT1/STAT4、LINC00392、IRF8和LILRA4/LILRA5也是自身免疫性肝炎潛在的遺傳易感基因。 這項研究成果是自身免疫性肝炎遺傳學研究領域的一項重要發現,明確了新的疾病易感基因,強調了共刺激分子和神經-免疫相互作用在自身免疫性肝炎發病機制中的重要作用,爲研發自身免疫性肝炎有效治療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2】Nature子刊:爲何女性不易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2022-03-21報道,近日,韓國釜山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發表了題爲:Formyl peptide receptor 2 determines sex-specific differences in the progression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steatohepatitis 的研究論文。 通過小鼠模型研究,證實了FPR2在肝髒中具有保護作用,而FPR2的表達是由雌性激素所介導的,該研究表明,FPR2是開發治療NAFLD/NASH的藥物的潛在靶點,這些發現有助于開發基于性別的NAFLD/NASH療法。
研究團隊進一部研究發現,肝髒中FPR2的高表達是由雌性激素雌二醇所介導的,補充雌二醇的雄性小鼠會産生更多的FPR2,且對NAFLD的抵抗力也隨之更強,而切除了卵巢的雌性小鼠則表現出肝髒FPR2表達水平降低。
【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新藥!美國FDA授予多靶向內源性代謝調節劑(EMM)AXA1125快速通道資格!
2022年02月14日報道,Axcella Therapeutics是一家臨床階段的生物技術公司,開創了一種利用多靶向性內源性代謝調節劑(EMM)成分治療複雜疾病的新方法。近日,該公司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授予AXA1125快速通道資格(FTD):用于治療伴有肝纖維化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4】科學家全新揭示含有三基序的蛋白質31(Trim31)是脂肪性肝炎發病過程中內源性抑制劑
2022-03-16報道,近日,重慶師範大學的研究者們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發表了題爲“The E3 ubiquitin-protein ligase Trim31 alleviate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by targeting Rhbdf2 in mouse hepatocytes”的研究型文章。目前的研究結果表明,含有三基序的蛋白質31(Trim31)是脂肪性肝炎發病過程中菱形5同系物2(Rhbdf2)和下遊級聯的內源性抑制劑,可能成爲治療NAFLD/NASH及相關代謝性疾病的一個可行靶點。
該研究確定肝髒Trim31的表達與NAFLD/NASH和代謝紊亂(胰島素抵抗和糖代謝紊亂)有關,並與功能相關。此外,小鼠肝髒Trim31的表達對飲食幹預有反應,通過機械調節Rhbdf2蛋白酶體降解,顯著調節胰島素抵抗、肝髒脂肪變性和炎症表型。
肝癌最新研究報道
【5】武大人民醫院發布肝癌研究重要成果 可爲我國抗擊肝癌提供重要參考
2022-02-04報道,最新一期國際著名胃腸肝病醫學學術期刊《Hepatology》(《肝髒病學》) 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肝癌多學科綜合治療組(MDT)關于肝癌流行病學的重要研究成果:通過大數據總結分析研究美國肝細胞肝癌近十年來顯著下降的現狀和原因,對中國抗擊肝癌提供重要借鑒和參考。 論文題爲“Declining disease burde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he US, 1992-2017: A population-based analysis”(肝細胞肝癌的疾病負擔在美國呈現下降趨勢,1992-2017:基于人群的分析)。在本項研究中,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爲論文唯一署名單位。腫瘤中心副主任付振明教授及消化內科陳明锴教授爲論文通訊作者,肝膽外科汪斌教授及第一臨床學院碩士研究生韓江龍爲文章第一作者。本研究彰顯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肝癌多學科綜合治療組在肝癌領域的長久耕耘和深厚實力。
【6】BJC:肝癌或許也可以靠尿檢!
近日,由美國Baruch S. Blumberg 研究所Ying-Hsiu Su領銜的研究團隊在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期刊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該團隊開發了一種基于尿液ctDNA生物標記物的檢測組,包括突變的TP53,甲基化的RASSF1A和GSTP1,並與AFP聯合建立兩階段模型,用于HCC的檢測和篩查。 相比單獨使用AFP檢測,含尿液ctDNA的兩階段模型檢測能將檢出病例數提高30%,巴塞羅那肝癌分期(BCLC)0期HCC的檢出率從62%提高到92%, BCLC A期從40%提高到77%。因此,基于尿液ctDNA的檢測對HCC患者,尤其是低AFP患者具有良好的診斷價值,可作爲一種潛在的無創性HCC篩查方法。
【7】研究成果明顯改善晚期肝癌患者預後生存
2022-01-02報道,近日,全球癌症治療領域權威期刊《臨床腫瘤學雜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IF: 44.544),在線發表了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微創介入治療科趙明教授團隊的一項晚期肝癌介入治療領域的III期臨床研究(FOHAIC-1)。 該研究首次在全球範圍內證實基于介入技術的肝動脈灌注奧沙利鉑+氟尿嘧啶方案(HAIC-FO)治療晚期肝癌的療效要顯著優于索拉非尼靶向治療;同時首次在基因水平上探索開發出HAIC-FO療效預測模型,填補了我國晚期肝癌介入治療領域和分子模型療效預測領域的空白,爲以肝動脈灌注化療爲基礎的聯合治療策略提供了循證醫學證據。 此項研究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獨立完成,趙明教授爲通訊作者,呂甯副主任醫師爲第一作者。
【8】Molecular Cancer:科學家發現肝癌新型ceRNA調控靶點
2022-03-21報道,近日,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團隊使用微陣列(GSE166163)分析了HCC患者的肝癌組織及癌旁正常組織中lncRNA、miRNA和mRNA表達譜,發現了一個新的lncRNA-TUG1-microRNA-328-3p-SRSF9 mRNA軸參與HCC的發生,從而爲HCC的靶向治療和預後提供了有意義的線索。研究發現SRSF9 mRNA的降低和miR-328-3p的上調能有效抑制HCC細胞的增殖、遷移和細胞周期,並誘導HCC細胞凋亡;SRSF9修複逆轉miR-328-3p對HCC細胞的抑制作用;LncRNA TUG1通過結合miR-328-3p,可消除miRNA-328-3p對SRSF9 mRNA的負調控。研究人員還通過大鼠肝纖維化-肝硬化-HCC疾病進展模型和皮下異種移植的裸鼠HCC模型,運用體內試驗證實lncRNA -TUG1-miR3283pSRSF9 mRNA軸的異常調節可能參與體內HCC生長。該研究對HCC的診斷和優化治療策略做出了新的探索,對改善HCC患者預後有潛在價值。 該項研究成果以“Aberrant regulation of LncRNA TUG1-microRNA-328-3p-SRSF9 mRNA Ax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promising target for prognosis and therapy”爲題發表在《Molecular Cancer》。
【9】《科學》子刊:“餓”是肝癌治療破局的新方向嗎?
2022-02-14報道,一篇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的論文提出,FMD與肝細胞癌(HCC)的靶向藥——索拉非尼,在治療HCC中具有協同作用。
來自奧地利格拉茨大學的Andreas Prokesch和他的同事們發現, FMD不僅能加強索拉非尼的療效,還能改善索拉非尼的耐藥性問題,而這種協同作用依賴于抑癌基因p53的正常表達。
【10】Cancer Res:通過切斷關鍵的營養供給鏈來幫助治療肝癌
2022年2月8日報道,,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Cancer Research上題爲“ASO-based PKM splice-switching therapy inhibit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rowth”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冷泉港實驗室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提出了一種新方法來幹預促進癌症生長和擴散的能量通路,相關研究結果有望幫助開發治療人類肝癌的新型療法。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在遺傳性的肝細胞癌小鼠模型中,一種替代的小鼠特異性ASO或能誘導PKM的剪接轉換並抑制腫瘤發生,同時還並不會産生可觀察到的毒性效應;相關研究結果或爲開發基于ASO的剪接療法來治療肝癌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原文:DOI:10.1158/0008-5472.CAN-20-0948
【11】JNCI:新型藥物組合策略或有望增強肝癌患者機體的抗腫瘤免疫反應
2022年3月28日報道,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上題爲“Increased CD8+ T-Cell Infiltration and Efficacy for Multikinase Inhibitors after PD-1 Blockad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哈佛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治療肝細胞癌的新型療法策略,其或能在使用多激酶抑制劑藥物之前,首先利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來處理腫瘤,從而有望幫助治療患這種致命性疾病的患者;研究者指出,這種新型順序方法(sequencing approach)或能增強雙重藥物療法的治療效率,並有可能降低長期使用藥物的程度,從而減少患者毒性藥物的暴露。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這種利用免疫療法的新型治療性策略或能爲有效治療肝細胞癌提供了一種即刻轉化的策略,同時還能減少藥物的暴露劑量。
原文:OI:10.1093/jnci/djac051
【12】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團隊開發出肝癌早篩模型蟬聯榜單
2022-01-25報道,近日,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樊嘉院士、周儉教授和王征教授團隊,使用肝癌患者的血漿cfDNA樣本進行了低深度的全基因組測序(whole-genome sequencing,WGS),基于片段組學的機器學習,建立了肝癌早篩模型,該模型區分肝癌和非肝癌的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高達0.995,在98.8%特異性下靈敏度高達96.8%,顯示出優異的預測性能。該研究成果目前已發表于肝髒病學頂刊Hepatology。
【13】MC:孟超肝膽醫院團隊發明預防肝癌術後複發的個性化疫苗
2022-01-06報道,近日,來自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的劉小龍團隊,針對基于新抗原的疫苗能否預防肝癌伴血管浸潤患者術後複發這一問題開展了研究工作,並在Molecular Cancer雜志上發表了重要研究成果。 他們發現,個性化新抗原疫苗是一種安全、可行、高效的抗肝癌術後複發策略,並且可以通過ctDNA中相應的新抗原突變監測肝癌進展,爲肝癌個體化用藥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檢測。
【14】Sci Adv:重磅!科學家識別出了一種誘發肝癌的新型通路!
2022-01-29報道,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Science Advances上題爲“Pseudogene-mediated DNA demethylation leads to oncogene activation”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新加坡癌症科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旨在解決當前尚未滿足的臨床需求,同時研究人員識別出了肝細胞癌發生的新型通路。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假基因所介導的去甲基化或許代表了癌症中致癌基因激活的一種新型分子機制。
原文:OI: 10.1126/sciadv.abg1695
【14】Molecular Cancer: CRISPR篩查發現PSTK對化療所致肝癌鐵死亡的保護作用
2022-01-19報道,在這項研究中,作者進行了一系列CRISPR/CAS9篩查,以確定能夠改善HCC患者臨床反應的與合成致死性相關的基因。
作者的研究首次確定PSTK是肝癌細胞鐵死亡抵抗的關鍵介質。從機制上講,PSTK的耗竭與硒半胱氨酸依賴的Gpx4激活、谷胱甘肽代謝和葉酸合成的抑制有關,導致亞致死性鐵死亡的誘導,從而使肝癌細胞對能夠誘導鐵死亡的靶向治療更加敏感。因此,抑制PSTK可能是克服肝癌患者靶向治療耐藥性的一種新穎可行的方法,該蛋白的抑制劑值得進一步的臨床研究。
原文:doi: 10.1186/s12943-021-01466-9.
【15】Science Advances:我國科學家繪制原發性肝癌高分辨率空間分子圖譜
2022-01-26報道,近日,我國海軍軍醫大學的研究團隊在《Science Advances》發表了題爲“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patial architecture in primary liver cancer”的文章。該研究系統分析了腫瘤微環境中不同細胞類型或亞群的空間分布特征,繪制了原發性肝癌的高分辨率空間分子圖譜。
【16】Front Med:科學家在血液中發現一種有望改善肝癌診斷的新型生物標志物-tsRNA
2022-04-25報道,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Frontiers of Medicine上題爲“Serum mitochondrial tsRNA serves as a novel biomarker for hepatocarcinoma diagnosi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中國南京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肝癌患者機體中名爲tRF-Gln-TTG-006的tsRNA或能作爲一種有希望的血液生物標志物來幫助盡可能早地診斷肝癌患者,此外,在肝細胞癌進展期間,tsRNA或許還具有其潛在的生物學功能。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血清中tsRNA的特征或許能作爲診斷肝細胞癌的一種新型潛在的生物標志物。
原文:doi:10.1007/s11684-022-0920-7
【16】新發現!SOAT1是p53缺陷型肝癌的潛在生物標志物和治療靶點
2022-04-21報道,近日,武漢大學的研究者們在Hepatology雜志上發表了題爲“P53 Deficiency Affects Cholesterol Esterification to Exacerbate Hepatocarcinogenesis”的文章,該研究結果表明,SOAT1通過促進膽固醇酯化參與了肝癌的發生,從而表明SOAT1是p53缺陷型肝癌的潛在生物標志物和治療靶點。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報告了一個新發現的腫瘤抑制因子P53在其抑制泛素特異性多肽酶19(USP19)和固醇O-酰基轉移酶1(SOAT1)中的作用,後者維持膽固醇酯的穩態。USP19通過去泛素化和穩定SOAT1促進膽固醇酯化,促進肝癌的發生。
該研究表明,P53缺失和/或突變直接導致USP19和SOAT1表達增加,以促進膽固醇酯化,從而支持腫瘤的發生。Avasimibe等藥物對SOAT1的抑制代表了一種可行的新的治療策略,特別是那些面對HCHFD而出現的、由p53缺失或突變驅動的肝癌。類似的治療方法可能適用于其他癌症,因爲Usp19和SOAT1上調的頻率與較低的存活率相關。
原文:doi:10.1002/hep.32518.
【17】Journal of Hepatology:複旦附屬中山醫院團隊破解肝癌對PD-1抑制劑耐藥之謎
2022-03-24報道,近日,由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樊嘉院士、柯愛武副研究員、蔡加彬博士領銜的研究團隊在Journal of Hepatology期刊發表研究成果。
他們發現對PD-1抑制劑有耐藥性的HCC會上調表達轉錄因子ZFP64,隨後ZFP64被蛋白磷酸化酶Cα(PKCα)活化,從而促進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1(CSF1)的表達;而CSF1又會招募並促進巨噬細胞極化爲促癌的M2表型,導致HCC的免疫逃逸並對PD-1抑制劑産生耐藥。 好消息是,他們發現使用蛋白激酶抑制劑G?6976或侖伐替尼,可以阻斷PKCα/ZFP64/CSF1軸,恢複HCC對PD-1抑制劑的敏感性。
【18】國家衛健委發布《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2022版)》,阿替利珠單抗免疫聯合療法首次納入一線治療
2022-02-28報道,近日,在《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2019年版)》基礎上修訂完成的《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2022年版)》(以下簡稱“22版《指南》”)由國家衛健委正式發布。在這一肝癌診斷和治療的規範性文件中,羅氏阿替利珠單抗(商品名:泰聖奇®,Tecentriq®)聯合貝伐珠單抗(商品名:安維汀®,Avastin®。以下簡稱“‘T+A’療法”)以證據等級1、推薦A(最高級別證據類型、最高建議等級)首次列入晚期肝癌系統抗腫瘤治療一線建議療法。截至目前,“T+A”療法已在全球超過80個國家和地區獲批用于治療晚期不可切除肝細胞癌,並獲得多個國際權威腫瘤臨床指南的一線建議。
【19】肝癌(HCC)雙重免疫一線治療!阿斯利康Imfinzi+tremelimumab方案顯示前所未有生存益處:3年存活率31%!
2022年01月19日報道,阿斯利康(AstraZeneca)近日公布了HIMALAYA 3期試驗的陽性結果,數據顯示:在既往未接受過系統治療且不符合局部治療資格的不可切除性肝細胞癌(HCC)患者中,與口服多激酶抑制劑索拉非尼(sorafenib)相比,將單次高啓動劑量tremelimumab(抗CTLA-4單抗)添加至抗PD-L1療法Imfinzi(英飛凡,通用名:durvalumab,度伐利尤單抗)用于一線治療,顯示出具有統計學意義和臨床意義的總體生存(OS)益處。
【20】肝癌(HCC)二線免疫治療!默沙東Keytruda:在先前接受過索拉非尼的晚期患者中,顯著延長總生存期!
2022-01-20報道,默沙東(Merck & Co)近日公布了抗PD-1療法Keytruda(可瑞達®,通用名: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單抗)二線治療肝細胞癌(HCC)3期KEYNOTE-394試驗(NCT03062358)的最終結果。該試驗在先前接受過多激酶抑制劑索拉非尼(sorafenib)治療的晚期HCC亞洲患者中評估了Keytruda聯合最佳支持護理(BSC)。
【21】Molecular Cancer : 一種由N6-甲基腺苷修飾的CircMAP3K4編碼的新多肽抑制肝癌細胞的凋亡
2022-04-25報道,近日,來自中山大學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者們在Molecular Cancer雜志上發表了題爲“A novel peptide encoded by N6-methyladenosine modified circMAP3K4 prevents apoptos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文章,該研究揭示了CircMAP3K4是一種在肝細胞癌中高表達的CircRNA。 在M6A修飾的驅動下,CircMAP3K4編碼CircMAP3K4-455aa,保護肝癌細胞免受順鉑的影響,並預測肝癌患者的不良預後。靶向CircMAP3K4-455aa可能爲肝癌患者,特別是化療耐藥患者提供一種新的治療策略。
本研究證實了CircMAP3K4在肝癌細胞順鉑暴露後的生存中起著關鍵作用,並且是肝癌患者的獨立預後預測因子。CircMAP3K4可以通過IGF2BP1識別介導的m6A修飾被翻譯成多肽。 該肽通過與AIF的N末端結合,減少AIF的切割和核分布,從而防止順鉑誘導的細胞死亡。這些發現突顯了CircMAP3K4編碼肽在肝細胞癌患者中的預後和/或治療意義。
原文:doi: 10.1186/s12943-022-01537-5.
【22】CIRC-ZEB1通過吸附miR-199a-3p促進PIK3CA的表達並影響肝癌細胞的增殖和凋亡
2022-03-22報道,近日,南昌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研究者們在Molecular Cancer雜志上發表了題爲“Circ-ZEB1 promotes PIK3CA expression by silencing miR-199a-3p and affects the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文章,該研究證實了CIRC-ZEB1通過耗盡miR-199a-3p促進PIK3CA的表達,從而影響肝癌細胞的增殖和凋亡。
該研究結果表明,CIRC-ZEB1在促進細胞增殖的同時抑制肝癌細胞的凋亡。CIRC-ZEB1可作爲肝細胞癌診斷和治療的生物標志物。更重要的是,CIRC-ZEB1的沉默通過靶向miR-199a-3p抑制PIK3CA的表達而幹預肝癌的進展。
原文:doi: 10.1186/s12943-022-01529-5.
【23】肝癌(HCC)“免疫+靶向”治療!信達生物/禮來達伯舒®+達攸同®方案療效顯著:總緩解率34%,疾病控制率78%!
2022-01-23報道,信達生物制藥(Innovent Biologics)與禮來(Eli Lilly)近日在2022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胃腸道腫瘤研討會(ASCO GI)上公布了PD-1抑制劑達伯舒®(Tyvyt®,通用名:sintilimab,信迪利單抗注射液)聯合VEGF靶向藥物達攸同®(Byvasda®,通用名:bevacizumab,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治療晚期肝細胞癌(HCC)開放標簽Ib期研究(NCT04072679)的最終臨床結果和生物標志物分析。
【24】Molecular Cancer: 單細胞RNA-seq分析發現一種非編碼RNA介導肝癌對索拉非尼治療的耐藥性
2022-01-22報道,這項研究證明了莖性和EMT在單細胞水平上驅動索拉非尼耐藥性的確切作用。肝癌細胞群體中預先存在一小部分具有內在索拉非尼耐藥的靜止幹細胞樣細胞,並在長期接觸索拉非尼後變得豐富。這一數據提供了新的見解,表明休眠的幹細胞樣細胞可能是促進索拉非尼耐藥性發展的主要罪魁禍首。 因此,殺死靜止的腫瘤幹細胞可能是克服索拉非尼耐藥性的一種策略。作者還發現了一個新的非編碼LncRNA,ZFAS1,它與HCC的增殖和莖性特征的維持密切相關。因此,沉默ZFAS1是克服索拉非尼耐藥性的另一種策略。
原文:doi: 10.1186/s12943-021-01473-w.
【25】《自然通訊》:上海交通大學王慧和李曉光合作團隊發現良性心理應激通過調節機體免疫,抑制肝癌發生增強免疫治療效果
2022-01-27報道,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王慧教授和李曉光研究員團隊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發表了題爲:Environmental eustress modulates β-ARs/CCL2 axis toinduce anti-tumor immunity and sensitize immunotherapy against liver cancer inmice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良性心理應激通過SNS/β-ARs/CCL2信號通路增強抗腫瘤免疫反應,進而抑制肝癌的發生、發展並克服PD-L1免疫治療耐藥,爲心理情緒因素在癌症預防和控制中作用的理論研究和臨床指導提供了新的見解。
【26】Nat Commun:將p53 mRNA納米療法與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相結合或能重編程免疫微環境 從而有效治療肝癌
2022-02-12報道,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題爲“Combining p53 mRNA nanotherapy with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reprograms the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for effective cancer therapy”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麻省總醫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mRNA納米顆粒對肝癌中的腫瘤微環境實現了重編程,這種類似于在COVID-19疫苗中使用的技術或能幫助恢複p53主要調節基因的功能,p53是一種在肝癌和其它多種類型癌症中發生突變的腫瘤抑制子;當與免疫檢查點阻斷劑療法結合時,p53 mRNA納米顆粒方法不僅能誘導對腫瘤生長的抑制,還能明顯增加實驗室肝細胞癌模型中的抗腫瘤免疫反應。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當將p53 mRNA納米藥物與免疫檢查點阻斷劑結合時或許就能逆轉肝細胞癌的免疫抑制作用,從而就有望幫助治療肝癌等其它類型的癌症。
原文:doi:10.1038/s41467-022-282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