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美國白宮網站公布了最早在2043年才能解密的“印太戰略框架”文件。這份文件編寫于2018年,闡述了美國2018年至2020年對印度、朝鮮乃至中國的戰略圖景。
這份文件中包含“保衛台灣”“幫助印度崛起制衡中國”“維持美國在印太地區的主導地位”等內容。1月1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上指出,解密文件的內容至少犯了三個方面的錯誤:冷戰思維突出;嚴重違反美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嚴肅承諾;惡意歪曲中國周邊政策、渲染中國威脅。
據《外交官》雜志、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新加坡《聯合早報》等媒體報道,這份文件保密級別爲“秘密” “不對外國人開放”(not for foreign nationals)。白宮一反常態,提前解密這份秘密文件,引發各界關注。有分析指出,一方面,這份文件的戰略目標要求“非常之高”,提前解密反而凸顯了其失敗;另一方面,提前公布文件能向外界展現特朗普任內戰略的具體內容,對即將上任總統的拜登形成某種壓力。
文件裏都有什麽主意?
12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公布了“印太戰略框架”秘密文件。同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發布聲明稱,“印太戰略框架”文件于2018年2月獲得政府批准,並在政府機構內實施。
據“德國之聲”(DW)1月14日報道,奧布萊恩說:“今天(1月12日),白宮發布最近解密的《美國對印太地區戰略框架》。在過去三年裏,該文件爲在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經濟活躍地區實施(美國)2017年《國家安全戰略》提供了總體戰略指導……公布這份文件是爲了讓美國人民以及我們的盟友、合作夥伴明白,美國對保持印太地區自由與開放的承諾將延續至久遠的未來。”
“框架文件”列出了美國國家安全的三大挑戰,分別是“如何保持美國在印太地區戰略優先、促進自由經濟秩序……”“如何保證朝鮮不在現在和未來威脅美國及其盟友”“如何在促進公平和互惠貿易的同時提升美國經濟領導力”。
文件隨後列出了14條假設推論,有6條直接涉及中國,有著濃重的渲染“中國威脅論”的基調。此後,文件列出了“理想的最終狀態”和“努力的方向”,後者涉及“聯盟與合作”“印度與南亞”“中國”“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以及太平洋群島”五部分。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框架文件”長達10頁,部分內容仍“塗黑”保密處理。根據公開內容,特朗普政府認爲需要遏制中國,同時發展在各種沖突中擊敗中國的能力和概念。爲此,美國制定並實施的防禦戰略至少包括:在沖突中不讓中國在“第一島鏈”內有持續的海空優勢;第二,保衛“第一島鏈”,包括中國台灣;第三,主導“第一島鏈”以外的所有領域。
據《聯合早報》報道,美國劃設有三條島鏈,都環繞中國海域。第一島鏈一般指的是東北起自日本群島、琉球群島,中接台灣島,南接菲律賓群島、大巽他群島的鏈形島嶼帶。分析指出,根據戰略,美國一改過去對台軍售取向,從防禦性爲主轉向“攻守兼備”。
另外,“戰略框架文件”顯示美國認爲中國在意識形態上影響力逐漸擴大,美國因此需提升自身在“印太地區”的參與。文件認爲,美國爲在區域推廣價值觀並維持影響力,應多與韓國、蒙古、日本等所謂“區域民主夥伴”來往。
奧布萊恩說明指出,“框架文件”指引了美國應對印度-太平洋地區以及其他地區特定議題的多項政策框架和計劃的形成,例如《美國對華戰略方針》(U.S. Strategic Approach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美國反擊中國經濟侵略戰略框架》(U.S.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Countering China’s Economic Aggression)《美國反擊中國在國際組織的惡性影響運動計劃》(U.S. Campaign Plan for Countering China’s Malign Influence 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等。《框架》也就美國政府不同部門的行動做出協調,以促進“印太地區”的“繁榮和穩定”,包括主權、航海與飛航自由、貿易投資互惠等。
另外對于朝核問題,文件強調,美國對朝鮮的戰略目標是要求朝方放棄核力量。
澳、日、印被點名關照?
在白宮的“框架文件”中,澳大利亞、日本與印度是出現頻率很高的國家。早前,美國、印度和日本三國每年都會舉行“馬拉巴爾”聯合軍演。2020年,澳大利亞也加入了這項軍演,四個國家之間軍事往來與合作比較頻繁。
在美國白宮于當地時間12日公布“框架文件”前,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已提前報道此事。ABC報道援引白宮消息人士稱,澳大利亞與日本對這份文件的形成有重大影響力。日本《朝日新聞》也較早地獲得了有關文件,提前做了報道。
《外交官》雜志14日分析指出,澳大利亞在“框架文件”中出現的次數沒有日本、印度乃至韓國那麽多,這其實可能意味著美澳之間關系已經非常緊密。
據ABC報道,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家安全學院院長羅裏·梅德卡夫(Rory Medcalf)認爲,“框架文件”顯示出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戰略”將倚賴聯盟來驅動。“在某些方面,這一戰略是美國對(誰是)盟友的願景,而不是對美國領導地位(的願景)。”梅德卡夫說。
《外交官》分析指出,盡管“框架文件”提出美國應“加強澳大利亞的能力”,但特朗普對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攻擊顯然削弱了澳大利亞。中澳之間不明朗的經貿關系也對澳大利亞造成打擊。澳大利亞前總理特恩布爾評價說,“框架文件”非常清晰而且“深思熟慮”,但特朗普並不總是貫徹執行,他在國際舞台上是一個“非常不穩定的角色。”
而在美日關系方面,日媒《朝日新聞》強調,“框架文件”將日本視爲“地區整合的關鍵國家”,是“地區整合、技術進步、地區安保的支柱”。
此外,“框架文件”宣稱“一個強大的印度可以制衡中國”,並專門就“印度與南亞”設立章節。美國和印度此前已經簽署了四份防務合作協議,包括《後勤交換協議備忘錄》(2016年8月)、《通信兼容性和安全協議》(2018年9月)、《軍事情報保護協定之工業安全附件》(2019年12月)、《地理空間合作基本交流與合作協定》(2020年10月)。這些防務合作協議讓美、印兩國軍方可以互相使用軍事基地與後勤設施、共享情報與技術。
據印度亞洲國際新聞社(ANI)13日報道,“框架文件”充分描述了印度在“印太地區”日益增長的重要性。報道指出,特朗普政府這一姿態可能會引起巴基斯坦方面的擔憂。
看似被重視卻遭冷落的東南亞
特朗普政府失敗或自相矛盾的地方,體現在澳大利亞近期的經貿問題,以及與美方不配合國際組織運作對其盟友的不良影響。《外交官》報道指出,雖然“框架文件”指出了東南亞地區的重要性,但是特朗普卻長期不出席東盟峰會。
報道稱,“框架文件”列出了許多“雄心勃勃”的目標,但對如何實現這些目標卻“知之甚少”。“美國解密的印太戰略(有關東南亞的)這一部分告訴我們,華盛頓是多麽不了解東南亞,只是在口頭承諾東盟的中心地位。另外,(這也顯示)比起其他地區大國,我們的地位是多麽次要。”印尼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伊萬(Evan Laksmana)說。
“框架文件”稱,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最高利益”是“保護國土與海外美國公民;避免核武器及其運載工具的擴散;保持美國在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占據全球經濟超過三分之一的地區的經濟、外交和軍事方面的存在;加強我們對盟友的信譽和有效性;維持美國在該地區的主導地位,同時在國內保護美國的核心價值觀和自由。”
《外交官》引述其前編輯Ankit Panda的話說,“框架文件”以非常不委婉的方式解釋了美國心中亞洲“自由的國際秩序”的具體意味。
澳大利亞學者梅德卡夫指出,“框架文件”設定了非常高的標准,根據這些標准,“美國是失敗了”。美國新聞Axios批評稱,美國聲稱要加強對東盟的參與,卻一步步“撤出”了這一地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的簽署更與美國無關;美國試圖輸出民主價值觀,然而其國會大廈卻發生嚴重騷亂。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