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新加坡加利谷山廣播中心,是由一棟棟建築物在不同時期組成的,而這些樓房,最早建于1950年。由于年久失修,這裏曾發生了不少事故…
本文出自世界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回望加利谷山》一書。
·林耀慶 Lim Yao Ching
一、簡介
我于1997年加入新加坡電視機構。以下是我當年在加利谷山親身經曆的一些鮮爲人知的轶事,以及整個搬遷的一些花絮。
加利谷山廣播中心的面積約爲7公頃,以下這些建築物是在不同時期建設的:
• 舊廣播房 (Old Broadcasting House):建于1950年代(兩層)
• 電視大樓 (TV Building):建于1964年(四層)1972年和1986年進行了擴建。
• 廣播大樓 (Radio Building):建于1983年(六層)
• 東翼 (East Wing):建于1982年(單層,地下三層)
• 西翼 (West Wing):建于1983年(單層,地下五層)
• 附屬大樓 (Annex Building):建于1995年(單層,地下五層)
• 媒體學院 (Media Academy):建于1984年(三層)
• 多層停車場大樓 (MSCP Building):建于1990年(五層,地下四層)
最初的加利谷山廣播中心從多棟舊廣播建築群開始。它由幾棟單獨的建築物組成,以下是它們在新傳媒搬遷以前的用途:
Blk A(A 棟) 兩層木結構建築,用作室外制作的辦公室(戲劇/ 綜藝)。
Blk D (D棟)這座位于電視大樓邊緣的單層建築專門用來存放衣櫃用品,裏面有各種不同時代、不同種族的服裝、頭飾和腳飾。
Blk E(E棟)這座單層木結構的建築雖然外表陳舊,但卻很整潔,是經常來這裏化妝和理發的藝人、播報員和來錄制節目的嘉賓們難忘的地方之一。
Blk F(F棟)這棟單層的建築物,是服裝收集和分發中心也經常有藝人和臨時演員光顧。 這裏提供各種與服裝相關的服務,包括修改服裝、洗衣、選配和歸還拍攝用的服裝。
Blk G(G 棟)這座單層建築是音響後期制作中心,包括了配音、音頻/音樂混合等音頻室。
二、舊廣播建築群火患事件
2002年12月25日,F棟樓後面的一間道具儲藏室懷疑是因爲電器短路而引發火患。
當我抵達 Radio Gate(加利谷山廣播中心大門之一)時,很震驚地看到濃煙已從E 棟化妝間後方的建築物那裏袅袅升起。當時我緊張到手腳冰冷,嘗試給上司打電話卻一直無法撥通。
當時,值班的保安已經試圖控制進入火場的通道。當我進入火場時,看到許多人正沖進G棟的音響後期制作中心搶救音頻室中的器材和錄音帶,頓時讓我爲他們的安危感到擔憂。雖然我嘗試阻止他們進入,他們卻無視我的阻攔。
盡管當時消防員正在屋頂上噴水,但由于高溫導致幾棟單層木制建築物的屋頂不端冒出濃煙,場面令人感到驚恐。幸好服裝儲藏室只有單層樓,消防員很快就控制住了火勢。因爲火勢控制得及時,大火並沒有蔓延到隔鄰的建築物。火勢得到控制後,當時的新加坡民防局局長陳贊誠(James Tan)也親自到火災現場巡視。
三、建新的道具倉庫
在舊廣播建築群的大火燒毀了儲物樓之後,作爲保險索賠條件的一部分,我們重新蓋了一個儲存道具的倉庫。
四、攝影棚制作設施
加利谷山廣播中心包含了6個攝影棚:
演播室A:位于廣播大樓內,整體設計爲禮堂;
電影攝制棚:位于舊廣播建築群,進行電視連續劇與電影制作;電視劇院:位于多層停車場大樓內;
演播室1:用于英語戲劇和情景喜劇制作;
演播室2:用于中文新聞和時事節目制作;
演播室3:用于Caldecott 加利谷山的商業委制;
演播室4和6:用于中文戲劇制作;
演播室5:用于臨時制作和供制片公司租借。
在所有的演播室的中心都有一個臨時的布景大廳,用來存放需要的小道具。
五、舊街場景
80年代新廣剛開始攝制電視劇時,有一部分的舊廣播建築被搭建成電視劇拍攝的舊街頭場景。
然而,當電視劇制作量增加時,新傳媒在位于新馬大士第二通道的關卡旁邊建了一個稱爲“電視世界”的仿古電視劇拍攝景區。
“電視世界”在1992年間建成,面積相當于四個足球場。它有兩個側翼,設計成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新加坡街景以及舊時的中國街景。街上有老電影院、火車站、消防局、教堂、大廈和傳統商店。拍攝景區裏還有一條供拍攝用途的人造河。
新傳媒用“電視世界”的仿古道具和背景爲8頻道制作了許多令人難忘的中文電視劇。曾在這裏拍攝的一些電視劇有:《奇遇3》 ( 1995年) ,豆腐街(1996年),《和平的代價》(1997年),《生命的鍋》《福滿人間》(1999年) 和《瓊園咖啡香》(2000)。
2001年,由于“電視世界”的維護成本高而且使用率低,新傳媒決定放棄這個仿古影視拍攝景區。如果劇情需要,拍攝組改在馬來西亞、中國或加利谷山廣播中心的舊街景拍攝。
六、電視大樓失火
電視大樓曾經發生了另一起輕微火患事件( 不確定年份和月份,可能在2003/2004年左右),導致在電視大樓工作的員工緊急疏散。後來火患被控制在空氣處理機組房(AHU)內,在造成任何損壞之前已受到控制。事後調查發現,是煙頭被吸入空氣輸送口,與空氣處理機組的過濾材料接觸導致火苗緩慢燒起,並排放大量煙霧。
七、建築物年久失修
電視大樓因爲年久失修,常有滲水的狀況。在2004年4月24日下午2點45分左右,一名工作人員發現在電源開關櫃附近的數字媒體中心(DMC)的天花板有水滲入。直播間經理趕緊采取了緊急搶救措施,在滲水的區域周圍用塑料布把設備保護起來。當工作人員清理混亂的現場時,第5頻道的傳播訊號已中斷。
後來工作人員發現,在數字媒體中心和毗鄰的衛星運行中心(SOC)天花板的其他部分也有滲水的狀況,影響了容納第5頻道設備的機架。由于音頻設備的故障,造成了第5頻道在播放時出現了間歇性音頻停斷。
這次的滲水事故造成了第5頻道節目中斷了約19分鍾,並在下午3點10分左右恢複操作,幸好沒有其他頻道受到影響。
八、電視大樓的牆體加固
電視大樓是使用傳統的梁板系統建造的。它建于1964年,並于1972年和1986年進行了擴建。
電視大樓的某些部分用鋼制屋頂覆蓋,而變電站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覆蓋。鋼制屋頂由鋼條支撐,而鋼條又由鋼桁架支撐,然後錨定在鋼筋混凝土結構柱上。專業工程師會對這些建築結構進行爲期5年的目視檢查。
專業承包商于2010年9月20日至11月30日進行了結構檢查後,建議對結構進行更全面的取芯測試和定期維修工作。因爲專家發現電視大樓建築物中的混凝土強度普遍偏低。根據第一份報告的建議,我們進行了維修加固,三個碳化試驗樣品(所有樣本均來自一樓)和岩心提取測試。測試結果顯示鋼筋腐蝕的可能性非常高。
第一份結構研究報告出爐了。從測試結果中可以明顯看出,這座擁有47年曆史的電視大樓已經受到了負面的環境影響,並遭受了至少15年的碳化破壞。結果, 混凝土的強度降低了將近一半,並且出現了混凝土劣化的迹象,例如裂縫、剝落和鏽迹。預計在接下來的5至10年中,會有更多具體惡化的迹象。因此,至關重要的是必須盡快修複那些嚴重惡化的混凝土構件,以防止進一步惡化。
考慮到建築物的占用時間不超過5年,我們還將維修工作限制在主要位于廣場的20根柱子上,在該柱子上進行加固工程,同時對其余部分進行每隔一個月的持續監控。
九、 制定加利谷山廣播中心總體規劃,重新開發舊廣播設備和翻新建築物
經過幾起火患和重大滲水事件後,我們顯然早就需要進行重大的綜合翻新和改造工程。
根據記錄,我發現早在新加坡媒體機構(MCS)時代,公司已經對開發新園區取代現有加利谷山廣播中心的可能性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事實上,公司在1994 年就買了武吉巴督西街6號的一塊地,准備建一個新的媒體中心以取代老舊的加利谷山廣播中心。我不知道武吉巴督重新開發計劃遲遲未進行的原因,或許是與成本有關吧!
根據我們2005年的研究,重新開發一部分加利谷山廣播中心並對現有建築進行翻新更具成本效益。我當時是制定一個總體規劃的主要推動者。該計劃旨在提升加利谷山廣播中心的建築,並用新建築重新開發舊廣播設備。我親自起草了招標文件,任命顧問來制定重建加利谷山廣播中心的總體規劃。
由以下公司組成的財團于2005年9月被任命,爲翻新加利谷山廣播中心的概念作總體規劃:
DP建築師私人有限公司被任命爲建築師;
Beca Carter Hollings & Ferner(S.E.Asia)私人有限公司被任命爲土木、結構和機電工程師;
KPK工料測量師私人有限公司被任命爲工料測量師。
總體規劃提案已完成,隨後于2006年3月提交給新傳媒管理層。但是最終的決定,是在武吉巴督建造一個新的綜合體。在空地上建房子有明顯的優勢。翻新提升現有的老建築非常困難和不方便,因爲這會影響日常的業務運作。辦公室,尤其是新聞室對施工時所發出的噪音非常敏感。廣播間、演播室、戲劇和娛樂制作設施也都必須搬遷。在一座新大樓裏建造一個全新的廣播基礎設施框架要容易得多了。
在新傳媒管理層做出決定後,一個內部項目管理團隊隨後任命了一名項目管理顧問,負責監督武吉巴督地段新建築群的施工。爲了了解所有利益相關者的要求,我們開展了一次全面的研討會和討論會,並爲新綜合體制定了一份綜合技術要求、規範和空間合理化計劃。然而,在招標邀請更多學科加入咨詢團隊之前, 該項目因2007年的經濟大蕭條而流産。
2011年,新傳媒最終決定在緯壹(One North)購買一塊地建造一個新的媒體中心,以取代加利谷山廣播中心。新的地段位于緯壹科技城媒體工業園(Mediapolis),那是一個新加坡爲迅速發展知識型經濟打造的一個綜合産業園 區,擁有最先進的基礎設施和技術平台,爲各個新型産業提供了有力和全面的支持。
新大樓擁有許多先進的設施,包括兩個大型演播室、後期制作設施、新聞收集和廣播設施、一個擁有1500個座位的演藝劇院和辦公場所,還有一個綜合的新聞編輯室,可容納700名電視、廣播、數字和平面媒體的記者和編輯。
十、胎死腹中的發展計劃
或許有人會好奇想了解一下,當初由顧問團隊制定的加利谷山廣播中心翻新的總體規劃和一些初步設計的想法。這些觀點最終止于初步的說明設計,沒有進一步發展。以下就是當時的構想圖。
以下所示是武吉巴督地段擬建造的建築群構想圖。這些都僅僅是處于初步階段的工作草案。
最後我以我拍攝的兩個電視台石匾的照片結束此篇記述。
林耀慶
作者簡介:
林耀慶于1997年加入新加坡電視機構,負責其物業服務部,該部門包括維護必要的機電基礎設施。隨後,他參與了項目管理並制定了重新開發總體計劃。他于2012年離開新傳媒,目前在基礎設施發展的咨詢公司擔任項目管理顧問。
《回望加利谷山》是第一本詳細記錄新加坡廣播電視發展史的重要中文書籍,是50多位曾在加利谷山新傳媒(MediaCorp)中文節目組的台前幕後人員撰寫的集體記憶,圖文並茂地講述了80年來發生在加利谷山(Caldecott Hill)的重大事件和許多不爲人知的故事。
本書50個篇章分爲八輯:統帥、先驅、廣播、新聞與時事、綜藝節目、華語戲劇、幕後大軍、熠熠星光,時間跨度從1942年日本占領新加坡時期一直到2016年新傳媒搬遷到緯壹科技城。真實地記錄了一批熱愛廣播電視事業的台前幕後人員,如何在摸索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從零開始不斷追求卓越;如何爲觀衆制作更好更精彩的廣播和電視節目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點擊這裏,可直接購買此書。更多精彩圖書,可關注公衆號:WorldScientific Education。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