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農曆新年”表述
NTU展板被私改爲“華人新年”
新加坡“8視界新聞網”報道,一名網民近日在社交媒體小紅書上發表了一則帖文,對南洋理工大學NTU在校園活動中堅持使用“Lunar New Year”(農曆新年”)字眼而非“Chinese New Year”(華人新年),感到不滿,問:“這是對華人學生的尊重嗎?”。
網上流傳實地實拍,NTU一個新春嘉年華活動展板上的“陰曆/農曆”(Lunar)字眼被人劃掉,改成了“華人”(Chinese),引發網民熱議。
(圖源:小紅書)
1月18日、19日的慶祝活動是由南大中文學會、南大學生會和研究生會主辦,其中包括中華文化和傳統活動,如剪紙和揮春等。本地和國際學生都踴躍參加。
據悉,NTU學生事務辦公室要求所有學生組織使用“陰曆/農曆新年”(Lunar New Year)這一英文譯名。
南大發言人答複“8視界新聞網”詢問時解釋,由于NTU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師生與職工,包括來自中國、韓國和越南等,都在農曆正月初一這段期間紀念和各自的新年。
南大發言人說:“本著多樣性和包容性的精神,我們在年度慶祝活動中,使用了‘y陰曆/農曆新年’(Lunar New Year)這個詞。”
無獨有偶,之前,美國紐約也發生類似的事,網名爲“北京大妞”的網民在商場見到“Lunar New Year”字樣,一氣之下把它扯掉了,結果被人報警,警察把她請去了警局。
新加坡到底是用
“農曆新年”還是“華人新年”?
那麽,現在問題來了,新加坡究竟是用“Chinese New Year”(華人新年)還是”Lunar New Year”(陰曆/農曆新年)?
身爲土生土長新加坡土著,筆者以在本地五十年以上生活經曆背書,可以很負責任地向各位介紹五個要點。英文媒體稱“華人新年” 第一點,新加坡英文界統一使用“Chinese New Year”(華人新年)。我們看看新鮮出爐的主流媒體《海峽時報》。2023年1月22日,大年初一,頭版頭條就出現了至少三處“Chinese New Year”華人新年。
我們接著看下去,同日,《海峽時報》頭版:
我們看看第A18版:
還有,第A24版:
現在我們來看看另一個主流英文媒體 Channel News Asia “亞洲新聞台” 。
滿滿都是“Chinese New Year”、“CNY”,也就是“華人新年”,有沒有? 中文媒體稱“農曆新年”第二點,好了,我們現在來看看中文媒體用的是什麽表述方式。
現在我們來看看同樣是新加坡主流中文媒體的”8視界“電視新聞:
發現了嗎?
英文媒體都稱爲“Chinese New Year”(華人新年),而中文媒體都稱爲“陰曆/農曆新年”或“春節”,而不稱“華人新年”。
爲什麽?
因爲受衆有別。傳統上,新加坡英文媒體受衆橫跨各個種族,而中文媒體的受衆則是本地華人,所以,華人媒體沒必要把華人的節日稱爲“華人新年”,就像中國人不會把農曆正月初一稱爲“中國人新年”或“華人新年”、日本人不會把農曆正月初一稱爲“日本新年”或“大和新年”,是同樣的道理。
爲了把陽曆/公曆1月1日的“元旦”或“公曆/陽曆新年”區分,新加坡華人于是把農曆正月初一稱爲“陰曆/農曆新年”。
其實,再早以前的新加坡中文媒體,甚至連“農曆新年”都不用,而是使用本地流行的閩南語和潮汕語,稱爲“新正”。
1919年的《叻報》刊登了“慶賀新正“的賀詞,也就是“慶賀新年”。“正”者,正月也;“新正”就是“新年”。至今祖籍閩南、潮汕的新加坡人在過年時仍用”新正如意”等賀詞,十分傳統。
新加坡官方稱“華人新年”
第三點,我們來看看新加坡官方的說法。
無論是人力部或教育部,對農曆正月初一、初二的說法都是“Chinese New Year 華人新年”。新加坡每年的公共假期都由人力部發布,因此,既然人力部稱之爲“Chinese New Year”,可以將之視爲新加坡的官方表述。
又例如,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的百科詞條,也稱爲“Chinese New Year”。
新加坡旅遊局官方網站,英文界面稱爲“Chinese New Year”,中文界面則稱爲“農曆新年”。
“華人新年” “農曆新年”李顯龍分場合使用 第四點,我們來看看新加坡高層怎麽表述。 很巧,就在大年初一,李顯龍在臉書Facebook發帖拜年,第一句話就是…..Chinese New Year(華人新年)…… 最後一句話還是Chinese New Year……
其實,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顯龍的新春獻詞,堪稱經典,我們來學習學習:
大家發現了沒有?李顯龍的英文獻詞當中,正月初一、初二稱爲“Chinese New Year”(華人新年),而中文獻詞當中,則是表述爲“春節”、“農曆新年”。
這完全就是跟新加坡主流社會、主流媒體的口徑是一致的。
新加坡什麽時候開始講究使用
英文“Lunar New Year 農曆新年”?
第五點,新加坡是什麽時候有人開始講究使用英文“Lunar New Year(陰曆/農曆新年)” 的表述的? 新加坡中文界一直使用“農曆新年”,從未用過“華人新年”,畢竟,自己是華人,把自己的新年稱爲“華人新年”,就像把其他華人傳統節日稱爲“華人元宵節” “華人清明節” “華人端午節” “華人中秋節”一樣,多此一舉,畫蛇添足。 但是,在英文界就有不同情況。據我記憶,新加坡英文界至少在二三十年前就有人開始倡議,由于農曆正月初一初二不僅華人慶祝,其他民族如日本、韓國、越南等等也慶祝,因此,建議改名爲“農曆新年”。雖然這個倡議有不少人支持,但是,恐怕有更多人認爲不必多此一舉,因此,並未得到重視,至少,官方至今仍保持英文使用“Chinese New Year”的習慣。 不過,在一些人員的國籍分布比較多元化的企業和單位,有許多慶祝農曆新年的並不僅僅是華人,因此,爲了照顧這些外國人的民族感情,倒是有不少是選擇使用“Lunar New Year”的,南洋理工大學就是一個。 簡單說,在新加坡,通行做法就是英文稱之爲“Chinese New Year 華人新年”,而中文則稱爲“陰曆/農曆新年”或“春節”;英文雖也有稱爲“Lunar New Year”的,近年來是有所增多,但仍屬于非主流,中文稱爲“華人新年”的則幾乎沒見過。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