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早前報道,建屋局會在大巴窯東興建占地四公頃的新住宅區,預計可建造數千個組屋單位。離批發市場不到200米的大巴窯高爾夫球練習場于2018年底歸還政府,用于興建組屋。
正在興建的預售組屋Kim Keat Ripples位于批發市場旁,項目預計于2025年第一季度竣工,屆時會有708個二房式靈活和四房式單位。
批發市場的10名攤販星期一(2月13日)接到由新加坡食品局、國家環境局、建屋發展局、陸路交通管理局與人民協會聯合發出的文告,通知他們最遲須于今年8月19日前,結束在這裏的業務。當局也會協助攤販搬遷到其他地點繼續營業。
延伸閱讀大巴窯夜間批發市場關閉 攤販:買不到便宜菜或調高食物售價
黃順龍(68歲)在批發市場售賣蔬菜已有約43年,除了一般公衆,他的客人大多是在大巴窯、碧山、實龍崗和宏茂橋等附近地區,經營蔬菜攤或售賣餐飲的小販。
受訪攤販對于政府下令搬遷感到無奈,大多預計不會搬遷他處,打算結束營業。
在後港巴刹經營蔬菜攤的丁光裕(63歲)過去10多年,幾乎每天都來批發市場進貨。他說,雖然這裏和巴西班讓果菜批發中心的售價差不多,但從攤位來這裏一趟車程只須20分鍾,去巴西班讓果菜批發中心則需要雙倍時間。
食品局回複《聯合早報》詢問時說,批發市場以非正式方式運營,攤販們並沒支付租金。隨著大巴窯東的住宅項目發展,批發市場占用的路段預計交通會更加繁忙,不適合經營菜市場。
黃順龍認爲,如果在巴刹營業則須改變運營模式,大幅減少進貨量,售價與人手安排都得有很大的調整,得從長計議。
“以後除了犧牲睡眠,也要用更多汽油,但沒辦法。”
多數攤販直接結束營業
食品局指出,當局爲攤販提供三個選擇,協助他們繼續營業。這三個選擇是:巴西班讓果菜批發中心、環境局管理的巴刹攤位,以及私人菜市場攤位。其中,私人菜市場攤位的主租戶是以私人名義租用攤位,有意租用這種攤位的攤販須直接向主租戶查詢。
同樣經營蔬菜攤40多年的施建春(63歲)原本在林厝港有一家菜園,去年7月被令將土地歸還政府後,他轉向從本地農場進口蔬菜。他說,批發市場結束營業後,他不會經營蔬菜攤,只會從菜園進貨,直接把蔬菜運送給顧客。
攤販是在星期一接到通知,最遲須于今年8月19日前,結束在大巴窯東的夜間蔬菜批發市場的業務。食品局回複本報詢問時說,隨著大巴窯東的住宅項目發展,批發市場占用的路段預計交通會更加繁忙,因此不適合運營菜市場。
大巴窯東的夜間蔬菜批發市場40多年來在小路上售賣低于市價的蔬菜,吸引不少公衆深夜前去購買。隨著大巴窯東有更多組屋落成,人流量預計增加,政府要求攤販今年8月結束營業。
他告訴記者,巴西班讓果菜批發中心余下攤位大多在中心尾端,很難吸引顧客。此外,目前他直接從馬來西亞進貨,因此進口價較低,他售賣的空心菜每公斤約2元5角,但巴刹售價可達3元。
他說:“如果搬遷,我會流失幾十年的熟客,現在汽油費那麽高,他們不會專門到巴西班讓向我買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