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上午,新加坡外交部長一行到訪北京,這也預示著北京與新加坡經貿合作有望繼續深化與拓寬。
新加坡是國際航運、航空和貿易中心,工業和技術服務中心,投資和金融中心,國際旅遊和會議中心‘北京則是我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這兩座世界級城市在功能定位上非常契合,雙方如果能實現政府級別的深度經貿合作,將能擦出哪些創新的“火花”?又將給各自帶來哪些發展紅利?
合作前景廣闊
新加坡與我國多省市已建立經貿合作機制,根據外交部消息,截至2022年7月,這個名單已包括天津、山東、四川、浙江、遼甯、江蘇、廣東等7省市,但北京暫未名列其中。
“新加坡與北京的經貿合作早已有之,但只是局部的、單項的,沒有形成政府間合作機制,也沒有上升爲戰略合作層面。”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宋向清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但是雙方在許多經貿領域具有互補性,未來開展深度合作和戰略性合作的前景十分廣闊。”
“前期可在技術創新、知識産權交易、教育文化旅遊、城市治理、營商環境建設和國際物流等領域開展合作。”宋向清表示,“隨著合作機制的不斷優化,可探討建立數字經濟、前沿技術聯合研發、全球網絡平台,創新創業生態、知識産權保護等方面合作機制。”
在提到的多個領域當中,宋向清首推高端核心技術聯合研發中心,他認爲在科技創新維度如果雙方能達成深度合作,將是最大的看點。“比如芯片技術、半導體領域、生物醫藥等方面。數字經濟和科技創新也可以是新加坡優先考慮深化合作的領域,也符合北京的需求。”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同樣指出,北京是“雙中心”城市,即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懷柔科學城是北京‘雙中心’的核心載體,所以,北京可以與新加坡進行相應的合作項目,探索具有北京特色的‘百年懷柔科學城’建設”。
優劣互補、互鑒互學
北京和新加坡雙方在合作上其實也各有優勢與劣勢。宋向清介紹,在新加坡方面,其優勢在于航運業、金融業、保險業、旅遊業、國際會展會議、現代工業技術服務等。其劣勢在于國土面積狹小,縱深不夠,無法建設大型工業區,以發展先進制造業。因此,其多數工業品尤其是生産性原輔材料大都需要進口。
在北京方面,宋向清也指出,其優勢在于人才資源豐富、大企業多、城市文化厚重、商業繁榮、數字經濟發展迅速、科技創新能力突出,劣勢則在于缺少國際航運,全球物流水平尚有提高空間等。
各有優劣使雙方具有廣闊的合作空間與較強的互補性。從合作的空間上看,看懂App聯合創始人由曦認爲,北京和新加坡雙方合作空間較廣,可涉及金融、人才、城市規劃與建設、旅遊文化、貿易合作等5個方面。
“例如,在金融方面,北京和新加坡都是重要的金融中心,兩地就可以在金融市場開放、金融監管、金融科技等領域展開合作。”由曦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而從合作的互補性上看,宋向清認爲,建議北京和新加坡可在商業空間規劃和布局、城市綜合治理和生態保護、智慧城市建設、社會保障體系、公共服務平台等方面能夠推進深度合作,互鑒互學。
“其實,新加坡的一大長處就在于城市治理方面,這也恰是北京正在發力爲之的。”宋向清表示,“比如商業空間規劃布局和建設,北京存在的不均衡性導致人員和車輛流動出現潮汐現象,而這種情況在新加坡不明顯,新加坡的經驗是大力發展社區商業,從而使其商業空間利用合理有效。”
“牽手”還遠嗎?
事實上,新加坡與我國省區市的合作已有較爲成熟的案例。據悉,我國已與新加坡建有蘇州工業園區、天津生態城和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三大政府間合作項目,廣州知識城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以及吉林食品區、川新科技園、南京生態島等地方合作項目。
“雖然至今北京暫未有機會與新加坡建立經貿合作機制,但是,北京與新加坡之間的交流也十分頻繁,如2022年8月10日,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11月28日,北京與新加坡文化經貿合作交流會在線舉行等。”洪濤介紹說。
“中新互爲高質量合作夥伴,兩國關系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曾表示。後續北京與新加坡深化合作的“勢頭”或將更盛。“雙方人才團隊、技術設備和研發理念等優勢互補,有利于推進北京數字經濟的普及和提升,有利于提高北京對高端核心技術的研發能力,有利于促進北京高新技術産業提檔升級,促使北京加快進入世界頂級創新型城市之列。”宋向清表示。
此外,宋向清分析認爲,北京與新加坡的合作機制也許已在醞釀中,“簽署合作協議不會太晚了”。
這一預測並非空穴來風,在去年11月召開的北京—新加坡文化經貿合作交流會上,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許甯甯便指出,應發揮包括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新加坡“通商中國”北京服務貿易協會在內的機構作用,凝聚、鼓勵創新文化企業參與合作。“建議建立北京與新加坡文化産業合作機制,提升文化産業合作水平。”許甯甯表示。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冉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