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我深信這個世界無法應付並餵養正在急劇增長的人口,所以必須尋找肉類替代品。”
SGProtein主要使用高水分擠壓(high moisture extrusion)設備,將蛋白重組形成纖維狀,每小時可制造500公斤植物肉。庫爾解釋:“我們運用大豆蛋白或豌豆蛋白,然後用水攪拌均勻,在高壓和高溫下制造出植物肉。這種人造肉的纖維狀結構與真正的肉很相似,口感和嚼勁也類似。”
替代蛋白一般指動物蛋白以外的蛋白,目前有四種:植物蛋白、藻和真菌類蛋白、培植肉(cultured meat)以及昆蟲蛋白。
雖然人們難以在短時間內接受新概念的食品,但庫爾說:“研發植物肉不是要人人變成素食者,而是期待人們吃多一些替代肉品,一起解決肉品危機的困境。”
針對蛋白質替代品興起,食品局說:“這是一個相對新穎但增長快速的全球市場,預計未來10年達到1400億美元(1960億新元)的規模,或占全球1.4萬億美元肉類行業的10%。”
植物肉制造商SGProtein聯合創辦人兼總裁庫爾(Dominique Kull,42歲)受訪時說,人類過度食用肉類將危害環境,他相信植物肉是未來食品保障和地球保護的解決方案。
庫爾解釋說,植物肉與傳統素肉最大的差別是食品成分。相較于傳統素肉,運用豆類與高科技産出的植物肉有超過21%蛋白質。“我們正嘗試創造一種營養價值與動物蛋白相同的食品,但不含動物體內壞的膽固醇,也能擺脫荷爾蒙或抗生素。”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品牌和業者進軍新加坡植物肉市場。根據新加坡最大超市職總平價的數據,今年8月旗下超市售賣的植物肉商品超過10個品牌,是2020年的兩倍。
談及爲何選擇在新加坡設廠,庫爾說:“新加坡是東南亞的樞紐,能提供食品制造商良好的平台。另外,30·30願景的策略讓我們相信這是設植物肉廠的理想地點。”
食品局也說:“許多食品公司反映,替代蛋白在亞洲還有許多開發空間。因此,新加坡會在創新和研發方面給予支持,以利加速農業食品和替代蛋白行業的發展。”
技術、機器與設備都是“新加坡制造”,唯獨原材料無法在新加坡生産。庫爾坦言:“我們是100%的新加坡公司,所有的生産和管理團隊員工都在新加坡,但新加坡土地有限,制造植物肉的主要原材料大豆和豌豆蛋白粉都必須進口。希望有一天,這些都能是新加坡自産。”
庫爾六年前來到新加坡,與兩名合夥人選擇在本地落戶,開設這家植物肉制造廠。
不但如此,過去兩年,平價超市的植物肉銷售額增長超過 10%。
距離裕廊漁港約1.6公裏,坐落島國西南布羅巷(Buroh Lane)一隅是新加坡首個植物肉制造代工廠——SGPro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