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達到目標,我們接下來還得付出更多努力,我也希望協議能推動這些工作。除此之外,達成這項協議也意味著有力的肯定,當各國攜手,我們能共同取得更多成就,讓世界更美好。”
目前世界上只有1%的公海受到保護,由新加坡人擔任主席的一項聯合國保護公海生物多樣性大會,經過將近20年磋商後,終于達成協議,30%的公海將受到保護。
我國駐聯合國海洋與海洋法大使陳惠菁擅長公共國際法
逾百國的談判代表星期六(3月4日)就聯合國一項保護公海的條約達成共識,“國家管轄範圍外區域的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 Beyond National Jurisdiction,簡稱BBNJ)協議”將保護和加強公海的海洋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
廣袤的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蘊藏豐富資源,其中有64% 爲國家管轄範圍以外區域(Areas Beyond National Jurisdiction)。外交部說,盡管公海具有極爲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但目前只有1%的公海受到管制,因此新協議是推進全球公域治理的重要一步。協議涵蓋獲取和使用海洋生物遺傳資源、在國家管轄範圍外海域采取保護和可持續使用資源的措施,並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以及能力培訓和海洋技術轉讓。
各國成功及時達協議 我國外交部表示歡迎
巧合的是,197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通過時,也是由新加坡人擔任大會主席,他就是巡回大使許通美。
根據新協議,發達國家也承諾額外提供多50%的經濟資助,來資助能力建設項目,以幫助發展中國家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和落實這項協議。協議也要求各國共享開發海洋遺傳資源所獲取的利益,例如方便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研究人員,獲取國家管轄範圍外海域的海洋生物研究樣本和數據。
聯合國公海生物多樣性公約政府間會議于星期六在紐約結束。會議的主席由新加坡駐聯合國海洋與海洋法大使陳惠菁擔任,她在大會結束後說:“船已經靠岸了。”
1972年《公約》通過時 大會主席是許通美
陳惠菁1992年加入公共服務,曾在總檢察署和外交部任職,目前也是新加坡知識産權局局長。
聯合國公海生物多樣性公約政府間會議于星期六在紐約結束。會議的主席由新加坡駐聯合國海洋與海洋法大使陳惠菁擔任,她在大會結束後說:“船已經靠岸了。”
海洋資源過度開發, 海洋生態日漸失衡,越來越多的國際組織、 鄰海國家及部分內陸國家開始關注國家管轄範圍以外區域的生物多樣性,陳慧菁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從2018年擔任聯合國政府間商討BBNJ事務的大會主席。她也是管理國際海底區域及其資源的權威組織——國際海底管理局(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的法律與技術委員會成員。
外交部發言人說,新加坡對于各國成功和及時達成這項協議表示歡迎。“聯合國公海生物多樣性公約政府間會議的成功,再次肯定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多邊合作,以及聯合國在建立和維護以規則爲基礎的國際秩序方面的關聯和重要性。在陳惠菁的帶領和指導下,各方得以彌合分歧,達成一項雄心勃勃和面向未來的協議。”
這項具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協議是聯合國主導了五輪談判後才達成的新共識,它被視爲推進2030年之前保護全球30%的陸地和海洋這一目標的關鍵部分。
陳惠菁是新加坡駐聯合國海洋與海洋法大使,也是外交部長的特使,她擅長公共國際法,這包括海洋法,以及環境與氣候變化相關法律。
陳惠菁說,新協議是無數致力于加強保護公海和深海海底生物多樣性的人,付出不懈的努力才得以促成的,也代表著爲更好管理這些珍貴資源開啓一條充滿希望的道路。
外交部星期天(3月5日)發文告說,這項國際協議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UNCLOS)的一部分。聯合國自2004年,已就加強各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外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展開討論,以便加強這方面的國際法律制度。自2018年9月以來,我國就開始主持這項協定的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