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曾秀玲把一般“拜日”的站立姿勢改爲坐著進行,殘障者、截肢者,以及體弱年長者就能通過椅子瑜伽,同樣伸展並放松背與手臂;針對自閉症患者,則用音樂等不同互動方式提高他們的參與度。
曾秀玲透露,他們至今已和10多個組織合作推廣適應性瑜伽,目前也在和護聯中心合作,制作一系列適應性瑜伽的指導視頻,希望不久後推出。
她解釋:“組織名稱背後的含義,是希望建立一個‘瑜伽圈子’,確保任何人都不會被遺漏,包括精神疾病患者、貧困的人,以及殘障者等邊緣化群體。”
但曾秀玲指出,大多本地機構並不知道適應性瑜伽的存在,起初都會懷疑這是否可行,即便這類瑜伽已在外國盛行。
疫情高峰期,人們因病毒阻斷措施避免到外運動,練瑜伽14年的全職瑜伽教練曾秀玲(43歲)決定與六名志同道合的瑜伽教練設立Yoga Circle,通過視頻通訊把瑜伽帶到人們面前,希望協助他人維持身心健康。志願教練至今已增至30多人。
曾秀玲與另六名瑜伽教練設立的Yoga Circle,每個周末提供任意付費的一小時瑜伽課程,也免費教導特需者和年長者等“適應性瑜伽”,主要調整瑜伽動作來配合不同群體的能力。
“我們一直努力向各個組織推廣這類瑜伽,他們得知有這種更具針對性的保健方式,都非常樂意加入。如今很多機構也開始主動聯絡我們,我們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教練加入,一起提供這類瑜伽。”
組織除了每個周末爲公衆提供任意付費的一小時瑜伽課程,也免費教導特需者和年長者等“適應性瑜伽”(adaptive yoga),主要調整瑜伽動作來配合不同群體的能力。
有些人認爲瑜伽是年輕人或“有錢人”的運動,但曾秀玲決心打破這個刻板印象,設立非營利瑜伽組織,免費教導不同群體如殘障者、客工和女傭練習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