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數據顯示,2020年一共有1096起投資詐騙案件,2021上升至2467起,去年更達到3108起。
“一般上,當顧客提出要做出款項較高的轉賬,並且是到海外時,我們就會多留意,通過與對方交談,試圖了解詳情。”
公衆疫下想投資賺錢 讓不法之徒有機可乘
但沒料到,女顧客隔天再次前來,並帶著一些文件試圖證明自己的投資機遇是真的,並非詐騙。
加入銀行超過20年的譚奕芳說:“身爲前線人員,我們會時刻留意,避免顧客墜入詐騙陷阱之中。我也相信我們應該了解顧客的需求,並很欣慰能夠在這起事故中防止顧客失掉自己的積蓄。”
經過不同調查後,銀行發現顧客可能遇上詐騙便通知對方,但她還是非常堅持要轉賬,所幸銀行職員成功勸她打消念頭。
兩人也說,疫情期間有更多人對投資感興趣,因此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學習如何投資。不過,這相信也讓不法之徒乘機利用公衆希望通過投資賺錢的心理進行詐騙。
“爲了安全起見,我決定通知分行經理,以及欺詐綜合管理調查部的同事,以確保顧客是要轉賬到正當的公司。”
她日前受訪時說,對方當天前來銀行說想要轉賬超過60萬元到一個海外戶口。
先發利息給甜頭 更多錢到手後不複返
警方在2022年全年詐騙與網絡犯罪數據中舉例說,受害者在投資詐騙中,上網或通過朋友接觸投資“好康”,而騙子先轉發“利息”給受害者。當受害者嘗到甜頭後,便掏出更多錢,到最後拿不回錢才發現上當。
“我個人覺得,警方的數據未必真實反映情況,因爲相信不是所有受害者會報案,當中的原因有很多,一些人可能是認爲報了案也不會有結果,或者是不想其他人知道,所以沒有報案。”
他們都勸公衆,投資一定要小心,應確保投資是真實且合法的。若內容聽起來太有吸引力,應謹慎對待,最好進行查證。
當中,涉及的款項從2020年的6880萬元增至2021年的1億9020萬元,去年也繼續上升至1億9830萬元。
自2020年來,投資詐騙在本地連續三年成爲五大詐騙類型之一,受訪理財專家指出,疫情期間,更多人上網投資,或因此成爲缺口,讓不法之徒有機可乘。
在大華銀行擔任服務助理的譚奕芳(50歲)目前在碧山分行工作,她去年8月就曾發現一名40來歲的女顧客疑似遇上投資詐騙。
據她所說,顧客當時說這次轉賬是爲了一個“一輩子一次”的投資機會,並且是由鄰居介紹,因此一定安全。
財務規劃公司Providend財務規劃師鄭添瑞則說,自己就投資詐騙是否增加無法置評,但他注意到關于投資或投資産品的信息或假信息都暴增,“這相信也讓騙子有更多方式進行看起來合理的詐騙”。
譚奕芳說:“最終在警方反詐騙指揮處的介入下,顧客才相信遇上詐騙陷阱。”
當局透露,投資詐騙案中,騙子最常通過Instagram、臉書和Telegram三大渠道聯系受害者。同時,這類詐騙案的受害者,有超過一半(54.9%)年齡介于20歲至39歲。
當局也透露,在這類型詐騙中,騙子最常通過Instagram、臉書和Telegram三大渠道聯系受害者。同時,這類型詐騙案的受害者,有超過一半(54.9%)年齡介于20歲至39歲。
財務規劃公司星融(SingCapital)執行總裁謝诏全受訪時告訴《聯合早報》,投資詐騙近幾年漸漸轉向網絡模式,或者是宣傳加密貨幣等。隨著科技發展,讓人更容易墜入投資詐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