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集團公司的整體股東回報率傳統上都優于全球其他地區。不過這個優勢在過去約10年間被侵蝕,與其他地區集團公司的回報差距縮小至三個百分點,業務多元化程度也相對低。
研究也發現,與全球集團公司相比,東南亞集團公司業務比較不多元化。公司首三個主要領域已經占總收入90%,高于全球集團公司平均75%的占比。四分之三東南亞的集團公司屬于家族企業,而全球大集團只有一半屬于家族事業。
報告指出,東南亞集團公司若要重奪主導地位,就必須有一個具彈性和明確的資本分配策略,同時識別和投資于新興領域和市場,提高效率和創造新的收入來源。
自2001年以來,東南亞集團公司主要從事工業、能源和消費品,傳統上屬于容易獲得資本、政府關系強的領域。但這些行業在過去10年的收益遞減,加上沒有重新分配資源或開拓其他領域,導致東南亞集團公司整體營業表現退步。
四分三是家族企業 東南亞集團業務較不多元
全球戰略咨詢機構安永—博智隆(EY-Parthenon)日前發布的研究報告披露,2002年至2011年期間,東南亞集團公司10年平均整體股東回報率(Total Shareholder Return,簡稱TSR)達34%,比其他地區14%的回報率高許多。不過,2012年至2021年的TSR則從20個百分點的差距,縮小至三個百分點。
這項研究針對全球262家上市企業做調查,當中包括36家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的東南亞集團公司。
報告指出,東南亞集團公司對新興行業的投資非常有限,比如在過去10年取得高增長的醫療保健、科技和媒體與通信領域。
此外,集團公司受到的挑戰越來越多來自專注單一業務的公司和具有創新商業模式的初創企業。過去10年,單一業務公司能在傳統和新興領域獲得更好的收益,它們在特定領域的TSR比東南亞集團公司高37%。
此外,東南亞集團公司一般在少于10個市場有業務,但全球大企業平均在60個市場運營,平均營收達45億美元,對比全球集團公司的500億美元,相去甚遠。東南亞集團公司旗下組合公司的數量約50個,也遠不如全球大集團平均控制17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