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爸爸真棒”(id:babazhenbang)。“爸爸真棒”是一個K12原創國際化教育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啓發的中西融合教育探索。
因爲安全和高質量的教育,讓新加坡留學,尤其是低齡留學,近幾年肉眼可見的越來越火。前不久一炮而紅的TikTok首席執行官、新加坡華裔周受資,又讓新加坡的雙語教育再次被熱捧。△據“爸爸真棒”2022年8月發布的《年入百萬家庭教育報告》顯示,新加坡已經一躍成爲留學家庭中排名第三的理想目的地然而新加坡的教育,真的如想象中的那樣完美麽?
今天文章的作者Eva,曾經在上海的國際化教育圈摸爬滾打了十多年後,去年8月,一家三口轉戰新加坡。Eva的孩子進入新加坡的一所國際學校念初中,她自己則入職了當地的一所不知名國際學校,邊工作,邊深入觀察被稱爲“亞洲最先進的教育系統”之一的新加坡國際教育行業。
經曆了小半年磨合期的陣痛,她逐漸放平心態,試圖從一個留學生家長和教育者的雙重視角,談談“看上去很美”的新加坡低齡留學。
夏冰Eva
16年國際化學校教學經驗,先後就職于IBPYPIPC和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曾負責某雙語學校課程管理和市場招生一家三口移居新加坡,家有體制外男娃一枚,現就讀于新加坡某國際學校
*爲方便閱讀,下文以第一人稱展開。中文教學蜻蜓點水傳統文化花拳繡腿在帶孩子來新加坡留學之前,我對新加坡的雙語教學期待很高,爲什麽不選擇英美加作爲留學目的地,而把新加坡定爲目標,也是希望孩子可以在華人社會裏面繼續學好中文,保留他的“中國魂”。△Chatgpt對于新加坡雙語教育的評價但是來了新加坡以後,孩子並沒有選修中文課,而是從零開始,把法語作爲第二語言。爲什麽我忍痛放棄學校的中文課了呢?因爲在國際學校裏,即使是中文母語課堂,教的內容也非常簡單,在我看來達不到母語的水平,不要說沒有古詩古文,即使是現代文語篇,也非常簡單。所以我果斷讓孩子退出中文課堂,轉投法語。△新加坡政府學校初一的華文課本後來,當我在新加坡的某國際學校工作了一段時間後,才發現,這裏的中文老師,要不就是原來新加坡本地學校的老師,要不就是在海外多年的對外漢語教師,他們的專業都是教“華文“或者“中文”,很少有會教“語文”的老師,所以中文教學只能做到蜻蜓點水,不太能提高文學素養。△新加坡書店裏的對外漢語教材想想也對,雖然在我們身邊,越來越多的中國孩子到新加坡來留學,但是從總數上來說,新加坡國際學校的主要客戶群體還是歐美澳等西方學生,中國學生數量不會超過15%,所以學校並沒有提高中文母語教學質量的市場需求。△新加坡某知名國際學校的學生國籍分布同樣因爲這個願意,所以即使不少新加坡的國際學校都開設“雙語班”,主張50%的中文授課和50%的英文授課,希望通過營造沉浸式語言環境,讓孩子擁有“雙母語”能力。但是課程的實質是爲大多數英語爲母語的孩子來設計的,希望他們可以在小學階段掌握基本漢語能力,並不是爲少數中國孩子提高雙語能力來設計的。△新加坡某知名國際學校的“雙語班”介紹當然,我們也會看到不少中文學習的“噱頭”,比如寫毛筆字,做燈籠,包粽子,但是這些“花拳繡腿”的中華文化活動充其量只能做到看上去“熱鬧”,實際很難實際提高中國學生的傳統文化修養。△國際學校的中文教學展示老師們的“彩虹屁”媽媽圈的“雞娃經”不少家長帶娃出國留學,是爲了逃離內卷,體制內的娃卷不動學科成績,體制外的娃卷不動藝體競賽,總覺得跑到國外換一條“賽道”,就能收獲一份雲淡風輕。其實只要是把升學當成比賽,總有勝負輸贏,哪有那麽的母慈子孝呢?新加坡的國際學校到底卷不卷?如果你問國際學校的老師,我的孩子學得怎麽樣,大概率是會收獲一堆“彩虹屁”,畢竟國際學校強調的就是鼓勵式教育,相信誇出來的孩子會更優秀。雖然老師都是專業“誇誇機”,但是學校的report卻很誠實,幾天病假,幾次遲到,哪科優秀,哪科薄弱,都在幾頁pdf裏面一覽無遺。△每一次report裏的分數都很誠實所以有時候不能過分相信老師的溢美之詞,更要信任老母親的親力親爲,即使到中學階段,也要時刻緊盯著每一次作業的質量。因爲每份作業的成績都會折算到report裏面,這種“百密而不容一疏”甚至比“一考定終身”還要考驗陪讀的媽媽的毅力。△每一份作業都有打分,都要折算到report裏爲了得到一份漂亮的成績報告單,媽媽們不得不“卷”起來。雖然新加坡不缺補習班,但是優質外教還是稀缺資源,因爲國際學校和老師們簽訂的工作合同裏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不准做兼職,所以哪裏能找到資深的IB補習老師成了陪讀媽媽群裏最槍手的信息,真正的好閨蜜才能一起拼課,一起雞娃。△留學媽媽群裏求IB老師的留言其實不光是中國媽媽雞娃,外國媽媽也雞娃,在學校的whatsapp群裏,隔三岔五也有洋人家長在問–
-
哪兒有好的網球教練?
-
誰認識靠譜的鋼琴老師?
天底下的老母親都是一樣的,辛辛苦苦花了大價錢送孩子來國際學校念書的家長,總是有雞娃的追求的。△外國家長卷體操畢竟在新加坡,除了西方人以外,還有衆多的華人、印度人、日本韓國人社群。哪個國家的中産家長不卷?我曾經參加過一個印度同事爲孩子組織的生日聚會,派對的遊戲竟然是由印度爸爸主持的智力競賽——“挪威的首都是哪裏?”“人體一共有多少塊骨骼?”“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是什麽?”印度爸爸飛速提問,小客人們沒等題目報完,就紛紛舉手報答案。△印度版“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收視率頗高這種“開心辭典”式的競答,據說是印度孩子最愛的遊戲,可見“雞”娃這件事情,全世界都很認真。雖然“雞”的途徑各有千秋,但是對孩子的高標准、嚴要求全球統一。啥都要≈啥都抓不到但凡有人咨詢我新加坡留學,我第一個讓家長想清楚的就是,孩子未來是想計劃在新加坡念大學,還是最終想通往英美加的學府。△入讀政府體系對申請本地公立大學有明顯優勢△新加坡某知名國際學校高中畢業生,仍以英美爲主要出口無奈,大部分家庭總希望可以像在國內一樣“兩條腿走路”,理想的狀態無非是:孩子一邊在國際學校讀書,一邊准備政府學校的考試。
-
如果考進政府學校,那麽就成功上岸,既能有機會獲得本地身份,又有更大的可能性最終進入新加坡公立大學;
-
退一萬步說,即使考不進政府體系,那麽一直在國際學校讀到高中畢業,再申請歐美加的大學,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每年兩次的AEIS考試,是外國人進入政府學校入讀的敲門磚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國內,兩條腿走路走到瘸的比比皆是,在新加坡也一樣,不少孩子,既想考政府學校,又不願意放棄國際課程,既想體驗英國課程的嚴謹,又欣賞IB課程的探究,一會會兒想考一個雅思證明一下英文實力,轉頭又想刷個托福有備無患,弄到最後兩頭不著調絕對不是少數。畢竟可以兩手一把抓的“牛娃”少,顧此失彼的“普娃”才是大多數。我曾經遇見過一個小留學生,五年級來新時,爲了考政府學校,不惜花費半年時間在私立培訓學校集中備考AEIS,無奈即使選擇降級,還是不幸落榜了。眼看著政府學校的入學門檻水漲船高,孩子決定轉軌國際學校。不料從去年開始,新加坡移民留學大熱,各大國際學校也紛紛“朝南坐”,對英語能力稍弱的中國孩子愛答不理的。經過數場入學考試,孩子最終進入了某IB國際學校的英語加強班,班裏有半數以上是中國孩子。經過大半年的學習,孩子的語言能力距離升入主流班還差一大截。這個時候,家長又覺得IB太難,想申請英式國際學校A level體系,但是孩子的report不夠美麗,轉校困難重重……
放眼新加坡的教育市場,政府學校、私立學校、國際學校、新加坡課程、英國課程、美式課程、澳洲課程、IB課程……路很雖然很寬,但是孩子的成長是一條單行線,選對適合孩子的道路,踏踏實實地走下去,才能獲得美好的育兒體驗,收獲理想的升學成果。 對于我來說,真正從中國走向海外,才對“國際化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
新加坡的政府學校,培養的是本地的“螺絲釘”;
-
新加坡的國際學校,也不會爲少數中國孩子提供像國內這樣的深度“中西融合”的課程。
五小時的飛行距離不算太遠,如果考慮來新加坡留學和生活,不妨先實地來探一探學校,看一看環境。畢竟親自踏入一所所學校“眼見爲實”,永遠要好過在網上“道聽途說”。【爸爸真棒】:“爸爸真棒”是一個K12原創教育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啓發的融合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