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韓戰爆發時,陳加昌加入國民黨機關報《中興日報》成爲記者。在采訪郵電工友聯合會與政府薪金糾紛問題時,他首次與當時未滿30歲的年輕律師,也是工會法律顧問的李光耀接觸。建國總理李光耀2015年去世,陳加昌同年出版根據自己的觀察敘寫的22萬字《我所知道的李光耀》,在書中梳理我國的建國史,以及講述建國總理的“海峽兩岸情”。這本回憶錄獲得2016年新加坡文學獎華文紀實文學組的大獎。
這本回憶錄由陳加昌自己執筆,手稿經由本地曆史學者林孝勝整理成電子稿,再轉交給退休報人林鳳英審閱和編輯。書稿已經交給出版社准備出版,計劃今年9月問世。
新加坡首名戰地記者、從事新聞工作超過半個世紀的老報人陳加昌,星期三(6月21日)晚間病逝,享年91歲。
她也說,陳加昌一輩子心心念念的都是新聞工作,除了記憶力超群,能回憶起時隔久遠的采訪細節,也保留了很多資料,無論小紙頭還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記錄,都能很快地找出來。
延伸閱讀 全面防衛日:《回望80年:戰爭留下的印記》對話節目日軍80年前攻進新加坡秘辛(上)——暴露戰役中幾個弱點
林鳳英說,陳加昌希望通過這本著作記錄自己多年累積的經驗,爲有心從事新聞工作的後輩留下一些經驗之談作爲參考,可惜趕不及在陳加昌有生之年出版,有些遺憾。
劉培芳說,陳加昌對中南半島的局勢非常熟悉,也認識各方面的重要人物。“我經常向他請教,很多背景、曆史方面的內容,他都會耐心地向我講解,也幫忙搭線安排采訪。”
陳加昌1956年以泛亞通訊社記者的身份,到剛脫離法國殖民地的越南、柬埔寨、老撾作近半年的實地采訪,並長期觀察、采訪與報道柬埔寨的動蕩歲月。
陳加昌1931年在本地出生,親曆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占領新加坡的昭南島歲月,並在那個時候掌握日語的基礎。
去年是新加坡淪陷80周年,陳加昌除了接受《聯合早報》邀請,同和平年代出生的24歲大學生何宣儀進行兩代對話,也撰寫長文《日軍80年前攻進新加坡秘辛》,分兩期刊登在早報副刊的“名采”欄目。
陳加昌也曾擔任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報集團新聞獎的評審委員。
她也說,陳加昌是1950年代至1970年代東南亞許多曆史大事件的見證人,如華玲會議、萬隆會議、越南戰爭等,他都在現場作實況報道。“他敏銳的新聞嗅覺,入微的洞察力,良好的人際關系,對新聞的熱忱,使他成爲一個了不起的記者。”
曾在華玲會議萬隆會議越戰等現場報道
1980年代柬埔寨內戰期間,數度遠赴柬埔寨和泰國邊境實地采訪的前資深記者劉培芳,視陳加昌爲恩師。
陳加昌的女兒陳麗芬受訪時告訴《聯合早報》,父親身體一向硬朗,但兩周前因爲感冒住院,後來染上肺炎,在21日晚間辭世。
陳加昌的靈堂設在新加坡殡儀館,星期五(23日)傍晚六時之後開放吊唁,下星期二(27日)上午出殡。
她受訪時說:“我年輕的時候,在采訪工作方面,得到陳先生很多啓發和幫助。”
他見證中柬建交、亞細安成立等曆史大事件,後來也出版多本有關越南、柬埔寨和日本的書籍,包括《越南:我在現場》和《中柬風雲六十年:陳加昌曆史筆記》。
陳加昌的最後一本著作目前處于編輯階段。這本名爲《新聞圈內70年》的回憶錄,長達15萬字,記錄陳加昌的生平,以及他作爲新聞從業員的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