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在訪談中曾說過:
青春期的孩子,教育一定要有方法。
每個媽媽在生完孩子後都有兩種極端的表現,一種是過度的保護孩子,一種是過度的放任孩子。因爲每個女人都是第一次做母親,所以這方面對孩子的教育並不是那麽有經驗,作爲一家之主的父親也因爲技能生硬而常常沒有辦法。
這就導致了當孩子成長到2-3歲時家長沒有辦法做到很好的教育孩子,2歲幾乎是所有家長的噩夢。孩子在這個時候有了自我意識,通過身體的敏感會做出一些讓家長頭疼的行爲,首先我們必須得知道孩子爲何會出現這種行爲的原因,然後再從源頭找尋方法。
兩歲孩子的心理特征我們一定要了解:
1、 認知能力的提高
2歲的孩子對自己的需求有了質的飛躍,他們不再聽從家長給予他們的"謊言"。他們需要獲得的東西就必須去獲得,家長此時就認爲孩子已經開始處于不聽話的狀態了。
因爲在之前孩子的自我認知是不受自己支配的,所以導致家長會認爲"乖巧"的原因。當孩子在自我成長時發現自己的需求在變化,他就會産生如糖不給就哭鬧,即使過再長時間得不到也會想起來這種現象。
2、 自我意識的發育
2歲寶寶的世界裏不再出現以前只能或必要的選擇,他們會通過自己對事物的判斷,選擇出他們最想要的東西。比如孩子開始不喜歡吃飯,而是喜歡在零食上諸多請求。
在孩子的世界看來,零食比飯更有吸引力。如果在自己的需求沒辦法得到滿足的時候,他們也不會像以前一樣好哄,而是會使用極端的方式如哭喊吵鬧獲取你對他的關注。
說了這麽多,家長們可能會覺得這些我都理解,但是一聽到孩子哭鬧我就會下意識的去用比他更極端的方式對待如打罵。當然這種形式是咱們普遍會遇到的現象,因爲孩子的過分要求常常會讓家長無所適從,從而家長的發泄會更多的施加在孩子身上。
爲了我們和孩子能夠更好的相處,我們作爲家長就應該做出一些有益的教育方式。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去研究一下哪些方式是能夠讓2歲的孩子擺脫"小惡魔"的狀態變成咱們愛的乖寶寶吧!
“可怕的2歲”是孩子的叛逆期,父母善用這3招,比吼一千句還管用
1、 嘗試理解但態度堅決
很多家長對于孩子的需求就是一味的滿足,可是到最後呢,孩子變本加厲的哭鬧導致惡性循環。但是孩子得不到滿足,作爲家長又覺得心中會有愧疚,想盡可能的滿足孩子。所以說家長自己要做好把關,對孩子學習有益方面的可以盡量滿足,而對孩子的過度要求也要嚴厲拒絕。不能因爲孩子的吵鬧而失去了對孩子的約束,可以溝通講條件解決但不能賭氣和孩子産生嫌隙。
2、 通過外部工具教育孩子
比如孩子喜歡的動畫人物、愛看的繪本人物。通過孩子對這些虛擬人物的崇拜從而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孩子很喜歡動畫形象,比如他們擁有拾金不昧的精神、他們擁有拒絕誘惑的能力。通過榜樣激勵更能讓孩子聽話,讓孩子更能理解家長的要求。
3、 給孩子適當的選擇
家長挂在嘴邊最多的話無非是"不允許"、"不可以"、"不能"、"不想"。對于孩子的各種要求都是"不"字開頭,這樣毫無余地的決定方式通常會讓孩子透不過氣。如果和孩子商量著來可能更能讓孩子親近于你,但是選擇項也要有嚴有松,不然就會適得其反。
給大家分享一套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習慣的繪本:
《幼兒情商、行爲管理親子繪本》
很多時候,進入叛逆期的孩子對家長說的話常常要“對著幹”,但對繪本中的小故事傳遞出的道理卻會很認同。
這套繪本一共有10本,分別是《媽媽我愛你》《我一定行》《創造奇迹》《善良的朋友》《我有擔當》《寬容的力量》《我很善良》《媽媽我能行》《大家一起來分享》《從小有愛心》
這套繪本以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爲目標,每冊用一個簡單有趣的小故事,向孩子分享一個好習慣或行爲,比如:懂禮貌、勤洗手、承認錯誤、不挑食等。
點擊下方鏈接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