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曾說,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很多人,事業很成功,卻被孩子敗光家産;但也有人,事業成功,孩子的教育更成功。就比如說,我們的梁啓超大師。
梁啓超,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等,出生于廣東新會茶坑村。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是近代文學革命運動的理論倡導者。梁啓超四歲開始跟著祖父讀書識字。可能是把祖父曾經教育自己的經驗運用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梁啓超的9個孩子,個個都被培養成了學霸,而且其中有7個出國留學,國外優越的生活條件,並沒有讓他們喪失鬥志,學成之後,他們義無反顧地回到當時身處戰亂的祖國。
長女梁思順畢業于日本女子師範學校,是一位詩詞研究專家,著有《藝蘅館詞選》五卷。
長子梁思成,畢業于清華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和妻子林徽因一起領導了新中國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工作,後當選爲中國科學院院士。
次子梁思永,是我國著名的考古學家,畢業于哈佛大學考古學和人類學專業,是中國近代考古學的開拓者之一。
三子梁思忠,畢業于美國弗吉尼亞陸軍學校和西點軍校,回國後擔任炮兵校官。
次女梁思莊,曾先後就讀于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文學學士和圖書館學學會學位,著名圖書館專家。
四子梁思達,在南開大學經濟系獲得本科和碩士學位,長期從事經濟學研究,曾在中國銀行總管理處任職,參與編寫了《中國近代經濟史》一書。
三女梁思懿,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先在燕京大學讀書,是"一二九"學生運動的骨幹,1941年到美國學習,後回國一直在婦聯、紅十字會等機構工作。
四女梁思甯,在南開大學讀一年級時因被日軍轟炸學校而失學,在姐姐梁思懿影響下參加新四軍,參加革命工作數十年。
五子梁思禮,17歲時跟隨姐姐梁思懿赴美留學,獲得普渡大學學士學位,辛辛那提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是著名的火箭控制專家,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院士。
有人稱他們家爲“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
總結了一下梁啓超的育兒經驗,我看出了一點:最好的家教,是帶孩子見這3種世面。
1.見知識
一個人見世面的方式無非有兩種: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然而哪怕走遍全球,你所看到世界的廣度始終是有限的,而知識的深度則是無限的。
而讀書,始終是增長見識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徑。
讀書就像是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博覽群書的人都氣質非凡,自帶一身書香氣。
2.見世界
如果一個人沒有見過世界,又哪裏會有世界觀?沒有世界觀的人縱使聰明絕頂、滿腹經綸,也很難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帶孩子見世界,是爲了讓他們在更廣闊的天地中,准確找到自己的定位。
出國讀書,不是孩子看世界的唯一辦法。走出去是爲了讓孩子親近自然、體驗生活,這豐富多彩的世界本身就是最好的教材。
3.見挫折
只有經曆過挫折的人,才可以享受最好的,也能夠承受最差的,更經得住誘惑,也更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麽。讓孩子經曆挫折,才是對他們的人生負責。
梁啓超這樣教育孩子的方式,可以說有祖父的影響,但是我覺得有另外一個人也很重要,那就是曾國藩,曾國藩與梁啓超是兩位接踵而起、引人矚目的人物。兩人在曆史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一爲舊制度與綱常名教的維護者,位高權重的理學名臣;一爲變法維新的志士與啓蒙思想家。
梁啓超在具有人生裏程碑意義的《三十自述》中述說自己經曆的人生憂患,傾吐內心淤塞的苦悶與悲哀的同時,對曾國藩這位前代政治家流露出的懷念之情,使人感到他對曾氏的景仰之深。梁氏此種情懷隨著時間的增長,閱曆的豐富而與日俱增。
而縱觀曾國藩這一生兒女皆有所成,不得不說,梁啓超的育兒觀也是頗受曾國藩的影響的。
自古就有“富不過三代,盛不過三代”,是大多數官宦之家,和富裕人家難以打破的魔咒。
但有這樣一個傳奇——曾國藩的家族。曾國藩家訓對其子孫後世的影響十分深遠,曾氏後代子孫則沒出一個“敗家子”,實現了曾氏“長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遺願。
至今爲止,曾氏後裔大多是有成就的人才,皆是各個領域的精英。他們一直秉承家訓,未出現過敗家子,堪稱中國家族史上的奇迹。